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巨婴国》读后感

《巨婴国》读后感

时间:2021-01-30 14:05: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巨婴国》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巨婴国》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巨婴国》读后感

《巨婴国》读后感1

  中国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乃至心理学工作者,多半都有这样的体会:从学理的角度看,心理学知识说的头头是道;从科研角度看,心理学研究好像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是,一旦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换言之,心理学知识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有较大的距离。

  在大学时读心理学的书籍,总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将心理学理论本土化,这是心理学界的一大难题,任重而道远。

  今天,我开始做《巨婴国》的读书笔记,这本书的作者是武志红,国内的一名心理咨询师。书中的见解颇为震撼,最起码不是心理学中的一些老生常谈。心理学在植入中国后水土不服,国内一些优秀心理咨询师可以稍许缓解这一病症。他们一边学习着心理学中的正宗理论,一边接触着国内数以万计的真实故事。他们口中的心理学术语,会给人一种亲切感。

  我觉得,武志红干的事情,就是在一些心理学的理论前面加上“中国式”三字。

  他是一位拓荒者,可他也很谦虚,明白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他说:“作为一名咨询师,我没有治疗理论上的野心,并不太想发明什么新的疗法、有中国特色的疗法,我只想弄明白,中国特色的家庭和中国特色的爱情,是怎么回事。”

  心理咨询这一领域的理论基础有三,精神分析学占据了一席之地,武志红属于这一派系。之前我反复研读过精神分析学的一些理论书籍,总是铩羽而归。这一次,希望能从武志红的文章中,看到解读精神分析学的接地气的诠释。

《巨婴国》读后感2

  今天用很快的时间阅读了《巨婴国》,讲了一个人对于中国社会人性的看法,不能说是对或是错,只是一种自己的观点并且表达上还算清晰流畅。作者依据弗洛伊德的观点观察社会及人性,根本上说仍然是一种西方思想的延续,但是有自己观点并且勇敢去表达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从人性角度上去理解的话,中国社会是一种独特的集体主义社会,小到家庭,大到团体,几千年的集体主义不能说没有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过益处,在资源匮乏的年代集体主义使得人类这个物种顺利存活下来,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资源极大的丰富,个体似乎脱离集体也能很好的生存,尤为明显的就是依据互联网生存的群体。

  集体主义,这个曾经的'宠儿,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成为桎梏个人的一把枷锁了,作者是从家庭成长、个人心灵健康的角度阐述这个问题的。与时俱进,这是一个资源极度丰富,但是心灵日渐贫瘠的时代,自由、个性、自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人是要走向一个自我实现的时代的,虽然会受到出身或是形势的局限。作者想向我们传达的是,人性的力量本身无对错,只要社会家庭给予包容、理解、爱,至少就是可以避免很多不健康心理的产生,人本身也能活的很快乐。而这也和我之前的感悟相一致,以前以为人的价值是在关系中实现的,要成为像树一样能为别人做些什么的人,但是后来渐渐发现,这种想法抹杀了人性本身的自由、个性的成分,人活着,是为了自我更好的体验,不管是人性体验、社会体验、性体验、事业体验等,所以不论好与坏,都是一种其中的一部分,而胸怀这样的态度,人生便是充满乐趣的。活着很短暂,好好度过。

《巨婴国》读后感3

  我断断续续坚持看了很久,终于看完了。在整个的阅读过程中,我对这本书、对作者所表达观点的态度是认可、存疑、否定、赞同的交织和变换,兜兜转转、落落起起。

  开始看时,最大的感觉就是:太啰嗦了!同样的话要翻来覆去、覆去翻来没完没了的重复,这可能也是我对心理学作品了解较少的缘故。同时也对作者例举的实例和只凭臆测得出的结论(因为书中多以是“我猜想”、“我认为”、“我猜测”、“我感到”这样的方式得出的结论)不太认同,这也可能与我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了解有关。

  不过对于作者反复表达的一些观点我很认同,比如:所有好的事情都是很多踏实的细节积累的结果,要投入精力在做的事情中、努力与之建立链接;每一个人都应有独立的内心,努力活出真实饱满的自己;对周遭的人和事发放爱和正能量;接纳自己、包括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然后带着爱投入正向的努力来完善……。书中有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有个女孩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别人聪明,完成什么事情都要花费别人三倍的时间和气力,为此很沮丧,幸好她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那我就什么事都花三倍气力去做好了”,这真心励志!(另外还有作者关于孝道和集体主义的观点、虽认同但过于敏感就不评价了)。

  总之这本书是作者对自己12年心理咨询生涯以及由此深化对自身认识的心路历程,也是我对自我进行认识的启蒙(我觉得可以这么说)。

《巨婴国》读后感4

  最近有不少朋友问起《巨婴国》这本书,因为很多朋友发现现在居然买不到该纸质书了。

  一直还在纳闷这件事儿,今天朋友分享给我一篇文章,才知道该书出版商发出公告严明该书“因质量不合格”而下架了。从当前情况来看,“质量”应该不成问题,关键在于书中提出了不少挑战传统思维的观点,引来了很多争议和讨论。甚至还有评论说阅读该书感觉很不舒服,主要因为作者对习以为常的现象、行为、大众思维进行深度剖析理解,应该是戳中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所以引来了争议。

  书中不少观点对传统观念及儒家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关于“孝”的理解,作者扎扎实实地抨击了传统对“孝”的定义,甚至因此而在言辞上完全否定了“孝”道。然而,真正把书认真读下去的人,才会知道作者抨击的是虚伪的、不能以常理理解的、不能以法治管理的“孝”,他真正倡导的是真诚的、讲道理的“孝”,且不仅仅是子女对父母的“孝”,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相处。只不过,作者没有顾忌任何人的接受能力和感受,没有把“孝”定义清楚,直接将“孝”否定到底,这确实挑战了不少人的神经。

  其实,一本书往往是代表作者的研究所得、自身的感悟及观点的表达,读者应该学会吸取书中自己觉得有价值的部分,这也是读者应该具备的辨别能力,尤其对某些刺激到自己的观点,更应该给予尊重,而不要因为读着使自己感到不适就抨击对方。我还是觉得《巨婴国》剖析很深刻很到位,确实找到了很多问题的症结。而且无论如何,无论内容多不合理,我们也应当尊重对方发声的权利。

《巨婴国》读后感5

  当看到十分之一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一本烂书了,但是网上两极分化的评论还有各个出版社的突然下架还是让我很好奇,没有读完没有资格下定义,说不定后面有很精彩的地方呢,这个想法是我坚持读完的动力。

  读完以后,怎么说呢,坚定了这是一本烂书的想法,但是不能不说,其中有几篇内容,大概占整本书十分之一吧,比如家暴问题,比如妈宝,比如父亲的缺位,如果单独拿出来还是挺好的文章的,但是整本书逻辑混乱,写得啰啰嗦嗦神神叨叨,老太太的裹脚布一张,而且很多用来论证的例子不知所云,完全是生拉硬套,让人看不出所举例子跟要论证的观点有什么必然联系。

  人说做心理研究的人如果自己本身没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意识,很容易被研究对象带的自己也不正常,从武志红的很多论述内容,比如平白突然看见自己变成个魔鬼啊,比如自己变成能量球啊,比如某个朋友诅咒人啊,感觉作者就是一个精分很严重的人,所以才使得整本书逻辑混乱。

  从作者的论述看,作者的家庭和出身也是并不完整或者说并不美满的,导致产生很偏激的想法,比如对孝道的论述,也许从自身经历出发,引起了很多同样遭遇人的共鸣,所以才有了评价上的两极分化,这都ok,你从自身出发探究跟你同样遭遇的人的心理问题,都是很好的切入点,但是以偏概全,把帽子扣到整个民族的头上就是你的不对了,一个咨询案例的个案就敢得出结论整个民族如何如何?

【《巨婴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1.小人国和大人国读后感

2.《雪国》读后感

3.雪国读后感

4.狼国女王读后感

5.理想国读后感

6.《狼国女王》读后感

7.三国读后感

8.《狼国女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