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计划>小学教学计划

小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0-06-11 00:01:23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小学教学计划4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在努力中收获成长,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那么如何输出一份打动人心的教学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学计划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学计划 篇1

  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1)(2)班的劳动课。班里学习气氛比较浓,在几位非常优秀的学生在他们地带动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孩子们都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其中,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好,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大部分同学对这门功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劳动课上,同学们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学得有趣的知识。

  本册劳动课共15课,分五个主题。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难点是手工制作这一部分,本学期每周一节正课刚好。

  二、本册劳动课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三、本学期教学工作措施

  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采取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4、采用边授边练的方法进行学习。

  5、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6、重视学生每一次劳动成果,在班级举行成果展示,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创造火花,体验活动乐趣。

  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总结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四、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教学重点:

  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4、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5、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6、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7、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8、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2、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3、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4、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

  5、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6、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二、教学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生物与环境”单元,让学生对研究生物特征及其行为产生深厚兴趣,学习用简单的控制实验获取事实的方法,用图画和文字记录动植物特征的方法,体验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收集数据的必要性,经历进行简单实验设计的过程并运用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交流和探讨。

  2、“在阳光下”单元,围绕着太阳与地球、太阳与人的关系展开研究,引领学生“将太阳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热的提供者)”来认识,来开展活动。

  3、“材料”单元,从方法上指导学生如何研究材料的特征,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具体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利用材料、创造材料。

  4、“健康生活”单元,让学生关注健康,学习有关身心健康的科学知识,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3、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4、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2、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4、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五年级二班共有53人,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内容检测与评价:

  1、要综合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与方法的习得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依据学生的记录单,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信息的水平和态度。

  3、评价学生坚持长期观察活动的情况,如观察种子萌发活动中的表现。

  4、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5、与家庭生活保持联系,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所学知识经验的应用。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2、做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 3、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

  4、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竞赛。

  5、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6、角色扮演、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9、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10、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11、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1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小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有:

  1、负数的初步认识。

  2、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4、小数加法和减法。

  5、小数乘法和除法。

  6、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7、解决问题和策略。

  8、用字母表示数。

  9、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通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

  (2)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

  (3)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

  (4)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路。

  (5)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6)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找规律。

  (7)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索。

  (8)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9)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

  (10)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基本技能:

  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2)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4)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②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小数加减法。③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①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 准确计算,引导梳理适合学生自主解决的实际问题。②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③公顷、平方千米的含义及面积单位的换算。④用复式统计表整理和表达数据信息。二、学生现状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进行学习。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发散思维的训练;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解决问题都存在困难。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做题马虎、书写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上学期的平时表现和知识质量检测的情况看,学生的成绩从高到低直线分布基本均匀,有三、四个同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教学成绩。

  三、教学措施

  新课改要求我们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综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做起: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吃透教材,认真备课,能更好完成教案中个性化补充,认真细致地批改作业,对学困生实行面批面改。

  (二)、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三)、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五)、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六)、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小学教学计划 篇4

  学年度总目标:

  以《小学写字指导纲要》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做到:领导、教师全员参与;始终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学全程管理。要严格训练学生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即仔细观察字帖上的笔画,字形;“心到”即心中对用笔特征、字形结构和它们在格子中的位置有数;“手到”即下笔临写要把眼看到的,心中体会到的用手中的笔表现出来。

  德育目标: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写好字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写字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师生的字写得怎样,是一所学校文化内涵、办学品味、师生素养的集中体现。全体师生要充分认识到写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写字教育要以《小学写字指导纲要》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做到:领导、教师全员参与;始终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学全程管理。

  认知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抓学生的写字训练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使学生的字一天天真的美起来。

  意在笔尖,笔居心后”。

  能力目标:

  要严格训练学生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即仔细观察字帖上的笔画,字形;“心到”即心中对用笔特征、字形结构和它们在格子中的位置有数;“手到”即下笔临写要把眼看到的,心中体会到的用手中的笔表现出来。

  要求学生做到:

  1、树立“提笔即是练字的意识

  2、写字量要少而精,突出重点。

  3、书写姿势要正确。

  4、学会反复比较,反复推敲,提高写字水平。写字时要学生比字帖,找差距,学他人,多练习,真正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情感目标:

  小学生写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要练好字,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需要长期的钻研和磨练,需要“铁棒磨成针”的“滴水穿石”之功,练字的过程是检验毅力的手段,是磨练意志的途径,字的好坏或多或少的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具有敢于战胜困难、百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

  教学重点:“心到”即心中对用笔特征、字形结构和它们在格子中的位置有数。

  教学难点:“手到”即下笔临写要把眼看到的,心中体会到的用手中的笔表现出来。

  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示范法、练习法等。

  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首先从写字的姿势入手,每次写字,都要求学生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脚平。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抓好起始年级的写字教育,遵循“低起点、严要求”的方针,对各年级写字分阶段训练作好前后衔接。规范作业书写,三年级以上学生各科作业原则上都要用钢笔书写,要求字迹清楚,工整,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