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14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傅雷在对傅聪的信中写到: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到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在这里,傅雷还说:假如一个人永远能开垦自己心中的园地,了解任何艺术品都不应该有问题的'。我想傅雷认为,只有具备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领悟力,才能更好地读懂和演绎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这和学习是一个道理的,当我们掌握了一个知识点时,不过于急躁、骄傲,应当在闲暇时认真思索,努力从其他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做到真正的举一反三。
通过傅雷家书这本书,我对傅雷老先生有了更透彻的认知和理解。在他的人格和教子之道的魅力下,我开始反省自己,约束自己,一步步坚定的朝着梦想进发!
傅雷家书读后感2
在这个互联网急速发达的时代,纸质书籍与人们渐行渐远,甚至已被大多数人遗忘。而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
翻译家傅雷将儿子留学海外,在这期间,他先后写了上百封家信给他。教他做人处事,教他礼义廉耻,教他热爱祖国。傅雷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入到此,这一封封信件汇集成了《傅雷家书》。
翻看着这本书,里面深沉的父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譬如,傅雷担心爱子,为了弥补爱子远在异国他乡而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陌生感,他不顾艰难险阻,坚持给孩子邮寄相关的书籍。《诗经》、《楚辞》,到宋词元曲,还有自己的诸多译著。
傅雷用心诠释了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了什么是父爱。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这样的父爱,但是我觉得他说出了世界上所有父亲的真爱。父爱,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用心去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家书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与家人唯一的通信方式。从小不离父母的我,从未体会过这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忧愁和丝丝甜蜜。我向往的这种感觉是傅雷家书给了我。
《傅雷家书》中,那185篇的家书,包含着父亲对孩子事业上的引导,母亲对孩子生活上的叮嘱。那平凡朴素的言语却一次次让我感动得流下泪,我忘不了当时浮现在我眼前的场景:分别后父母充满思念的彻夜难眠、傅聪回家后父母充满喜悦的泪流满面、因长久没有收到儿子的信而担心忧郁、甚至是孩子回信中一个错别字的纠正。父母的爱大的包容一切,小的无微不至,全部体现在傅雷家书中。
傅雷家书中的`爱,或许就是距离产生的不同寻常的爱,它的不同寻常,不是它的爱超脱尘世,而是因为距离,使人们懂得了珍惜这份爱!如果你还不懂得珍惜,那么从现在开始珍惜身边的爱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傅聪的父亲——傅雷。在这一篇日记中教诲儿子要劳逸结合,不能想自己一样人老了就百病丛生。同时也希望服傅聪接触现实,观察体会伦敦的人情风俗。这样不仅身心得益,对他的音乐感受也有好处。
不仅如此,作为艺术家的他,为傅聪细致地解说了斯卡拉蒂音乐的.特点,并为傅聪提建议——去大英博物馆学习。并且纠正了傅聪在写自己名字是时的错误,他的细心,让我佩服不已。
通过阅读这篇日记,我感受到了傅雷对自己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以自身为例,教育孩子要尊重身体。文章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淡如水,我想,这才是家书的特点吧,浓浓的亲情化做一个个普通的文字,就想一杯茶,仅喝一口,体会不出来什么,可慢慢地品,就会发现如此醇厚芬芳!
傅雷家书读后感5
这次读了傅雷家书之后,我深感到,傅雷的爱国之情,以及对他儿子教导,在教导的过程中,他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指出,儿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但他又不强迫儿子,让他的儿子自己做出选择,比如在儿子谈恋爱的时候,他告诉儿子,一旦做出选择,就不要后悔,但是一定要谨慎的考虑,不要为此把自己的`前途埋没。而且他告诉儿子,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爱国的心。在后面几封信中,傅雷还十分关心儿子的生活,问他住的怎么样?吃的怎么样?
有没有少吃饭?而且还告诉儿子,如果自己有什么困难或者困扰都可以写信给他。而且傅雷在音乐和艺术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以自己丰厚的知识给他的儿子给予点拨,以中国的诗歌来和国外的音乐作比较,指出其中的共同之处来教导儿子。
他在信的最后还鼓励儿子说:“你现在在国外,国内很少有人能有你这样的条件,所以你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读完这几封信后,我被傅雷的智慧深深的折服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6
读了《傅雷家书》,它给了我很多影响。在近百件家书中,可以看出傅雷虽然外表十分严肃,但却是十分爱自己的儿子的,傅雷在儿子在国外留学时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
《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本,慢慢翻开《傅雷家书》,许许多多的细节使我感动。作为父亲的傅雷写了一篇又一篇的家书给远在海外的儿子,不顾重重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书籍。他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足以自豪。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既严肃又幽默,在我做作业的时候严格地监督我学习,玩耍时又十分幽默。但这只持续三四个月的时间,之后他又得去工作,连过年都不在家,虽然他不像傅雷一样给儿子写信,但他也经常打电话,他也是关心,爱我们的。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也给了我许多启发,我们很多家长常常忽视了和我们的'朋友关系,他们因为迫切的望子成龙,对待孩子的心态有些急躁有些扭曲了。
天下的父亲,或者不会像母亲一样,天天守候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爱,一直很安静,但只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而已。
傅雷家书读后感7
翻开《傅雷家书》浓浓亲情溢于字里行间,傅聪出国在外,父母的一封封家书表达出对他的学习生活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对他的引导教育。
”先为人,次艺术家“这是傅雷先生在和傅聪谈到艺德的时候,不止一次提到的问题。在傅雷的家书中,我们看到的是,父亲如果再教导儿子如何做人,而不是如何做艺术家。以德为先,德艺双修,从《傅雷家书》中,这体现在父亲给儿子的`点点滴滴。《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书信是维持人与人之间一个重要的沟通桥梁,而在科技日与发达的今天,这个习惯似乎在慢慢被人淡忘甚至摒弃。但看完《傅雷家书》以后,我非常有提笔的冲动,翻出信纸和钢笔,给自己的父亲,母亲,甚至长辈来写一份家书,也许寥寥几句,也许几句家常。
傅雷家书读后感8
假期里,读完了《傅雷家书》,令我受益匪浅。从傅雷的出发点来看,他当初写信给儿子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些家信会被后人出版,且能被亿万人争相传阅,成为瑰丽。
作为父亲,他的每篇书信都写得那么专注,倾出所有的备至关怀,没有过于矫揉造作的词语,也没有耐心尽失的敷衍,有的只是深沉的父爱,睿智的观点,广博的学识以及勤勉做人的决心。
从傅雷先生简简单单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一位家长,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以及责任感,当然在他朴实的信中,这些并没有具体的表述,是需要靠自己去总结,去挖掘的,这些深深隐藏着的精髓,也成为了我许多财富中的.一笔。
天下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特性,那就是爱孩子!受我父母的影响,我时时抱着爱人者人恒爱之的信念,抱着微笑与感谢的心态,积极地迎接每一天的挑战,给自己定一个台阶,让自己在爬楼梯的状态下不断地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我都会感受到无比的满足,因为我在前进。
在《傅雷家书》的激励下,我会前进的更加从容,它可以当之无愧的说是中国文学中和教育中的经典之作,而畅读这经典之作,更已成为提高修养,享受觉悟、顿悟、彻悟的一种必然的介质。
傅雷家书读后感9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我想时时刻刻,做面‘忠实的镜子’,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
读书中学会向他人一样学习,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们才会更加好。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这一篇也是感情集中而丰沛的,艺术第一,国家第一。傅雷眼中的儿子,就如同一只翅膀上绑了国旗的鹰,他翱翔于风长于烈日,经悬崖戈壁,走最高的、最好的路。可那只鹰飞得再高再远,只要人们能看到它,就能看到它的国旗。这只鹰飞得艰难,飞得惊险,一个挥翅不当可能会出大问题,所以傅雷保护着,珍爱着,鞭策着,鼓励着。只要有傅雷在,傅聪就很难出问题。
同时,傅雷更期望儿子彻底独立地做人,自我警惕,自我鞭策。,要理解乐曲,理解钢琴继而理解艺术,理解真正的“为人”。“热巧要理论与实践结合”,傅雷帮儿子走、陪儿子走了最艰险的路,余下的困难或安逸,苦难或欢乐,都要儿子自我一步步探求。仅有如此,他才能不只是傅雷的'儿子,而能够是伟大的艺术家傅聪。
同时傅雷又是多么谦逊的父亲!他追求与儿子的平等对话,让思想与感情分明而纯粹。他愿意与儿子为友,期望与他交流、谈论,互相影响,互相塑造,共同提高。我们深知命运,却仍然要寻求幸福与欢乐。这是很长的、很好的一生,命运必须仍宠爱着我们。
傅雷家书,书心事,书梦想,书人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傅雷夫妇和傅聪之间可谓无所不谈。谈学习,谈生活,谈工作,细致入微、全面周到,几乎每一封信都有上千字。
学习方面,他们深度谈论过练琴的技巧、心境。技巧上达到了,还要用心灵去感受,去理解这首曲子,去理解这位作者,让音乐从心底流出。傅雷还建议傅聪要去博物馆、文化遗址去看看,多接近大自然,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提升心境。他们还谈过东、西方人精神上的不同,从而解释了傅聪和哪几位音乐家精神上相接近。傅雷还教过傅聪如何规划时间、学习计划、权衡利弊。他们有时还谈中国古代的诗人和诗。傅雷有提醒过傅聪评论家的.话不必都听,但有些不能忽视,要明辨是非。
生活上,傅雷告诉傅聪一些西方的礼仪,围巾和大衣要一起脱,手不要插口袋里,还提醒他与人说话要态度和蔼,不要让人误会。该给老师、亲朋好友回信问候。教他如何处理经济,更好的规划物质。傅聪和弥拉结婚后,傅雷夫妇便告诉他如何保持家庭和睦,如何引导弥拉。等等
他们身处异国,用信来了解彼此,他们敞开心扉,热情交流。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在观看完《傅雷家书》这本书后,我得出整本书是以傅聪去国外留学为大背景写的。由于傅聪去了国外学习音乐,所以傅雷和傅聪是分居两地的,但他们一直在以家书联络。
两人的家书相比起来,由于傅聪需要努力学习,所以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要更多一些。而这些家书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傅雷对傅聪的安慰、鼓励和在求学路上的建议;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写他和妻子对傅聪的思念。可是傅雷那些写给儿子的建议,看似是建议,实则也暗含了对儿子的'爱。比如书中有一段说的是在留学初期,傅雷告诉儿子,他的音乐中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而当时傅雷还有他的翻译工作,每天翻译完那些东西之后就已经非常累了,他还要再听儿子的音乐,并找出一些问题,难道这不是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吗?
而对于傅聪的书信,书虽然没有写,但从傅雷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夫妇对儿子来信的期待,以及傅聪与他们分享了许多在国外见到的事物以及感受。由此也可以看出傅聪对于傅雷的爱。这一点从后来的采访中,傅聪面于天价的金钱都不肯把傅雷的家书的元件交出去中也可以看出
两地书,父子情。虽然傅雷傅聪父子两二人分居两地,但从他们的书信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父子间深深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一封封质朴的信,蕴含着父子间最真挚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背后,是父亲包容又严苛的爱;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教诲,是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这就是钢琴家傅聪与父亲傅雷书信的点点滴滴。这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一部呕心沥血的成长记录。
傅雷夫妇也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他虽然没有像郎朗的父亲那样坐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弹琴,到精神上是陪伴的'。他隔空跟孩子探讨音乐、艺术以及为人处世等问题,书信中细致到跟孩子谈谈舞台上应该保持什么样的面部表情。更能“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傅雷精神”去影响孩子。以他的才智和博学,深刻的思想,让孩子“取法乎上”,用心亦良苦矣!所以《傅雷家书》成为素质教育的范本,傅雷夫妇成为中国父母的典范。
成功的家长家家相同。每一个优秀的孩子后面都有一双默默奉献的父母。不管我们的父母是多么平凡,抑或普通,他们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孩子付出。我们要把父母对你的种种唠叨当做爱的絮语,不要辜负父母对你的无私奉献,不要荒芜了这份爱。
父母们请相信:您付出了,定会创造一个世界。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当我读完《傅雷家书》这本书后,我的感触很深。
《傅雷家书》这本书主要写了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教育他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教导儿子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时不气馁,获大奖时而不骄傲,对于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这种教育从内容中就可以看出。例如:”以演奏而说,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的变化确实很多,我们听到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你几句才好,回想到一九五四年四月你从昆明回到上海的时候,你真是从低洼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这个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顶峰。“从这个段落中就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肯定,有着共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有成功的信心。
最后,我想用傅雷所说的一句话来收尾:”真正的'光阴绝不是有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放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放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阅读笔记08-03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1-07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4-28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0
阅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0-29
傅雷家书读后感【经典】07-27
傅雷家书读后感09-20
傅雷家书读后感06-29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01-08
(精选)傅雷家书读后感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