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西游记》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其中之一,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也有极大的影响力。书中的内容更是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爱不释手。
该书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学艺,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因唐僧救了他,孙悟空便拜唐僧为师,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遇见了猪悟能孙悟净,他们一路上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途中遇见了妖魔鬼怪,历经了爱恨情仇,最终取得了真经。
书中吴承恩先生把人物性格刻画得格外鲜明,唐僧善良,但有些不分是非;孙悟空勇敢机智但不善于辩解,且没有耐心;沙僧性格温和,不经常打架,能干,但不是很有主见;猪八戒虽重情义,但不分是非且好色。这几位主角中出场数最多的当属孙悟空了,这也是我在书中最喜欢的角色。《棒打白骨精》这一章令人印象深刻,本章主要讲了白骨夫人想吃唐僧肉,永世为妖,长生不老,便扮成老头子、老奶奶和出去送吃的小女子,但都被孙悟空识破了。孙悟空保护了师父,却被唐僧冤枉杀生回了花果山水帘洞。从这一章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些鲁莽,不善言辞,但他本事高,他的勇敢,机智,不畏艰难,直率,重情义的'性格让我十分欣赏。
生活中有很多像孙悟空一样的人,他们不善于言辩,只有行动,明明做的是好事,却经常被误解的人,我就是这类人!也有像猪八戒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去批判别人,只看表面的人。我的母亲就像第二种人,好几次,我分明在写作业,写的手都酸了,想休息一下,靠在椅子上玩了会儿手机,两分钟不到。妈妈进了我的房间,看见我不在写作业,就开始说我一直在玩手机,让我十分气愤。也有像唐僧这样太善良,没有底线的烂好人。正因为这些人没原则没底线地一味老好,让碰瓷骗钱的人有机可趁,消耗大众的同情心,让人逐渐变得麻木……在《棒打白骨精》这一章中,孙悟空打的分别是白骨精,猪八戒却指责孙悟空是用法术把馒头变成石头,打的分明是个弱女子,说孙悟空狡辩,让孙悟空被冤枉,令人十分愤慨。
读西游,悟人生,这本书我学会了很多我们要学习书中人的优点,也要改掉书中几位主角的缺点。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古人语:“坚持就是胜利”。我读了《西游记》这本书便更加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的含义。
此书是明代的吴承恩写的。故事讲述一只从仙石蹦出来的猴子孙悟空,他由于惹恼了玉皇大帝,便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后,师傅唐僧救了悟空,随后在拜佛求经的旅途中,唐僧又收了白龙马、猪八戒和沙和尚这三个徒弟,他们对师傅忠心耿耿,降服无数妖魔,终于取得了真经。
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得唐僧师徒取得了真经。他们一路上,不怕困难勇于前进,不正是当今世界上缺少的品质吗?如果唐僧师徒他们在中途放弃,哪能获得真经。我想,他们就是知道一个道理,坚持就是胜利!正是这句话,鼓舞了他们的.斗志;鼓舞了他们的决心;鼓舞了他们的勇气。我认为,这种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的含义就深深体会在唐僧师徒里面。唐僧师徒共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是其他人他们早就放弃了!九九八十一难!这对于我和其他人来说是天文数字啊!但是唐僧师徒他们英勇无畏,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终于,付出是有回报的,他们修成正果。
现代社会,很少有人像唐僧师徒一样坚持不懈。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到了老年了,还一事无成。有个人去问他是怎么回事,他答道:“嘿,我年轻时听说学数学会赚钱,于是我便学数学,可是没过几天,有些人又说学土木赚钱,我便放弃数学,转学土木。”“土木是很赚钱啊!”那个人说。“的确,土木是很赚钱,但我刚学到一丁点土木知识,又听说学商业赚钱,于是我便三心二意,经常放弃,所以到老了还一事无成。”这个故事,我觉得那个老人不应该三心二意,随便放弃,只要你锁定了你的目标,就要想这个目标前去,不应该学了一点又转行,学了一点又转行,这样是不行的,最终只会失败。
《西游记》这本书告诉我,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得到回报。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自我记事以来,《西游记》始终陪伴着我成长。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为我讲《西游记》里面的一个个千里跋涉、降妖伏魔的故事;懵懂稚子之际,《西游记》故事穿插在幼儿园的玩游戏、讲故事的活动中;少小孩童小学生涯,我不满足《西游记》零碎的故事片段,在爸爸妈妈的鼓励和支持下认真阅读了《西游记》全文。
虽然阅读的《西游记》全文很多字不认识、很多词句意思不明白,但是我还是明白了很多道理,阅读为我开启了灵智的慧光、打开了心灵之门和撑起了成长的天空。
爸爸妈妈讲过一个成语“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我觉得《西游记》里面团队合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性格都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各有所长,唐僧的执着、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幽默和沙和尚的任劳任怨。在西天取经路途之中他们精诚合作,发挥自我特长,最终渡过了“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
然而,蝴蝶的美丽源自黑暗束缚中无数次的蠕动,挣扎,破茧而出的是令人惊艳的新生命;流星的美丽源自相互间剧烈的碰撞,划过天际的是生命华美的绽放。辉煌的胜利成就了生命的高度,而成功的背后却浸透着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每当我们羡慕别人的非凡成就时,是否清楚,在这胜利的背后,有着我们看不到的无法想像的艰辛。
例如唐僧经常被妖魔抓走,面临被吃的风险,但他是取经过程中意志最为坚决的团队灵魂人物;孙悟空本领高超,但也经常面临生死考验,如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差点把他烧死,但他还是不离不弃,保护师父唐僧跋涉千里;猪八戒性格懒惰,但是最为忠心,每次化缘、寻找食物都第一个向前冲;沙僧最老实,一路千山万水肩扛背挑,还需要协调师兄弟几个的矛盾。
那些隐藏在背后的坚持、忍耐中的执着才是《西游记》要告诉我们的一个做人道理。
还有就是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可以翻十万八千里,那为什么不直接带着唐僧坐筋斗云去取经呢?我想了很久才明白,这只是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的东西,一切事物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
就像歌词中唱的“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想要成功不能只依赖捷径,要踏踏实实地沿着脚下的路走下去,不管路的两旁是荆棘还是鲜花,不管路的上方是艳阳还是阴云。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最近,我一直在读吴承恩写的西游记。这本书非常有意思!这本书的内容其实不复杂。这本书一至七回是写孙悟空出世,从八至一百回是写唐僧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孙悟空降妖都分为这几部分:遇怪、打怪、求助、降服。
西游记中人物的形象饱满。唐僧一般胆小怕事、慈悲、忠诚、耳根子软。孙悟空和唐僧却恰恰相反,他敢打敢拼、无所畏惧、敢于对抗、神通广阔、不畏强权、机智英勇、要面子、率真。猪八戒,他得意有趣:好色、意志不坚决、好吃懒做、小有本领、诙谐幽默、睚呲必报、机智。沙和尚是西游记中最老实的一位了,他不仅老实而且忠厚、诚恳。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全部可以在阅读的过程发现。
西游记不仅很有趣,而且还能收获许多知识。如陌生字:罄、巽、赘、蹭、蹬……这些字你都认识吗不仅这些,我还认识了许多菩萨、神仙,如如来、观音、文殊、普贤、太白金星、六丁六甲、四值功曹、五方揭谛……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你可以自己去认识。我还认识了妖怪的兵器:白布兜儿、金铙、芭蕉扇……远远不止这些,这些只不过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兵器。我还记住了一些西游记的经典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小圣降大圣、偷吃人生果……
西游记中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对偶、回环、排比、顶针……“祥光笼宇宙,瑞气照山川〞是对偶;“正是那当倒洞当当倒洞,洞当当倒洞当〞是回环;“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腮上无针〞是排比;“山前面有骨都都白云,屹嶝嶝怪石,说不尽千丈万丈挟魂崖,崖后有弯弯曲曲藏龙洞,洞中有叮叮当当滴水岩〞是顶针。运用了这些修辞方法,文章的语言也非常有趣有味。
西游记的故事看似简单,其实有趣;人物虽然不多,但是个性饱满;知识看似较难,其实收获很大;语言看似复杂,其实通俗有味。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小时候看到电视剧版的《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被唐僧这个只会念经的和尚制得服服帖帖,经常会为了孙悟空打抱不平,觉得他跟在唐僧后面十分委屈。直到现在,想到《西游记》我也依然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但却从对《西游记》的细细研读中,读出了属于孙悟空的紧箍咒下的'别样人生。
孙悟空一个从灵石中迸出的顽猴,经过菩提老祖的一翻教导后,转眼成了神力非凡的齐天大圣,摘蟠桃,偷仙丹……直到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他惧怕过谁?他何曾惧怕过?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自己的率性而为,欲与天公试比高。
可之后呢?做了唐僧的徒弟后,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是忍辱负重。因为唐僧的人妖不分,害得孙悟空浪费了多少时间。因为唐三藏的软弱无能,让他齐天大圣上天苦苦求神仙,下地默默找帮兵。一条西天取经路,唐僧因为冤枉孙悟空念了多少次的紧箍咒?有时想,如若不是因为头上的紧箍咒,大概孙悟空早会朝天大喊“俺老孙去也……”而一走了之吧!
但这都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孙悟空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的责任。他承受住所有的压力,哪怕中途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他是四师徒中功劳最大的那一个,可面对封赏时却是那么地淡然。对他来说,重要的是师徒四个齐心协力突破自我,而并不是最后成佛的结果。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一个个孙悟空呢。虽然,我们没有戴着紧箍咒,但我们有比唐僧还会念经的父母,有九九八十一难还难以攻克的题海,有比取经之路更难的学习之路。我们没有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却和孙悟空一样身负重大使命。我们也曾想放弃过,但在父母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注视下,无法忍心放弃。我们要学会在父母的念叨中感受到关心,在题海战术寻找快乐,在学习之路中培养自信,在紧箍咒下寻觅属于我们自己的别样人生。
《西游记》读后感 篇6
从古时到现今,有许许多多的经典著作,就如我国的四大名著,里面内容丰富,情节精彩,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手法。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虽然没有特别的写作手法,但却十分有趣,让我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里面讲的是一位观音亲点的大唐僧人向西去取真经的过程。在路途中这位唐僧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危险,但好在他的三位徒弟——大徒弟孙悟空,二徒弟猪八戒和三徒沙僧。再一次又一次的被妖精捉住后,总是他的徒弟们前来相救。特别是孙悟空对唐僧更是“爱护有加”。而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被师徒四人取得了真经,顺利回到了大唐。
在这个故事传说中,唐僧是一个心地善良不畏惧妖魔鬼怪的僧人,只是因为一心保护自己的孙悟空打死了妖精变的人而绝情的断了师徒关系,把他赶走了,但后来遇到危险了,只好把孙悟空叫回来救他。而猪八戒虽则有些粗心,却也粗中有细。虽然前几次自己的师傅被抓了,不但不想办法去救,而且还落井下石的让孙悟空他们都可以回自己的地方去,更可恶的是让他们把行李分了。有时候他还贪恋女色,抛弃了师傅和师兄弟,但最后还是回来了。沙僧在这个故事传说中一直扮演着一位忠厚老实的角色。故事传说中,那挑着担的样子是他的代表形象,在师傅遇难后,时刻不担心着,而且他对自己的师兄也十分的信任。孙悟空则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了,他会七十二变,有一双火眼金睛,在唐僧被抓时,总是拼尽全力去救他,他还是一位好猴王,在天宫吃了好吃的还不忘给自己的猴子猴孙带一些来。
唐僧是我在这个故事传说中最不喜欢的人物之一,因为我觉得他略有些笨,又太过心善,总是拖大伙的后腿,但我却也羡慕他有三个好徒弟。大徒弟孙悟空总是保护着他,在他被捉时,总是拼尽全力地把他救出,二徒弟猪八戒虽好色但后来对师傅也是忠心耿耿了。而三徒弟沙僧对唐僧也十分的关系,总是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在故事传说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神奇的地方。就行腾云驾雾,天宫,地府,法术高强的神仙,甚至是动物变成人,一样样,都是新奇的。
《西游记》读后感 篇7
这本书主要写了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施法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出,与唐僧一同去西天取经。途中,他们又收服了小白龙、沙僧、猪八戒。从此师徒四人共同,永不,最终战胜。
其中唐僧心地、正直,孙悟空足智多谋,沙僧勤劳老实。他们让我知道了,作人要遇事不过鲁莽,理智、聪明地解决问题;要勤于,不能投机取巧;要待人待事抱着一颗良心,正直做事,不为蝇头小利而不顾全大局。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虽然品质不同,但都拥有一个特点——永不言弃。可见要想获得,必须不,到底。
记得有一次作数题,遇到了一道“百年难遇”的难题。我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可是把脑子找遍了,也找不到答案。过了好一会儿,我开始糊糊涂涂的。终于想出了一条思路,但是把它写出来,再一验算,发现不对,就不甘心的想别的方法去了。
想了半天,脑子都要想炸了,还是没有结果。我不想再费脑子了,打算放弃,去作别的题目。就在这时,我忽然想起《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再想想只遇到一道题目就要打“退堂鼓”了,真是不应该。于是,我又努力思考了差不多一个钟头,终于把答案想出来了,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在小时候,我有一桶积木。那时我在上幼儿园,没有,所以我没事时就搭积木。有一次,我正在玩积木,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我有这么多积木,为什么不搭一个‘前空后绝’的、连级工程师也想象不到的、超高难度的大楼呢?”
说干就干,我动起手来,可是这需要很强的平衡力,我尽管经过周密“计算”,每一块都放得十分小心,可还是失败、失败再失败。
但是我越来越有干劲,觉得到底一定能。
家里的人见我这样,都劝我别搭了,搭不成还占空间。我听烦了,便打算搬进我的房间去搭。我小心翼翼地把搭好的“小零件”搬进房间,可是因为走路时不太稳,都塌了。
我见此情境,很伤心,想放弃,却觉得刚才都搭好一大半了,花了那么长时间,不能没有成果。于是,我就重新开始,又经过半个小时,我有了先前的经验,很快就搭好了。
我高兴地把家人都叫来欣赏我的“杰作”。大家都夸我聪明。
想要获得成功,必须不放弃,坚持到底——这就是我读《西游记》的最大感受。
《西游记》读后感 篇8
《西游记》这本书,我百看不厌。这部长篇古典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那恢弘大气的故事篇章,那奇幻夸张的故事情节,那个性鲜明的故事人物,那深刻隽永的故事意义,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无数个日日夜夜,我沉浸在“大闹天宫”的故事里,为孙悟空的勇敢反抗而呐喊;沉浸在“高老庄收猪八戒”的情节中,为猪八戒的好色怯懦而愤慨;沉浸在“女儿国师徒奇遇”的场景中,为唐长老战胜自我而惊叹……
当唐三藏迈出西天取经的第一步,到最后师徒四人取经而还的壮举,自始至终,小说无不诠释着一个真理:坚持,才能成功。
试想,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九九八十一难啊,每一难都是惊天地泣鬼神,都经历了死死生生。无论那一难单独拿出来,或许就是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唐僧师徒成功了,因为在这些磨难来临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对真理的执着;他们选择了善良,懂得了取舍,战胜了自我;他们选择了“踏平坎坷成大道”。他们选择了坚持,取得了成功。
读得累了,掩卷之余,我的内心常常会有些惶恐。回首自己不长的.人生之路,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候这些困难就像枷锁一样困扰着我,像坚冰一样冰冻着我,时时刻刻考验着我。记得读幼儿园时,爸妈带我去学习民族舞。本来我是满心欢喜的,可一到压腿环节,我就疼得大哭,最后终于熬不住了,想各种办法推托不去上课,渐渐地也就放弃了。现在看到同班同学毫不费劲地劈一字马,我的心中是无限的羡慕,也终于尝到了没能坚持的苦果。
其实,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一定会经历许多坎坷,遇到无数困难。是退缩放弃,还是坚持面对,是一道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生考题。如今,读了《西游记》,和唐僧师徒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相比,这些小挫折又算的了什么呢?
只要我们坚信——坚持,是一种美德。唯有坚持,才有希望;唯有,才能有所成就。学会坚持,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西游记》读后感 篇9
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有生动有趣的汉字,个性鲜明的人物,使我记忆犹新。
《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护送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付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修正果的故事。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人翁,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大英雄般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敢与玉皇大帝斗,叫响“齐天大圣”的美名;敢于妖魔鬼怪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敢于一切困难斗,决不退缩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领可比孙悟空差远了,但他的形象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满身毛病,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怕困难,常常打退堂鼓;他有时爱撒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师傅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苦头。这也是取得真经,修得正果后佛祖为什么只封他为使者而非佛的原因吧!
沙和尚沙僧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做好后勤工作,不好出风头,不像猪八戒,好吃懒做,遇到困难总是知难而进,与孙悟空一起解决问题。可是他也有缺点,遇到困难选择沉默,没有主见,凡是都要问师傅和师兄们。
师傅玄奘,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的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妖魔鬼怪的“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
师徒四人都有缺点,孙悟空的毛糙、猪八戒的懒惰、沙僧的沉默、玄奘的软弱。可是他们却带着各自的缺点取到了真经,并修成了正果。书本告诉我们,任何事、任何人都是不完美的,取长补短、团结他人,就能在学习上、生活中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读后感 篇10
当我手捧着《西游记》,津津有味地看完它时,不禁赞叹作者的精彩描绘,也被其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
《西游记》主要讲了唐僧和他的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一匹白马,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走了五千零四十八天,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孙悟空,是个了不起的英雄,天不怕地不怕,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猪八戒,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但他又好吃,怕困难;沙和尚,虽没有什么过人的本领,但是吃苦耐劳,从没什么怨言;师傅唐僧,虽说没有什么大本领,还有点但他品行端正,有坚定的'信念;当然还少不了那白马,一路驮着唐僧,任劳任怨。
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再困难的事也能成功。不是吗?取经的路上困难重重,到处都是妖魔鬼怪,可孙悟空、八戒等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无论多困难,他们都坚持了下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到目的不罢休”!
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平时做事或者做难题,一遇到困难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不肯再做了。读了《西游记》后,我明白了:做一件事,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虎头蛇尾。不管最终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努力了,这也是一种成功。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读了《西游记》之后 ,我做事不再半途而废了。有一次,作业本上有一道十分复杂的题目,我算了半天,也没有看出个所以然来。我真不想做下去了,可我又想起了《西游记》,于是自己问自己:你持到底了吗?想到这里,我又重新开始思考,终于解开了这道难题。
《西游记》让我明白,人生就像是取经的道路,也会经历无数的艰难险阻。不过,我们要坚持到底,决不放弃,不到目的不罢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步步地登上成功的彼岸!
《西游记》读后感 篇11
我认为《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有趣的,小时候我总是疯狂的迷恋它,读起它来既过瘾又有趣。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翻开它,总有不同的心情,时至今日,依然还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但我的感悟却渐渐 不同。
我不敢说这是一部所有人都大爱的经典之作,但它在四大名著中却拥有一大圈稚龄读者。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经济越来越发达了,科技越来越先进了,交通工具越来越快了,但我们的束缚却越来越多了。现在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经过时间的锤炼和考验,我终于明白《西游记》为什么会历经沧桑而不衰竭,却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下来。它蕴含着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最渴望的东西——自由,以及自由的精神。
《西游记》读后感 篇12
小学三年级初读《西游计》时,对唐僧真是厌恶到了极点。
其实所谓的《西游记》总结起来也就俩字——取经!从西天取到真经,再把经书交给皇帝就可以各回各家,皆大欢喜了。之所以成为了洋洋洒洒的一百多回的神话小说,究其原因就是这个唐僧。
想想看,孙悟空是何许人也?是那个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啊!一个跟头就要十万八千里,取经?一跟头的事!虽然沙僧和猪八戒没有孙悟空那般神通,稍稍逊色一点儿。但怎么着也个个是日行千里的主儿吧。就去取这么点儿经书,顶多需要几天。
但偏偏横空蹦出来个冥顽不灵的唐僧。坚持用脚走。愣是不给人腾云也不给人驾雾。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冤枉人。废话也不少。但最过分的是他居然还是金蝉子转世!一路上惹得妖怪们个个垂涎三尺。这给本就不易的取经之路有增加了许多障碍。再仔细瞧瞧,这一路上,他又是不分黑白,不辨人妖的,又是给一直忠心耿耿保护自己的孙悟空念紧箍咒的。真是要多麻烦有多麻烦
假如没有唐僧,这一路上不知道要方便多少,又能节约下多少金子似的青春啊!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我的日益成熟,我慢慢地理解并接受了唐僧,这个《西游记》里最特殊的角色。也暗暗在心里对这位明末清初的吴先生佩服起来。
取经看似只是上级交付的一个任务,但对唐僧来说却是他毕生的梦想。当他的徒弟们向他提议用法术直接飞往西天时,他断然拒绝。并不是他迂,死板。而是没有谁的`梦想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唐僧作为四人行中的灵魂人物,他对理想的坚持不懈其实也就构成了这本书的灵魂。
假如没有唐僧。《西游记》仅仅就是一部没有任何价值,单纯的打打杀杀,妖对妖的烂俗故事。
是的,假如没有唐僧,就没有这一路的辛苦曲折,没有灵魂。“取”便也失去了意义。
【《西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读后感09-07
西游记读后感08-18
西游记读后感08-18
西游记读后感08-18
西游记读后感08-18
西游记读后感08-19
西游记读后感08-19
西游记读后感08-19
《西游记》读后感08-19
《西游记》读后感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