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4-11-14 23:24:0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爱的教育读后感合集(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的教育读后感合集(15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

  《爱的教育》这本书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小故事,故事中有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刻苦勤奋的斯代地、可爱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们送给了安利柯最真挚的友谊,最美好的回忆。还有慈爱的父母、令人敬佩的老师,他们给予安利柯最无私的爱,教会了他宽容与理解。

  在众多故事中,使我感受最深的要属每月故事中的《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了。它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母亲为了全家的幸福,去了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到一个富有人家里去帮工。这家主人对她很好,工资也很高,可是,她虽然缓解了家里困苦的处境,但还是无法减轻家人对她的思念。于是,她的小儿子便踏上了漫漫的寻母之途。在经过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这个小儿子终于找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母亲。可他的母亲为了多拿报酬,生了重病也不肯说一声,直到晕倒在地。那好心的女主人一直陪伴在这位母亲的'身边,直到这位母亲的小儿子来到这里。当这位母亲看到自己的小儿子后,十分激动,垂危的生命又重新有了生存的动力。

  在这篇文章中既有孩子对母亲的爱,又有母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因为母亲而敢于漂洋过海,母亲因为孩子而有了生存的动力。可见,爱是多么伟大的力量啊!爱,可以让一颗失望的心重新点燃希望的火焰;爱,可以让一条垂危的生命重新拥有生存的动力;爱,可以让每一个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爱,可以让饥寒交迫的人们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片爱的海洋里,比如失败时的一句鼓励;成功时的一声喝彩;伤心时的一叠纸巾;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这些不被人们所察觉的细小举动都是爱的印证。当我们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不轻易被发现的爱的同时,不要忘记将自己的一份爱也为他人送去,要知道,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点点滴滴的爱终究会汇集成一片爱的海洋。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2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3

  在人世间,到处都充满爱,《爱的教育》将“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让我难以忘怀。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它能让我感受爱的温暖。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者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所写,在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下,二十岁加入军队,写了许多爱国主义的短片小说,在四十二岁那年,写出了《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原名为《心》,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用一个意大利的小学男孩安利柯的眼睛讲述他在四年级校园内外的.故事。安利柯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他眼中的善与恶,美与丑;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爱的教育》里,讲述了许多爱的故事,大至祖国,人民,小至父母,同学,朋友,但不管这些爱,是大是小,全部平等。在这些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安利柯的父亲在二月二十五日为安利柯写下的《街道》。这篇文章写的是安利柯回家的路上不小心碰撞了一位妇人,但他却并没有在意她,直接走过,正巧被楼上他的父亲看见了,后来父亲用书信的方式告知安利柯:街道是应该被尊敬的,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程度可以从街上行人的举动看出来。如果在街上有不好的行为,在家里也必定同样有不好的模样。没错,如果我们在街道上的行为非常文明,非常和谐,这样不仅自己看得舒服,外地人也会认为这是一个美好的城市......

  在还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并不懂什么是“爱”,以为“爱”是指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关心。但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渐渐明白了,原来“爱”不仅是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情,还有同学之间的友情,如安利柯吧自己心爱的玩具火车送给了伯莱克西;还有人民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如安利柯父亲瞻仰卡华伯纪念碑;还有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包容,如先生没有责骂在课堂上玩娃娃的学生;还有学生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如安利柯的父亲过了几十年还坐火车去看他以前的先生……

  世间的爱,无处不在,它能让我们感到幸福,感到温暖。《爱的教育》把这份爱传递给了我们,让我们一起再传递下去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4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降临这个世界,不,更加确切地说有更多更多的人对于我们的降临充满期待。现在有很多人会说自己没人爱,整天“可怜兮兮”的,其实真的是没有人爱你吗?答案是否定的,每个人都是被爱的,只是我们没有像《爱的教育》中安利柯那样善于发现、记录爱罢了。

  在《爱的教育》中,安利柯记录的是他在四年级中父母、同学以及其他人对他表现出来的爱。“爱”这个字眼贯穿了整篇小说,成为了文章的主旨。在安利柯的描述中,字里行间都渗透出浓浓的爱意,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同学之爱......

  现如今我成为了一名教师,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理解了何为老师的爱,自问:身为一名四年级教师的我能做到书中那样吗?刚刚踏上教育岗位的我对于这份工作还有很多忐忑和不安,不知道怎么和学生相处;不知道怎样对待“气人”的.学生。我希望我能在课上成为他们的老师,教授他们知识,而课下成为他们的朋友,无话不说,分享小秘密。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课上成为了他们的教师,但是课下没有成为他们的朋友,有很多时候他们有问题并没有向我求助,这让我很苦恼。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如果想要让学生们信任我,和他们成为朋友,更多的是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先去思考,然后再与学生交流。正如文中安利柯记录的一件件小事那样,虽然事情很小很小,但是对于安利柯来说带给他的震撼却很大。我希望作为一名老师,通过身边的小事来教育孩子的行为、处事,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如安利柯那样善于发现爱,感受爱,而我能够带给学生爱,教会他们如何去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5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小说。它以小学生安利柯的目光,讲述了他读书时发生的一百多个感人的故事。这本书中的人物,或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或勤劳善良,乐观开朗;或品学兼优,谦虚好学……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让我感受最深的故事是《灾难》。里面讲述的是安利柯的父亲送主人公上学时,见一群人围在那,便去打听发生了什么。知道了是罗伯帝为了救一个低班的学生,被马车碾伤了脚,骨头也断了。罗伯帝在关键时候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救助小同学。他的行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如果换作我们,我们也会像他一样舍己为人,不顾一切地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吗?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无非就是波列科西这位角色了。他是铁匠的儿子,身材瘦小,目光忧郁,腼腆胆小。他家境十分贫穷,父亲一直酗酒,经常打骂他,但他一直忍气吞声,不肯对他人吐露出这些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没有泄气,他还十分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将父亲唤醒。尽管他身材矮小,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这本书中的人物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对家长的爱,他们把我这个小小的心给融化了。我感到我的眼睛湿润了。脑海中浮现出了我见到的那种的“爱”。有一次,我去学校的路上,看见了一个以拾荒为生的老奶奶,被一块小石头绊倒了,鼻子也流血了。但是没有几个人停下来。这时我看见了一位同班同学跑过来,原来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来了。他将老奶奶扶了起来,并将口袋中的一包纸巾拿出来,抽一张递给了老奶奶,给她擦鼻血。我看着被感动了。他做这件事时仿佛只是家常便饭而已……

  爱是什么?爱是在你摔倒时,别人将你扶起来;爱是当你有过不去的大河挡在你前方,别人带你搭起一座通向希望的桥;爱是在你唉声叹气时,别人为你不停加油鼓劲……

  这个世界从不缺少爱,爱,无处不在!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6

  《爱的教育》,教会我们把爱比作成很多东西。确实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什么,爱到底在哪里?我们的生活中有爱吗?读了《爱的教育》我开始明白了这些。

  《爱的教育》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男孩,他一年里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文中洋溢着对祖国、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文中所表达更多的是比明珠还闪亮的道德。一直是这本书引导着我们走向爱的王国,拥有着一颗勇敢进取而又真诚的心。最令我难忘的是“医院的天使”。

  一个叫齐启禄的男孩,由于他的`爸爸生病了,繁忙的妻子,由于有个二儿子在生病,还有正在哺乳的小儿子,不能分身,不得不叫大儿子去看望父亲了。可是孩子到医院后遇见了一个独居的人生了没人照顾,结果他一直照顾着一个外人,连自己的父亲都没办法照顾。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爱自己的亲人是应该的,也是容易的,爱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又谈何容易?看着这个故事,我想起了那一件事,在5.12大地震期间,老师要我们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我听了,很为难,想:我一个月只有50元零花钱,早已打算好去买3本书了。后来我想起了“医院的天使”。我看了看电视机里的小孩子,个个衣衫破烂,没吃没穿,一对对布鞋破烂,顿时想:我“牺牲”一下自己的零用钱吧!看!他们没吃没穿,这个时候应该要我们相助啊!我把我仅有的50元零用钱捐给了四川灾区,仿佛我的“爱心”已经飞到了灾区了……我微微地笑了一下。

  生活就是这样,社会上有许多需要我们去爱的人,但在社会上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去爱别人,去感受那种比珍宝还贵重的爱呢?《爱的教育》让我懂得了爱是伟大的、无穷的、博大的力量……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7

  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是意大利著名作家,意大利主要报纸的记者,他关注社会问题,继而投身政治,参加社会主义运动,1879年至1889年的10年间,他写了许多有关社会题材的著名作品,如《散文集》、《朋友们》、《大西洋上》等。而在他的众多名著中,我最喜爱的,还是他在1886年写的一部小说——《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原名《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通过埃·德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三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中有一篇文章名叫《纯真的`孝行》,文中有个叫潘克希的孩子,他十分刻苦,只可惜,他有一个贪杯的父亲。他的父亲整天酒杯不离手,而且,每次喝醉了回来,往往无缘无故地踢他、打他,乱摔他的书本。可是潘克希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些。甚至,在别人说他父亲时,他还会拼命反驳,总说“我的父亲非常爱我!”,不过说的时候,声音总是很低,同时还流下了眼泪……这,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之事,甚至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这却是世上最最真挚,最最纯真的孝行。

  《爱的教育》这部作品中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读完了它,我对爱,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每个人的身边都充满了爱,只看你会不会去感受。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8

  假期里,我看了一本意大利亚米契斯着的《爱的教育》,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仅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教师如此细腻的用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去爱。《爱的教育》中,作者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明白,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教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爱能够使人绝处逢生,爱能够使浪子回头,爱又能够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教师!当安利柯的教师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女儿;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你们之中,我一个都不愿责罚,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让我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于他,这位教师的坦诚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我们意识到,教师或家长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这本书教会我们要真正的把爱心,献给需要的人,应当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换位思考做起,学会理解、谅解和宽容。这不仅仅是大人们的事,我们逐渐长大了,很多事,同样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们的教师,和养育我们的父母。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9

  《爱的教育》一书讲述了安利柯在老师、父母、同学的引导和帮助下变成了聪明善良、富有同情心的阳光男孩。读《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的心灵似乎受过爱的洗礼,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

  在这本书里,大多写的都以爱为中心,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让我们体会到爱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特别是母爱。书中的主人公的父母亲是多么爱自己的子女,有一首歌这样唱来着:“有妈的孩子像块寳,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是啊!妈妈的爱是无人能比的,不仅是妈妈对我们的爱,子女对妈妈的.爱也是同样的,我爱我的妈妈,她为我们家,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操了不少的心,但她还是无怨无悔的付出,记得小时候,老师常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东西,除了——母爱!”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爱是无尽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在别人爱你的同时,可别忘记关爱别人哟!

  世界上的爱如空气,遍布着每个角落,无论在哪里都能感受到爱的情意。比如说安利柯的老师不对学生发脾气是因为他太爱安利柯他们,想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像在家里一样的温馨与和谐。让我们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在这爱意盈盈的环境里再多制造些爱的芬芳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0

  身边的朋友比比皆是,我和他们的友谊也一直友好快乐地延续着。但看了《爱的教育》的主人公恩里科对朋友加罗内的介绍,我不由得从心底飘出一个想法和期望:交这样的朋友!

  加罗内是恩里科的同窗好友。他的爸爸是火车司机,出身平凡的他有着一股不平凡的气概。小孩子们在受人欺负的时候,总会喊道:加罗内!”或许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身材高大粗壮,力气在班里最大。但他也把这些有利条件都用在了除暴安良、拔刀相助,见义勇为上:帮助丢了钱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买本子;保护受人欺辱的贫困残疾同学克罗西;维护平民班里学生的利益……这些伟大的举动,都出自于他——慷慨、勇敢、正义的加罗内!

  他爱家人,但又不愿意让他们为自己担心。一封给母亲的八页的信已经写了三天,一贯粗枝大叶的他还在信纸边缘装饰着羽毛。他被小刀划破了手指,刀口深入骨头,我无法想象那难忍的疼痛带给他多么大的肉体伤害!可是,他能够掩饰到在校一天没有同学发现,在家里不向父母说明。这些坚强的行为,同样出自于他——坚强、懂事、重亲情的加罗内!

  他沉默寡言,喜欢一动不动的地坐在位置上。但他真诚的目光注视到你的时候,却有股难抵的亲切和温柔,让你难以抑制地想和他做朋友,班里的'小同学也都想和他成为邻座。因为当你有需要的时候,他会尽全力满足你。这就是加罗内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

  加罗内就是这样成为平民学生的代表,成为弱者的依靠。当我了解到这些的时候,就真的再也抵制不住心中的仰慕,想要交到一个这样的朋友了!他的点点行为,都拨动我的心弦,奏着友谊的欢歌,而他优秀的品行,更是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吸引着我的目光。若是能交到这样的朋友,何愁近朱者赤的条件缺乏?我想,恩里科也正是在与加罗内的交往中,不断丰盈着、圆满着自己的品行,从而向着‘优秀的人’成长的吧!人要不断地交朋友才能不断进步,而交这样的朋友才能更清楚地认识、感受到友谊的魅力!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1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的小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教孩子学会为人处世,学会爱,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取材于儿童生活的作品,最早发表于1886年,自此以后一直畅销不衰。目前已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和连环画,成为一部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

  《爱的教育》一书是以一个意大利三年级的小学生的日记形式为主的小说,共一百篇文章,记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三年级这一学年里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间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一个个平常而又饱含人性美的生活事件,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人世间各种伟大的爱:对老师的爱、对父母的爱、对子女的爱、对同学的爱、对祖国的爱;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

  从而,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2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爱的教育》。

  相信,大家对它都不陌生吧!它的作者是意大利的德亚米契斯。它是一部令全世界亿万读者感动的经典伟大作品,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

  其中的好几个小故事,都被编进语文书中。令我最不能忘怀的是《小抄写员》。这则故事是讲朱利奥的父亲在工作之余接了书稿来抄多赚些钱补贴家用,朱利奥为了分担父亲的疲惫,而且不让爸爸发现,便在等父亲睡后再写。但是后来父亲又因为朱利奥在功课时睡觉而责备他,甚至对他的身体健康也不管,而导致误会。终于有一天,父亲发现了,才恍然大悟。

  朱利奥的故事多么令人感动啊!他为了帮父亲,连自己的健康与学习都置之不理。他是多么爱他的父亲啊!这一份浓浓的亲情,我想,每一个读者都会感受到啊!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我自己,比如这一篇文章,我会想:自己和父亲母亲之间也有那么浓、那么深的情吗?我想是的',并且,我们会一直保持这种爱。我也会想:如果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朱利奥是自己的话,自己也能如同朱利奥那样做吗?答案是肯定的,我相信并且更认为我一定也会这么做。在每次读好文章时,我总会问自己几个问题,想到自己。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一定值得自己去反省与深思,这应该也是我的一种读书方法吧!

  本书中如《小抄写员》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如《少年爱国者》等。这些感人肺腑的小故事,蕴含着大哲理,它告诉我们亲情、友情、爱国、善良、勇敢、无私——它令我受益不少。

  如果你对我对以上的陈述感兴趣的话,那么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去找来读读吧!这是一本孩子与大人都值得一读的经典,值得你去细细品味!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3

  最近有一本书让我废寝忘食,他就是令全世界的父母和孩子们感动的伟大作品-—《爱的教育》。这本书主要以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共100篇文章。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每当我看完一次《好友卡隆》这篇文章都会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身强力壮、挺拔魁梧的好友“卡隆”的形象,一个愿意牺牲自己生命去救助朋友的人。

  艺术来源于生活,读完这篇文章,我会想起我的几个朋友:甘思源、刘奕成、罗海麟和李政君等。他们都是我要好的朋友,但是能做到像“卡隆”这样的朋友不多。就在最近,我们科学试验小组在做试验时应该是第一个完成试验的,可是我的一些朋友盗用我们的方案。还有就是我们同学之间玩的侦探游戏,我一直以为甘思源就是接到神秘信件的人,想不到他居然是“叛徒”,把我们所说的.计划全部告诉写信人。我自己一直在编写小说,当我拿给我的朋友看后,他竟然把内容记下,经过改编比我早一步写出来。他们或许只是为了一时的自私而去伤害朋友间诚挚的情感,但是跟“卡隆”的精神背道而驰,使我一度感到彷徨与迷惑。我最信任的朋友只有从一年级到现在一直关心我、帮助我、支持我,真正把我当成朋友的-—刘奕成和李政君,他们就是我的“卡隆”。我很羡慕安

  利柯有“卡隆”这样的朋友,希望我们身边有乐于助人的,越来越多的“卡隆”出现。现在我也要努力一下,让我成为他们心中的好“卡隆”,交上更多的朋友,帮助更多的人,再把以前的朋友争取回来。

  我要学习“卡隆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卡隆”。最后让我们一起记住这篇文章,铭记朋友间的纯洁的友谊,记住好朋友——“卡隆”,把“卡隆精神”发扬光大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4

  这是一部献给9岁到13岁小学生的书,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撰写的,内容新颖,情节感人至深。凡是读过这部书的人,都无法抗拒它的魅力,这本书是无可争议的爱的典范。它那激荡的情节无不使人流下动情的泪水。

  《爱的教育》充满了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和19世纪时意大利引人入胜的习俗风尚,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庭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殷期盼,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对祖国神圣的爱,无不溢流于纸上,动人心魄,其中的“每月故事”在意大利和许多国家早已家喻户晓,成为教育和鼓励孩子们积极进取的名篇佳作。

  全书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朴素平淡的语言、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的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动不已。比如卖菜妇女、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师,等等。其中有好多是我们的同龄人,如安利科的好朋友卡隆,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乐于助人。看见比自己小的同学丢失了买笔记本的钱,站在大街上哭时,果断地把自己的钱给了他;他还是个同情弱小、能为朋友敢于牺牲自己生命的`人;他常常痛斥那些欺负别人的人;他非常爱他的母亲,他会花几天的时间给母亲写一封长达八页纸、四周还画上花边的信作为生日礼物献给母亲。这是一个多么可敬的孩子啊!

  还有那个年仅11岁的爱国少年,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拒绝施舍,尽管他十分需要那些钱;还有为救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被车轧碎了脚骨头的洛贝谛;还有那个既热爱学习,又热爱劳动,把劳动当作娱乐,善于利用时间的可莱蒂;还有……这些平凡而朴素的小人物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对生活充满爱,对他人友爱,热爱祖国和家人,勇于为他人奉献。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爱,他们的生活才显得那么多姿多彩。

  书中还讲了好多其他的同龄人和善良友好的家长、慈祥疼爱学生的老师,还有许多英雄。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教我懂得了什么是爱,懂得了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去向卡隆、洛贝谛他们学习吧,少一点自私,多献出一点爱,用爱的钥匙去打开人们封闭的心扉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5

  去年,我从妈妈的书柜上看到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妈妈对我说:“这本书你能够抽时间看看,你必须会有所感悟的!”一向到今年寒假我才开始看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人,亚米契斯。他以一个小学四年级孩子的日记为资料,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有关“爱”的'故事:教师对学生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同伴之间的友爱、不一样孩子父母之间的关怀等等。

  虽然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可是我已经感觉到了其中包含的种种的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月故事《小抄写员》。大概资料是这样的:一个叫朱利奥孩子的父亲靠帮别人抄写书稿来赚钱,生活十分艰苦。孩子看到父亲每一天都连夜抄写书稿十分辛苦,十分想帮忙他,可是爸爸却不一样意,严厉地对他说:“好好学习才是你的正事!”可是朱利奥还是决心要帮忙爸爸抄写。于是,每一天12点过后,等他爸爸上床睡觉以后,他就悄悄地起床,坐到爸爸的工作椅上,拿起笔,模仿爸爸的字迹,认真抄写。日复一复,爸爸没有发现,可是朱利奥因为每一天睡眠不足,脸色越来越苍白,成绩也一落千丈。爸爸看到这样的情景,动怒了,大声地想他喊:“你此刻怎样这样了,一家人的期望都在你的身上,不要对不起我们!”爸爸以前从来没有这样发过火,朱利奥的心境难过极了,可是他还是继续在夜晚熬夜帮忙父亲抄写,最终有一天,在抄写的时候睡着了,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被爸爸抱到床上了,爸爸的眼睛里涌出了泪花,朱利奥说:“爸爸,请原谅我!”爸爸说:“不!是请你原谅我,好孩子!”从这个故事,我看到了孩子对父亲、对家庭的关爱,自我十分想为这个家庭付出努力。

  我的妈妈是一位教师,她上班十分辛苦,早出晚归,我要向朱利奥学习,我虽然不能为她减轻工作的劳累,可是我在家里帮她多做一些家务事,让她多休息一会,我还要努力学习,不让她操心。这就是我对妈妈的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08-19

(经典)爱的教育读后感08-19

《爱的教育》读后感08-29

《爱的教育》读后感(经典)08-26

爱的教育读后感06-21

《爱的教育》读后感07-10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03-21

爱的教育读后感【经典】11-09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01-12

(精选)《爱的教育》读后感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