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0-11-26 08:02: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

  我们大家都知道,《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是以教育叙事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的。有些事儿甚至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还遇到过。可是读后细思静想,为什么我们经历的类似事件不能够以教育叙事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我想,除去种种理由之外,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我们当时是否用“真心”去做。陶行知老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觉得,教人求真的师者,首先自己得“真”。我在王老师的书中读到了“真”。他的每一个小故事无不是与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被打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他人。因为他说的是真话,叙述的是真事,表露的是真诚,用的是真情,揭示的是教育的真谛。

  “原来教育就这么简单,无非是打开自己的世界,再进入学生的世界,完成师生之间一次没有任何芥蒂的心灵相容而已。”王老师如是说。人们也常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塑造孩子幼小的灵魂首先需要我们教师要拥有一颗真诚的心。我们打开了自己的世界,也进入了学生的世界,沟通与交流也不存在任何芥蒂,我们更需要真诚的灵魂去塑造孩子那幼小的灵魂。敞开自己的心扉,打开孩子的心灵,只不过是手段而已。这谁都能够做到。古往今来,那些大师级的老师自不必说,单是现在就有很多。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便是其一。我在他的“镇西茶馆”的公众号中读到他的《并不是我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我》,我读到了李老师那颗高尚的心。对于一个早已经声名远扬的特级教师来说,能够反思这一点,可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正如王维申老师所言:一个教师最大的业绩和成就,不在于你获得了多少荣誉称号,不在于你给了学生多少分数,而在于你为学生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可以延续终生的影响。我想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功成名就的李镇西老师,至今仍对学生用以真心、付出真情。对他而言,可不仅仅是对教育的坚守,那是对教育的挚爱。同样,王老师也是如此。从他的个人经历中,从他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中,我读到了诸多大师级的老师一样的'“真”。

  教人以“真”,我们自己得“真”。我觉得首先是真性情。周国平说:“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我们喝了太多的名师成长之路的鸡汤,可为什么我们绝大多数并没有从根本上健壮起呢来?不是鸡汤有害,不是我们不求上进。从根本上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可以学方法,我们可以摘取皮毛,但如果我们的性情未改,结果也只能是打一针鸡血而已。

  其次是真诚。我们都知道,人与人的相处要用真诚维系。我们与学生的相处也是如此。何况我们还要不时地与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缺少了真诚,且不说会平生许多事端,也会给学校带来麻烦,使自己的工作被动。我们要尊重学生。尽管有时我们是真的烦,可这就是我们的职业。怎么办?唯有对待所有学生都客观地评价。以公正、开明的态度对待学生,我们不要轻易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下结论,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优势与长处。当然,当学生出现缺点、错误时,我们也决不放任纵容姑息,开诚布公说明看法,进行交流和批评,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帮助他们矫正,监督他们的行动。积极的约束同样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事实上,只要我们付出的是真诚,绝大部分学生回报我们的也一定是真诚。尽管,个别的学生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加,他们也会渐渐的理解老师的初衷的。

  第三,王老师是用真话叙述真事儿。当班主任多年,我所带过的班级也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儿。有些事儿,甚至与王老师所经历的事儿相似度极高。我也试着把这样的事儿写成教育叙事,不断地向教育期刊杂志投稿。可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如今反思一下,可能有其他原因,但最主要的我觉得还是要用真话叙述当时的真实过程。倒不是说,用所谓的真话编了故事。事儿还是那样的事儿。而是,当时在处理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完美,可我们不敢承认。其实,卢梭的《忏悔录》何尝不是真话?老年巴金的《随想录》吐露的全是真言。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在读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们,又有什么不能承认的呢?其实,我们处理学生事情中的“失”,恰恰是我们以后教育的“得”。王维审老师在这本书中,这样例子还真不少。

  读完此书,如果我们也能够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梳理一个个令人为之感动,为之欣喜,为之沉思的小故事。我想,收获的不仅仅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吧。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2

  老师的作品《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叙事》这本书,我怀着学习的态度走进了王老师撰写的一个个教学事例,与其说是教学事例,可能用“故事”来形容更为恰当。品着这淡淡的两行字:“一本清浅而深刻的教育故事”“一部关于教育叙事的写作宝典”,进入了暑假的充电时间,淡然恬适。整本书,既有对一线教师叙事写作的精要指导,又有对教育的深度思考和反思,堪称教育叙事写作的范本。王老师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中的故事,用最真实、质朴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

  很多教育著作里面多是对写作理论知识的讲解,比较枯燥难懂,所以读着读着就放弃了。很幸运的是,自己选择了王老师的这本书。他将故事和写作指导有机融合,在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的同时,渗透了教育叙事写作方法的指角色。而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我们在出演着教师这一相同的角色,虽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尽相同,却又百般相似。可能这条道路顺风顺水,也有可能坑洼不断,有可能平常无奇,也有可能精彩绝伦,但不管怎样,庆幸的是,我们都在坚持,还没有选择放弃。

  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第二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故事;第三章:找到一种最好的表达;第四章:精心讲好自己的故事;第五章: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两个地方。

  一、第一章用叙事写作记录教育。王维审老师从“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成就教育”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了“为什么写教育叙事”。讲述了他从最初一个农村出来,学历、知识、经验都处在最低水平,在深深的刺痛、焦灼的渴望、没有方向的教育路上行走的“菜鸟”老师,一路摸索,改变教育方法,寻找成长的其他方向,并找到了他独特的教育方法——用故事记录教育,很多教师教育水平很高,评到各种职称,但却无法走得更远,因为缺乏写作的能力,他的教育特色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不能进行反思也缺少了成长的底蕴和情怀,他的发展就会欠缺支撑远行的力量,有建树的名师都离不开写作的支撑,王维审老师就用文字将自己的成长、学生的成长记录下,在文字中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让别人在解读这些小故事的过程中,来一次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二、第四章中有个小标题——常在细微处用心,这是我读完整本书感触最深的一段。小标题下面有段文字:“在细微处用心有两层含义看,一是说叙事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描写,二是说在提升提炼观点时要善于以小见大”。他说的是在写作是要注意细节,但我认为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注意细节。大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习惯了教育的宏大,总喜欢把教育弄得庄严而隆重。其实,教育工作不一定要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老师,每天需要做的都是些普通的、琐碎的事情,尤其是一些装作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小事。

  每章节都有几篇小故事,看似每个小故事都不一样,却都处处有着联系。作者借助一个个故事循序渐进地为了我们展开了教育叙事写作的密码,用一个个简短却又生动的教育故事为每位读者敲开了不一样的大门,正所谓一本书,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收获。而这一个个寻常教育生活中的真实的小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更是一种成长的力量、教育的智慧和师者的情怀。既为我们解疑答惑,也为我们提高了思想境界。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第三页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许多新老师的疑惑。在积极与怠慢中徘徊不定,最终会选择哪一方,更为妥当的说法是:会妥协于哪一方呢?当然,对于出于怎样的感想自己会写下这样一段话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不妨跟着我继续走走看看,接着,我在本书上陆陆续续写下了一些只言片语,比如:意愿大于能力,教育的力量往往体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我们最应该教给孩子的是包容、善良、接纳、鼓励等等,一直到最后几页,我写了这样一句话,不管在怎样的制度下,我在这本书中看到的,体验到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真真正正的好好的爱这一行。说实话,也早已忘了当时自己为何这么的激动,但结果总归是好的。相信大家也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深深地体会到这本书的力量了吧!王维审老师对自己在教育一线工作中遇到的问提进行细节分析,积极反思,认真归纳,使自己真正做到了教育的有心人,多少年磨炼下来,他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育感”天赋异禀的人。王老师用了教育叙事的方法,将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点滴琐事进行阐述,从中告诉我们只有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才可以改变教师的行为,教师的精神世界才会慢慢丰盈。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1.《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2.寻找黑骑士的读后感

3.《寻找失踪的女孩》读后感

4.寻找黑骑士读后感

5.寻找鱼王读后感

6.《寻找鱼王》读后感

7.《寻找黑骑士》读后感

8.寻找大熊猫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