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时间:2025-01-25 10:49: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优选)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优选)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

  茫茫大海中,一片汪洋,一片空虚,一片神秘,海平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而海底的深处,人们究竟能知多少,见多少。对于海中的神秘物种,人类对此一无所知,只能用文字来展开那幻想之旅,而其中,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就属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了。

  故事从1866年一次偶然发现一条独角鲸说起,那是个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所以经常会遭到海盗的袭击,而这一次,却被法国科学家阿罗纳科斯教授看在眼里这一条“独角鲸”,无非就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于是,这位法国生物学家就带著仆人孔塞伊与一个捕鲸手,乘坐这艘潜艇做了一次长达两万里的环球探险。

  潜艇上的领头叫尼摩,他是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在这一路的冒险中,他带领著船员经历了船艇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他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关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神秘浪漫色彩,非常吸引人。其实,在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时,我一直以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海盗,经常来打扰人类安居乐业的生活,可读到后来,我才觉得我实在是大错特错,尼摩船长事实上是一个反抗压迫的战士,而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与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当然,这本书除了幻想,也有一定的科学成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地理,历史,生物,物理与气象,令我增强了对科学的兴趣。

  即使《海底两万里》是一部虚幻假象的科幻小说,但是没出都有令人叹而观之的部分这也使我在脑海中浮想联翩出海底世界的充满异国风情与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果你也爱冒险,不妨翻翻这本《海底两万里》。

  更多的秘密藏在大海里,让我们一起探索与发现吧!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2

  翻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心,仿佛畅游在海洋一般,与书中人物一起,乘坐鹦鹉螺号,周游各大海洋,遇见稀有海底物种,探索种种海底遗址,了解大量科学常识。在开启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时,我们不得不称赞作者神思妙想,创下如此美文。

  文中的尼摩船长可以说是一位天才,造出跨时代的舰艇。但他的身世,使他万分崇尚自由,内心充满了仇恨。因此,他甚至与世隔绝,不愿与人交流,不再靠近他所谓的“肮脏的大陆”。将科技智慧只为自身所用,运用在报复敌人之上,这可以说是他自私的一面。“水中人”一节中,尼摩船长也曾坦白:“您以为我会再把你们送回到陆地上去吗?那永不可能!现在我所以要把你们留在这儿,并不是为了你们,而是为我自己!”

  但这种后天的残酷想法无法掩盖他先天的怜悯之心。船长舍己为人,其所作所为感动无数读者,也感动了我。当他看到朋友逝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呼吸困难时,会把仅存的氧气留给他人……尼摩船长对人类虽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充斥复仇的`怨气,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早在百年前的凡尔纳先生,塑造如此双重性格的人物,费尽心血,是何用意?只是为了告诫人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看到危害人类的负面影响......

  静下心来深思,此书难道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放空负面心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社会、人类,甚至整个自然做出奉献!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3

  第一次捧起《海底两万里》时,以为是本极枯燥的书,不曾想却被深深吸引。凡尔纳先生笔下所绘的海底世界多姿多彩,无奇不有,栩栩如生。难以想象他是否亲身经历了这些?再读时,“穿越海底森林”“追捕海牛”“遭遇冰山封路”……仍是觉得惊心动魄。

  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同伴因追捕海怪落入了“鹦鹉螺”号,随尼摩艇长进行了海底十个月的旅程。我也同他们一起,周游四大洋,红海,地中海,欣赏价值千万的大珍珠,看抹香鲸和长须鲸……真是受益匪浅。

  在“鹦鹉螺”号触礁搁浅时,人人都束手无策,而尼摩艇长,沉着冷静且自信的判定,月圆涨潮之时就会摆脱困境;之后在得知岛上的土著居民前来攻击,甚至将潜水艇整个围住时依旧镇定自若,对潜艇的安全胸有成竹。从他身上,我读到了临危不乱的镇静,读懂了乐观自信的心态。在采珠人生命受到威胁时,尼摩艇长挺身而出,与黑鲨殊死搏斗。当他命悬一刻时,本对他颇有不满的尼德·兰毫不犹豫出手相救,将黑鲨置于死地。从他身上,我读到了舍己为公的崇高,读懂了奋不顾身的`英勇。在驶进红海,通过阿拉伯海底通道直达地中海的一路上,亭亭玉立的海水仙,青色的海苑葵,华美的蝶鱼……对于这些,阿龙纳斯都十分投入地观察,分析,思考。从他身上我读到了乐观向上的好学,读懂了严谨敬业的执着。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我更收获了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和采集,潜水艇的构造……不得不感叹作者的想象力,在电灯还未发明的时代就预料到未来世界,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同时我有了更深的思考,凡尔纳先生更想告诉我们,爱护海洋生物,谴责滥捕滥杀!不仅仅只是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旅程呀。我更明白了,科幻不可空想,但也不能连想象也没有,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让我们一起,带着奇思妙想,通过《海底两万里》,畅游在这科学与幻想的世界中去吧!定能收获许多。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

  《海底两万里》是集神奇的想象力、严谨的科学性、朴实的人性美于一身的科幻小说。本书主要讲述了1866年海上出现了“庞然大物”,一个长长的梭子状物体,有时泛着磷光,比鲸鱼的个头大,而且速度也比鲸鱼快得多。为了不让“大海怪”继续伤害无辜人民,“亚伯拉罕·林肯”号决定去清除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接受了邀请,一同远航。结果,“亚伯拉罕·林肯”号反被“大海怪”追杀,阿罗纳克斯教授与两位同伴逃到“大海怪”身上,被“大海怪”救下,才得知“大海怪”是潜水艇“鹦鹉螺”号。于是,他们开启了海底之旅。但是,三人受不了海底生活,想尽一切办法逃离。最终回到了陆地上。

  “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艇长沉着冷静,坚定勇敢,博学多才。他设计并建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战无不胜。尼摩艇长的身份成谜,他在大海下漫游着,生活着,一方面做着自己喜欢的科学研究,一方面搜集海底的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发誓绝不登上陆地。他与世隔绝,似心如冷铁的隐士。尼摩艇长为什么对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如此憎恨?他有怎样痛苦的过去呢?

  阿罗纳克斯教授与他那精明强干、聪明好学的仆人孔塞伊,将所见的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翔实的介绍,说得井井有条,精彩绝伦。他们还把他们见到的.种种海底奇观一一道来,让我们大开眼界。

  在这本科幻小说中,我们不但了解到了科技的发达和它的极大用处,而且还告诫了人们不能随意捕杀生物,要保护所有的生命,不让我们的家园受到破坏;防止被坏人利用,保护好自己。作者呼吁大家从小事做起,每个人看好自己,就能使世界更美丽!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5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久前,我有幸阅读《海底两万里》,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我越看越心惊,就像自己亲身经历一样,与他们共进退,当他们陷入险境时,我亦感到无比失望、痛心;当他们脱险时,我亦感到无比兴奋,真是不可思议!

  我非常欣赏书中的“阿龙纳斯”这个人物,因为他的理智与博学,还有他对科学的热爱竟能抵得过对自由的向往。这令我吃惊,我曾一度认为自由是一种无可超越的东西,他让我突然发现,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但是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机会却不可多得,因此要珍惜那来之不易的机会。

  当我再看第二遍时,我异常渴望像里面的故事主人公那样,去探索海洋的奥妙、与神奇;渴望在海面上,看一看天海之间的那一条线;渴望看一看海洋里自由的生物,哪怕几秒钟而已,就会让我心满意足、一生难忘。我羡慕那些从事海洋探索的教授和科学家,羡慕他们每天都和海洋和无数条大大小小的鱼在一起。

  我不难发现,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因为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更有美国在冷战期间制造出的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以鹦鹉螺号命名,这是怎样的预见力,因此我不禁不赞叹凡尔纳的睿智。

  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如同身临其境,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永远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与他们一起探索海洋秘密!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

  这段时日,我又重新浏览了《海底两万里》,不得不感慨这本书带给我的的震撼。

  这本书讲述了1866年海上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独角鲸的大怪物,法国生物学家阿隆纳斯应邀参加追捕时意外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才发现这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秘的潜水船。这船就是“鹦鹉螺”号。它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结构优异,经得住最汹涌的风浪和深海的巨大压力;它一切取自海洋,利用海洋发电,供给船上热光和动力。尼摩船长邀请阿隆纳斯乘潜水船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南北两冰洋,进入大西洋,回到太平洋。航程中看到许多罕见的'海洋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航行中滞留、土人围攻、与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

  在我读这些故事时,总是心惊肉跳。我最佩服的人是尼摩船长与康塞尔。尼摩船长十分勇敢,无论遇到鲨鱼还是章鱼,他都无所畏惧地冲上去与他们搏斗。这让我回想起了我曾经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总是紧紧地抓住车把手,脚踩着踏板却不敢发力,现在想起来也让我有些羞愧。而仆人康塞尔无条件为他的主人服务,甚至在主人落水后也跳下水与主人一起。他做事十分沉着、冷静,为人忠心不二,而这又让我想起我做事时焦躁静不下来的心,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应该关心,尊敬身边的人。这里的很多故事,都提到了这一点,比如尼摩船长去保护一个印度采珠人,而尼德兰又救了船长一命;尼摩船长为一个船员举行了海底葬礼,而不是随便抛弃等。在生活中,我们难道不应该有这种品质吗?就像平常的尊老爱幼,孝亲敬长都是这个道理。

  谢谢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的作品,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被誉为“对读者影响比较巨大的世界的经典名著”。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随鹦鹉螺号潜艇的尼摩船长周游海底的故事。

  比较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尼摩船长驾驶着鹦鹉螺号过南极时的情节:尼摩船长有个大胆的想法,从冰川底下越过南极,然而却在行驶途中先撞上了翻转的冰山,接着又因操作不当又撞上了一次冰山,潜水艇中的空气越来越浑浊,人们的内心也变得焦虑起来,就连平时总是心如止水的尼摩船长都开始露出些慌乱的神色。不过,这些只是一些小小的意外,真正的难题在——缺氧。

  由于南极浮冰厚度厚,面积广,导致鹦鹉螺号行驶了一天半都没有穿过南极,而氧气储气箱只够潜水艇中所有人呼吸两天,如果2天出不去,便要葬身海底了。然而命运总拿人们开玩笑,2天过了仍然没出去,氧气箱里的氧气已经所剩无几。比较让我感动的一刻就在这时——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因为氧气不足即将休克,就在那一刹那,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愿意用他们比较后的.一点氧气给阿罗纳克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越过了南极。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勇于给自己创造机会,才能锻炼自我,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为何要刷难的题目而不去刷简单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想挑战更高的难度,接受更高的自己,勇于给自己创造机会,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强。

  是啊,人如果没有挑战,没有目标,没有向更高点,只在原地徘徊,止步不前,不给自己创造机会,那么这个人的一生注定不会精彩!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8

  正直,富有同情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究欲望的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神秘、博学,饱含人性的尼摩艇长;对生物分类学痴迷无比,同时又忠诚的仆人孔塞伊;勇敢而又鲁莽,性格耿直的捕鲸手内德·兰德;以及似乎无所不能的潜艇‘鹦鹉螺号’。

  儒勒·凡尔纳用细腻的笔触,围绕着四个人和一艘潜艇,写出了十九世纪人们对神秘、浩瀚海洋的最浪漫的狂想曲!

  毫无疑问,《海底两万里》作为一部科幻小说,是基于现实的虚拟改造;是作者根据自身知识和感情,在精神世界的延伸;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折射。而恰巧也是这部小说的魅力所在。

  因为,超出了普通人思维边界的东西总是让人好奇,并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就像很多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总想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时,内心的感受。

  不禁让人有些感慨,精神世界,或者说心灵的世界,真是一种奇妙无比的东西。在这里,可以无穷大,大到囊括宇宙苍穹,大到想象的极限,甚至超出极限;也可以无穷小,小到原子、分子,甚至是一个奇点。

  怪不得从古至今,那么多受人尊敬的仁人智者是忠诚的唯心主义者,相信他们也一定真实的感受到了这种心灵力量的无穷魅力。

  想起之前跟一些以写作玄幻和科幻小说为主的作者交流的时候,大家玩笑说他们都是‘创世神’。

  从某种意义上,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他们中,每一个人的每一部小说,都是从时间、空间,人文、地理,动物、植物,血脉、种族等,几十、上百个不同的方向,来架构一个不存在的世界。

  一个最初存在于精神世界,后来用几百万字,把它呈现在纸张和网络上的虚拟世界。

  写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说:我又不看小说,这种东西也根本不感兴趣。而我想说的是:没有关系,当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精神世界变得触手可及时,你也许就感兴趣了!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9

  《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一部巨著。书中故事曲折离奇,惊险万分,扣人心弦。海底森林、珊瑚王国、去南极点、杀章鱼群……

  故事的起因是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出现了一个怪物,比鲸鱼还要大,有人认为它是一个“独角鲸”。于是,美国的“林肯号”逐洋舰特地去追捕这个“独角鲸”。并邀请海洋学界知名人土阿龙纳斯先生一起参加。同行的还有阿龙纳斯的仆人康纳尔和加拿大人捕鲸能手尼德兰。

  在追捕过程中,阿龙纳斯、康纳尔、尼德兰不幸落入水中,被“独角鲸”救起,这时他们才发现,原来海洋中出现的怪物“独角鲸”是一艘构造精密的潜水艇。“鹦鹉螺号”(潜水艇的名子)的船长尼摩邀请他们一起再做一次海底旅行。他们冲破了重重困难,多次化险为夷,但是,最终还是落入漩涡里,生死为卜,下落不明。而阿龙纳斯、康纳尔、尼德兰乘坐准备逃走的小艇而幸免落难,将所知道的海底世界公布于世。

  我从中学到了海底森林是能漫步的;可以知道在海底是如何打猎的;可以知道尼摩船长是怎样制服鲨鱼的;还可以了解到诺第留斯号是怎样冲破冰山的围攻脱离险境,安然无恙地奔驰在危机四伏的海底的;这里能给你全新的感受,体验到另类,刺激的.人生。

  虽然文章的结尾不是很好,但我是真地沉浸在这部优秀的作品中了。其实我觉得文章中的人没有明显的好坏之分,包括尼摩船长。尼摩船长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自己隐瞒了全世界造成了性能非凡的“鹦鹉螺”号,并和着那么多忠心耿耿的水手们在海底探险,这并非是常人能够完成的。也许他的思想有些扭曲,他的做法有些偏激,他的行为是在逃避。但是他仍然是位勇士,是位尊重大自然的勇士。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

  《海底两万里》已经读完了,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很喜欢大海以及鱼?之类的动物,因为它们很自由,在水里,可以欢快的玩耍。虽然没有去过大海,但读完两万里之后更加喜欢海洋了,阿罗纳克斯见证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海洋生物,真希望自己也和他一起见证了海洋最美的时刻。

  尼摩艇长,一直到读完都不知道他背景的人物。对他充满了好奇心,到底是对世界的不满而隐藏于海底,还是对穷苦人民的心痛而不敢正视现状而想逃避的`一个好人。尼摩艇长确实可能是一个好人,这艘船上有与他志同道合的伙伴,朋友死后,亲手把他埋葬在海底,朋友被鲨鱼杀害后,尼莫哭了,我想他一定内心柔软的人儿。社会纷繁复杂,有人表面笑着,说爱这个世界,其实不是这样的,有的人却是哭着,真正的拥抱这个世界。

  阿罗纳克斯有一个忠心的助手,在这里我不想称呼他为仆人。一个忠心的朋友,想必在世界之中总会有那么一人忠心的朋友,爱着你,照顾着你,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一样的,只是所处时代不同,因此才有了主人与奴仆之分。

  捕鲸手尼德.兰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人物,一直策划逃跑,在海底不是他的追求,回到陆地才是他的归宿,不想吃海里的生物,对于陆地上的肉类食品更加喜欢,换句话说:捕鲸手更喜欢陆地上的花花世界。刺激新鲜。而海底每天都是一样的生活,尽管会看到不同的海底风景,但他不感兴趣,因此他厌倦了。所以,喜欢的时候才不会厌倦。

  最后阿罗纳克斯他们逃了出来,只是不知道尼摩艇长是否安好?去了哪儿?会不会丧生于他所爱的大海?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1

  对于《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我们应该关注的,到底是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是科幻在现实中的反映?

  不得不说,无论是在情节还是人物塑造上,《海底两万里》都极为成功的。野人围攻、冰山封路、斗巨章鱼……情节无不吸引人心。尼摩的沉着冷静,阿龙纳斯的博古通今,康塞尔的老实本分,尼德·兰的性情火爆,人物无不恰倒好处淋漓尽致。

  但是,这一切都不是凡尔纳所要描述的重点。只关注于这两点,就会被书中看似不可理解的神秘迷惑,就会忽略掉迷离科幻后最重要的现实价值。

  因为诸多政治原因,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海底两万里》与凡尔纳的初稿相去甚远。凡尔纳的写作的初衷,是想借尼摩船长表达对当时残酷的殖民统治的愤恨,和对在压迫之下的人民的同情。这显然与当时的政治局面不相容。所以,出版商与凡尔纳多次协商,凡尔纳因此把原稿一改再改,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海底两万里》,才有了尼摩船长身世的神秘,才有了被诺第留斯号击沉的战舰的国籍不明。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海底两万里》的真正主旨。

  征服与扩张,是殖民统治的目的'。而尼摩船长之所以“逃”向海洋,也许就是因为他对充斥着人类贪婪的陆地的一种绝望。在海洋中,尼摩船长有取之不尽的钱财,但这对他来说毫无用处。他无法亲自为反殖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就把巨额财产无偿捐赠给反殖民事业。也许那艘被诺第留斯号击沉的战舰,曾是侵略者中的一员,尼摩船长对它才会有如此的怒火。在托雷斯海峡,当阿龙纳斯习惯性的把当地土著人叫做“野蛮人”时,尼摩船长就问他这样叫的原因。虽然知道那只是一个习惯性的称呼,但尼摩船长的疑问无疑体现了他对人权的重视和对殖民现实深深的厌恶。

  不要以为科幻小说只有幻想,透过科幻的迷雾直击其背后的现实,才能明白凡尔纳心底的沉重。这无论是对于凡尔纳来说,还是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都极为重要。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2

  你见过史诗般壮丽的海底深处吗?你见过五彩斑斓的奇异海洋生物吗?你知道海底神秘世界的真面目吗?翻开《海底两万里》,一切的海底未知便一一揭晓。

  书的最大亮点之一是作者凡尔纳用独具特色的幻想,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做出推理和预言,他竟然在未创造出电灯的'社会中预料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紧密结合,创造出一个奇特的国度。

  这本书最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在于情节的展现,注重简单讲述了在188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发过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带着仆人康赛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神秘的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这样单调的故事在凡尔纳的笔下却显得妙趣横生,他把故事情节构造的曲折紧张,扑朔迷离,人物命运也一波三折,完美的把科学知识与生动的细节融为一体,时而让人紧张不安,时而让人心情舒畅。

  一本好书在于它塑造出的精神世界,本书中的人物阿龙纳斯说过:“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一开始,这位教授只是坐在实验室图书馆中,后来才因为意外与一行人进入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那时才他明白自己对于海底知之甚少,才真正体会到海底的魅力。也正是因为这次旅行才是他有机会去深入探究,近距离观察,将充满异国情调和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海底世界呈现在大家眼前。生活中我们也应如此,面对难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不轻言放弃,也许下一秒钟由于你的不放弃就会有新的发现。

  《海底两万里》之所以被广泛关注还在于它用事实证明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话“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本书告诉我们:源与实际或高于实际的幻想完全有可能实现,幻想有多大科技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要实现它也就必须不断探究。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3

  勇敢的人,是从来不会向困难低头的。 ---题记

  怀着好奇心,我打开了这本充满冒险色彩的《海底两万里》。

  从打开的第一页,我就深深的迷上了这跌宕起伏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他用奇幻迷离的故事情节,把知识完美的融为一体,引导人们认真学习。

  这本书主要讲了1866年,几艘大船接连沉入海底,并且都是被撞毁的,有人就猜测那是一头巨大的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皮埃尔·纳克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孔塞伊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超前不为人知的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从故事的前几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尼摩船长是一个对尘世厌恶至极的'人他性格忧郁,有点自私却又知识渊博。但是读到后面,船长变成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他富有同情心,他可以轻松的还完法国几百亿的债,可以慷慨大方的把价值几百万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可以为艇员的离去而大哭一场,可以为了科学将生命置之度外,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人。而“我”的仆人孔塞伊是一个忠心耿耿,有胆识,又过分拘礼的人。在法拉格特舰上认识了捕鲸人,他脾气暴躁,顽固自负但他有勇有谋,机智灵活。

  他们在航行的时候,还遇到了种种困难,在南极探险的时候,被困到了厚厚的冰川下面,那时候他们的命运要不是压死,要不是憋死,后来因为艇长的冷静和从容不迫,历经五天极度缺氧最终敲开了厚达六米的冰。在那段时间所有人放下成见,同舟共济,告诉我们有点困难时不仅需要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勇气,还需要胆识和智慧。

  在这本书中,作者的想象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大胆和理。我十分佩服作者,在这么本书中,我们要学习尼摩船长遇事不慌,沉着冷静,永不向困难屈服的精神。同时作者也要求人类爱护海洋生物。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4

  我轻轻合上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使我难以忘怀,尼摩船长他那爱国的心更是久久留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也抹不去。文中写印度王子——尼摩船长因自己的祖国被殖民奴役,他的父母妻子牺牲了,他凭着自己的知识设计建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为被压迫被奴役的人们奉献着海底采集的财富,并在航海中撞沉了英国战船,为祖国人民复了仇。

  从书中可见,尼摩船长时时怀着一颗爱国的心,他尽自己所能,为祖国复兴努力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爱国之心吗?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祖国危急存亡的'关头,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曹植的慷慨悲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金玉良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铮铮誓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悲壮抉择。他们为什么能够这样大义凛然,从容面对生死祸福?

  是祖国在他们的心中,他们和祖国在一起,祖国人民永远记住他们!可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不爱国的表现。红领巾是我们少先队员的象征,可总有人忘记佩戴,难道说是那些人忘记了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一种荣誉、一种象征?更是一颗颗爱国心在燃烧;当国歌响起,有些同学还在东张西望、交头接耳,要知道升旗敬礼是对祖国的敬意呀!还有少数人“崇洋媚外”,正如《家有儿女》中刘星说的:冰箱里有哈根达斯冰淇淋,还吃什么中国破冰棍!这些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

  可见,他们与尼摩船长相比,有多大差别啊!《海底两万里》这本书,让我懂得了爱国、报效国家,我真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体现爱国,为国争辉。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5

  读这本书时,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与尼摩船长一起驾着鹦鹉螺去探索海底世界,叩问海底秘密。故事发生于1866年一件闹的满城风雨的怪事,许多船只在海上发现了怪物,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追逐怪物,谁知落入水中,却被怪物所俘虏,由此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海底之旅。最后不堪海底的沉闷,想方设法,重回陆地。

  文章中,我最钦佩的人就是尼摩船长。他的财富可以偿清上百亿的国债并且毫不费力。他勇敢,面对章鱼他义不容辞的`上前战斗,面对鲨鱼,他手持匕首,与鲨鱼展开肉搏。抓住鱼鳍,用匕首刺鲨鱼肚子,鲨鱼一命呼吁。他善良,虽说自己已与人类社会隔离,但仍然同情采珠人,爱惜自己的每一个船员和善良、可怜的人们。他沉着冷静,当鹦鹉螺陷入南极的冰道时,尼摩船长冷静而沉着的指挥大家把冰敲碎,走出困境。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阿龙纳斯,一位热爱海洋、知识渊博的教授,到“鹦鹉螺”号上后,他把那些奇特又罕见的动物、植物全部记录到笔记本中,回到陆地上后公诸于世,真令人敬佩啊!康赛尔,教授身边忠诚的仆人,他们共同经历了几十万公里的海底航行,饱览了很多壮丽的景观,他们共患难,同艰辛,成了真正的朋友。“鱼叉王”尼德﹒兰是一名勇敢、优秀的叉鲸手,百发百中,在危机时刻拯救了教授和康赛尔。尼摩船长是一位海洋的“隐者”,勇敢而智慧,带领水手们成功从南极脱险,勇斗鲨鱼,血战章鱼,无人能敌,但一直隐居大海,很少露面。

  《海底两万里》不仅让我认识了这些勇敢、执著、真诚、阴郁的人,也让我游览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等七大洋,欣赏到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海底两万里》富含地理、生物等知识,既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又是一本富含海洋知识的百科全书。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相关文章:

《海底两万里》阅读心得感悟10-02

海底两万里航海日记锦集03-03

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01-19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精选】10-29

(精选)《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1-30

《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11-15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经典)08-22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精选]09-22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精选]08-14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经典)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