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优选】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1
龙应台的书一直是我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没有……可能是因为她的笔法,也可能是她的书真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难说…… 孩子,你慢慢来,是朋友推荐的,在此之前,我好想压根就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一样,周四在当当下订单,周五收到书,或许是因为“乐学会”,所以我花了3小时不到,就把这本书看完,当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散文或记事文?
可是,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书中那一幕幕的场景即刻呈现在我眼前,八个月大的华安,和父母一起旅游,爸爸第一次教华安用英语说bird,华安第一次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车,华安第一次认识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种仿佛似跟你说话的语气,和一个个小故事,描述了一个叫华安的中外混血儿的成长记。
书,其实很薄,内容很简单,可是,当看到如此简单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时,我却感觉到了满满的爱,一种无处不在的淡,却又异常香厚的母爱。时间没有让这爱停留,反而使她越来越浓厚。
我想凡是有孩子的妈妈或者爸爸,都会感叹一个小生命的成长,从像热水瓶大小的它,慢慢的长大,高大到可以为他的父母遮阳挡雨;从第一次会爬会走,到最后稳健的搀扶着他年迈的父母走路;从第一次开口叫妈妈,到后来站在台上流利的用各国语言演讲;从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饭,到最后,站在妈妈曾经最爱的厨房里做饭……曾经的第一次,到后来的无数次,曾经的手把手,到后来他带着曾经那个年轻的你,走过一段又一段属于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确需要慢慢来,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为那个我们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看着他第一次慢慢的系鞋带,小小的手指慢慢的穿过那两根比他的小手粗不了多少的带子,看着他那个小小的慢慢的动作,还真担心他会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种成就感,可能要远远的超于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们用一种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长,陪伴他所有的慢慢来……当时间一点点慢下来,我们静静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长大的那刻……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2
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他,则用沉默的背影告诉你不要追。
——题记
无论是温一壶热酒,还是轻酌的品茗。连老人口中的烟卷的也在阐述一个国人无法避免的话题。对,就是这次征文的目的——感恩。我们潜意识中都承载了这些,时光依旧的下滴,论述这我们的情愫。此中的感情是要我们去品读的。
孩子,你慢慢来。本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一部集子的。当中的一些文字不断地回忆了她的生命。以及她对自己孩子的前所为有的陌生。这样的感情似乎在《目送》中有些人没有读出来。但还是存在了。这些对她永远鲜活永远遗憾因而不会消逝的瞬间。充斥了她的生活。每每说到这里,一种情感漫上心头。仿佛我能读懂这些亘古不变的点滴。世间的.变奏旁如无人地奏起,一路上的行人落了泪。
我的父亲一直很孝顺。尽管他"百事孝为先"的理念会被妈妈嘲笑。但他坚持着,一人在自己的路上踽踽独行。奶奶常说要为父亲留些东西。但他说"我不会要一分。"文字中的情感或有些不真实请相信我的心灵之河。"哗哗"的响着很好听。我爸爸不希望两位老人将走之时,躺在床上眼里流着泪有话说不出。这会很折磨我的爸爸。其中的痛楚我能明白。爸爸的花儿还没落,长辈的山早已屹立。他们的眼神不会带有期待,只是祈福着:孩子,你慢慢来。
曹文轩先生笔下这样写道"厄运中的相扶,困难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也是当代孩子们所需要的。"我们需要感谢我们的亲朋。他们的抉择或许很艰难,甚至为我们做出了牺牲。愚钝的我们感知不了那脸色下或许苍白,或许纯真,或许纠结的心灵……
人有比鸟飞的更远的梦想,人有比鸟更华丽的衣饰,人也有比鸟更纯熟的思想。却少了乌鸦反哺时的温情,堕入欲望的渊薮。他们忘了:终点有这么个人,拂起面庞的白发,分明地说道"孩子……你慢……慢……来!"
他们忘了,你忘了吗?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3
前段时间读了龙应台坦率的近乎”痛楚“的《亲爱的安德烈》后,又读了令人惊叹的《孩子你慢慢来》,其中的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每一个字都是那样的柔软,美如画卷。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如缕缕春风轻轻抚摸大地,如丝丝春雨滋润干渴的心灵,触动着作为一个母亲心里最柔软的那一个点。
孩子的快乐成长,也许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母亲最大的心愿,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宣传却打乱了每一个母亲的`心,是每一个母亲的迷失了方向。于是,看看现在一街两行的各类辅导班,几乎是座无虚席,家长们总是忽略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规律,拿着皮鞭不停的抽打着孩子柔弱的身躯和心灵,希望孩子能跑到快些,再快些,千万别输!可往往当孩子被摔得满身伤痕时,家长们仍在抱怨着……
”孩子,你慢慢来!“妈妈会用一辈子来守护你!
生活中的自己也曾不停的鞭打自己的女儿:跑快些,再快些!学习中,每每女儿遇到难题,因为怕她落后,所以就尽力给她讲解,帮助她解决,可几年后的今天,我才发现,我的帮助不但没使女儿跑的更快,反而使女儿缺乏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遇到难题就束手无策,如果当初能多对女儿说句:孩子,你慢慢来!妈妈相信你!也许通过她的努力,任何难题都会迎刃而解,而我却没有教会她方法,而是教给了她依赖……不免有些心痛。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慢慢地去做,哪怕他慢点,再慢点,也千万别替他去做。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的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你老不放心,什么事都要插手,就等于告诉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放手才能放心!
孩子,你慢慢来,妈妈相信你!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4
首先,看了本书后我意识到到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跟我们成年人不太一样。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只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可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这样能避免出现尴尬。其次,小孩子好奇心与生俱来,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就会问一些奇怪或让你惊奇的问题。
比如有一天,一个孩子问我:老师,您的名字里怎么有草字头呢?你又不是草?这是让人啼笑皆非。老师要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能平等地与学生谈话,不添加任何的主观色彩。我们很多老师虽已认识到这些的重要性,但要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只能慢慢努力,朝这个方向靠近。
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着去完成一件事,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这个出发点很好。事实上,只有学生自己做过或主动尝试的事情,才能让他们即喜欢,又印象深刻。往往老师逼着做的事情让学生很反感,效率也低下。
对于一些事情可以让学生慢慢来。但不可能允许任何事都可以慢慢来。就像学习,尤其到了复习阶段,你慢了一步,就与别人有了差距,若你不及时追赶,这个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老师也只能帮助他加快速度追赶别人,而不是对他说不要着急,可以慢慢来。就算老师不急,家长也会十分着急,我们的孩子怎么那么慢呀,怎么办才好。这是现在制度下的必然,我们也无力改变。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学习忙碌的学习之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学生的童年留下不一样的色彩。
现在一上小学就开始了正规学校式的教学。跟我小时候相比,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重了许多。虽然年年在喊减负减负。我们这里的学生还算是幸福的,放学后除了完成了适量的家庭作业后,就可以走家穿巷,去其他小朋友家串门,或一起去野外疯狂。 现在教语文,真为学生感到辛苦,每天要识记那么多的新字词。基础好的还能跟上,基础稍差点就会掉队,这样的要求下,能让学生慢慢来吗。在教拼音时,教学时间只有一个多月,由于学生对拼音的接受程度有快慢,并不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都牢固掌握。我认为只要牢牢让学生掌握好拼音,再教会学生字典的使用方法。学生自己就有能力获取、积累识字。我想学生主动去获取远比教师灌输好许多。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5
孩子你慢慢来,长长的路慢慢的走。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位母亲在用自己美丽的一生去了解孩子,去感受孩子的世界。这位母亲就是龙应台,就像华安说的,母亲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他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这位母亲是伟大的,聪明的。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
但是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幸福的,所有的孩子都是幸运的,孩子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妈妈做女人的'礼物。我不羡慕华安和华飞,因为我相信我的妈妈也是世上最爱我的人,母亲曾经一定说过同样的话:“孩子你慢慢来。”
当读到这本书时,我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就在我面前用她那温柔的声音,给她的孩子介绍这个世界,她们手牵着手,在秋天的黄昏之下,踩着铺满美丽金黄的叶子的小路,欣赏着小河轻轻流水之声,感受着斜阳浅照的温暖。我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就在我面前,用她那童话般的声音,给她的孩子讲故事,她们搂在一起,一起走进童话世界,一起用天真可爱的心去看这个世界。我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就在我面前,用她那细腻的心教她的孩子做人,她们愉快的聊着这个奇妙的世界,一起探索发现这个美好的世界。
孩子,你慢慢来。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们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忽略了自己的母亲,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她们不求回报,唯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可以平安健康,幸福快乐的长大。如果人生路上你累了,不要急,慢慢来,想想你的母亲,不要跑远了,让母亲可以时时刻刻刻看见你,不然她们会担心是不是失去你了。所以,孩子们停下来等一等母亲吧,就像小时候母亲等你一样,给母亲一些依靠吧,就像小时候母亲给你依靠一样。
所以,天底下所有的孩子们,你们慢慢来,长长的路,可以慢慢走。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6
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母亲,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母亲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
看了本书后我意识到到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并且小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可能跟我们成年人不太一样。在教育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就不能只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应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其次,小孩子与生俱来,对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就会问一些奇怪或让你惊奇的问题。比如昨天在做完一篇有关近视眼镜与老花眼睛的文章后,一个学生跑来问我,为什么我不用戴近视眼镜或老花眼镜呢。但要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并不简单,这涉及到许多科学知识,以她现在的年纪也并不能理解。但她已经开始深层次思考问题了,这一点很好,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质疑能力。最后,我感悟到老师要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能心平气和地与学生谈话,不添加任何的主观色彩。虽已认识到这些的重要性,但要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只能慢慢努力,朝这个方向靠近。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学校应该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但作为年轻老师的我,却总希望孩子能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完美,以至于稍一出错,就不能忍受。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我在思考如何培养孩子时,觉得自己被缠上了重重枷锁,束缚的不仅是自己曾经的雄心万丈,还有孩子那越来越脆弱的心灵。在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再次无果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换位思考一下:在我还是十岁不到的孩童时,能做得那么完美吗?这样一想,心里就平衡了许多。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就常常这样安慰自己:“别急,慢慢来,孩子还小!”
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多一些宽容、多一颗耐心、多一份期待,从心底里说一句:“孩子,你慢慢来……”相信结局一定会与众不同!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7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书,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对书的题目感到好奇,可是随着阅读的进行,我越来越被作者富有智慧的爱感动着。
安安是一个可爱率真,又有点调皮的小男孩,通过封面上的图片,我们可以闻到他衣服上因为踢球而沾染的汗水和泥土的气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有时温柔似水,有时有因孩子的调皮生气抓狂的妈妈。
安安不是完美的小孩,妈妈也不是完美的妈妈,可是他们彼此完全无条件接受对方,深爱对方,特别是妈妈。当安安把弟弟的衣服剪成破布,当安安与弗瑞第偷了东西,妈妈仍然保持理智,用智慧的爱引领着安安成长。
由此想到自己的.工作,我们面对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并不完美,也会犯错,也会调皮,老师、妈妈们,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宽容的心,让我们慢慢来,不必急着控制、纠正,容许孩子犯错并从错误里学习,给他们尝试的机会。
在别人面前自由、毫不害羞地把自己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是最可贵的权利。
作为母亲,作为老师,我们真的应慢下自己的脚步,就像牵着蜗牛去散步一样等着孩子长大,耐心地陪他学会走路,耐心地陪他扣好每一粒纽扣,耐心地为他重复一遍又一遍的故事……
养育孩子,就像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来,不要急。有时候,我们必须提醒自己,慢一点儿,慢慢来。就如文中这样一个让人看过一遍就难以忘掉的镜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陪着你慢慢地、坚强地成长,即使我们的脚步像蜗牛一样缓慢,世界很大很大,人生很长很长,慢慢来,你会闻到鸟语花香,看到清风明月,最终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8
母爱是一屡屡灿烂的阳光,丝丝屡屡照亮我的心房。母爱是一滴滴甘甜的雨露,点点滴滴滋润着我的心田。母爱是大山里涌出的一眼温泉,滴滴点点凝成我理想的珠串。母爱是一颗永不落的星星,指引我前进的路向!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所着。在这本书里龙应台是一位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不仅仅是对传统母爱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能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篇章是《弟弟和哥哥》。在小儿子出生时,龙应台像着了迷似的喜爱自己的小儿子,使大儿子醋意大发。后来,龙应台发现了近段时间大儿子很不开心。于是,龙应台试着和大儿子沟通,才了解到,原来大儿子是因为嫉妒妈妈喜欢小弟弟而不再喜欢自己了。
龙应台举出种种事例:小儿子穿的是大儿子的旧衣服、每周五晚上带大儿子去看戏、每天晚上给大儿子讲故事……这才使大儿子打开了心中的结。无论妈妈有多少个孩子,但是妈妈对每个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无私。
还记得,有一年春节前夕,妈妈对我说我要学会独立自主,于是今年就让我自己回外婆家过春节。听到这个消息后,我虽然有点担心自己能不能做到生活自理,晚上会不会想妈妈想哭,但还是欣然地接受了妈妈的建议。
于是,我就回自己的房间整理行李了。一切准备就绪,心想:嗯,这回我可以去外婆家放松放松了,可是妈妈却只能在家里无聊的待着。我知道,妈妈肯定也会很想我,舍不得和我分开。我去看看妈妈现在在干什么呢?
我蹑手蹑脚地来到妈妈的房间,小心翼翼地推开门,我震惊了!从门缝里看到,妈妈戴着耳机,横着小曲,正在一针一线地帮我织毛衣,她那专注的神情,自己都没的回家过年了还显得如此若无其事,我打心眼地感激、佩服妈妈。这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复恐迟迟归”呀!
妈妈给我织的这件毛衣凝聚着她对我的爱。母爱是最伟大的,因为她凝聚了情与爱最真挚的结晶。妈妈的爱,如同水滴凝聚成大海,看似平凡,但回想起,却如此博大。 让母爱传遍世界,让世界更美好!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9
本来,我并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龙应台是个什么样的人,而当妈妈推荐我看了这本孩子你慢慢来以后,我渐渐有些了解她并喜欢她了,同时我又特别羡慕华安、华飞有这么一位既是母亲、又是朋友的妈妈。
在孩子你慢慢来中龙应台充当了一份伟大的职业—母亲。这本书的开篇有点让我惊吓:在龙妈妈读书的那个年代,孩子们在学校里没有尊严可言,有的因为顽皮只得头顶一盆水被教师罚站;有的因为考试成绩差必须带着“我是懒惰虫”的牌子在操场跑一周;甚至更有的学生因家境贫困交不起补习费而受到老师的反复刁难与体罚……他们在这种冷酷的教育环境中艰难地生活着 。于是,深受其害的龙应台,在做了母亲后,十分爱自己的孩子,以一种耐心、平等、潜移默化的方式,竭尽全力为孩子们创造温馨自由的成长空间,把自己的儿子华安、华飞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我多么羡慕龙应台的孩子华安和华飞啊!他们的母亲总是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相处,而且相处得十分融洽。无论孩子有多少个无知的要求,比如说要妈妈很温和、要妈妈不打人不骂人、要妈妈不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龙应台妈妈全做到了。她希望她的孩子顺其自然慢慢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联想到我们的一些家长,就像拔苗助长的.农夫,总是一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样子,一会儿给孩子报这个辅导班,一会儿又报另一个兴趣班,完全不尊重自己孩子的意见。每天唯一的要求就是做作业、做作业,还是做作业,恨不得孩子一天中就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但愿我们的妈妈们能和这本书的作者龙应台一样,都能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多点耐心,给点时间,让我们慢慢来,那该有多好!这样我们也会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幸福的空间了。
龙应台对她的孩子们的爱一定是真正的母爱!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10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阳台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着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这是龙应台的文章,表达了细细柔柔的母爱,我反复地读,感动不已。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由心而生,没有要求回报的爱。这世上还有谁,会傻傻地爱着你,不求回报?确实,只有父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武汉的暴走妈妈是现实的母爱。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被发现时,身体已被压得变形,怀里的孩子却在熟睡;为了孩子有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迁。如果在现代,因为地段问题,那要付多少房款啊!
母爱是伟大的,父爱是深沉的。在一个娱乐节目中,父亲被主持人问到,如果地震了怎么办。父亲答:“快跑……”现场一片唏嘘。父亲继续答道:“孩子,快跑,快跑,不要回头。”现场一片寂静,随后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在最危险的时候,父亲还是第一时间想到孩子,我们在父母的眼里永远长不大。所以有了父母亲的唠叨,不要嫌烦,那全是爱你。
记得有天早上,父亲瞒着母亲和我一起吃泡面,然后“毁尸灭迹”。看着母亲一脸疑惑的样子,我们在旁哈哈大笑。这是父爱。而当我偷懒厌学时,他会挥起强有力的手打我,那种严肃的表情让我疑惑,这是爱我的父亲吗?多少年后我才明白,父母是永远爱我们的。在《我这样长大中》这篇文章里,龙应台仔细描写了孩子过马路的情形。它让我明白,哪怕是长大过程中一点点的'经历,父母也会记得,因为那是父母对我们最珍贵的爱。
慢慢地,我们长大一点。慢慢地,我们想要出去外面闯闯,不想在父母的保护下。《放手》中写道:“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的放手或许是必要的。但这很难,很难。”父亲头上有了白发,母亲也有点斑白的鬓角,他们嘴里仍然是十几年如一日地对我们的担心和唠叨。
我们想要长大,也不得不长大。当我们背起行囊,请不要忘记,身后还有双亲为我们的担心。无论你走多远,在外面受伤了,父母永远会是你最强大的后盾。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11
养育孩子是一件漫长而伟大的工程,这过程中的艰辛是难以斗量的。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真的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心血才可以把孩子培养成才。龙应台则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正直有爱心的人。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从这就能看出她的育儿态度。这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现代,是多么的难得。现在的人都崇尚“早”“快”,都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又怎么会让孩子慢慢来、慢慢来呢?
但是,实际上,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真的需要一个过程,每个人学习一项技能其实都要时间,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掌握这项技能却不能容许他人犯错和给予学习的时间吧!我们有事情忙的时候,经常对孩子说“等一等”,“学会等待”,可是,我们作为父母,为什么不能等一等孩子的成长步伐呢?父母慢一点,懒一点,孩子就有多一点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孩子便能成长得快一点。
“生命的来处和去处,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成为母亲后,我对人生的许多思考都有了不少改变。孩子不仅仅是生命的延续,在某种程度上,孩子还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很多自身的问题。从最初生命的孕育,到幼儿的成长,一路走来,我似乎对生命的意义有了重新的认识。
刚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心里是何等的惊喜,虽然腹部依然平坦,然而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做产检的时候孩子的心跳声,四个月后孩子的胎动,就连每个月增长的体重,似乎都是生命的音符,最后的最后,这些音符组成一首美妙的华章。如果要给它取一个名字,或许,可以叫做《来处》。
倘若没有这些经历,我可能依然是一个没心没肺,肆意挥霍青春的任性孩子。
忽然想起大学上课时教授问的一个问题:大家认为人的童年应该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几岁才不是一个孩子?
我的回答是:当我自己成为别人的母亲,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12
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母亲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切!
这本书是龙应台写的,在我的脑海里,龙应台的文章有着万丈豪气的一笔。然而,在《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中,却令人惊叹!她的文章竟可以这样的款款深情,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书中,龙应台作为一位母亲,无时无刻泛滥着母爱,就像她在书里说得那样:“我着迷似的想吻他,帮他穿小衣服时、喂他吃麦片时、为他洗澡时、牵起他手学走路时,无时无刻不在吻着娃娃的头发、脸颊、脖子、肩膀、腿、脚趾头……”这些也都是我们曾拥有过的。
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妈妈把我和哥哥养这么大是多么不容易啊。在“开学第一课”里,撒老师说:“父母是教会我们扣第一颗纽扣的人。”的确,小时候,妈妈每天都要用双座婴儿车推我们出去玩,累了,瞌睡了,我们就要哭闹,妈妈就会哄我们,直到我们睡着了,然后自已就去打扫卫生,每天妈妈要给我们换尿布、洗衣服、晾衣服……。记忆中,我们的'妈妈为了我们,没有停下来休息一会儿,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
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关于母爱的歌?比如妈妈的吻、鲁冰花、世上只有妈妈好等等,无不在赞美着母亲。因为是伟大的母亲,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没有母亲,也就没有我们。母爱的力量是强大的,当我们用啼哭来表达初到世界的那种欢喜雀跃时,我们的母亲正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疼痛!然而当妈妈第一眼看到我和哥哥时,完全忘记了身上的痛,“哦!我的孩子,你们是上帝带给妈妈的小天使!”是啊,哪个婴儿不是上帝送给母亲们最好的礼物呢!
如果要表达妈妈对我的爱,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每天清晨5点多,妈妈拖着困倦的身躯,早早地把全家人的早餐做好。也顾不上和刚刚从梦境中醒来的我们打招呼,急忙奔向阳台,将昨日换洗的衣服丢进洗衣机里。接着,又急急忙忙地把可口又丰盛的早餐盛起来。最后,才匆匆地去上班。
这就是爱,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爱!这更像是雨露对于小草一样,无时无刻地在滋润着我们。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13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刚见到这本书,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得很精神的小孩,穿着棉袄,低着头,慢慢地踩在铺满枫叶的小路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为母亲和独立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通过内心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作者龙应台的文字温润朴实,情感深邃厚重。我最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每天,龙应台细心地照顾自己的儿子。去接华安的路上,龙应台一边给华安做导游,耐心地介绍这个世界,因为他是新来的。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华安把所有长长的东西都比作了龙。我觉得安安是多么的可爱,天真无邪。我也真希望回到安安那个年龄,整天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记得有一次,我去外婆家玩,看见弟弟妹妹们在溜冰,我也想试试。刚穿上溜冰鞋,我一下子就滑倒了。我有些垂头丧气,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妈妈把我扶了起来,对我说:“一步一步慢慢来,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站起来继续慢慢练习:首先,我用手扶着栏杆一步一步向前滑动,渐渐地我尝试着放开栏杆,自己往前慢慢滑,我迈出左脚,接着又迈出右脚。突然我失去平衡,脚下的轮子往前滑,幸好我穿了护具,没受什么大伤。我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这时,妈妈走来说;“南南,怎么样啦,会溜了吗?”我摇摇头,于是妈妈说:“来,我来帮你,我拉着你的手慢慢溜。”我愉快地答应了。我拉着妈妈的手,她一步一步后退,我也慢慢溜上去。溜了几分钟,妈妈看时间不早了,该吃晚饭了,她让我回去,明天再练。可我毅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让妈妈先回去,我再练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下来我竟然学会了,我慢慢滑,心情乐开了花一样。
“长长的路,慢慢地走。”——我想:做事都应该慢慢来,不能着急,一步一个脚印。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篇14
读过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后便喜欢上了她细腻如水,又大气洒脱的风格,深深的被她的“另类”所吸引,这本《孩子你慢慢来》,语言同样简洁,短句也较多,更多的融入和表达了作者对教育的观点,读来别有一番感受。书中文字不是很多,夹杂一些彩页,浪漫中别有一番寓意。书中第一个彩页就是一道长长的铁轨中的一段,铺了一地金黄,孩子神情专注的慢慢踱步,图片配的说明:“长长的路,慢慢的走”,寓意深远,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震撼。每当在课堂上因为看到孩子对某一个知识点不理解而苦恼时,我总是在心里默默念一遍“长长的路,慢慢的走”,换一种静等花开的心态去面对。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也许一辈子都追不上别人。那该怎么办呢?别急,我们还是要等待自己的灵魂,我们不能为了去追赶别人,而不顾心的劳累。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读着这段话我好像看到了一位耐心,内心充盈着爱的母亲,看到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也看到了一个快乐的,可爱的,聪明的,健康成长的孩子,我也好想再重新来过一次童年。在这个忙碌的城市,我们脚步总是过于匆匆,作为老师这种匆忙的心态也会影响到学生,总会无意识的表现出自己的急躁,怕他们学不会,自己做不好,总想帮着点,快一点,这无疑会缩短孩子充分自主体验的'时间,影响他们对待新事物的感知,所以,我更应好好的向作者学习,调整自己的心态,特别是在课堂环节中,要留给孩子充足的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学会让他们在经历中成长。
整本书记录着作者与孩子的点点滴滴,浓浓的母爱之情溢于言表。也让人禁不住感叹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给人带来最大的喜悦和安慰。是的,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小天使,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小天使感受这世间的美好!我会努力的!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相关文章: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4-28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4-29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5-29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03-26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03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4-30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范文12-14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05-23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5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