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昆虫记》读后感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昆虫记》读后感1
我有许多书:《小公主》,《城南旧事》,《漂亮女孩夏林果》……但这些书我觉得很一般,只有《昆虫记》才是我真正的乐园。
《昆虫记》,我的乐园。一翻开它,里面的小昆虫争先恐后地往我面前挤,生怕我看不见它们似的。
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那美丽的孔雀蛾。它的.身体是红棕色的,脖子上面有一个白色的小领结。孔雀蛾的翅膀上还有一圈灰白色的花边,多么漂亮啊!孔雀蛾虽然非常美丽,人见人爱,但它的生命却是那么的短暂。它只有两三天的生命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它会拼命的找异性。有些孔雀蛾还没有找到就死去了。所以,美丽的孔雀蛾总是很珍惜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每当我看到这儿的时候,一只只孔雀蛾好似从书中飞了起来,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我面前翩翩起舞,对我展示着它们独特的魅力。这难道不会让我快乐吗?
其次进入我眼帘的是狼蛛。虽然它很凶残,但我对它还是有着好感。狼蛛长有两颗毒牙,里面含有剧毒,被它咬到的人会马上失去知觉。如果是麻雀,老鼠这些小动物被它咬到就会死去。狼蛛虽然凶残,可它却是一位负责任的母亲。狼蛛妈妈在产卵之前会用吐出来的丝织成一个网,有人的手掌那么大,织好后,狼蛛妈妈会用最好的丝做成一个小碗,产完卵之后就做一个盖子把小碗盖住,这样就好似一个小球。狼蛛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会带着这个小球;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狼蛛妈妈都会拼死保护自己的小宝宝。狼蛛妈妈对自己宝宝的爱真是无处不在。这不就像我的妈妈爱我一样吗?我的妈妈一天到晚对我呵护备至,嘘寒问暖,把什么好吃的东西都留给我,这不就是爱吗?
《昆虫记》里面让我快乐的故事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果你从我读《昆虫记》的故事里感受到了快乐,那么请别再犹豫,快来和我一起在昆虫的世界里遨游吧!《昆虫记》就是我快乐的源泉。
《昆虫记》读后感2
这本书记载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生育和死亡,它创造于十八至十九世纪之间,在那个时期,昆虫学家的“田野实验”是不被认可的,昆虫学家们只是将昆虫做成标本,睁大眼睛观察,却不考虑真正的昆虫的习性与本能,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蝉,这位大自然的歌唱家,虽然在炎炎夏日为我们带来了高昂的歌声,可人们似乎并不十分喜欢它。法布尔抛开人们对蝉的看法,开始了他对蝉的研究。很快他便发现蝉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反之,被人们授予极高荣誉的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它们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这使我懂得看待问题时不能光依据别人对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寻觅真正的答案,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钻研。
寄生虫,这种似乎被世界上所有人所唾弃的昆虫很快也成了法布尔的研究对象。在人们看来,它们天生懒惰,靠夺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但法布尔在妥协此看法的同时也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他认
为从本质上来说寄生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行猎行为。表面上是坐享其成,但实质上寄生虫付出了劳动。他还举了几个例子来证明了这一观点。法布尔这种求真精神使我大受感动。
法布尔的这部书,看起来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可当你深入去了解它,你便会发现,法布尔不仅是一位昆虫学家,还是一位作家!“萤火虫的光是白色的,非常柔和而且幽静,没有一点儿刺激,就像星星的光华被这只小小的昆虫给收集起来了一样。让我们怀疑天上的星星原本就是无数萤火虫在那里睡眠。”如此一段优美的文字正是出自法布尔之手。因此,人们赞誉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书写”。
《昆虫记》这部书给了我无数的乐趣与无数的启发,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的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体会和感想,一定会知道的更多。
《昆虫记》读后感3
今年暑假,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仔细阅读了《昆虫记》,在读完这本书后让我认识了一位具有耐心、谨慎、精巧、机敏的法布尔。更加令我最敬佩的是法布尔的精巧、细致,他观察的每一种昆虫都写的那么详细,即便是很小的昆虫都写得很生动细致,真的非常了不起!
书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也体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一块地,这就是我的梦想。”这块不值钱的土地,在法布尔眼里却是多么具有价值!这是他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梦想,就是这一块土地!
法布尔用了一张胡桃小木桌陪伴他终老,这份执着与坚持也见证了法布尔毕生对昆虫的痴迷与无悔。法布尔的昆虫实验室在荒石园,法布尔的后半生就隐居于此,他用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荒石园中,并把荒石园打造成为了全世界自然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书中介绍了不同昆虫的不同习性和各自捕食方法,这来源于在法布尔小的`时候就对昆虫很痴迷。法布尔经常放鸭子时偷偷地去捉甲虫、追蝴蝶。因此没少受到过父母的责骂,但他仍然执着于对昆虫观察。法布尔经常把捉到的昆虫都用树叶包着塞进口袋里,然后躲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慢慢地拿出昆虫让它们活动起来,仔细观察昆虫的每一个细节并记录下来。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逐渐把法布尔引入了昆虫学的最高殿堂。因此,法布尔也创作了一部不朽的昆虫史诗——《昆虫记》。法布尔事迹也告诉我们:选择任何一件正确的事情,无论面临多少的困难,只要我们认真、细致、坚持并全力以赴,一定会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昆虫记》读后感4
翻开《昆虫记》,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奇妙而又神秘的世界,在这里我看到了一幅有关昆虫的精彩画卷,在这里我了解到了更多的神奇秘密。
《昆虫记》,它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著作。熔炼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娓娓道来。我十分佩服作者那份坚持不懈的精神,他能够花费一生的精力去研究昆虫的世界,能够忍受得往寂寞,远离各种舞会,一心一意只为自己的兴趣所在。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最终才能成功吧。
法布你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而生动地记录了多种昆虫生活习性,如繁殖和捕食方式等,自读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昆去世界。这本书生动有趣,读起来令人兴趣盎然。在生动力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中,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发现了大自然中蕴含的各种科学真理,也看到了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整本书得益于作者耐心仔细的观察和不厌其烦的实验,再加上细致的描写,才让我们了解到奇妙的昆虫世界:管虫会穿衣服,松蛾会预测天气,蜘蛛用丝穿梭到各个地方。有些昆虫甚至比人还聪明:赤蜂让毛毛虫失去知觉却不致死,给食物保鲜;法那斯来隆令人叫绝的葫芦……所有的一切,无不让人为之惊讶和叹赏。
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其实昆虫和人类是那么相像。比如甲虫会不怀好意,打着帮忙的幌子做一些趁火打劫的勾当,这与有些狡猾的人类不是一样吗?当天气越来越冷时,蜘蛛会用最后一点力气帮孩子们将巢咬破,而它自己则会筋疲力尽而死,这和我们人类伟大的母亲不是一样吗?
其实,昆虫不仅与人类相像,而旦和人类紧密相连。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包括不起眼的昆虫都生活在一个紧密相连的系统中,都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所以,昆虫的生命也要得到尊重。
这本书,让我懂得要对人和生命怀有敬畏感,不要残杀任何一条无辜的生命。也许有些昆虫并不好看,但是它们的内心却是美好的。堵了这一本书,让我真正的爱上了大自然,爱上了这些昆虫。
《昆虫记》读后感5
昆虫记,这是一本科普著作,无数昆虫的珍贵资料,为人类研究昆虫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又是一本文学著作,有许多高超的写作技巧、行文活泼、语言诙谐。
那法布尔为什么将昆虫写得如此生动?
1880年,法布尔买下来一座荒废的民宅,取名‘‘荒石园’’。在荒石园里,他与他的昆虫朋友们共度了好几个春秋。根据流传已久的寓言,我们知道蝉懒惰又爱不劳而获,蚂蚁勤勤恳恳,但只有法布尔知道,这完全抹黑了蝉。在七月的午后,法布尔头顶大太阳,在树上观察着蝉。通过他的细心观察发现,蝉并不像人们所熟知的那样懒惰、无耻。相反,它是辛勤、无私的给与者。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只有不盲目追随别人的看法,真理的大门才会为你敞开。
或许,在当地人看来,法布尔就像整日与昆虫为友的.书呆子,他的工作是艰苦的,但当《昆虫记》出版后,他用实际行动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在一些冷酷无情的人眼中,昆虫弱小又恶心。但在法布尔眼中,就像打开了滤镜一般,昆虫是他幼时的玩伴,也伴随了他的一生。勇于求知,不怕困难成了他的标杆,科学精神使他发现了人们未发现过的昆虫,解决前人没有解开的谜团。
通往真理的路举步维艰,但浓厚的兴趣会使你事半功倍。
合上书,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老人提着油灯,在黑暗的环境里睁大凹陷的双眼,观察着大孔雀蝶破茧的过程。他笑着看着,用笔记录下眼前的场景,翻译成生动的文字。或许他在观察途中不是一帆风顺,正如他观察圣甲虫时,接二连三的突袭,终于让他清楚了圣甲虫妈妈粪球的制作过程。
如今都市中许多人都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很少人会慢下脚步,寻找真理。真理埋没在键盘的敲击声,马路的嘈杂和商贩的叫卖声。如果停下脚步阅读,就能聆听世界上不一样的美好。
愿我们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让真理的轮廓被勾画地更加清晰。
《昆虫记》读后感6
一天到晚都在家,我觉得好无趣,无法出去喝小伙伴玩,仅有在家看电视。于是我想起教师让我们读的必读书《昆虫记》。于是我打开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来消除心中的无聊。读着读着我被法布尔为了观察昆虫而不屑一切的精神所感染了,因为他向困难屈服。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成功。
这本书讲了法布尔在亲自实验,观察:萤火虫、红蚂蚁、天牛、蟋蟀、蝗虫、金步甲……还亲自试验了毛虫的霉素等等,数不胜数,着一切都是高度危险的,异常是观察朗格多克蝎子时,那种坚持不懈。
成功往往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成功往往能够挡住一切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只要能够成功,付出再大的努力和汗水也在所不辞。为了持家法布尔不得不去一所小学去上课教几何图形,虽然工资很小,但还是干。之后他有成了一名染色工,因为他的坚持不懈,有了一笔小财富,得到了皇帝部长的认可。
成功能够造就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能够造就新的开始。法布尔造就了一个新的`开始,为了能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为了自我能更好地了解昆虫;为了能成功,法布尔去了印染厂,用自我的方法做一名印染工人,好不容易赚了钱,去研究昆虫,结果研究的人走光了,仅有他一个人坚持不懈的奋斗,向成功跨步。
彩云收集了无数的水蒸气,只为了雨后惊艳一现;贝壳征集无数沙粒,最终炼成一颗闪亮的珍珠。我们的人生是这样,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成功。我轻轻摸着《昆虫记》的封面,觉得不再无趣,因为我有昆虫和法布尔的陪伴。
《昆虫记》读后感7
假期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昆虫记》这本书,我一拿起来便爱不释手,从中学到了很多有关昆虫的知识。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几种昆虫。
螳螂,表面很凶残,经常爱打斗,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肉食性动物。尤其是我看到雌螳螂吃掉雄螳螂的故事,更是觉得雌螳螂冷酷无情、残忍恶毒。可是当我仔细读了读《昆虫记》中有关螳螂的这一篇后,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螳螂爸爸为了让雌螳螂受孕,为了自己家族后代的繁衍,才牺牲掉了自己的性命。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可贵的献身精神啊。还有螳螂妈 妈,为了让自己的小螳螂从就有自立能力,给自己的'宝宝建好巢穴后,就离开再也不回来,让它们从小学会生存,学会与大自然作斗争。我不禁从心底佩服起这种小昆虫来。
被管虫,听到这个名字,你一定感到很有趣。被管虫是被树木管的一种小毛虫。被管虫很爱穿漂漂亮亮的衣服,树叶、草、枯枝、纸,甚至是石头,都能被这种小毛虫缝制成漂漂亮亮的衣服,它们可以称得上了不起的小裁缝。对被管虫来说,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是十分必要的。也许正好应了一句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尽管被管虫很爱美,可是一旦它要当妈 妈了,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它为了自己的宝宝,牺牲自己休息打扮的时间,为宝宝找足够的食物。甚至还牺牲了自己皮肤,给孩子们做一把遮雨伞。用“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来形容被管虫妈 妈,再合适不过了。
我还认识了许多有特点的昆虫,如,有着伟大母爱的神圣甲虫西班牙犀头,有着强大的团结力量的红蚂蚁,有着坚韧不屈精神的蜘蛛等等。
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只要我们多读书,细心观察,就能学到很多科学知识,发现很多有关昆虫的秘密。
《昆虫记》读后感8
书中有弱肉强食的自然世界:小螳螂吃掉了可贵的小雌橡树蛾,萤火虫最爱的食物是蜗牛,金步甲会残忍的吃掉自己的配偶……作者每天的
但法布尔的笔下更多的是温暖的昆虫世界,象态橡栗象会精心的挑选合适的橡栗产卵,要求极其严格;米诺多蒂菲用情专一又忠于家庭,朗格多克蝎的妈妈会毫不犹豫地保护别的蝎宝宝。在法布尔温暖的笔下,一个个昆虫的小家庭和谐融洽,那些小家伙给了我莫名的触动,好像让我发现了这世界的美好。
法布尔观察昆虫时也很有人情味,粪球推不上啦,就帮一下,无伤大雅;邀请昆虫来做客,也要细心周到的帮他们准备好房子、食物,再不行,直接到他们的屋子边仔细观察。他对于自然,有一种很纯净的热忱,30年的研究,十卷《昆虫记》全部问世。
这部虫子集倾注了法布尔多少的心血啊,对昆虫的生命,严谨的记述,不增加什么,不忽略什么,每一个前人的结论,他都认真证实,不带有丝毫偏见,满心满眼的热忱。
最为温暖的是法布尔对生命自然的敬畏。大孔雀蝶身上,“它能长途跋涉,越过重重障碍,不过找到雌蝶后,只能存活一两天”,毫不犹豫的奔向爱情,哪怕生命那么短暂,可不让人肃然起敬。对于那“探索的`人生”的作家,他已经拿到了与昆虫的对话、参与到他们中的合格证了。
读完《昆虫记》,我不再有对毛虫们的厌恶了,法布尔用他顽童般的好奇心,用他的执着和热爱,用他暖暖的笔触,让我越读越喜欢他笔下的小生灵。这个放大几十倍的世界,给予我非常美好的感受。
《昆虫记》读后感9
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残酷的从林法则在昆虫的世界中一样适用。法布尔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昆虫之间相互残杀的情景。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蝉和蜗牛,两者都是性情温顺的昆虫,但也因此遭到贪婪残忍的昆虫的欺压。
先说蝉,尽管蝉是个宠然大物,但仍然拿那些居心叵测的小蜂科昆虫没撤。这种昆虫用穿刺工具刺破蝉卵,把自己卵产进去,蝉卵就成了孵化出的幼虫的食物。
法布尔叹息道:“宽厚的宠然大物啊,你转过身来,把这些侏儒踩扁吧!”可是蝉做不到,它的善良,让这侏儒肆意妄为。说白了,就是人善被人欺,被人利用,自己却毫无办法。
再说蜗牛,蜗牛时常被金步甲攻击,尤其是有些缺口的蜗牛,正如法布尔所说,“金步甲需要的.是我残废者。”这就是昆虫世界,弱者得不到同情与怜悯。
这个社会也是如此,只有强者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就如同“门可罗雀”这个成语一样。
相传,汉朝时,有位翟公,时任廷尉,声名显赫,有权有势。很多人就来巴结他,翟府门口每天都堵得水泄不通。可是没过多久,有人上书弹劾翟公执法不公。皇上见后震怒,并未详细查证,就罢免了翟公。而翟公过去的门客,无人为他平反,反而疏远了他。可是不久后,皇帝查明翟公是被冤枉的之后,今其官复原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又都跑了回来,但这次翟公不再像过去一样热情地招待他们,而是在门上写道:“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不过我个人以为,翟公不必如此,毕竟人顺境时的友谊,往往不是那么牢靠的,因为投靠弱者,没什么前途,只有依附强者,才有可能更上一层楼。
《昆虫记》读后感10
又是暑假读书时……
潘老师笑眯眯地走上讲台,拿着书目单,在黑板上写着:《昆虫记》《寂静的春天》《唐山大地震》……
看到《昆虫记》,我的心情就不好了!小学,老师推荐我看过,里头都是那些另我讨厌的小昆虫,有狼蛛、黄蜂、松毛虫……
妈妈劝我说:“这本书多看几遍,对你初中科学有好处的。”
我反驳道:“早着呢!”
如今,我再一次翻开《昆虫记》,怀着求知的心态去阅读着……
这是昆虫的王国。辛勤的蜜蜂、威武的螳螂、歌唱得蝈蝈……
我知道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昆虫常识和生活习性:螳螂在饥饿时会吃自己的同伴;螳螂的眼睛在白天时是透明的`,在晚上就变成不透明的;小条纹蝴蝶是利用嗅觉来找到异性的;大孔雀蝶求偶是在黑暗中进行的;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
法布尔就像一个孩子,喜欢爬在树上、趴在地上观察昆虫,让我想起了儿时的我,东爬西爬的,好不开心!可现在因繁重的学业而早就淡忘了这种快乐,而这本书又让我重温往日的快乐!
当我被《昆虫记》所吸引时,我似乎就在那个伊甸园中,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的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为下一次实验做准备。
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读书,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不过“多读书,读好书,每次读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我得出最值的结论。
《昆虫记》读后感11
草丛里的蟋蟀是比知了还厉害的歌唱家?狼蛛的母爱到底有多深?萤火虫与蜗牛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蜣螂的圆球是怎么做成的?这些问题让我匪夷所思,直到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才豁然开朗。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部作品。在这本书中,法布尔将自然界种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描写得栩栩如生。
刚开始看这本书时,我认为像毛毛虫,绿蝇之类的昆虫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呢?自己只听名字就起鸡皮疙瘩,法布尔竟将其作为自己的好朋友,融自己的毕生精力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写出了这本《昆虫记》。可正因如此,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中,我渐渐感受到了昆虫的神秘色彩,让我这个厌恶昆虫的人开始不知不觉的观察,去了解身边小小的生命,欣赏他们。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蜣螂。它被称为大自然的清洁工,它又名屎壳郎。在蜣螂扁扁的脑袋前面长着六颗牙齿,排成一个半圆,像一个小钉耙,专门用来收集自己喜欢的食物,他们的前腿长的像弓,非常有利,外面还长着五颗尖尖的齿,可以搬动又大又重的东西,后腿又细又长,特别是最后一对形状,有点弯曲,前面还有尖尖的爪子。蜣螂十分固执,她不喜欢走平坦大路,偏偏要往高高的斜坡上爬,圆球那么沉重,倒着往上走,很容易摔跤,一不小心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可他仍然坚持不懈。这一点正是蜣螂有趣的地方,也是我喜欢蜣螂的原因之一。有些蜣螂还会去偷其他蜣螂的圆球,如果圆球主人没发现就只好自认倒霉,重新再做一个。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
这本书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昆虫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情感,让人惊讶万分,通过法布尔的双眼,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瑰宝,他怀着孩子般纯真的心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向我们呈现出一个美丽的昆虫世界。我们只有用心去品味,才会尝到其中的甜。
《昆虫记》读后感12
昆虫学家法布尔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作《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情趣。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的进食,如果我们喂拿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要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的楷模”。
我十分叹服法布尔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昆虫记》让我眼界更开阔了,更让我了解了每一种昆虫的习性。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我也十分佩服法布尔那种坚持到底的性格。虽然经历过许多坎坷,但是依然坚持着。
法布尔(1823——1915)出身于法国南方一个叫圣雷昂的村子里,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人们称他解放了科学,是学识渊博的博物学家,是在现代含义上最出色的诗人。代表作:《昆虫记》。法布尔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困难,做过中学老师,靠业余时间,自学成才。就是这样一个出生于农民家庭的人,得到了达尔文的肯定。
我曾经学过法布尔的.一篇课文《蟋蟀的住宅》,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筑巢的才能,并且大量的采用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他的活动比作人的语言,十分风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写到这里,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只想容易攻克的题目,比自己弱小的人挑战,那么,这个人永远是个弱者!
《昆虫记》读后感13
最近这几天,我这个昆虫迷读完了梦寐以求的《昆虫记》,让我知道在这个神秘的昆虫世界里,不同的昆虫有各不相同的生活习性,让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的作者是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出生于1823年,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和”昆虫界的维吉尔”。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昆虫学家,并真实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完成了《昆虫记》这本名著。法布尔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做出仔细的观察,他那种不畏艰苦、持之以恒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昆虫记》分为十卷,每卷介绍了一种或多种昆虫的特征与习性。法布尔用了很多幽默的语言和一些修辞手法,让一本本应该枯燥的科普书变得生动形象。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睿智的.红蚂蚁、带有小灯笼的萤火虫、残忍的螳螂、凶猛的蝈蝈和坚持不懈的田野蟋蟀以及其他十余种昆虫。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六卷《田野蟋蟀》那一章主要讲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洞穴的挖掘,让我们认识了表面很脏的蟋蟀,它们的洞穴是靠它们前足、后足和大颚一点一点挖出来的。蟋蟀挖掘洞穴的那一段,法布尔通过仔细地观察,抓住了蟋蟀挖掘洞穴的动作,通过对比人与其它昆虫的洞穴,突出了田野蟋蟀住所的独特,描写得十分精彩,让我身临其境,仿佛我变成了一只蟋蟀,也在挖掘洞穴一样,那时的我已经沉迷其中。
以前我认为昆虫就是肮脏、讨厌的角色。现在我读完了这本书,知道每只小昆虫都生活得不容易,我们应该去珍惜、保护小昆虫,爱护每一条弱小的生命。
《昆虫记》读后感14
炎热的暑假里,我坐在桌前静静地看书。头顶上的小电扇“嗡嗡嗡”飞速地旋转着。“热死啦!热死啦!——”窗外不断传来蝉不知疲倦的欢叫声。如果在以前,我肯定会无奈而厌烦地说:“唉,这么小的蝉竟能叫得这么响,真是吵死了!”不过现在,我对蝉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喜欢上了这种小小的昆虫,这要归功于前不久我读的一本书——法布尔的《昆虫记》。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昆虫:爱把巢建在烟囱里的泥水匠蜂;全身翠绿、举着两把大刀的螳螂;神奇的会发光的萤火虫;勤劳的“天才歌唱家”蟋蟀……甚至令人厌恶的苍蝇竟然是大自然的清洁工,他们能加快动物尸体的腐烂。
平常这些小小的虫子在我眼里是那么不起眼,甚至都不会多看他们一眼。但读了这本书,让我觉得这些小虫子是多么生动、美丽、聪明,好像大自然的'一个个小魔术师,他们神奇的本领真让我惊叹!
当我读到介绍蝉的那一章,我惊诧于蝉的一生。当蝉把卵产在干枯的树枝上时,就有一种比蝉还小的昆虫把针一样的触角刺进蝉的卵里,把自己的卵产在里面,好多蝉的孩子还没出生就死去了。蝉的幼虫从卵里出来后,就爬到地面上,钻到泥土中。他们要在漆黑的地下生活漫长的5年,有的蝉甚至要经过17年,才能爬上地面见到灿烂的太阳。但此时他们却只能存活短短的5周。尽管如此,他们的歌声还是那么快乐。他们尽情地享受着阳光,吮吸着甘甜的树汁。蝉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们生活得充实而快乐。小小的蝉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夏的韵味,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尽的童年乐趣!
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昆虫的精彩世界,让我了解、懂得了许多昆虫的知识,更让我觉得大自然是多么亲切!心中油然而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昆虫记》读后感15
我读了一本书——《昆虫记》,它是由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毕生的心血完成的。这是一本专门描述昆虫的书籍,里面写了各种昆虫的习性,并且描述得十分详细。
比如,大孔雀蝶为了求爱能够献出生命;蜜蜂和红蚂蚁那超强的记忆力使它们成为不会迷失的精灵;以及甲虫被重重的摔到地上后动弹不得,被人们认为是为了骗过我们的技巧,实则是因为它们就会这样,像人们痛了会哭一样;还有毛虫那毒素并不是毛上有毒,而是因为它们的排泄物有毒,使得一些毛虫身上有毒。那么为什么蚕不会有毒呢?原先,它们像人们一样,有爱干净的,也有不爱干净的,而像松毛虫,就弄得屋里全是排泄物,并不停地转悠,便染上了毒素。
初读这本书我感到十分的乏味,但直到我读完这本书后,回过头来回味时,又感受到了这本书的乐趣,同时对这位了不起的作者感到无限的敬佩。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法布尔的很多优点,例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我在作者简介中得知到——法布尔为了完成这部巨作总共花了28年的时间,当我明白这点后,不禁地感到惭愧起来——因为我总是在做一件事情时半途而废,很少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好而这位法国的昆虫学家却花了28年的时间去创作这本书。而我呢?可能还达不到他的`万分之一吧,我以后必须要向他学习。
除此之外,还让我懂得了:要是想成功必须得要付出,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他为了这本书付出了巨大的财力,精力,人力,他总是为了研究一种昆虫而花费两三年的时间,因为时间不等人,过了今年的这个昆虫活跃的期限后,仅有等到下一年了,并且为了得到很多昆虫,他总是给那些孩子们钱来换取昆虫,所以,他在28年内也花了不少的钱。所以,我得知:要想成功,绝非那么容易,必须要付出,仅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读一本书往往会让你懂得很多,我还要读更多的书籍,让知识与感悟来武装我的大脑!
【《昆虫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昆虫记》读后感06-14
《昆虫记》的读后感06-16
昆虫记读后感11-08
(精选)昆虫记读后感12-18
《昆虫记》的读后感09-15
昆虫记读后感(精选)01-03
【精选】《昆虫记》读后感12-21
《昆虫记》读后感(精选)12-01
昆虫记读后感【经典】12-10
(经典)昆虫记读后感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