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13篇(荐)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不少成人喜欢看武侠小说;不少成人喜欢看科幻小说;不少成人喜欢看神话小说;但绝少有成人喜欢看神话小说中的杰出作品《西游记》。
儿童富于幻想,故儿童喜欢神话、童话、科幻、武侠;成人承载着生活的沉重负担,成人又往往不堪生活的重负,故成人亟需放松,成人更需要看武侠、科幻、神话。
生活,不会永远沉重,但也决不会永远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生活中不时会有惊涛骇浪,那么在挫折面前我们是选择逃避还是勇敢地面对?想不想“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果不甘于当生活中的庸者,在千斤重压下的我们就需要学会调节。调节的方法有很多,节假日外出踏青或旅游;闲暇时听听舒缓的音乐;朋友聚聚会聊聊天,等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看书,看书既可以达到放松休息的初衷,又可以在不知不觉间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修养。而看神话小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消闲方式。
人都或多或少拥有想象力,人或者会拒绝平庸,向往成功,而现实生活中又不可能事事顺利,不可能人人都逃离平凡,所以人又往往习惯于平凡,流于平庸。但每当夜深人静时,每当做完手头的工作时,每当静下心来时,每当看到别人辉煌时,不经意间会唤醒自己沉睡的灵魂,故人又常常在头脑中幻想自己成功,飞檐走壁,呼风唤雨,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无疑,神话是很适合人的这样一种心境的。
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成年人一般都不喜欢看《西游记》。
《西游记》写到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到了极至,大闹天宫后就没啥看头了,这是看过《西游记》的不少人持有的观点。确实,大闹天宫前的孙悟空何等潇洒,何等自由自在,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啥就干啥,上天入地,任逍遥,阎王老子在他面前都不敢喘大气,一根金箍棒打得十万天兵天将淅沥哗啦,这也极大地满足了人的补偿心理。大闹天宫后的孙悟空就不行了。自从跟了只会念念阿弥陀佛紧箍咒的唐僧后,几个小妖怪都能把原本神通广大的大圣搅的头痛不已。这也太叫人伤心了。一个敢于向恶势力宣战的造反者就这样被驯化了,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可以容忍的。对于这样一种结局读者却无能为力,于是只好逃避,只好选择不看,作无声的抗议。
但人可以逃避一时,却决不可以逃避一世。人不能永远活在幻想中,人在需要的时候就必须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教诲。我们不能回避历史上和现实中绝大多数反抗者都不能坚持到底的事实。我们同样不能回避《西游记》。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我看过很多书,其中我最爱看的书就是《西游记》,无论是动画片版还是电视剧版都看过好多遍,真是百看不厌呀!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
在取经路上师徒四人会遇到很多妖怪,因为听说吃了唐僧肉会长生不老,所以妖怪千方百计想抓住唐僧。其中我最喜欢的情节是“三打白骨精”。孙悟空火眼金睛看出了白骨精的阴谋三次打死变化成人的'白骨精,师父肉眼凡胎,不知道真相,一气之下把孙悟空赶走,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后还是担心师父安危,经过师弟劝说,还是救出师父回到师父身边,因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孙悟空对师父的忠心。
读完了《西游记》我的收获良多,让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遇到困难就要勇敢面对。我们还要学习孙悟空的机智勇敢,沙僧的勤劳,唐僧的执着和坚持不懈,但小朋友们一定不要学习猪八戒的贪吃好睡哦!
愿执着的勇敢之心伴随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
自从我懂事起,我就看过各种各样的《西游记》,有的是动漫西游记,有的是电脑上连续西游记,有的是书上文字西游记······虽然他们风格不一,但主人公还是大名远扬的师徒四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几位人物,接下来让我为你介绍介绍他们。
长辈优先,先从唐僧开始,唐僧是个胆小如鼠、耳根子软的人,但他也是一位关心徒弟的好师傅。接下来说孙悟空吧!孙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功臣。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等神话故事,都是发生在孙悟空身上。
这四人中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武艺超群,一路上保护唐僧取得真经,而且他身上有一种叛逆心理,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精神,我十分欣赏。然后是猪八戒,他不但缺点多多,还时不时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这位大英雄吃苦头,但关键有危险的时候他又从不退缩,也可以算上孙悟空一大“助手”。最后是沙和尚,他说话慢吞吞的,给人一种没有主见、老实感觉。四人性格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强忍着没有把眼泪流出来,可在我抬头那一刻,我想到:西游记师徒四人也是经历了困难才取到真经,难道我要失败在这一场比赛中了么?不可能!就像名言所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西游记》是一本妇孺皆知的书,这本书中的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内容情节生动有趣,让人读完后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记得第一次打开《西游记》,是在热闹的大街上的一家书店中。当时我看这本书有趣就买回来,返回家后,看完只知道唐僧话很多,猪八戒幽默有趣,孙悟空本领高强,沙僧忠实能干,其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许多年后,当我再次打开《西游记》时,我细细品味,有了许多感受。
唐僧尽管话很多,但句句在理。而且这么多话都是为了他的徒弟们好,在这一路上,他的徒弟们做错了许多事,但唐僧没有生气,反而细心教导他们。仔细想一想,这不就是我们的父母吗?他们一再容忍我们,事后还不厌其烦地教育我们。这简直一模一样!
其次是孙悟空,尽管他本领高强,但做事冲动,经常嫌弃唐僧话多,这不就是我吗?
还有猪悟能,尽管他幽默可爱,但他什么事也不做,满嘴跑火车,这不还是我吗?啥事也不做,尽给父母添麻烦。
至于沙悟净,尽管他勤劳能干,但意志不够坚定。没错,这又是我。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没有自己的`主见。
但是,分析完人物性格,我又对作者充满了敬佩。作者看似把人物设计得看上去无所不能,却又留了几处不足。这不仅增加了情节的生动性,又告诉了我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样的道理。
读完这本书,我忽然觉得在学习的“取经”路上,我就像唐僧一样,什么也不会,需要去学校“取经”。而父母就像护送唐僧去取经的孙悟空,他们为了我的学习,早出晚归。而我这个“唐僧”却还是对“孙悟空”乱发脾气,有时甚至想要放弃“取经”。我意志不坚定,容易受外界诱惑,根本没有全心“取经”。我每天都叫嚷着:“我不想上学!”“作业晚点做!”要是别人,早就把我这个“唐僧”抛弃了,而父母却忍受着我的脾气,细心地开导我,帮我扫除路上的一切障碍。如今我已经懂事了,我已经明白了父母对我的良苦用心。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枉费父母对我的期望。我一门心思求学取经,争取取得学业上的进步。
而妈妈,她就像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不管什么时候她总能变身。平时,妈妈会变成厨师,做出一道道让我们赞不绝口的饭菜;在我生病时,妈妈会变成一个医生,赶走所有的细菌,让我尽快康复。
至于爸爸,他就像沙僧,在外面辛辛苦苦,摸早贪黑,辛勤干活,只为了撑起这个家。可以说,爸爸是家中最重要的成员。
我忍不住感叹:《西游记》真是一本有趣的书啊,难怪拥有这么多“西游迷”呢!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想必大家对《西游记》这本名著并不陌生吧。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一本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本名著的作者是吴承恩,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魔除魔的故事。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孙悟空这个角色了。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的最为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一副钢筋铁骨,又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其中我觉得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值得我们去精读。文中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孙悟空万不得已到翠云山向牛魔王的妻子罗刹女借芭蕉扇,但是铁扇公主因为红孩儿事件而对孙悟空怀恨在心,不肯将扇子借给孙行者,于是孙悟空变成虫子钻到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逼她交出扇子,铁扇公主实在没办法了就给孙行者一副假扇子,结果孙行者扇了三下子,导致火越烧越大。第二回变作牛魔王的样子来骗取,牛魔王从铁扇公主那知道芭蕉扇被骗后追上孙悟空,变成猪八戒的模样又把扇子骗了回来。第三回讲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牛魔王差点被哪吒的乾坤圈砸死,铁扇公主为了救牛魔王自愿献出芭蕉扇的故事。作者用“撮盐入火,火上浇油”来形容罗刹女憎恨孙悟空的形态,用“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来形容孙悟空被芭蕉扇“扇得无影无形”的形态。是不是都非常真切传神?
猪八戒也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他也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见识短浅、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恋女色、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散伙等。但猪八戒也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时,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而且能干脏活累活,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憨厚纯朴,能知错就改,是一个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这部小说也许更像是一个励志故事: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越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
可爱的青少年们,努力读书吧,你会发现这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就像贾植芳女士说的:“我少年时读之,老年也读之,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真是百读不厌,我就把它看成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以大眼光、大境界、大省悟、大触动。”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西游记女儿国》是贺岁片,总是加进了搞笑幽默的成分,但是也蕴含了人生的哲理。如若概括的说,就是讲了人生的选择,如若再解释一下,就是学会舍得,懂得放弃。正如主题曲所唱: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有得总会有舍,如同强者没有被人同情的权利,弱者没有被人崇拜的权利;如同好人不能去放纵自己,坏人不能够获得赞誉。人生之道,尽在舍得。
世间有些事情,一直有争议。比如有人说不曾拿起,何谈放下;也有人说曾经拿起了,就再也放不下。有人说如同一张白纸不被染污,就能成佛;也有人说,经历所有沧桑,方可成佛。其中孰对孰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唐僧没有取到真经修成佛之前,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便也有选择困惑之时,也即是心有动摇。而忘川河神更是为情所困,痴迷不悟,最终自我毁灭。
电影里有句台词:明白了情为何物,方能找到出口。《摸鱼儿雁丘词》中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忘川河神,就是为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任来世枯朽成灰,换今生与你相随。
悟空有一次自作主张的时候,就是给师父和师弟喝了落胎泉的泉水,因为他心中明白,拖家带口是会影响取经的,因此自愿背负罪名,坏事由己来做,坏人由己来担。也要保持团队能轻装上阵,求取真经。
佛门亦云:菩萨心肠,霹雳手段。正如一个外科医生给患者做手术的原理:心中有爱,手下无情。心中有爱,是为救死扶伤;手下无情,是要拿手术_切开患者的躯体。
修佛修什么?修的'是觉悟,修的是活明白。《心经》云: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一念迷,佛是众生;一念悟,众生是佛。所以修佛亦先须明理——性存天理;心明道理;身近情理。
勤修戒定慧,远离贪嗔痴。
过人的生活,求佛的境界!
女儿国国王,是一个本真的人,爱来则爱,无所顾忌,因为她不是僧人,没有佛门的戒律清规。如同电影《三人行》中赵薇扮演的医生所说的话:我又不是_察,我只是按医生的方法做事。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分,如同悟空要保护好自己的师父;国师要保护好自己的国王。
修行,就是选择了人生的角_,就要尽自己人生的本分。该做的,坚守;不该做的,放弃。
明心见性,万法归一!
西游记读后感 篇6
这次读完了《西游记》都感觉十分亲切,仿佛自己也在那取经路上,虽然《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最浅薄的一本,但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却是最多的。我从心底里喜欢《西游记》,它伴随我度过我的童年,带我遨游神话世界,让我受益匪浅。
经典的东西往往能伴随我们的成长,《西游记》伴随了我爷爷奶奶一代,爸爸妈妈一代,现在又伴随了我这一代。现在许多时尚的东西可以讨人一时的欢喜,但唯有经典经过了岁月的洗刷,才能永远伴随我们的成长。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记得小时候,常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总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头,说:“你啊,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我想,大概每个孩子都得到过这样的答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孙悟空。
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着一本《西游记》的连环画,津津有味地看着,当孙悟空打败了妖精,我们总会为他欢呼;当他受到了冤屈,我们也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共鸣;当孙悟空被唐僧误会,被逼回花果山,继续当他的齐天大圣,但当唐僧遇到危险,猪八戒赶到花果山向孙悟空求救时,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记得那时候看连续剧,当看到此片段时,眼中便充满泪水。因为我知道,当时的我就是孙悟空。
这只活蹦乱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们的化身。当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时候,就象征着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当他在花果山上无忧无虑地和群猴们玩耍时,就好似我们那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就好似一个调皮的孩子,不小心跑进了大人们的世界,并且搞得一团糟,大人们想哄住他,便封了他个弼马温,没哄住。又封了个齐天大圣,还是没有哄住。而后如来出现了,伸出他的飞掌将孙悟空束缚在五指山下。严慈的父亲,终于压服了他调皮的儿子。度过了漫漫的五百年后,观世音的出现给了孙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去取经之路,也踏上了漫长的人生之路。
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这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最终,他们战胜了难关,取得了胜利。“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而我们,只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也会取得最终的成功。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学习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经。
西游记读后感 篇7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为出色的神话小说,深受大家喜欢。日前,我又在网上读了文言文版的,获益匪浅啊。
这《西游记》啊,可谓是妇孺皆知啊。一些孩子子,通常是图个新鲜,或者是看看里面孙奥创的神气,并没领悟其中的真谛。我这次看,与以往可谓是天差地别啊,对其中的一些道理,也算是有深刻领悟吧。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到西天去取经,一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获得了真经。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风趣生动,但虽这样,在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种种怎么看。他讽刺了当时朝政的腐败无能,其实,在大家所看到的取经途中,有很多的妖精都与天上和地下有密切的联系,如此说来,无论是在天上还是地上那些神威的统治下,有隐藏着丑恶,神仙也不例外,可见当时明王朝统治的腐败,作者为此愤怒不已。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大家眼前出现一个不受约束,敢于斗争的一个不屈人物,那就是孙奥创!一个鲜活的人物!他从石头里蹦出,对世间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但对于玉帝要捉拿他,却绝不屈服,还“大闹天宫”,不过有时也有的任性,作者再借如此一个人物来进行对比,愈加揭露了当时的腐败无能的官员总是与天上的神仙大佛有肯定的关系,不是有一些妖怪就借自己是天上是某某神仙的坐骑或是拿了天上某某宝物,就在人间作奸犯科呢!我想这部分人间的官员也不过这样吧,借自己身后有大人物给自己撑腰,就作奸犯科,鱼肉百姓,致使了朝政的腐败与社会经济不景气。
虽然这样,但唐僧师徒四人在途中对那些所遇见的妖魔鬼怪时的不所畏惧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因为师徒四人团结一心,不畏艰险,不贪图荣华富贵,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真经。我想,大家在日常也一样,不论遇见哪种困难,都不要随便放弃,可不可以像猪八戒有时那样喊散伙,只须坚持,大家就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的!虽然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会遭遇很多磨难,但如此更能磨练大家的意志力,使大家得到训练,所以,必须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西游记读后感 篇8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西游记读后感 篇9
《西游记》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泱泱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中,《西游记》占据着重要一席,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晚都会给我讲孙悟空的故事。稍大一些,又赶上各大卫视《西游记》重播热潮,我看得不亦乐乎。可以说,从小时候开始,《西游记》中的故事便在我心中扎了根。
许多人一想起《西游记》,都会不假思索地说最喜欢孙悟空。我不这么认为,也许是我有些反叛吧,我最欣赏的人物是沙和尚。
也许,有人会疑惑——沙和尚?他有什么好说的?的确,在取经队伍中,沙和尚实在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唐僧苦口婆心,悟空足智多谋,八戒贪婪可爱,他们都有着极其鲜明的特点,而沙和尚似乎只是一个配角,只是片映衬红花的绿叶。
然而,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想必大家都记得,在每一次唐僧三人在妖怪洞府里等待悟空救援时,面对师傅的啼哭和师兄的埋怨,总是沙僧耐心地安慰,保持着一颗冷静的心。还有,一路上,唐僧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交换各国通关文牒,这些文碟,谁来挑?唐僧有很多袈裟,师兄们应该也有一些衣物,这些衣物,谁来挑?答案都是沙和尚。
也许,沙和尚不及唐僧的睿智,悟空的机敏,八戒的讨喜,但勤劳善良就是他最大的特点。我不爱假大空,平平淡淡才是真。
当然,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绝不可能是由一个或几个杰出的故事人物就能铸造而成的。《西游记》既然能历经数百年仍广为人们传诵,就必定会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每次听《敢问路在何方》,总觉得有一许悲壮的意味。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无论遭遇多大的'磨难都会坚持走下去,直至修得正果。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一直前行,永不止步?我想,是因为他们的心中都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
其实转念一想,学习的过程不也如取经吗?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必胜的决心,正确的方法,以及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就一定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可问题是,谁能拥有唐僧般坚定不移的信念?谁能不被花花世界所诱惑而迷失了最初的方向?他一定是最终的胜利者。
西游记读后感 篇10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为《西游记》骄傲,也为我的祖国自豪。在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笔下,每一个人物都那样栩栩如生,让我百看不厌。每次读完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在我的脑海中就有了不同的位置,我喜欢三个可爱的徒弟,却惟独厌恶一本正经的唐僧。孙悟空神通广大,七十二变出神入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对师傅的忠心,对师弟的负责更是日月可鉴。他顽皮好动,脾气倔强,暴躁易怒,可这些优点和缺点结合,才有这样一个独一无二、人见人爱的孙悟空。他执着、勇敢、坚强、自信、宽容、善良……孙悟空,你不愧是与天同齐的“齐天大圣”,也不愧是我心中的英雄!猪八戒好吃懒做、贪杯好色,还傻里傻气的,可他很善良,也傻的可爱。很多人都说他没用,可他在取经途中也是功不可没的。
他没有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没有沙僧的勤奋老实,可他却有自己的无忧无虑,这份快乐的纯真之心使他可爱,也使我喜爱!沙僧没有孙悟空的缺点,没有猪八戒的优点,可他却是我最喜爱的人物。他忠厚老实,尊敬师傅,敬重师兄。有妖怪来犯时,他总是义不容辞,这份勇敢怎能不让人喜爱?不管何时,他总是默默奉献他的力量,最重最苦的活永远由他承担,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怎么不值得我们学习呢?这样一个任劳任怨的人怎能不让我喜爱呢?唐僧贵为三个好徒弟的师傅,自然有他与众不同、可圈可点的`地方,善良慈悲是他的心,可我却厌恶他。
他抱着普度众生的艰巨任务踏上取经之路。可就因为他所谓的善良,对任何人都深信不疑,多少次死里逃生。孙悟空拼死相救,可他却是非不分,颠倒黑白,听信猪八戒的挑拨离间,多次将悟空逐出师门,这样一个不明是非的人怎能让我喜欢?他一本正经地诵经念佛,可连最基本得人心都无法看透,他有什么资格谈普度众生呢?我厌恶他。吴承恩真是一个聪明的人,他用心血编写了《西游记》——一部让使人赞叹的伟大著作,《西游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强大,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这一部经典之作为中国增光添彩。我喜欢《西游记》,也喜欢你——我的祖国。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我想对着祖国的蓝天呐喊:我爱我的祖国!
西游记读后感 篇11
世间的规则终将崩塌,猴子的灵魂将在废墟中站立起来。——题记
读《西游记》时,我十二岁,有点中二,循规蹈矩,从不越雷池,不像书里的猴子,桀骜不驯,凡事随性。
始于兴趣陷于魅力,大概真的被悟空征服了,他成为我的少年英雄,这个在长久时光里予我温暖的英雄。
想起东西方的大人物,猴子真的算是另类的英雄。
中国的英雄数不胜数,他们身上都有着中华传承五千年的.精神,他们拥有的信念都能让你感觉到三生有幸生于这个国家。
西方的英雄大多都是被选中然后去改变世界的命运,诸如超人、蝙蝠侠;银河队长之类的,忠诚守卫了西方半个世纪。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许多时光里的英雄情怀都停留在这里,这位孙行者守护了中国人五百年。
我曾不止一次想过喜欢上悟空的原因。
悟空初时东海借宝,大闹地府天宫,偷吃蟠桃金丹,凡事随性,不计后果,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观音指引,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
师徒初见,悟空便对师父诸多不满,挑剔别人,挑剔世界。
年少轻狂的我们,大概都有点唯我独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也不惧怕未来会发生的一一切,而当长大后的我们是否都能有年少时的锐气与勇气呢。我有时很欣赏悟空这般能折腾的轻狂,觉得这是少年心性,生猛无比。
一路风尘苦旅,九九八十一难,悟空疯狂过、失败过、憎恨过、悔恨过,却从未害怕过,不畏远方。行至西天,悟空能够看到师父身上的佛光,容得下别人,容得下世界,而最初的锐气与勇气从未磨灭。
从石猴到斗战胜佛,从唯我独尊到顾全大局,狂性中多一沉稳,意气风发间终添一缜密,悟空的成长陪伴了中国十几代人的成长,温暖了中国十几代人的少年时光。
为什么会成为我的英雄呢?
很多年前他就在我看得见的地方闪闪发亮着,我循着那光亮就会心生温暖,满怀希望,然后就想努力成为像他那样抬头仰望倾身追寻,不忘初心的人,成为像他从来于我那样散发光芒给人温暖,努力不放弃的人。
所以一直在努力着,不想放弃不想“堕落”坚定地向着我的英雄前行,长大以后想起我的青春时,可以很骄傲地说,看,我和我的英雄一样优秀。
西游记读后感 篇12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将历史上有关唐代和尚玄奘到天竺取经各种传说,再进一步整合、创作,完成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生动的长篇章回小说。
在这一部《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已从唐僧转变为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孙悟空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他尽管头戴金箍,不能完全自由行动,但他的大眼金睛能够看透一切,无论妖魔鬼怪如何变化,也不能逃过他的火眼金睛。加上手中有一根威力无穷的金箍棒,他自然是战妖魔鬼怪时的主力。孙悟空不仅有勇还有谋。他在“三借芭蕉扇”中,在强硬进攻不成的情况下,变化成为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去,逼他交出芭蕉扇,这是很巧妙的进攻。又如在“三打白骨精”中,妖魔鬼怪换花样化装为好人,唐僧和其他二徒均被这一假象所迷惑,只有孙悟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虽然被唐僧赶走了,但知恩徒报的他仍与白骨精战斗到底,最终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他乐观、聪明、勇敢、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的精神。
与孙悟空对应的则是他的师弟猪八戒,他的身上也有许多优秀品质,但也有引人发笑的东西。
在取经路上的许多脏活、累活,如挑行李、背死尸、埋人头、扫垃圾等等,这些他都要干,但有空时还会偷懒睡大觉,与妖魔鬼怪战斗时的猪八戒也是很勇敢的。不过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其实是他身上许多小毛病,例如好吃贪睡、爱占便宜、喜欢拨弄是非,遇到困难就要打退堂鼓等。如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最终当唐僧要将孙悟空赶走之时,他在一旁扇风点火、添油加醋极力使唐僧赶走孙悟空。通过猪八戒这个人物也可以看到不怕脏、不怕累、勇敢无私的精神。
与孙悟空和猪八戒这猴、猪比较起来,他们的师弟沙僧是显得故事较少,生气不足。
沙僧是当孙悟空和猪八戒闹矛盾时的调解者,他一路上都背着行李,且当大师兄和二师兄外出的时候,则都要由他来陪着师傅。如果没有这一个徒弟,那么唐僧早已一命乌呼了。所以沙僧也是《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此外当与妖魔争斗,营救师傅时他更是拼了命拿出自身的所有本领,而且他对大师兄孙悟空的话也是言听计从,如在打鲤鱼精时,他几次下水去引出妖精,可见他的勇敢无私啦。
西游记读后感 篇13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自从我读完之后,我便一直有一种受益匪浅的感觉。
《西游记》里有四个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足智多谋、积极向上、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滑稽搞笑、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的猪八戒;憨厚老实,吃苦耐劳的沙和尚;心地善良、一心向佛的唐憎。他们不畏艰难险阻,最终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从东土大唐到达了西天,在如来佛祖手里取得了真经。我每次拿起这本书都会忘掉时间,因为书里的内容十分精彩具体,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比如有一次我在看“三打白骨精”这一章时,刚开始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因为唐憎误以为悟空逞强胡乱打死好人,加上猪八戒在一旁煸风点火,唐憎便完全被妖精蒙蔽了眼睛,最终把悟空赶走了。看到这里我心里又气又恨,心里为悟空从此便会离开这个队伍而惋惜,为唐憎的愚昧而恨,为八戒的自私无知而火。后来因为唐憎没有悟空的保护而被妖怪趁虚而入,幸好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打跑了妖怪,师徒两人又和好了。看到这里我长叹一口气,心里顿时豁然开朗。
读完了《西游记》我从中明白了不少的道理。当唐憎每次被捉时,孙悟空无论遇到多强大的对手,碰到多大的困难,都会坚持不懈,想尽一切办法去救师傅。因为悟空知道,坚持就是胜利。正是因为这种坚持才使他们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这让我想到了自已,平时一旦碰到一点小困难,马上就想到放弃,因此做很多事情都半途而废。但当我读完了《西游记》后,我便不再轻言放弃了。有一次在体育课上老师让每人先跑二十圈篮球场才能休息,我一听吓得有点发怵,因为我平时体育成绩勉强达标,由于体力问题,跑步一直是我最大的弱项。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和同学们一起跑着。可我跑了十五圈就累得趴下了一动也不想动,我趴在地上,心里已经放弃了。但当我一抬头看到同学们同样都是气喘吁吁,虽然脚步都明显慢下来,但是他们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脸上有点火辣辣的,我吃力地爬起来,迈着沉重的步伐加入了同学们的'队伍。虽然我是最后一个跑完的同学,但当我抬头看见老师鼓励的眼神,一瞬间,我浑身变得都是力量,我终于体会到坚持给我带来的喜悦。
《西游记》有着天空行马的想象,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令人一读就会着迷,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西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读后感11-08
西游记读后感11-18
西游记读后感12-31
西游记读后感10-05
西游记读后感11-22
西游记读后感10-27
西游记读后感11-20
西游记读后感10-31
西游记读后感10-27
西游记读后感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