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

时间:2024-11-26 11:33: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中庸读后感8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庸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庸读后感8篇

中庸读后感1

  本学期我的寒假作业之一是读《中庸》,因为它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所以读完之后感觉:书中的精髓将是人生道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中印象深刻的段落是:君子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地方,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般的人总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未深究。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

  联系生活实际感到: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我们用心的观察分析才能了解,看待别人往往不能只看现象和表面,而是要深入其心灵,着眼于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教育。

中庸读后感2

  《中庸》是儒家经典,也是儒家哲学最高智慧的代表之一,最后一章中的'”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人德矣“,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

  想做好天边事,就要做好身边事;想要做好身边事,就要加强自身修养;想加强自身修养,就要端正态度、正心诚意。

  我们的先贤圣哲早在《中庸》里面留下了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成长过程中,应谨记奉行先贤圣哲们的教诲,把握好理解好这三种关系,这将引领我们收获一颗美好的发心,开启内在的光明。

中庸读后感3

  中庸是天下之大本,要不偏不倚,不变不更;要至诚至性,率性而为;要行乎当行,止乎当止。其中尤以”慎独“最为重要。在生活中,我们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应该中规中矩,慎独自律,这才是”君子所为“。那些离经叛道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这样只会沦落到”小人行径“。是故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不是一种追求,而是人性的.本质回归。

中庸读后感4

  《礼记。中庸》中关于做学问是这样讲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告诉我们: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的'确,《中庸》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中庸读后感5

  《中庸》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且使我受益匪浅,还是它那富有人生哲学的思想内涵。《中庸》以一种朴实无华的语言,以一个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来启发人们中庸之德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能够朝中庸的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全书自始至终渗透着一股厚重的儒家气息。《中庸》开篇即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为教”,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核心,是自我管理。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

中庸读后感6

  在当今社会,现代的人的心目中对中庸的误读越来越深,大致形成这样一些流行观念:认为“中”就是不彻底,模棱两可,即中间状态,走中间路线;认为“庸”即庸碌无为,即庸俗。中庸几乎成为了迂腐、缺乏个性、不思进取的代名词。其实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达到至善、至德、至圣的理想人物。在我看来中庸之道不是僵化的',而是与时俱进的;中庸具有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功能,在社会学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庸之道体现了中国儒学的最大的普适性与永久的价值性,所以具有长久的价值而不会被淘汰。作者:赵芝瑾

中庸读后感7

  《大学中庸》这本书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学》,一部分是《中庸》,它们都是《礼记》中的一部分。

  《中庸》是一篇重要的儒家哲学经典文献,它从本体论、主体论、伦理政治论、宇宙论四个向度展开了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经道德本体作为始基,以道德主体作为核心,阐述了秉具天命之性的人在社会和自然中的立身原则和行为规范,最终将天人、内外之道归结为一“诚”。

  《中庸》接续孔子、曾子思路,继承并改造三代天道观,将超越而外在的、神圣的、具有德性并依据德性主宰人事的`“天”进一步转化为超越内在的、作为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之终极本原的道德本体。

中庸读后感8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 。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今天看了中庸的这句话,明白了不应总抱怨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这里肮脏,那里黑暗,其实道永远应该装在心中,而肉身则要受些苦难和历练,跳出来看世界,就会心怀慈悲,哪个人不是可怜种呀。所以任何地方都是最好的`地方,任何时间都是最好的时间,君子在何时都应该安然自得。因为他知道这就是这个世界,这就是本来面目。

  所以,身在何处都可以修道。小隐隐与林,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廷。

  人生不过是了悟道理的过程而已。

【中庸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01-24

《中庸》读后感06-30

中庸读后感03-09

《大学中庸》读后感06-07

《大学》《中庸》读后感07-09

《中庸》读后感范文07-25

中庸读书心得08-30

《中庸》读后感大全(2篇)09-21

繁星春水读后感 读后感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