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

时间:2023-06-15 10:30: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心得(集锦15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读书心得(集锦15篇)

教师读书心得1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拜读了肖川老师主编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后,觉得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有思想的人。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情”“心”“志”俱全。“情”者,能为人师表,。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保护学生的权利和权益,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都能感到高兴,感到自豪。“心”者,做教育的有心人。别人发现不到的问题,你能发现;别人解决不了的困难,你能解决;别人不乐意做的事情,你乐意去做。育人之事,没有巨细,点点滴滴都潜移默化,最需要心到和心细。心到,事则易;心细,事则成。教育的经验和智慧就从心到和心细中来。“志”者,“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成名成家,但不满足于成绩,不沉溺于荣誉。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嘲讽,顶得住挫折,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情、心、志俱到,思维便灵敏,境界便高远,情感便丰富,思想便成熟!

  思想从哪里来?在学习中不断丰富,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在反思中不断升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 反思 = 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 反思”的成长公式。因此,我们应常常“三省吾身”,认真地解剖自己:当学生违纪时,我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我的课上得不好;当学生未完成作业时,是否由于上课未听懂根本就不会做……只有勤于学习的人,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借鉴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只有不断地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检验理论,同时又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实践,在反思提高思想认识,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

  思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思想不会在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教学中自动生成,它需要行动,需要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教师读书心得2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希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能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必须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平,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内容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幼儿今天知道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应该着重考虑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要求选择符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通过调动幼儿积极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积极的内部活动。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形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一节成功的活动设计,不仅能教会幼儿许多本领,对我们老师也是一种成功,那么如何设计一节优质的教学活动是我们老师值得思考的,在我们选择一节活动时,选材很重要,同时也需要教者有过硬的教学能力

  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可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教师读书心得3

  每每读这本书时,不自觉地有一种“厚重”在心底萦绕……吴非老师在书中表达了他的教育理想:“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四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父母听”。

  静态的语言在脑中不自觉地生成动态的画面。爱好学习、图书馆查阅、实验室研究,我看到孩子们自发地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有趣的问题、球场的奔跑、诗集的朗诵,我看到孩子们热情地诗意地生活着;阳光、歌声、笑声,更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动……可是,为什么在不画面里,这些原本“免费“的阳光、歌声、笑声,竟变得有些昂贵和奢侈。美好的画面,有一种越走越远的感觉,也许我的小时候还有些许的影子。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若问我想过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吗,我会说不敢,感觉有那么点不真实。一个在做梦年纪的女孩认为过于理想化的情景,却成为已近花甲的老教师的坚定期盼,不得不有些伤感。现在,若你再问我一遍,我要说,我想过并且坚信,因为在我的前面将见证并参与一段很长的教育发展之路。如果作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都没想过、不敢想,那么还如何希望这样的教育理想会有实现的一天。

  从这篇文章,或者说从这个教育理想,我想到吴非老师的《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一文,这个学生没能在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父母听,尽管他很希望这样做,也会读得很好听。因为社会、父母,也许还包括老师教导他以后的“生涯规划”无非是勤奋读书,选择一所名校,进入热门专业,以后就业顺利,拥有一份高薪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父母没有兴趣听他读诗,这不能让他们感到喜悦,宁愿希望他能利用这些时间多做些竞赛题。

  应该说,不是我们没有物质提供给他们诗意的土壤,更何况很多的诗意根本无需金钱。为培养学生特长,家长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学乐器、下棋、跳舞……很多新鲜的玩意儿可能听说的都不多,比如冰球、国跳等等;很多学生学的还不是一两项特长,一周的课余被排得满满,敢情特长比不是特长都多。但是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学生的诗意呢,至少说应该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抑或平静;反而是更多的浮躁与不快乐呢。因为培养特长不是因为爱好,而是家长希望孩子能通过特长加分,上更好的学校,或是看到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怕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这样的心态和目的下,诗意如何不被瓦解,即便开始心底萌生的'爱好也很有可能一无所剩。

  也许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问题,先导致大人为追求金钱,追求令人艳羡的生活而奋斗,奋斗本没错,只是忽略了生活的真谛是诗意的栖居。大人再把这种价值观传递或加之于孩子,所以现在的“小大人”们很快熟谙社会的法则,诗意也就越离越远,进入追求高分,好学校,体面生活的循环中。

  文章中说这位学生是个“有趣”的人。历史组搞活动,想选一名学生朗诵诗,悼念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他刚刚朗诵了两句,老师就惊喜地说“行了,太好了!就是你了!”这位同学愣了一下,随即有风度地对老师说:“老师,诗是不能中断的,请让我把这首诗朗诵完。”说罢,旁若无人地诵读那首诗,一直读完。

  这个“有趣”让我感到很讽刺,是我们的不诗意才觉得他“有趣”,也许他才是正常,是否会被选中,在他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读这首诗。文中说得对: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但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

  想要改变这个状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达成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我想到教育中的教师的诗意至关重要。吴非老师也说,教育是富有理想的事业,从事教育的人一定要有理想;鼓吹只吃馒头的人,是知道不吃馒头会饿死,这当然也没错,但他并没有看到只吃馒头不读诗,是另外一种死法。

  虽然,本书中没有一篇题为《让教师追求诗意的人生》的文章,但是看全本书,你会发现,吴非老师很多篇文章的核心就是教师的诗意的方方面面。诗意,是一个教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

  教师的诗意我认为最首先的是要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感。

  常常有人跟我说:“你一天就两节课,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还有寒暑假,当老师真好。”只有做了教师的人,才能理解和体会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自己的想象,加之经济大潮的席卷,不正确的幸福观正在消磨教师的工作热情。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能避开名利的束缚,才能真正找到“诗意”的栖息地。感受工作的幸福感在于看到教师在促人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于学生取得进步后的一张张稚气的笑脸,简单的问候,薄薄的贺卡。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教师的诗意我认为最关键的根基是“爱”。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多么质朴感人的一句话。当我们曾是孩子时,也是多么渴望老师对我们多一点鼓励,多地点抚摸,多一点关爱,那种温暖的感觉可以持续许久许久。教育的诗意在于拥有一颗炽热的爱心,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赋予学生一份饱含诗意的爱心,学生定会回报你一扇敞开的心扉。冰心说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也许,我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孩子们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教师读书心得4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学期,我认真仔细地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研读了一遍,受益匪浅。

  关于“观察与记录”这个话题,其实是由来已久了,但是在过去的我们所撰写的观察记录中,更多的是带着治疗的眼光去找“毛病”,所以经常会在观察记录中看到类似某某小朋友出现攻击性现象了,是因为他性格暴躁、孤僻等诸如此类的标签式字眼。在接触了“学习故事”之后,我对观察记录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一、明确观察目的——理解孩子

  我们知道毛毛虫是美丽蝴蝶生命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它不会飞,也没有那么美丽。我们知道牛犊不能产奶,尽管有一天它会长大,会产奶,但是有太多的人希望孩子能够尽可能地像成年人一样做事,并且越快越好。如果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孩子、了解孩子,我们可以更成功地引导孩子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实地观察儿童,特别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

  二、真实看待幼儿——注重细节

  从作者的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记录。尤其是孩子的眼神、声音、身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我发现,这些就是儿童揭示自我的方式。他们的眼神、声音、身体、手势、面部表情都在说话,都在与我们交流,他们通过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所做的事情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界。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让我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

教师读书心得5

  最近,我品读了佐藤学先生著作的《教师的挑战》一书,作为教育工作者,阅读此书,找到了灵魂中的一种共振。书中的文字和表达的意向正如书名一样,21世纪教育工作者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去提供符合21世纪的优质教育。

  一、“大”与“小”的结合

  书中举例了多个国家不同教育方法,有欧洲的小班教学,20名儿童分成4、5人一组,合作学习;有日本山崎老师的指导课,让学生自我学习,畅所欲言。这是让我很羡慕的,我国的国情造成了大班教育,但是我们是否也能在大班统一教育的前提上,吸收外国优秀经验,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思考,自由表达。我的浅薄的意见是,在上够一定的大课后,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提出一个主题,让学生组队,共同合作,充分交流,然后以小组的形成共同意见,再以小组为单位做出表达。此种做法很考验老师的选题能力,能否将此次合作课与书本、与教学进度、与可实行条件相结合。同时也要让老师改变思维,从一个单一的知识提供者,变成主题课堂的组织者,启迪者并做最后的总结者。或者,利用校本课程,或增加相似活动时间,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对于不同学习方式的积极性,做到大课堂为主,小课堂为辅,共同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二、和学生心与心的沟通

  老师作为人类的园丁,在世界上都是做的一样的事情,教育知识,塑造人格。我很感动的是,佐藤教授,最为名牌大学教授,却几十年如一日的关心最小的事情,每个孩子的点点滴滴“小事”。无论是孩子今天失误或犯错了,还是孩子学习或开始某项活动了,他都记在心中,并一点一点的引导孩子,充分理解孩子的内心,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样的,作为初中老师,我们不能大而化之的去教育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学习方式,我们要善于去观察学生,从一个个小事后看到学生的内在的动因,并与学生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所想。特别是最近的大学生作弊跳楼事件,让我感触颇深,当然老师是没有责任的,但是我在思考,如果有人了解这个学生,或者在现场能安抚这个学生,是不是能探知他内心中恐惧的事情,能比活着更严重,从而挽救一条生命。

  老师不仅仅是讲述者,也是倾听者和反馈者。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处在多愁善感和躁动的时期,此时除了家庭之外的学校,就有了很大的引领作用。本书中不断提出倾听—串联—反馈,这三个步骤,是老师与学生的内心与羁绊不断加深的过程,也许这种潜移默化的沟通和微不足道的交心,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中,给予了他们正确的路标。

  教育,是人类美好一面的展示,对下一代的培养是无私且伟大的,是对人类整个群体的延续。所以,优质的教育能更大化的促进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前行。之上的感悟都是我的浅显的思考,希望我们教育工作者能让孩子们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因为主动学习的效率是被动学习的十倍。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的被动教育已经无法适应信息的传播速度,需要广大的学生自发的去主动学习,不断学习,才能在这个日异月殊的时代掌握主动权。

教师读书心得6

  《小学英语教学法》一书中指出,小学生学习外语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等特点和优越条件,对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将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应该放在其语言技能的培养上,而不是放在单纯的语言知识上,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英语的一些感性知识。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学习一定量的词汇,接触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从而具有以听说能力为主的初步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搞好英语的教与学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小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使小学生爱学,会学,主动学。小学英语教学法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不是会讲英语的人就能教好英语。我们不仅要具有坚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必须学习有关英语教学的理论,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歌谣,充满童趣,合辙压韵,琅琅上口,迎合了少年儿童的心理与口味。简笔画,一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直观教学手段,它运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画出物象的主要特征,用笔简练,形象简洁,应用简便。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并能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运用歌曲和音乐学习语言也是外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用教唱英语歌曲的方法把儿童引入英语的广阔殿堂,无疑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它具有以下作用:激发学习下去。提高学习效益。完善学习品质。充实文化知识等。

  我们可以从各类儿童英语教科书中选择一些旋律较熟,唱词简单适合的歌曲等。当然还可以自己在学生很熟悉的旋律中配上当堂学习的主要句行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扎实的掌握所学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英语教学又有了许多新的想法。以后,在课余时间应该多读一些专业的书籍。更好的帮助自己搞好英语教学工作。

教师读书心得7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说出我们幼教姐妹的心声的一本好书,第一块内容: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第二块内容:让孩子爱我们,第三块内容:听孩子的话,第四块内容:挤一点儿时间来反思,第五块内容:做一个有协调能力的班主任,第六块内容:理解家长对孩子的爱,第七块内容:像热爱工作一样热爱生活。

  以前接触过的学前教育类书籍,不是内容复杂深奥,就是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但是这本书却是幼儿教师们深受老师们喜爱。但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提升与发展帮助不大,甚至有可能束缚了幼儿教师的创新和反思的动力,出现了照搬照抄的局限性。《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一本介于这纯理论类读物和纯实用类读物两者之间的学前教育类书籍,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益,更切合其需要。以“建议”的形式让老师们感到亲切可读,能引起幼儿教师的共鸣,充实幼儿教师的知识面。内容涵盖了幼儿教师的方方面面,详尽而又不拖沓。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触很深,我做幼儿教师已经有许多年了,自认为从事幼教行业这么久了,对如何做一个让孩子喜欢让家长放心的幼儿教师,已经不用再去阅读书籍也能详细回答了。但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是无止境的,不管哪个行业你的经验再丰富,也要不断的学习和充电。这本书让我最喜欢的内容是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做一个孩子眼中最美丽的老师,幼儿教师的一切也应该是美丽的'。如何做一名孩子眼中美丽的幼儿教师呢,暂且不管你的外貌美不美,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只要你塑造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你就是一个美丽的老师。教师的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不具有教育性,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幼儿也通过与教师的接触,从细节中学到很多东西,幼儿教师不仅要仪表美,还要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当旁人在寻求周围美的事物时,其实幼儿教师就是一道实实在在的美丽的风景线。

  前几天,我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我深受感动。

  “爱孩子,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能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有些幼儿聪明、漂亮、干净,很讨老师的喜欢;有些幼儿调皮、穿戴不整洁,不讨老师喜欢。但是不管孩子怎么样,作为老师都要一视同仁。

  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但我觉得更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幼儿的“爱”,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一切都无从做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护他们,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他们,让每个孩子在真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来到幼儿园工作已有三个多月了,但是依然记得来到幼儿园第一天的情景,看到一群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一张张好奇的小脸,我甚至有点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这么多好的领导、好的搭班老师。正是她们,给了我帮助和鼓励,让我学到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心。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愿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教师读书心得8

  教师的伟大,人们往往归结为:奉献和牺牲。我们都渴望自己变得“伟大”起来,都希望被肯定,被赞赏。但我们的内心却非常抵触一味地奉献和牺牲,因为我们不是神仙,我们生活在真实的土地上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精神领域,我们有寻找幸福的权利。

  教育归根结底是人和人之间发生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给学生的生命带来不同。教师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在于,我们不仅仅把教师当做谋生的职业,还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着别人的生命。在从教生活中,我们需要寻找一个了不起的好老师符号,赋予自己一个自由心灵的躯体,勇敢、大胆地带着智慧去面对困难和挑战。简言之,教师的幸福感首先来自于信仰。

  《曼德拉传》塑造了一个人类共同的英雄——曼德拉。朱永新老师说:“曼德拉就是一本教科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受过27年的牢狱之灾,历尽磨难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然在狱中。”这样强大的心灵的形成离不开苦难和痛苦中的挣扎,更离开不了对生命执着的爱。

  爱,不论在何时总比恨来得更加自然。教师这个职业的底色依旧是她。有了爱,教师才能有能力欣赏这条道路上的沿途风景,才能攀登更多的山峰,才能拥有强有力的武器去改变世界。有了爱的信仰,才可能不徘徊,不犹豫,不后悔,才可能真正拥有梦想。

  爱是一种信仰,把教师带到幸福的身旁。

  我们继续探寻,以教师的现实生活为基。我们看到一部分教师:生活太平淡,没有刺激;生活太机械,没有情调;生活太繁杂,没有成就感......昨天这个孩子逃学了,今天这个孩子打架了;昨天省厅领导来检查,今天市区领导来检查。我们在担惊受怕、啰嗦累赘、手忙脚乱中渐渐地对教师工作失去了信心。我们继续探寻,我们也看到另外一部分教师:生活美好,精彩纷呈,富有生命,乐此不疲,魅力无限,乐商十足。原来,他们把生活中遭遇的困难和瓶颈当做获取巨大快乐的垫石,他们努力地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把教师当做事业来做,全身心投入。他们一直相信:穿越艰辛,自然收获美丽。

教师读书心得9

  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也是一位母亲。工作的需要让我必须读懂孩子,生活中作为孩子的母亲,更有责任有义务读懂孩子。今天,陪孩子来看书,我也看了一本《读懂孩子》的书,从中获得一些收获,写出来与家一起分享!

  我读过这本书的感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把真正的爱传递给孩子。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说:“要爱生如子”,如果一位老师连自己的孩子还不会爱,怎么去爱自己的学生呢?想做一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先做好一位会爱孩子的好父母!

  有的父母总是唠叨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好,孩子这不行那不行,其结果是孩子真的不行了。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打就打,想骂就骂……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今天我们应该怎么爱孩子?

  一、给孩子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赏识的神情告诉孩子:“太好了,你让我骄傲!”与孩子交流时,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

  二、给孩子爱的微笑。面对孩子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孩子!”

  三、给孩子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父母常常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棒!”孩子会自豪的回答:“爸爸妈妈,我能行!”因为真诚的鼓励,会给孩子追求成功的信心和动力。

  四、给孩子爱的渴望。要调动孩子,使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你要寻找得到什么,自己得去努力!”

  五、注意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细节最能让人心动,要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爱、感受爱。

  六、要有爱的管教,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眼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时代不同了,做父母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既要收养,又要放养。七、要有爱的胸怀,包容孩子,让他们有重新开始的机会。八、要还给孩子爱的机会。让他们真正体验到: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

  所以,今天有幸成为父母,就不能忘记父母的责任是在孩子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作为幼儿教师有幸培育孩子,就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责任是: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现的弱一点,给孩子一点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伞,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换个位置吧,换个形象吧!让孩子做高山,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子当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我们留给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教孩子怎样做人。

教师读书心得10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

  (1)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

  (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 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老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激情!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快乐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面对你的学生和家长,只有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会感动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幸福的。

教师读书心得11

  课堂教学没有既定的程序、轨迹可循,有时是个性化的行为,有时是随机产生的思维的撞击,有时是始料不及的“特色”表现……。要想深入地推进新课改,使课堂也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那就要下功夫进行有效性自主学习的研究,创设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一、课堂上学生有话总爱跟老师讲,有事总爱找老师帮

  学生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他们眼里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是灰色的,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善于发掘蕴含于知识本身的情感,善于艺术性的赋予知识以情感。有了情感,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对于自己感到有魅力和价值的东西,学生怎能不孜孜以求呢?

  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中的'“情感”。有好多教师认为,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尽了自己的责任。只要尽了这个责任,那么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的付出都是正确的。其实不然,新课程不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即使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带着沉重的心理惶恐感,学生怎么能自主学习呢?如果沉甸甸的责任和渊博的知识伴着的是漠然的神情,那么,带给学生的只能是被动消极乃至失望、沉沦和彷徨。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应该用一颗童心对待学生。教育是针对人的,而且是初为人的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只有这样,师生才会成为朋友,学校才会成为乐园。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还要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

  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我们还要把富有激励呼唤、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只有在上述富有情感的平等和谐的交流中,学生才能“有话总爱跟老师讲”,“有事总爱找老师帮”。这种“求学”的境界,也正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课堂上使学生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放得开”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收得拢”是指在尊重孩子多种答案的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推敲出尽可能完美的答案。学生能够经常说:“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这是学生投入了自主性学习的又一标志,要达到这样的愤悱状态,教师就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教师读书心得12

  这是一本老书了,书的环衬上购买日期显示是20xx年2月,五年多了,这本书在大学毕业前我读过至少两遍了,也许是那时年少,工作几年之后今日重读却别有感慨。

  幸福是一个很大的标题,但在毕淑敏老师的笔下却从生活微尘中折射出来,在这里有内心的独白,有外表的描述,有神情的变化,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生占据着你的视角,它会慢慢地在你的心理滋生一种名为幸福的概念。

  其实幸不幸福只在于你自己的感受,同样的一件事,你觉得它是幸福的那它就是幸福的,如果你觉得它是不幸的那它就不会是幸福的。举一个例子来说吧,当一个人饿了很久,突然吃上一顿饱饭的时候,或许在他看来那就是幸福,当你停下忙碌的工作,偶尔抬头望向天空的时候,或许那就是幸福。一个微笑,一声问候、甚至一声责骂都可能是幸福。知足常乐,会让你感到很多的幸福。

  有些人经常在为自己身上发生的各种事情而烦恼,其实这样大可不必,有时候你把你所烦恼的事情一一列出来,写出解决的办法,回头再一看,自己想象中的那些烦恼已经烟消云散了。

  或许你会问我,生活中的烦恼可以轻易解决,天生的不足又该怎样去弥补呢,其实正如书中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魔床,它的名字叫做“应该”。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种种执念,让你总去想我应该是怎样的,如果不这样,我就会是不幸的,这样的想法往往会让你失去那些本来你应得的东西。每个人都不是生下来就应该成什么样子,有时候哪怕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人的命运是由自己掌握的,你的父母可以决定你的出身,但不能决定你的未来。或许你出身卑微,但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比如中国的历代开国皇帝几乎是出身草莽,最后不也成就了一番伟业嘛。或许你天生丑陋蠢笨,但也没人说只有长得漂亮长得聪明才能得到幸福,想想牛顿的七个小椅子吧。

  其实,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在泥沙俱下的生活里能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供自己努力,还能享受来自家人的唠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幸福或许很简单,简单到触手可及;幸福或许很困难,困难到遥不可及。但是真正的幸福,是要你用心去感受,体验最淳朴美好的快乐,体味最真实充实的愉悦,从心底开心,扯出最动人的笑容。大声说:我很幸福。

  再过五年,我会在哪里重读这本书,会不会重新定义幸福呢?

教师读书心得13

  《魅力教师的修炼》之人格魅力的解读

  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学生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前苏联心理学家XXX)

  ——写在前面

  所谓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读者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正所谓《学记》有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可知,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本书告诉我们要具备以下“五心”:淡泊名利,积善成德,有颗敬业心。关爱学生,幼人之幼,有颗慈爱心。公而无私,一视同仁,有颗公平心。谦虚坦诚,仁慈和善,有颗宽容心。精益求精,永于创新,预科进取心。我认为这“五心”的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之本——爱,既爱自己的职业,也爱自己的学生。献身教育,甘为人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要善于养德,养勤勉敬业之德、XXX奉献之德、诚实有信之德、谦和团结之德、公道正派之德、与时俱进之德,守住自己的道德良心,出色履行自己的天职,人民教师的形象才会可敬可爱,绚丽光耀。

  我们都知师的人格魅力,不单单是个人修养、人生境界的问题,而是一种不可或缺或无法替代的教育因素、教育手段和教育气力。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要用自己的人格气力来陶冶学生,在学生眼中,教师还要做到威而不令、严而不死、亲而不猥、活而不散、宽而不乱、博而不骄、新而不怪、雕而不俗、刚而不犟、愤而不私,尽管我们请求教师不至于尽善尽美,而我们要为这个目标不懈追求。

  可爱的教师们,我们每天面对繁复的工作,面对那一群各色的学生,我们要让自己时刻相信:相信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渴望被信任与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渴望能和教育者平等交流和沟通。只要你相信每一个孩子,你就能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你就会相信,即使是一株小草,有一天也会开出像海洋一样缤纷的花。让我们学会耐心,学会等待,等待学生慢慢学会,慢慢领悟;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失望给他们鼓励,多一点积极、少一点消极给他们希望,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性急来等待他们成长。

  也让我们对自己、对学生、对未来、对生活充满自信。情是雨露,爱是阳光。春风走过的地方,花儿次第开放,让爱成为教育的果实!

教师读书心得14

  如果你能够真正地把爱给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看待自己的每一次讲课、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你一定会感受到老师的乐趣、体验到做教育的幸福。——朱永新《致教师》

  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大多的教师而言,认为能教出好成绩就是好老师;而我们各级优秀教师评选条件中也很少出现“爱学生”这样的字眼。当然,要将“爱学生”作为一条评价标准,确实操作起来不太容易,但事实是这一标准基本是被忽视的。这样一来,大多的教师在爱学生方面明显就有了缺失。

  李镇西老师教育的爱心教育想必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也正是爱心,谱写了李老师的教育传奇。每每读到李老师的教育故事,总感到热血沸腾。是啊!我们的教育中因为缺少了这份爱心,使得很多“问题学生”失去了矫正的机会;青春路上“失足”的学生,没能得到心理辅导而越走越远;学困生丧失了进步提高的机会;尖子生仅仅成绩优秀,人格、道德沦丧……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的爱心不够造成的。

  有人说:“没有爱,教育就是一场苦役”。可现实中的教育,爱是匮乏的。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整天板着面孔,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于学困生,甭说爱心,就是耐心,也不够;对于问题学生,动辄批评,很少与学生沟通交流,更不会走进学生心灵,又怎能用心灵赢得心灵?

  谈起教师这个职业,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就连我们自己,也很少正视,其实这是很不应该的。我们应该在教育历程中,“以爱心唤醒童心”,爱教师这个职业,爱每一个学生,用心看待每一个学生,用情上好每一节课,在我们的职业旅程中用心发现和挖掘教师这个职业的魅力,感悟幸福,收获幸福。正如朱老师所言,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从而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的、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这样,你会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而且不仅作为职业,视为事业。

教师读书心得15

  《人因思而变》,篇幅并不长,然而文中所阐发的问题却极有现实价值,表达的视角也颇为独特,富有新意。真没想到,一篇理论文章,居然让我看了又看,一方面折服于文章观点的正确,另一方面,作者阐述观点所展露的严密的逻辑,更是让人羡煞。

  作者开篇即指出:教师思考起来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接着,从“为什么要思想”“思想什么”“如何思想”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论述了“如何思想”。作者为一线教师如何思考提供了四个参照系:1。经验之思,2。反思之思,3。教育哲学之思,4。类比之思。阐述“反思之思”“教育哲学之思”这两个方面时,思路独特,观点精深独到,直抵人心。

  何谓“反思之思”?作者是这样论述的:

  “经验是基础,经验是重要的,但未经反思的经验可能是肤浅、狭隘甚至是错误的。如果说经验的对象是行动和行动的结果,经验的目的在于认识其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经验的话,反思的对象则是经验,反思的目的在于审视和批判经验,使经验变得合理和有效。我们可以把改造经验的思考看成是反思经验之思。”

  换句话说,反思之思是对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既有经验的重新思考。为了进一步说明反思经验之思之必要,作者拿“坐井观天”这个众所周知的寓言作了类比说明,形象而深刻:

  “如果我们把‘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看成青蛙的经验,要改造这一经验,从井里跳出来观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现在的问题是,青蛙何以想到跳出自己的井?在这里,小鸟就成了推动者,是小鸟的‘天大得很’引起青蛙对‘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的原有经验的怀疑。我们不要把小鸟看成正确意见的提供者,因为小鸟也未必知道真正的‘天’,这里的小鸟只是不同于青蛙原有经验的新经验的提供者。由此看反思的条件,反思需要‘小鸟’提供不同的经验刺激和对照。定位不同经验的提供者,可以说,书本是‘小鸟’,周遭世界的新事件是‘小鸟’,周围他人的不同意见也是‘小鸟’,自我的批判意识带来的不同发现也是‘小鸟’要改造我们的经验,需要寻找自己的‘小鸟’。要促进他人进行经验改造,我们又要成为他人反思的.‘小鸟’。

  作者由寓言中的小鸟,联想到教师日常实践中得经常有“小鸟”提供新经验,促成教师对对实践与既有经验持续不断的反思,并列举了这样的“小鸟”是些什么,这样的表达逻辑具有多强的说服力,让一线实践者如我等,深以为然并被其观点完全俘虏。

  作者的思考并未到此止步,接着再向深处探求:即使“小鸟”经常撞击我们的思想,如果教师缺少了开放接纳的心态,死守成见不放,也不能促成经验的有效提升――

  “仅有‘小鸟’的新经验远远不够,在小鸟的‘天大得很’面前,如果青蛙坚持‘我坐在井里,天天看到天,我是不会错的’,它就不会跳出自己的‘井’,也就难以对原有经验保持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要反思,就需要想一想‘我天天坐在井里,会不会错’。和老师交流时,我们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这么教?’一些老师的答案是‘我们一直这样教’、‘教参上就建议这样教,’对于这样的回答,同样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直都这样教,就一定合理吗?’‘教参上的教法就没有问题吗?’这告诉我们,要改造自己的经验,还需要对原有的经验保持开放的心态。”

  以上所摘,只是作者从“反思之思”这一维度所展开的论述。在“教育哲学之思”这个标题下,作者提出的关于教育原点的哲学命题,有如当头棒喝。令天天沉浸于事务圈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我者猛醒,觉察到,教育者或说一切人,要有经常跳出自我的圈子审视自我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工作更清醒,更富理性也更有成效。

  “反思之思固然重要,但对为什么要运用这些经验,如何统率自己的经验的思考更为根本。我把对教育根本问题进行终极的价值追问看成教育哲学之思。比如,天天和学生打交道,我们不妨问一问什么是学生?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

  对这些问题进行追问,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狭义的学生是在学校里,在成人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人;学生到学校里来是学‘生’的,而不是学‘考’的;教育是‘育人’的,而不是‘育分’的。想清楚这样的问题,教师就找到了教什么和学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内在依据,从此开始了脚下有根、心中有魂的教师生活,也使自己找到了统领各种经验和各种方法技术的‘帅’。”

【教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心得10-18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0-15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11-01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1-26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10-29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01-24

教师读书心得(15篇)01-20

教师读书心得15篇12-03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01-05

优秀教师读书心得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