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教师的20项修炼》读后感

《教师的20项修炼》读后感

时间:2020-08-28 21:44: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师的20项修炼》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的20项修炼》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的20项修炼》读后感

  这个夏天,香气馥郁的栀子花,当空高照的夏日艳阳,伴随着我们一群鲜活的年轻人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有一点儿欣喜不已,有一点儿惴惴不安,带着新人的标签,我踏上了工作岗位。多年以前,我就已暗暗决定将来走上教书育人的道路,而在20xx这一年,终于梦想照进现实。如果说,之前四年的高等教育是在为目前的工作做好理论武装,那么,现在的每一天,都是真枪实弹的实战现场。而我,也很快地发现了之前象牙塔里学到的本领其实不过是杯水车薪,也正印证了陆游的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了这一本由郭元祥教授所着的《教师的20项修炼》,从一名教师的出发点,结合对照自己的现状,仔细地研读了该书,不禁有醍醐灌顶之感。

  作者郭元祥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课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他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原理、基础教育改革、学校文化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先后主持省部级教育科研项目8项,另有学术论文、着作等身,硕果累累。《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是郭教授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一部着作,他在该书中率先提出了引领教师体悟“教育人生”的主张,从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画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被赞誉为是一本从事教育事业的所有教师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在此,我将从以下若干方面详细阐述本人读完这本书之后的几点感受:

  (一)细节决定品质,态度决定一切

  中国有句俗话有言:人靠衣装马靠鞍,恰如其分地强调了服饰对人的重要性。尤其作为女教师,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议论着我们的衣着与发型。现在的学生有朝气,有个性,有热情,对老师们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对环境视听各方面的变化也是非常敏感的。其实教师服饰最大的功能不是通过衣着把自己打扮得漂亮,而是提高自身的自信魅力,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服饰应该简洁而庄重、明快而得体,符合教师的职业规范。普卢塔克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教师服饰的许多细节影响着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还记得学期初,我一身学生时代的打扮走进教室,在座的学生只当是一个邻家姐姐模样的人,因此,老师的威严感荡然无存。而后,在诸多老师的建议下,我慢慢改变了穿衣风格,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再次赢得了学生们敬畏的目光。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让外表给自己的教学加分。

  (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严师出高徒”几乎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总想靠着自己的怒颜和大嗓门,甚至是一些严厉的`批评言语震慑住学生。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做法着实是不合理的。和我们打交道的都是一些只有十几岁左右的“未完成的人”,他们绝大多数心地纯良,天真可爱,生活经验的缺失,调皮活泼的天性,天资能力的差异是他们最显着的特点。身为老师,如果总是盯着他们的不足看,不把他们批驳得体无完肤就誓不罢休,那么,失态的,将会是自己的言行。

  古话说,厚德载物,为人如此,为人师更应有宽大的胸怀。对学生的宽容不是让他们自身自灭,而是对他们的身心特点的正视,是对他们偶尔也会像大人一样犯错的正视,是对他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的正视。宽容学生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犯错误的学生,而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诚恳为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如沐春风,从而督促其改正;教会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对待挫折,让学生在成长中体味一种人生哲理,这样教师并不会因为宽容而失去威信,相反,这更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与人格感召力。

  (三)机遇从来都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自从当老师后,只要跨入学校大门,神经每时每刻都像是拉紧的弦,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备课、上课、改作业、找问题学生谈话等等,往往下班还得继续工作,甚至节假日也无法清闲的脱离工作,好好放松休息。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日子从指缝间快速地溜走,有时候不免深感迷茫,为什么生活得这般碌碌无为,毫无成就感与幸福感可言。不仅如此,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我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只“刺猬”。面对班级上的一些繁琐的小事,面对一群不懂事的调皮孩子,总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有一些言语脱口而出,而转过身自己又懊悔万分:我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细细反思,不禁感叹,这还是原来的我吗?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豁然开朗,自己之所有产生这种困惑,是因为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工作做过好好的规划,没有学会正常调整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弄得自己既累又没有成就感。于是明白,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作规划是多么的重要。在日复一日繁冗琐碎的工作中,应该努力做到主动学习,形成自己的教育知识;善于思考,成为思考的实践者,实践的思考者;勤于动笔,提高科研能力。早有谚语告诫我们:机遇从来都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因此,我们亟需拥有一个专业发展规划,不要抱怨自己没机会,往往是我们自己没把握住机会,它只是溜走了而已。

  (四)吾日三省吾身

  我们青年教师被要求每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起初心里是不大情愿的,认为这是给我们的超额任务。读完这本书,发现反思是教师日常生活中极重要的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炼。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十分简洁的归纳出教师的成长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人自我觉悟的过程,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当前教师专业研究和教师教育实践中,造就“反思型教师”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首先要反思的是自己的教育观念,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回答自己是怎样看待学生的,如何设计和分解教学目标、怎样处理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品德等方面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反思,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反思贵在坚持,适时总结,时时反思,持之以恒,才能体会到反思的作用。反思要有深度,要注意把握问题的核心和实质,突出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反思,有助于反思的深刻性。连写了几篇下来,我也发现了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做及时改进。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一种能力。通过反思,不断觉醒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方式,锻炼教育教学艺术。反思,还需要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成长。作者向每一个读者提出了“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这样的要求,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在反思和实践中思考,在反思和批判中成长,把自己的每天的教育生活当作一种学术行为——始终以一种研究和探索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让自己获得真正的专业提升。一个成熟的教师便是在不断的反思种成长起来的。

  (五)感动常在心间

  现代的社会和教育要求教师不能把教育仅仅作为一门职业、一种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与处理。谨以此言勉励自己:教师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师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

  有句教育谚语:“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不能感动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不能感动学生的学校不是好学校。只有感动生命,教育才有魅力。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感动自己生命的体验,何来力量去推动、摇动和唤醒学生,诱发他们的生命感动呢?没有生命感动的教育难以走远。教育者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可施教!“只有先感动自己的生命,才可以谈论和实施教育。”感动是教育,也是生命最动人的节拍,是教育得以发生的精神引线。只有感动生命,教育才有魅力。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感动自己生命的体验,何来力量去推动、摇动和唤醒学生,诱发他们的生命感动呢?

  作为新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只有把感动自己生命的体验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这样才能不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殊荣。我深爱我的工作,我愿终身在这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

  结语:

  “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知思泉涌;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这句句箴言,对我们来说,不禁有发人深省之能。修炼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修炼是一种对卓越境界的追求,是一种自我提升的策略,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内在要求,是领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我们初出茅庐,冠着“新教师”之名,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它是一柄保护伞,耳边常响着这样的言语:“因为是新老师,难免有瑕疵”;“因为是新老师,经验不足,可以理解”,其实只有我们自身对自己的专业品质注重修炼,我们才能够迅速成长,才能够脱颖而出,为人师的我们才会对学生具有百般的感动力、感化力与感召力。郭教授的这本着作在细节上对我们教师做了各方各面的详细指导,真不愧是有志于提升品位的教育从业者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

【《教师的20项修炼》读后感】相关文章:

1.《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2.《教师的挑战》读后感

3.教师的挑战读后感

4.班主任修炼之道的个人心得体会

5.教师爱的教育读后感

6.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7.《做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8.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