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傅雷家书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家,是在风雨席卷大地的时候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在现实中处处碰壁时候的一丝慰藉。读了《傅雷家书》这本充满亲子之爱的书。我感受到了亲情之伟大,之绚烂。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45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们的书信,每一封信都充满了傅雷先生的“拳拳父爱”。父子之间谈艺术、谈人生、谈道德、谈做人,开拓我的眼界,使我受益匪浅。
读了这本书,我打从心底里,感叹于这伟大的爱。他们之间没有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坦率得像个久别重逢的老友。从艺术中的精神世界聊到物质需求,从做人的基本道德谈到中外的世事,可以促膝长谈个天南地北;推荐书籍、推荐汉代石碑上的刻画,共同欣赏人类的智慧。更有快漫出纸张,漫出天际的父爱令我动容。傅雷先生病重,却依然坚持给儿子写信、寄信,只为儿子在异国他乡为人处世时多一份后盾,过得安定;又担心儿子在国外语言的干预下忘记中文,傅雷先生细心地找来了许多古籍帮助儿子……何来这份坚持?是父亲对儿子最真挚的爱,是一种伟大的本能。我赞美这温暖的本能,叹于它的朴实而绚烂。回首,我们的父亲不皆是如此吗?
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对子女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地成长。
从这里边我想到了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令人担忧,许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来越低,以至于现在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正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所以培养一个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时候,该给予自由就给予,该让他自己去冒险,就让他去……不要过分溺爱,让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2
不得不说傅聪有如此开明、大度、博学、慈爱的父母是幸运的,傅老先生的每一封信都表达着最儿子的思念与关切,不仅在艺术学术文件与儿子交流切磋,在生活细节上发现了儿子的问题便立刻指正,耐心教导。或许大部分父母的初衷都一样,希望能与儿女在精神与生活上一起进步,但能有傅老夫妇这样修养及知识底蕴的父母毕竟是少数,或许是接受国外文化较多的缘故,他们对儿子的爱的表达相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父母要直白得多,对儿子的'赞美与思念时刻流露;当然他们对儿子的性格、缺点也十分了解,时刻叮嘱。
傅聪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毋庸置疑,但作为子女,他身上反应了许多年轻人的毛病。比如没有及时回复交代父母前信提到的问题,经常需要父母再三催促回信,这跟现在许多孩子不爱给父母打电话一样。人非圣贤,傅聪在父母的教导下终于也从懵懂少年走到为人夫为人父,虽然与父母聚少离多,但有父母的信一直激励,也是他一直在异国他乡求知的坚强后盾吧。
尤其佩服的是两位老人的格局,在傅聪逐渐进入中年后,父亲多次劝他减少演出次数,多多修养身心,出去散散心,享受宁静的生活,钱财够用就好,不要盲目追逐。我想傅家后人,继承这样的家风,必不会随波逐流,成为追名逐利之辈。
傅雷家书读后感3
楼适夷曾这样评价《傅雷家书》: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这一百多封家书,不仅仅是信件,更是傅雷深沉如山的拳拳父爱,儿子小有就,他欢喜自豪;儿子遭受挫折,他满怀忧虑;儿子骄傲自满,他谆谆教诲。对儿子傅聪而言,傅雷首先是一位父亲,然后是一位朋友,最后才是一位学者。作为父亲,傅雷教育儿子为人处世的准则;作为朋友,他担心儿子的日常起居、感情生活;作为学者,他与儿子探讨音乐上的专业问题。毫无疑问,傅雷是一位严格的父亲,知心的朋友,渊博的学者。
这不由让我想起我的父亲。如果说我家像一个戏台,母亲总是唱红脸,父亲却总唱白脸。曾几何时,我厌烦甚至怨恨过他,因为他如此的“不近人情”。
还记得我刚踏入二中校门时,不熟悉环境。很快迎来了我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重要的`考试,我懵懵懂懂地走进考场,考了年级560名,一共1200名学生,明知道没有付出努力,只是运气原因却依然居功自傲,向父亲报喜。我本来学习不是特别好,我原料想父亲会高兴地夸奖我,不料父亲却面无表情,只是冷静地叮嘱我不要骄傲,继续努力,你前面还有多少让你超越的人,而我沉浸在众人的鲜花与掌声中,全然将良言警句丢在脑后,变得更加松懈。
教育方面,父亲与傅雷一样严格而理性,用严厉掩饰自己的温情,用理性遮掩住自己的期盼,直到孩子踏上成功之巅。我立于山巅,众生仰望,父亲是那个沉默的人;当我跌入深谷,所有人都怀疑我时,父亲是那个拉我一把的人。
父亲拳拳似海深,我庆幸在我成长路上读了《傅雷家书》,是他让我理解了父爱,理解了父亲。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家书,所谓就是家人间的来信。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在十几年中给傅聪写的一百多封信中,字里行间处处亲情满篇,还有对傅聪的教导,教他如何做人、做事。
在这本书中,每一封家书都是精神上的财富。傅雷给傅聪写的信中,大到祖国之事,小到傅聪家庭当中的琐碎之事。傅雷在给傅聪的每封信中几乎都会给他强调一些重要的事,例如:如何对待感情、如何理财、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劳逸结合……等等。
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傅雷对祖国的热爱,祖国之事,他是必要给远在他乡的傅聪提到,让他时时刻刻知道祖国发生了什么事。而傅聪也真是像极了傅雷,傅聪身在异国他乡,学习了很多语言,为国争取了许许多多的荣誉。当然,他也必不可能会忘记了自己的母语,反而他的母语却越用越流畅。
《傅雷家书》他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严厉的家规和那许许多多的礼仪,更多的可能是展示给我们的是傅雷与傅聪的亲情。在我看来,傅雷和傅聪不像是一对父子,更像是一对兄弟,傅雷给傅聪的信中,除了把他是父亲这一角色给傅聪展现出来,还有一个角色就是当作兄弟这一角色。
在看到傅雷与傅聪的.亲情时,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他们总是为我的事而着想,有学习上的事,有生活上的事,以前的我作业总是拖拉,父母天天督促着我,现在想想真是后悔不已。还有许多事……
现在我读了这本书,更多是的对自己自身的一个评价,以前的我总是对自己的父母不满意,总是对他们大呼小叫,他们也是不停地包容着我,而现在,我已经今非昔比了,不会再像以前这样了。
我感谢这本《傅雷家书》,他写给傅聪的信,教导的不仅仅只是傅聪,更是我,更是读这本书的每个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5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
这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
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中对朋友的爱惜尊重,在政治上对国家发展的关心,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这自然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父母,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完善的人际关联、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礼貌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开启了一扇窗户,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一般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后感6
《傅雷家书》是一本值得细看和反复咀嚼的书。看似普普通通的家信,却饱含着最为真挚的父子之情,傅雷先生那份深沉的父爱令人动容,这份亦父亦友的感情也着实令人羡慕!信中除了生活琐事,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谆谆教诲儿子了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子的关系并没有如此幸运,又有多少父子能像傅雷和傅聪这对父子一样,能够成为知己。正如李宗盛在写给他去世爸爸的《新写的旧歌》中写到: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有幸的成为知己,不幸的只是甲乙。有多少家庭,父子关系过着过着就成为了甲乙。
我不免想到班里某些男同学和父亲的关系令人担忧,父亲面对自己的.儿子恨铁不成钢,孩子埋怨父亲专制严厉不理解自己,甚至某些家庭父亲教育缺失。我觉得这和现在的家庭教育有关,我们中国大多数家庭中,大都是母亲承担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学期始末开家长会,也是母亲参与的多,日常和老师交流孩子问题的大多也是母亲,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父亲比母亲更重要,父亲对孩子人生哲理,性格品质上的引导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更注重于亲子教育,让孩子未来更加强大。
爱之深,责之切,很多父母也像傅雷先生当初一样,对孩子非常严厉,随着年龄增长,内心又日益柔软下来,不免悔恨自己对孩子曾经采取的严苛行为。人生就是如此矛盾,父母子女一场,结果如何,不仅需要学识与涵养,也看缘分和运气。希望天下的父母和孩子能够共同学习,理解彼此,陪伴彼此,成就彼此。
傅雷家书读后感7
关于怎么教育孩子从古至今一向是个经久不变的论题,也永久是个永存的论题。
大凡有所作为的人,必定有一个异乎寻常的爸爸妈妈或一个异乎寻常的幼年。傅雷与儿子傅聪13年的通讯。就每封信都记载编号,且笔迹洁净、巨细得当这一点而言就体现了傅雷作为父亲本身严于律己的精力。
咱们大多数人往往不知道或装做不知道,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一起,也是在对自己提要求。有时爸爸妈妈都做不到,怎么会得到孩子从口到心的服气呢。最简略的比如:咱们常常要求孩子少看电视或电脑,而自己却在电视和电脑前一坐便是几个小时。
傅雷与儿子像朋友相同无话不谈,这很可贵。这也正是许多爸爸妈妈苦恼的问题。许多爸爸妈妈总是诉苦孩子和自己没话说,却从不检讨自己,为什么会呈现这种情况。把孩子当作朋友,勇于供认自己的过错,才会得到真挚的沟通。
现在的孩子和傅雷的儿子的那代人,比较管束是否更难些。应该供认:要难许多。现在外面的`国际引诱太大。网络是年代的前进,也会使人误入歧途。西方一些敞开的思维,像空气相同到处在改动孩子的呼吸方法。暴力、色情无处不在。真不知怎么对应。要让孩子了解社会的阴暗面,一起更多的是充溢阳光的新鲜国际是多么的不容易。人不可能永久做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怎样教孩子用过滤的方法呼吸呢。
管束,这两个字但从字面了解,办理和教育要一起进行,缺一不可。但是当爸爸妈妈的怎么能适可而止的掌握分寸哪。也一向在考虑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幼年。
傅雷家书读后感8
《傅雷家书》,首先,从内容上来说,多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之间的私人情感和生活琐事,所以,外人读起来不免十分乏味。全书不多的几处亮点有:傅雷夫妇谈论傅聪的感情问题时,艺术第一,恋爱第二的'原则;傅雷夫妇谈论川剧时,傅雷对中国戏剧的精辟分析;傅聪与傅雷谈论诗时,傅雷对李白、杜甫、苏轼等诗人词人的分析;傅聪与傅雷谈论王国维《人间词话》时,傅雷关于赤子之心的阐释。
其次,《傅雷家书》涉及时间只是1954年到1958年,全书结尾,傅雷开始受批判、傅聪就要波兰留学期满回国、傅敏被下放北京山区。至于后来,傅聪从波兰到英国,以及1966年傅雷夫妇上吊自杀的结局,后人已经难以想象!《傅雷家书》的缺失,对于研究和了解傅雷来说,实在是最大的遗憾!
再次,《傅雷家书》中,傅雷与傅聪之间关于音乐的讨论,也多是泛泛之谈,对于学习音乐、钢琴的人,或许有用,外人则不甚了了。如果说有人非要看傅雷关于艺术的书,我还是推荐傅雷翻译的、丹纳写的《艺术哲学》,这才是我看过的最高价值的书!
最后,我实在是不明白,怎么会有人向小学生推荐《傅雷家书》?封面上学生读本四字,纯属误导,应该是大学音乐学生读本,还差不多!卖书也要有良心!以后,再有人推荐《傅雷家书》给小学生、中学生,愿他她被雷劈!
傅雷家书读后感9
假期我读了《傅雷家书》,说实话开始读时,看到长篇的文字,我头都大了。第一感觉:没意思!
可慢慢读下去以后,我渐渐感受到了傅雷的良苦用心. 傅雷先生从1954年至1966年6月写的186封书信中 (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获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间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对我们学生来说,更值得一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我常问到你经济情景,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坚持独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异常关心。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境。”
羡慕傅聪有一个好父亲。
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我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父亲。父亲是个严肃而又幽默的人,小时候,记忆中的他总是喜欢轻轻抚着我的小脑袋,给我讲历史故事、唐诗宋词。而此刻,随着我的开销越来越大,父亲也外出赚钱,许久才回来一次。而他却没有像傅雷一样,不知疲倦地给我写信。可是我明白,父亲仍是很爱我的。
天下父亲,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天天守候在我们身旁。他们的爱,一向很安静。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忙忙碌碌过完了一年,终于在寒假有闲暇静下心来看完了《傅雷家书》。
读完之后,我很是意外。
本以为文学大家与子女的家书应该是十分严肃的繁文缛节,但看完书发现并不是如此。
书中的满是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关心以及沟通。
一封封家书,就像是一场场促膝的谈心。
傅雷在书中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让我不禁感叹有如此开明的父亲何愁子女没有出息。
傅雷先生的孩子们也没有让他失望,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番作为。
傅雷先生真的可以说是他儿子的'良师益友。
他告诉儿子“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琼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博大的同情心。”
他以一种开阔的视角告诉儿子,人生免不了会经历挫折,但人不能被挫折打败,挫折、苦难都是成长为一个健全而有同情心的人要必经的。
当然傅雷先生也并不是绝对的慈父,在书中他严肃对子女提出三个要求:不做对不起国家的事,不说对不起国家的话,不入他国籍。
读完《傅雷家书》我看到了一个严厉却又爱自己子女的可爱父亲,一个坚守自己原则热爱祖国的父亲。
我看到了真正的父爱,傅雷先生是一个真正的好父亲。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和傅敏的家书摘编,文章记录了从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的一些家书。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教子书,在这些简短的家书中寄托了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希望,这些家书也正是指引他们俩走向成功的`信标。傅雷夫妇代表了许多中国父母,为了自己孩子的未来,呕心沥血的去培养他们,恨不得用自己一生的经验来培养两个孩子来超越自己:傅聪——著名钢琴艺术家,傅敏——特级英语教师,这正应了那句话“在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少不了一对优秀的父母。”先是教他们做“人”,再教他们勤俭持家,在书中傅雷给傅聪说:“我想时时刻刻,在你身边做一个警钟,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看了傅雷对孩子的教导,不得不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既是一位严厉的师傅,又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在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对我十分严厉,我明白这是父亲恨铁不成钢的表现,这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我在失去斗志的时候,打起精神继续走下去。
《傅雷家书》让我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资料,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他自己的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他自己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能够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透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他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发奋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能够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傅雷家书》是一本书信集子,主要收集了1954年到1956年之间傅雷夫妇和儿子的书信内容。这本书不仅在问世之初轰动了世界,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学生,根据教育价值,可以指导我们学习和成长。
起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立刻去阅读,因为我觉得书信体的著作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一读之下,感触颇深!书中不仅有傅雷夫妇和儿子之间对于家庭琐事的交流,也有大量对人生的探讨,还有对文学艺术的思索,其中不少内容具有很强的哲学反思和教育学价值。例如:“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读后感。这句话表达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关心,尤其是对他们的成长十分关切,也让我们看到了父子亲情的深厚。再譬如:“特别是阅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傅雷夫妇的人生观,他们认为人需要阅历才会真正的成长,成为一个有意志力的人,而得到这些,需要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这本书涉及的领域很多,政治思想、文学艺术、家庭与相处、人生观、世界观等等,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深厚情感的表达,傅雷的教子之道让我们收益良多。
我向同学们推荐这本书,因为它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同时,对我们的学习具有指导性意义!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这是出自《傅雷家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受益匪浅。
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要你够努力,你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傅雷对儿子的期望很大,家教也很严,整本书都在激励着傅聪成为最好的自己,充满了对儿子和祖国的爱。从中我明白了,我们年轻人都应该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成就最好的自己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得付之行动。那么怎么样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呢?我觉得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没有目标,没有坚定的信念,因此他们通常都碌碌无为而没有什么巨大的成就。而那些努力拼搏,有目标,有理想的人,大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不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是他们有了目标,就有动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我自己也是一个例子,在刚上初中的时候,我没有什么学习目标,整天漫无目的,懒懒散散,导致我的成绩在班上一直不是很优秀。直到七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妈妈为我分析了成绩差的原因,而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进入班级前10名。此后,为了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我非常努力的学习。终于,在七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许多著名的人物也都是因为有了目标,才努力奋斗,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例如,奥斯特洛夫斯基,虽然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不甘沉沦,决心努力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最终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著作。
傅雷的这句话也让我明白,只要有了目标,就有了行动的动力。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树立目标,通过努力来成就更好的自己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4-28
傅雷家书阅读笔记08-03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0
阅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0-29
傅雷家书读后感09-20
[精选]《傅雷家书》读后感07-15
《傅雷家书》读后感[经典]07-29
[精选]傅雷家书读后感07-15
《傅雷家书》读后感【经典】07-26
(经典)《傅雷家书》读后感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