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20-08-26 21:42:24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推荐】社会调查报告模板集合6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调查报告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社会调查报告模板集合6篇

社会调查报告 篇1

  昨天的事仿佛仍历历在目,最后我们也终于在南通南大街圆满完成了这次暑期实践活动的全部任务。在短暂的实践中,我们播撒汗水,收获了友情,添加了一份难得的认识阅历。

  随着暑期的临近,我们7个来自南通的人怀揣着同样的梦想聚集了一起。南通,一个神奇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有着许多让人无法忽视的光芒:南通教育无与匹敌的神话、如皋人的长寿的秘诀……种种优势,让我们有了丰富的题材,在与辅导员的交流后,我们也确定了这次实践的主题——追寻南通民间艺术蓝印花布。

  第一天我们系11级来自信息工程专业和强化班的7位同学聚集在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门口,这宣告着我们暑期社会实践的正式开始。在博物馆与吴元新馆长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旧时,浙江、江苏一带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织布、染布。老辈人身上穿的衣服、日常用的包袱皮,甚至自家闺女的嫁妆,都是自家纺织印染的蓝印花布。窗帘、头巾、围裙、包袱、帐子等都可用它来做。蓝印花布仿佛就是劳动人民的专用布料。它的图案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自然,清新。江浙一带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就在江苏的南通地区。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许多用蓝印花布制作的工艺品,虽然成品的颜色并不华丽,但在朴素中透露着一点优雅。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南通市文化局,文化局的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蓝印花布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通的瑰宝,我们应当为拥有这一财富而感到骄傲。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然而对它的保护力度仍然不够,希望所有人都能参与到保护这一民间艺术中来,蓝印花布不仅属于南通,更属于全世界的。”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来到了海安华艺公司,在这里我们目睹了蓝印花布制作的全过程。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全凭人工手纺、手织、手染而成。其图案全凭手工镂刻,每幅刻好的纸版都似剪纸艺术。我们还自己做了一些,虽然不太好看,但是体验了其中的乐趣。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这里,我们采访了染化系、艺术系、纺织系的老师和主任,染化系的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学生所学习的课程,由于学校没有专门学习蓝印花布的设备,所以教学中涉及的部分比较少,只有在扎染的教学中会有,系主任还向我们展示了一些蓝印花布的成品,这些作品样式不一,各具独韵。倒数第二天来到了八仙城的蓝印花布的销售店,店面虽并不大,但里面蓝印花布的制作品应有尽有:服饰、帽子、包包、鞋子、围巾……毕竟都是纯手工制作,而且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价格也因此会高一点的,可以理解。最后一天,我们在南大街分发调查问卷。天气很热,来来往往的人很多的,我们在人群中随机寻找路人,填写调查问卷,尽管这是一项很枯燥的工作,但随着人们的配合,这项工作也显得容易很多。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各种考验与磨砺间杂而来,短短的几天经历了许多,体验了许多,我们意识到实践的重要,在实践中,也体会到了文化的生命力,生命在于实践,实践焕发青春。

社会调查报告 篇2

  社会高速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大学,有人称他为一塔,也有人称他是半个社会。当今大学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我们大学生可以良好的适应社会吗???有些人自我定位不当,以至于毕业数年无法解决就业问题,也有人在大三便接到用人单位聘书,大展才华。大学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是否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此,我们设计了针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问卷。本调查该我校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应用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等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为此,我们精心选择、恰当编排,制作调查问卷,科学合理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制作详细的数据统计与图表,最后制作调查报告如下: 本问卷第一题为被调查人基本信息,被调查人78%为男生、22%为女生本问卷题型设计有如下特点:第五六九题为单选题(数据附表为饼状图),第二七八题为多选题(数据附表为条形图),第三四题是本问卷适应情况题型设计亮点(连环题),他是被调查人是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本问卷调查大学生对学校和对社会适应情况(就业、择业)。本调查数据分男生、女生分别统计,侧重分析男生女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异同。我将通过题型分类来介绍本次调查结果。

  第五题新生进入大学都要面对的问题,触及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当今大学生是否应该加入各种组织锻炼社会适应能力?男生76%认为应该,24%认为不应该;女生72%认为应该,28%认为不应该。男生女生无太大差异。现在大学各种组织进行的如火如荼。大多数人选择投身其中来锻炼自己,但也有同学认为参加社团组织不会得到应有的锻炼,只是浪费时间。这就反映了大学应着力创建高水平社团组织,同学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组织、积极加入。

  第六题贴近大学生活且紧密联系社会。毕业首先面临的是就业,这是我们迈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社会适应能力最显著的外在表现。而当今大学生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呢?男生35%大一、28%大二、17%大三、15%大四、5%未考虑;女生36%大一、8%大二、44%大三、4%大四、8%未考虑。如果前两项综合统计:男生有63%在大三之前开始关注,而女生只有44%。这说明男生的社会危机感更强!而女生有接近半数在大三时才开始关注。我们应该主动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危机意识(尤其是女生),积极主动的锻炼这方面能力。

  第九题是本问卷对社会适应能力最直接的体现,针对性很强。从本题中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当前自我社会适应能力的定位。男生24%很好、64%一般、12%不好;女生24%很好、67%一般、9%不好。男生女生基本一致。社会需要的是出类拔萃的人,试想,70%的人都能升入大学,你是大多数人中的一个,可以良好的适应社会,成就自我吗?当今大学生应该及早确立自己个性化发展道路,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24%的人认为自己这方面能力不好,这些人更应该关注与提高,而不是一味的逃避!知道自己的不足固然可贵,更要弥补自己的弱势。

  第二题是关于大学生应该培养哪几种能力来适应社会。男生女生都认为学习知识的能力是最基本、最应该具备的能力。其次是社会适应能力,接下来是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这表明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能力的同时,已经开始关注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七题是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思考,如何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是本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外在表现。男生女生都认为应该亲自前往用人单位介绍自己,表明当今大学生正在积极主动的适应社会而不是一味等待。这是值得提倡的!其次,男生选择通过熟人介绍,女生选择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站。通过熟人介绍利用社会关系也是适应社会的好途径。值得关注的是,信息化的今天,利用互联网来适应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女生在这方面显然有前瞻性!本文由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 第三四题是本问卷亮点且调查结果发人深思!在重要场合能不能很好的表现自我?男生66%能、34%不能;女生64%能、36%不能。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基本良好。在选择不能的同学中,女生100%尝试去改变而男生却有16%从未尝试去改变。这说明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具积极性、主动性。男生应加强这方面的认识,积极主动付诸实践。

  通过本次调查,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基本良好。但也凸显了一些问题。(例如,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

  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大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培养自己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利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站等。

社会调查报告 篇3

  一、导言

  “清明”一词作为节气名始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道:“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但此时的“清明”只是一个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物候划分标志。《四民月令》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尚未蕴含与祭祖有关的民俗学意义。祭祖活动仍在二十四节气中不固定进行。唐初,出现了在清明前一两日的寒食节上坟拜扫、缅怀祖先的活动。《通典》卷五十二《礼十二上陵》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制曰:“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寒食节在承载祭祖职能的同时,却要求禁火,而上坟时烧纸钱之俗在唐代已入朝廷祖典。可以重生新火的清明日逐渐代替寒食节成为祭祀祖先的日子。清明上坟要去郊外,与“三月三日天气新”的上巳节职能重合,清明日也逐渐取代了上巳节。 清明日成为以祭祀祖先为主要内容,兼带踏青游春,包含丰富礼俗仪式的传统节日。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中国自殷周时起便有祖先崇拜的传统,具体形式表现为对祖先亡灵敬奉的祭祖活动。祭祖心理的产生大致出于以下几个目的:一是避祸,唯恐不小心得罪了祖先亡灵而受到惩罚;二是祈福,乞求祖先在天之灵保佑自己;三是悼念先人,表达缅怀祖先的情怀;四是追念祖先的功德,激励后人。 祭祖心理早期源于原始人对死亡与自然规律的不解与恐惧,偏重于前两个目的,直至西周时出于确立王朝正统性与巩固宗法制血缘政治组织模式的需要,开始重视祭祖心理的后两种目的,对祖先进行“追孝”、“享孝”,并最终发展成涵盖社会伦理各方面的孝观念。祭祖的前两个目的反而与宗教结合,成为民间宗教信仰。祭祖行为已成为以稳定农耕经济为生产方式,以血缘宗族为社会组织形式的中国社会的显著特征,成为中国文化千年承续的纽带。在祭祖祖先中所获得的孝敬意识、光宗耀祖意识更成为内睦家庭,外兴邦国的源泉。祭祖活动除了辞旧迎新时的家祭外,主要以清明祭祖为主。

  关中作为周公制礼作乐之地,有着丰富的民间礼俗文化。清明祭祖习俗在关中也有着悠久传统。据民国年间《续修陕西通志稿》记载,有“三月清明节,前二日为寒食,人民祭墓烧纸及钱马,谓之上坟”,“清明折柳枝插门取‘清明’意”,“清明前二日携冷面祭坟”,“为秋千之戏,士女游于郊原,日跴青,即踏青也”等丰富的礼俗活动。 XX县作为周文王丰京故地,XX县始置于秦孝公时,均是礼乐文明,农耕文化发达之地;靠近西安城,又使其成为发展较快,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县域,不失为传统社会转型期的范例。XX县与XX县的礼俗活动状况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传统礼俗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当地社会的变化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关中农村各类人群清明祭祖的主要活动及蕴涵于其中的思想意识,通过对现代关中农村丧葬礼俗(丧、葬、祭)中的孝道状况及思想根源进行分析评估,为关中农村现有风俗提供合理化建议。本项目组以关中地区的XX县与XX县为例,就清明祭祖问题进行社会问卷调查。本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以年龄段作为划分依据进行抽样。调查资料收集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法。本调查在两县合计发放问卷210份,收回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为95。2%。

  二、问卷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

  受访者居住于城镇者(城市、城郊、乡镇)与居住在农村者大致持平(108∶92)。性别比基本均衡(113∶87)。在年龄分布中,20— 40岁人口比例最高(32。5%),其次为20岁以下人口(28%),60岁以上人口仅占16。5%。由于历史原因,现在40岁以下的人群普遍经历过传统文化的断层阶段,复苏后的传统民俗往往陷入有“文”无“献”的形式化境地,他们对清明祭祖活动的认知是不拘于传统的,这对清明祭祖活动价值取向无疑是双刃剑。“先认识,后实践”,在从事清明祭祖活动时较前人的因循守旧更多了个体意识的参与,他们对清明祭祖活动的思考与实践决定着传统文化今日的发展方向。

  受访者的家庭内部关系既是其家庭伦理关系的反映,也会对其祭祖目的产生影响,故笔者以多项多选方式考察了受访者的家庭结构。受访者多处于中青年年龄段,负有赡养老人与抚育后代的双重责任。在已婚的受访者七成以上选择不与父母或长辈同住,家庭结构以只有夫妻二人或兼有子女的子系核心家庭为主。

  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周边环境(如家人的思想意识,当地经济方式、信仰状况),但受访者的文化程度与职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自身对外界事物的理性认识能力与认同度。就两县受访者文化程度而言,以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为主(初中文化38%,小学及以下文化20%),高中文化程度(22%)及大学文化程度(20%)及以上者较少,农民(39。5%)、与自由职业者(11%)的比例超过五成,在客观上也使其接触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机会减少,对清明祭祖现象的认识不会完全与社会主流文化契合,在传统与反传统间具有多元性的个体意识。

  鉴于家庭经济状况会对受访者清明祭祖规模的支持能力产生影响,本调查分别考察两县受访者的家庭年收入。两县受访者家庭年收入均多集中于5000元以下区间(38%)及5000—10000元区间(6%),除生活基本支出外难以有过多财力用于礼俗消费。

  (二)受访者清明祭祖的大致状况

  54%的受访者都选择清明节“一定会”祭祖,几乎没有人选择“从来不会”(1。5%),这反映了清明节祭祖民俗的广泛性与持久性。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受访者选择“大部分时候会”(26%)及“偶尔会”(18。5%),生活节奏的加快与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使人们因生计忙碌难以返回故里,清明节祭祖随之无法按时,有可能会造成人们精神信仰的缺失与孝道观念的淡漠。

  一般认为祭祖方式主要为墓祭,我们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观点。70。5%的受访者都选择墓祭方式,坟墓是亡者的魂魄合一之处,“祭在如神在”,视故去者为亲密家庭分子的观念仍占主导,不同于完全地将死者神灵化、虚无化的宗教祭祀,反映中国人传统的重实际、重伦理的观念。此外有15。5%的受访者选择在家祭祖,也各有少量受访者选择“在风景优美处祭奠”(8%)及“在网上祭奠”(6%),这种既与近些年盛行的环保风尚有关,也是儒家传统“心丧”文化的延续。

  在受访者除清明节外去公墓陵园祭奠亲人的次数方面,65。5%的受访者选择“两次及以上”(据笔者走访当地丧葬行业从业者及普通群众的调查,其他的祭祖时间应为冬至日或农历十月初一。在农历七月十五的“鬼节”给亡人“送衣服”(焚烧纸扎的衣服)也属于祭祖活动。部分地区新亡者头三年还要在春分祭祖,俗称“新分”)。而选择“一次”的比例也有23。5%。清明与冬至(十月初一)分为春秋,既同《孝经丧亲章》云:“春秋祭祖,以时恩之”,有周礼遗风,更有在季节变换时对长辈关切之意,庄严中有深厚而朴素的人性之美。

  清明节祭祖情况在两地较为普遍,55%的受访者就“在您的居住地开展清明祭礼的状况”问题选择“非常多”,选择“没有”项的人数为6%。综上所述,清明节以墓祭的方式祭祖仍是关中地区一个传统而普遍的民俗,祭祀祖先在关中人的家庭伦理与精神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清明文化在关中地区拥有广泛深刻的群众基础。

  (三)受访者具体的祭祖具体仪式

  根据笔者20xx年4月在XX县农村对清明祭祖情况的实地调查及对XX县、蓝田两地丧葬行业者的走访,当地清明祭祖活动以家人与亲戚参与为主,具体仪式比较简单。由此本调查就以“祭祖时您会举行哪些活动”、“您选择的祭品”及“您拜祭扫墓的总花费”三个选择题与“您的家乡清明祭祖时特别的风俗及其含义”一个开放性问题调查具体的清明祭祖仪式。

  与一般意义的祭祖活动一致,“焚烧纸钱”是关中清明祭祖活动的主要内容(157人)。“烧纸钱”这一民俗据李祥林先生考证,有盼望生命复活祈求灵魂转生之意。 当然也有对亡者“嘘寒问暖”之意,反映了关中人祖先崇拜的生活化特征。与此相似,“向先人敬献供品”(121人)与“进行拔草添新土等坟墓修缮工作” (57人)也占有较高比例,充分体现关中祭祖文化中“事死如事生”的孝道观念,一定意义上对参与祭祀者起到孝道教化作用。

  至于这种行为是否会造成经济上的负担与铺张浪费,就本调查反映的情况基本是不存在的。50元以内的拜祭扫墓总花费是最为普遍的(70%),100元以上的花费在当地比例较低(10。5%),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关中农耕文化的现实主义精神,即将无实际意义的精神活动仅停留在信仰层面,绝不扰乱正常生产生活,亦与当地孝敬父母、厚养薄葬的良好民风有关。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纸钱或纸扎仍是最为主要的祭品(165人),但是鲜花已成为位列第二的祭品(79人),超过传统的祭祀食品(60人)。据受访者的回忆,当地过去有多种祭祀食品,如炸果、油角等面制炸物,式样很丰富,而鲜花则是“学你们城里人开花店才有的”。一方面是两县均距中心城市较近,更易接受外来西化风俗;另一方面传统祭祀食品以家庭制作的点心为主,现在会这类手艺的人也不多了。传统民俗的流失是从相关民间工艺的消亡开始的,清明祭祖礼俗的保护工作也要注意其中相关的民俗工艺的保护。

  开放性问题“您的家乡清明祭祖的特别风俗及含义”回答率不甚理想,两县回答率均不过20%,但其中也有不少亮点。如XX县一位老人用数百字回忆了计划和老战友一同参谒烈士墓却因突发疾病未果的经历,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家国一体观念与清明祭祖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下的新内涵。还有受访者提到关中特色的蒸花馍(各种人物造型)习俗,反映了将先祖偶像化的观念。祖先崇拜中的祈福心理在当地也有所体现,当地有清明节当日全家吃煮鸡蛋以祈求先辈保佑家人和睦平安之俗。鸡蛋意味着“圆满”与新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祈愿家族兴旺的思想。至于XX县也有出嫁女归宁祭拜父母,全家吃家做食品“油角”之俗,还有打秋千这种清明古风。两县均有在烧过纸后在坟头上压纸三张之俗,以示此家有后人祭扫祖墓,不为“孤魂野鬼”,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观念的反映。

  (四)受访者清明祭祖活动的社会关系

  祭祖活动自古以来便是宗族内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必然也反映了参与者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本调查主要从祭祖对象与参与祭祖者两方面进行考察。

  祭祖对象以父系直系亲属为主。除祭祀父母者超过五成外,祭祀祖父母者也超过三成。蓝田《吕氏乡约》中对“祭旁亲”有“情虽近爱,事则无义” 的评价,认为“近世祭多及旁亲”,“祭非其鬼”,不符合宗亲关系。这一观念至今在关中地区的清明祭祖行为中仍影响深刻。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了特殊的现象:祭祀公婆者(30人)与祭祀先祖者(31人)均不足两成。前者源于关中部分地区特有的风俗:清明当日,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祭拜娘家故去的亲人。这也赋予了清明节另一种层面的“团圆”意义。“祭祀先祖”较少是有特殊原因的:据笔者20xx年4月在XX县农村的走访调查,一则因为关中当地少有大宗族,少有族茔存在,一般人家先祖的坟茔往往分散多处;二则新中国成立后大跃进时期及90年代初,关中农村曾兴起过两次“平坟运动”,很多人家先祖的坟墓已“不封不树”,难以找寻。不过对先祖的不祭拜只是限于清明等墓祭活动,当地人为家中新故者举行的“家祭礼”前,家族中全体男子还会集体祭拜曾祖的“坟茔”,即在曾祖坟茔大概所存在过的麦地里鞠躬(当地称“迎神礼”)。清明时祭祀先祖活动的减少并不代表关中人家族意识的淡漠,“先人”认识关中人内心深处可以家族中的重大事物的“决策者”。

  在与受访者同行人员的身份及同行目的的调查中,“兄弟姐妹”的比例最高(105人),一般情况下,兄弟姐妹各家只有在过年或婚丧嫁娶时才能到齐见面,清明祭祖礼俗具有联络亲戚,增进亲情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传统血缘宗族联系在现代基层社会的稳定性。至于同行者为配偶(86人)与子女(74人)比例也较高,为父母及长辈比例则不高(54人),这表明祭祖活动已更重视个体价值与情感需求,是新时期家庭伦理人性化的表现。

  选择同行者的目的是多样化的,“凝聚亲情”(72人)、“增进家族凝聚力与认同感”(73人)与“教育子女”(68人)、“陪伴孝顺长辈” (59人)各有侧重,清明祭祖活动也是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的关中地区家族内部主要的交流媒介之一,家人们在一起祭祖时可以在祭祀同一个祖先的亲情中共同协商解决家族中的重要事务,完成家族内部伦理道德的规范与延续。

  (五)受访者清明祭祖时的心理状态

  清明祭祖时受访者的心理状态反映其对清明祭祖文化的认知度与认同度,是体现其祖先崇拜思想与孝观念的标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存地域的文化伦理道德的规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心理状态本身是很难概括并量化的,本调查选取了《殡葬心理学》 一书中列举的祭祀心理进行问卷分析。

  首先是受访者对祭祖活动意义的认识。七成多的受访者都认为在于“对先辈的追思和怀念”,来源于人的天然情感诉求。还有五成多受访者选择“祈求先辈保佑”,选择“遵守公共道德习惯”、“联络亲族”、“自身情感宣泄”三种答案的受访者均不到两成。祖先崇拜观念的深入人心,祖先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为现实生活的“参与者”。祖先崇拜本身是非理性的,但被祭祀的祖先作为现实生活中家庭长辈的延伸,对祖先的神圣情感客观上却能促进祭祀者对家中长辈的孝敬。祖先崇拜的益处也可以被发展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段。

  其次是考察受访者参与祭祖活动时的心情。选择“悲哀伤痛”与“追思怀念”情绪的受访者都超过半数。其他选项如“温馨欣慰”、“精神放松”、 “忏悔愧疚”及“没有特殊心情”选择者均未超过一成。清明时节,在面对故去的亲人与新生的万物时,本是一个反思自我行为、价值观的契机,但是绝大多数祭祖活动对人们来讲还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性的,个人基本为不自觉角色。真正发掘自身情感,以祭祖为契机进行生命意义的思考还较少。

  为了避免问题选项对受访者的心理诱导作用,本调查在正面分析的同时也采用假设性反证方法,考察受访者不祭祖的理由与心情。不去祭祖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务性的,如“工作太忙”(57人)和“有其他假日活动”(25人)。只有一日的清明法定假期毕竟难以担负起祭祀、娱乐、工作等众多职能。另一种是情感性的,如“与祖辈感情疏远”(22人)与“怀念先人在于内心,具体形式不重要”(36人)。其选择者虽不多,但其中九成以上者都是40岁以下的受访者。现代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长者在后代抚育中的教化职责淡出,是年轻人在心理上产生隔膜,不参加清明祭祖活动的内因,清明文化的传承实有隐忧。

  面对不去祭祖时的心情,较多人感到“内疚不安”(73人),感到“失落彷徨”(29人)与“悲伤思念”(36人)者并不太多。内疚相对于其他情绪而言是具有对象性的“负罪感”,这种情绪会使某一种责任施加在行为者身上,在清明祭祖中具体表现为个体对家庭精神方面的责任,进而升华为遵守道德,努力工作的“光宗耀祖”。清明祭祖仪式的深入人心可以被有效引导为于家于国的使命感。就受访者清明祭祖的心理状态总体情况而言,反映了社会模式转型期人们在亲缘宗族关系上价值观在传统中重新定位面临的矛盾,这是一个契机,以此积极引导吸收传统文化的“孝”思想并赋予个人独立精神与能动作用,以家庭为和谐的基础去激励个人为国为民作贡献。

  (六)受访者清明祭祖时的其他活动

  此方面本调查仅设置了一个问题:“清明祭祖期间您是否会选择踏青及其他户外活动,请说明原因”。高达60。5%的受访者选择不会参加其他活动,这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认为“祭祖是严肃的事情,况且心情沉重”;其他人则是由于“有其他事情要做”。选择清明踏青者刚及两成。笔者在导论中已提到,清明节具有寒食、上巳节的职能,踏青游春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祖先崇拜中祈求新生的含义,即是对祖先灵魂复生的希望,也是代表宗族代代承续、兴旺之意,是中国传统“物我皆化”、“天人合一”生命意识的体现。然而由于清明节祭祖职能的长期凸显,这一职能已在人们头脑中逐渐淡化。清明节与自然相关的众多习俗体现了中国人豁达的生命观与宗族意识,以宗族延续发达使先人不朽,是积极进取的。如果只流于单纯地祖先崇拜,将会导致宗教信仰性的盲目祭祀活动,甚至是物质攀比与迷信色彩增强。清明节职能的单一化现象值得注意。

  三、结论

  (一)清明节与当今社会

  清明祭祖活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活动之一,虽历经千年演变,加之20世纪几次社会思想领域变革的冲击,但仍基本地保持了历史风貌与文化内涵,而且这种意识行为已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道德准则,在人们已不知具体风俗含义的情况下仍笃行不移,在较为开放,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部分原有农村区域,传统礼俗的具体形式因西方文化冲击及生活节奏加快,正在发生改变,在删繁就简的同时又增加一些新礼俗。但人们头脑中的“祖先崇拜”等观念是根深蒂固,传统社会中的长老权威还在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与活动,核心家庭又带来的个体意识的增强。与此同时,又因为没有相应社会评价体系与行为规范的建立,人们在清明祭祖活动上产生困惑。在农村经济方式转型时期,政府也应在顺应传统礼俗中的有益之处时加强重构新型社会礼俗与道德体系的工作,注重礼俗中的历史遗存与教育作用,以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于构建和谐社会,防止道德真空所带来的社会思想混乱。

  (二)清明节与“孝”文化

  关中地区清明祭祖活动在祈福、游春等职能的同时体现了中华民族,尤其是周礼发祥地——关中地区悠久深厚的孝文化观念,其不仅对参与者本身有反省沉思的作用,对于其他人员也有一定的教化作用。这种孝文化并不意味着厚葬薄养,而是在通过一定礼俗过程中的自省行为来促进生者笃行对长辈的日常奉养不断完善,进而将尽孝道与为人处世相联,不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更升华为对家对国的使命与责任感,以孝劝忠。祭祖形式的生活化与精神方面注重,也反映了注重长辈生活细节关照与精神关怀,为孝文化提供了借鉴。近年来西方崇尚个性的思潮的影响也增加了转型期农村地域祭祖活动中亲情的表达与对个体的尊重。总之,清明祭祖成为宣扬孝道的重要方式,我们应当在辩证对待其中虚伪迷信成分的同时,强调其敬老、感恩意义,及对老年人的心理抚慰作用,这也是面对老龄化社会的一剂精神良药。

  (三)清明节与乡里社会

  清明祭祖活动作为传统中国的宗族性活动,虽然今日因宗族逐渐解体,血缘家族意识淡化而减弱了其社会性,但其仍是人际关系狭窄的农村区域重要的家庭活动,具体地负有联络亲族、处理家庭内部纠纷的功能。中国传统的乡里社会是长老权威的社会,长者的教化权利是维持社会运转的准则。 在祭祖时“面对”长辈,参与者心中的敬意使其对子女的教育,增强家庭凝聚力与认同感等目标都能完成,并使其具有严肃性与神圣性。个人在清明祭祖活动中也可以确立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责任,更可以激励家庭成员继承先人生前良好的道德品行与美德,建立良好的家门家风,可以说清明祭祖是家庭伦理结构的集中体现与完善机会。马伊里博士认为,清明祭祖还有“三同”(同亲、同事、同邻)方面的关系穿插其中 ,尤其在社会变化中,这种宗族关系以小家庭出现,并以利益联系亲友,进行礼俗互动表现得更充分。清明祭祖活动中,乡里社会人际交往形态得到充分展现,也应成为和睦家庭,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个体道德水平的契机。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祭祖作为关中地区一项有特色的民间礼俗活动,用形形色色的仪式表达着人们的情感,在稳定与渐变中延续着,在每位参与者不同的价值观念与生存背景下,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其中有对现世的思考,更是对未来的希望,成为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价值观的集中写照。

社会调查报告 篇4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的转移,进城务工农民日益增加,他们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也日益增加,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成为一衷煺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从此缺失亲情的抚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1】目前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xx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而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农民工已增至1.5亿,随着国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更多的农村盈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数据也将与日俱增。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6日-20xx年8月5日

  调查对象: 贵州省平坝县城关镇平坝三中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以及关联对象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访谈、当地参考数据 社会实践调查经过

  一、“留守儿童”现状

  全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共8839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数(人)的14.9%。其中,在中学就读的2663人,占全县中小学学生数(人)得12.96%;在小学就读的6176人,占全县小学学生数(人)的15.95%【2】。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90%;托付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瞅。

  1、留守儿童占在读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颇高。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受国家大形势影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线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平坝三中读书的同学中抽样调查了50名同学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42%。也就是说100名中将近42名,留守儿童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隔代监护”即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有13人,占61.90%。

  2、留守儿童的总体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环境偏差。

  根据9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0~60分的同学在留守儿童中占28.95%,60~75分占留守儿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儿童占其总体的54.14%。由于学校教育设施的简陋,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师生沟通平常,教师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使得我们在对留守儿童中收现28.1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或根本不理会。

  3、留守儿童心理

  普遍欠良好。当问到:“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

  ”这类问题时,据统计回答两个以上是“否”的留守儿童占38.45%,还有很多小孩心理过迟成熟,很多同学在回答为什么会填如此愿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被问及到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老师诸类问题时,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现实,相当部分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拥艿得人称道的地方,甚至少数同学在被调查问到“被人欺负时怎么办?”时回答“忍气吞声”,还有65.23%都以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4、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弱。

  由于监护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意识、行为作风得不到及时的、无效的纠正,以致在学习、纪律、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偏差,通过对其监护人和邻居的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也经常纪律违规,经常打架斗殴,甚至还入现了偷盗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普遍较差。父母外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盲目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一举两得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已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

  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动力,有较高的学习盲目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固然在留守儿童中占比例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辩证的。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造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不听监护人的(代表人)教导,顶碰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造度,不服管理,扯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饮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逸夫小学二年级学生唐永康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由爷爷监管,但老人对教育孩子已经力不从心。由于长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表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做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扯谎、打架等现象收生;三年级学生谢小兵,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到广东打工,他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亲不在他身边,他不但不听母亲话,花钱大手大脚,而且经常顶撞老师,违反学校校规校纪。

  3、教育产品留守儿童心理入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入现心理妨碍。【3】留守儿童由于年龄特征,正是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通过对部分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90%。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沉,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噪。某校二年级学生罗光英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原本就内向的她在学校就更不爱说话了,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个叫李远的男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不与同学、老师交流讲话。

  4、监护管理不够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不生病,按群不失事就尽到责任了。甚至部分监护人,由于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不周。在问卷调查中,如果生病了,有14%的是忽略;8%的自己配药;20%的给父母打电话。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在调查中,有一个黄帮豪的男生,父母都在上海打工,跟爷爷生活在一起,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以各种理由向爷爷要钱,然后到处去玩耍,晓得钱用完后,才会回家。同时,【4】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监护权,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留守儿同的生存存在诸多隐忧。

  5、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盲,他们不晓得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学方法上海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加之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在一些年轻的农村家长也难以很好的辅导学生,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并且,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偏低,也造成了学校与监护人沟通上的困难,老师们更担心,随着外出务工者的增加,留守儿童还会进一步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影响的将不再是少数人得素质,而是将来农村建设者这个大群体的素质。

  三、平坝县对留守儿童已采取和拟采取的教育关爱措施

  1、高度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

  成立了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施行领导挂级制、班主任包班制可任教师包组制、班级学习小组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计,制定详尽的留守儿童教育措施。明确学校各部分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定点、定人的帮扶;与监护人签订《监护人责任书》;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签订《自我承诺书》,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2、积极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

  要求留守儿童定期向父母报答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老师对留守儿童要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一旦发现留守儿童思想不稳定或者成绩下降,就及时与学生交心谈心,辅导其学习,稳定其情绪。

  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通过“两任一补”、贫困生、特困生救助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械茇点救助。

  开展“结对子”活动。各班主任姚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同时,发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个教师负责一个或几个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

  3、积极建立家校联系,举办特殊家长学校。

  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姚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及父母的联系方式。当留守儿童出现非常情况时,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同时,针对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临时监护人的情况。由学校对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姥爷进行培训,改变家教不雅念陈旧。引导这些老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进行跟踪管理。

  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施行动态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谈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心的集体活动,都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代表人进行沟通。)根据每一位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针,有针对性的加强丢留守儿童的指导,并进行跟踪管理。

  5、积极开展各类校内外活动。

  班主任和老师给予留守儿童特殊关爱,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开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丢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沉影响。

  四、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各级党委、政府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一是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兴办乡镇企业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民失业增加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二是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流学,失学问题,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

  2、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幼儿早教书籍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关爱;二是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强化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三是通过书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社会各方面应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在留守儿童父母回乡探亲时,组织他们参加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养,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4、强化监护责任,构建亲属监护网络。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打工务工同时,吧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盖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教育功能,引导孩子成长。此外,要敬爱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转变监护理念,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和精神需要给予更多关注。让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5、社会各界应更多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对留守儿童方面增加一定的宣传力度,调动社会对儿童关注的积极性;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供行之有效的改善、改进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城乡同级学校可以与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组织学校联谊活动,充分利用本地和对方资源来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的发展方向,社会应积极的发挥有效的能动性,多组织各种关注留守儿童的团体,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龙头企业多做以“报答家乡,报答社会”等形式活动,组织下乡支教,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对留守儿童父母以及监护人施行不定期的教育和指导,从客观上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结束语 迫切希望社会更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现象,是生齿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他们很难得到父母的关爱,得不到父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意识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亲在他们的印象中,是一个长期的漂泊的身影,是可视而弗成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人生观是惨淡的。他们希望社会关注他们,重视他们,他们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扶持,他们需要的是社会对他们行为的认同,在社会上被更好的对待。

社会调查报告 篇5

  自从我们进入了大学,一切的生活就是间接性把我们推入社会,让我们去适应社会,大学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我们从读书的学生转变成在社会工作的成年人的过渡时期,但是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个过渡的时期呢,我们该怎么做呢,这一切都会在实践中出真知。

  我们的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我们的暑假更是无限的欢乐,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毕业之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因此我们必须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而且,我深感到,我进入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只有多吃苦,才知道生活的艰辛,不易。虽然只是短短的时间,我却觉得像经历数年。增长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记得曾看到过这样的话:知识犹如人体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在这个暑假还没开始,我就暗自下决定要好好的找一份工作,好好的干,让自己的暑假不留遗憾,所以我利用周末放假的时间,就开始好好的找工作了,其实当我真的开始找工作才知道,现在的社会就业真的很难,特别是那些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特长的人,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一直处在象牙塔的我们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在还没工作以前,我信心满满,总以为自己可以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工作,夏天不晒太阳,还在办公室坐着,吹着空调,享受这一切安逸的生活,拿着数目客官的工资,但是现在就是残酷的,在我找工作的那期间,一切梦想瞬间破碎,我没有特长,没有工作经验,似乎一切的工作机会都为我关

  闭了大门,我开始紧张,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应社会,在面对一次的被拒之后,我就害怕了,我甚至不敢去敲应聘单位的大门,不敢面试的工作人员,不敢说一句话,每次都兢兢战战的回答他们的问题,在如此往复的失败中,我变的有点气馁了,会发脾气,会沉默,只要爸妈提起一点工作的事,我就会生气,我想我只是为了一份功过而已,至于跟自己过不去吗,我花了一晚上的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开始重新找工作,分析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的失败的地方,我想可能大家都和我面对一样的问题就是过于的眼高手低,在找工作的时候,工资低的不想做,工资高的不让做,我开始检讨我自己找工作的思维,开始换一种方式找工作,我想我现在需要的仅仅是锻炼。

  在社会中接触各种各样的顾客、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经验去处理。尽管存在竞争,我们还得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这需要我们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下,才能很好的工作,吸取经验。而这些经验需要日积夜累,而不是在毕业后读本速成书便可成的。

  在这次实践中,我的口才得到了提高。在与顾客交谈的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语境及说话的口气,并且及时改正一些不得体的地方,使我说话比以前更大方得体了。我觉得对于口才的提高,多说很重要,要尽量动脑筋说,大胆地说,不能像我第一天上班那样,不知说什么好。我相信说的多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

  我开始很不适应我的工作,我不敢和顾客说话,变得唯唯诺诺的,不敢正是顾客的眼睛,,这样很不利于我的推销,我知道自己很笨,但是就是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后来我开始慢慢的适应,逐渐去面对我的顾客,去解决他们所需要我解决的问题,去帮其他的同事解决她们呢要我帮他们解决的问题,在经过一段为期不短的工作生活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以及我在学校里微不足道的经验根本就不能够良好的适应社会的复杂。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工作上的经验,还有和上司、同事相处的技巧。以下是我在工作中总结下来的。

  关于金钱,我开始有点了解到父母工资的不易,我的月薪在一千块,当我卖出一定数量的服侍才会加工资,这样我必须每天面对不同的客户去满足他们的要求去购买的我商品,每天工作都必须八点半上班,开始站在我需要负责的区域,为顾客查货,试衣服,帮她们解释衣服的款式,和材料,每天最多的就是不停的说话,导致我刚开始几天回到家,根本不想说话。脚也站的特别酸,当看到自己的工作有了业绩之后,变得开心了点,我的父母是做着比我更辛苦的工作,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坚持的,看着父母花白的头发,我心理难免不心酸啊。以前在学校的大手大脚让我自己也很羞愧,我的每一笔生活费,和每一笔学费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当我在海吃海喝的时候,我的父母可能还在热火朝天的车间做着笨重的工作。每个月领着几千块的工作,还要分给我一半,我实在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自己工作之后,每一笔钱都是来之不易的。

  关于自己工作的环境,我一直以为自己会找到一份工作环境不错的工作,至少我不会站着上班。但是现实呢,是我每天都要站到八个小时。两只脚实在是受不了这苦,面对新同事,新的工作,我要学会与人交往。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我让自己去主动和同事交流,和老板交流意见,服从安排,让自己的工作进行的更顺利,在经过一段为期不短的工作生活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以及我在学校里微不足道的经验根本就不能够良好的适应社会的复杂。

  一、在社会上待人要真诚。

  二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三、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当你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毫无阻碍和人沟通就是你自信的表现,当你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你根本就不能很流畅的和他人交流。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所以没有必要感到自卑。你的自信有时能够感染其他的工作伙伴。。

  四、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自己心生胆怯,做事就会畏畏缩缩,无法展示你的最佳状态,办事效率就降低了,同时也让上司、同事厌恶。

  五、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六、微笑是在这社会中最强而有力的武器。有人说,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荡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和清醒,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力量;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所以在任何的情况下我们都要学会一笑而过。学会忘记是生活的技术,学会微笑是生活的艺术。而且,真诚的微笑也会赢得他人对你的好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不愉快;亲切的微笑客人感觉到你的重视。微笑也是社会实践中必须要锻炼的能力。

  我的暑假工作虽然与我的专业无关,但是也让我自己的到了锻炼。有时过的真的很难受、很憋屈,可生活还得继续,还得面对学习,面对走出校门,面对找工作。不过,让我们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

  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为以后走向社会,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吧。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真的没错,我在实践中,真的有充分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我想我会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为自己找到方向,并为之奋斗。

社会调查报告 篇6

  [实习目的]

  每一个从学校毕业的学生都要面临实习的过程,实习是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缓冲过程,是从脱离学生身份的一种适应通过实习,我可以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思想与业务距离,为我们毕业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基础。实习的目的在于积累社会经验以及工作经验。我想即将大四的我很快就要毕业步入社会了,实习是每一个学生所要经历的艰难的角色转换过程,通过实习,我们已经不是学生,而是一个社会工作者,对于读了十多年书的我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我调整心态,让我们十多年的所学有所用,找到自身的价值。

  另外,通过实习,我还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所在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特点,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同时这次实习让我认识到学校里所学习的理论与现实中的实践还是会有一定的差距,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

  实习主要是为以下三点目的:

  1、加强和巩固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锻炼自己的实习工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通过毕业实习接触认识社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学习优秀员工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培养素质,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实习时间]

  20xx.7.11—20xx.8.5

  [实习地点]

  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沈砖公路5300号

  [实习单位介绍]

  上海诚权厨房设备有限公司(原上海巨博厨房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产厨房设备的工程公司,公司成立于20xx年3月,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沈砖公路5300号,占地面积5000平方,且交通便捷。 公司产品包括中、西餐燃具类、调理类、脱排类、冷藏冷冻类、厨房机具类、洗涤类及酒吧宾馆用品类等;公司还对外经营不锈钢、铝材加工业务。公司有专职的产品设计、开发人员、可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配备;配合工程的顺利进展,公司提供厨房设备布置图以及水、电、风位图,并专人协调解决工程上的技术问题。精细打磨加工的不锈钢制品,以最少的维护即能保持长久的清洁、卫生、美观,是公司对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值得依赖的产品质量,热情周到快捷的售后服务”使公司厨房设备制造与不锈钢、铝材加工制作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公司本着“诚信、朴实、高尚、优质”服务于客户。

  [实习部门和岗位]

  业务部

  [实习内容]

  我所在的部门是公司的业务部,具体来说就是负责一些销售方面的事宜。具体的工作是通过电话的方式寻找目标客户,与客户进行沟通,制作项目方案与报价,与客户达成签单,以上是我们实习的大概内容。

  一来到这,首先接受的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能迟到早退,上班得穿正装与佩戴工作牌。相对于其他部门来讲我们部门还算是比较的自由的,我们中午上下班可以不打卡,可以上网,但是我总感觉还是有点约束,开始有点不适应。我想我会随着时间会慢慢的习惯的。刚开始的时候挺轻松的,因为刚来,经理也没有安排什么任务。后面两个星期,事情开始多起来,虽然有点辛苦,但是很充实。

  我在上海诚权厨房用品有限公司销售部实习,通过培训及亲身实践学习熟悉业务。公司首先对我们进行销售行业基本的培训。负责培训的工作人员首先给我们讲解大概的销售的知识。销售活动的作用是企业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出售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后给我们讲述了相关的 销售技巧方面的问题。每个人的特殊需求不一样,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制定相关的方案。

  培训之后,正式开始接触销售了。通过不断地向顾客介绍推销过程中,让我懂得销售员是需要高度的激情和恒心的,这些天的销售工作提高我的交际能力,能锻炼我们的口才。在这十天里面的实习当中我和老的销售员接待了很多客户,也不断的积累着自己的销售经验和技巧。从刚开始觉得销售只是运气使然,没什么技术含量,到后来真的认识到了销售其实真的是一门伟大的艺术。我也深深体会到销售行业必须遵循的第一原则,那就是顾客就是上帝,无论顾客多么刁钻,要求多高,都要尽量满足顾客。在实习的过程中,态度要求也很高,首先就是自己的仪表必须要整洁,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其次就是要有礼貌,脸上要尽量带着微笑,这样就保证了员工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给顾客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这也让我深刻的了解到,无论在何处工作,细节都是必须要注意的,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实习体会和收获]:

  在这不到2个月的实习中让我受益匪浅,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并非常实用的知识。

  1、为人处事 踏上社会,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同事不会象同学一样对你嘘寒问暖。比如我们部门不同区域的投标资料,他们会很注意资料的保密性,不会让其他区域的同事知道,我想都已经分了区域了,应该不会抢了业绩的。因为这样有时候同事间的关系显得有点冷淡,而往往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多工作,少闲话”。在离毕业仅一年的时间里,我想更加珍惜与同学之间的相处。

  2、沟通能力 我们经销总部相当于一个沟通的桥梁,充当与客户与工厂的桥梁。每天都要跟客户沟通,就是为客户提供各种信息,是客户的信息传达器。客户要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在工厂这边就要跟很多部门沟通。沟通很重要,你说话说得恰当,可能人家会很乐意并及时的为你解决问题,若表达得不得体,人家真的是懒得理你。像我们在车间这块,若跟车间主管经理沟通的好,可能就会把你那个项目的货提前生产,这样就不会货期延误了。

  3、团队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大学生没有社会经验的人是不完整的,因此我必须紧密地和社会联系在一起,和它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工作,我明白了很多,比如我懂得如何去和同伴团结在一起,挖掘每个人的优势,发扬团队精神,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要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换句话说,积水成河,积沙成丘。同样在工作中我们也必须尽可能的帮助我们团队里的成员,一旦某个成员遇上了困难,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去帮助他,使他感到集体的温暖。这时他就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的团体好温暖,定要好好努力。假如集体中的某一成员在努力的工作,那么其他集体的成员也会受到感染。

  4、向他人学习

  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同事们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同时明白了也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业务员,自信是多么的重要。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

  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在同事、领导身上都学习了很多知识、道理。

  5、自学能力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我想参加这次实习才深刻体会到了这句含义,可能我们以后参加的工作并不能如愿的是我们所学的专业,而是我们之前所没接触过的行业。办公家具我以前也没接触,所以一切专业性的一些知识都得自己自学,利用计算机网络了解该行业的相关的信息,熟悉本公司的产品。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 在工作中我们也要善于动脑子,不能一直墨守成规,每件事情都有每件事情的解决方法,我们要善于去变通,也要多思考。

  总之,在实习的这不到两个月中,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宝贵的经验。

【【推荐】社会调查报告模板集合6篇】相关文章:

1.【推荐】社会调查报告模板集合七篇

2.【推荐】社会调查报告集合6篇

3.【推荐】社会调查报告模板8篇

4.【推荐】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总10篇

5.【推荐】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编8篇

6.【推荐】社会调查报告模板集锦5篇

7.【推荐】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汇编九篇

8.【推荐】社会调查报告模板合集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