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时间:2024-10-22 19:34: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西游记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1

  之前看《西游记》,总是疑惑:孙行者一筋斗便是十万八千里,为何不带着唐僧一步登西天呢?不仅省去了那一路的辛苦,避开了所有的妖魔鬼怪,还享受名誉和财富?

  如今细读,试想:如果一步登西天,倒也十分爽快,但只怕那师徒几人的关系只止步于“酒肉朋友”的层次了。八戒虽色,却不忘为师父到处化斋;沙僧虽愚,却包揽了所有了苦力;悟空虽狂,却总在唐僧危难时出面降妖。他们的这份情谊如铜墙铁壁,任何力量也分不开。倘若一切都十分容易,那悟空充其量不过是个开路的,八戒也只是个逗别人的开心的人物,这便也只是一个无趣的故事罢了。

  倘若一步登西天,唐僧也不必担惊受怕,而是安心地念佛吃斋,便可取回经书,一举成名。但若真的'可以如此,取回了佛经,又能如何?难道这十四个春秋,只是为了取回佛经吗?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唐僧不历经这千辛万苦,不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知这天下人生百态?唐僧若只是随徒儿在空中日行千里,那又怎能得知“佛”超凡脱俗的感悟呢?不历经这九九八十一难,又怎会知道人性的险恶,改变自身的怯懦?几千个日日夜夜,那路上的白骨精,黄狮怪……不都成为了他们历练路上的挫折吗?悟空的机灵、八戒的幽默、沙僧的忠诚,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我也十分佩服悟室那颗向自由的心,“不自由毋宁死”当他被压在五行山下时,望着蓝天上飞翔的雄鹰,应该也是万分羡幕罢。我突然明白了,他对自由的不懈追求,才成为他不畏强权,坚决斗争的动力吧。努力和坚持不懈或许也成为他的代名词,在十万八千里的取经路上,才会一心一意,虽好几次被师父逐出队伍,身在远方,却依旧挂念师父安危,牢记自己护唐僧到西天的神圣使命。

  书中那百味人生,如同甘露般,时刻滋润我的心灵。

西游记读后感2

  有人说: “人生犹如一部《西游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一步步‘往西天而去’,其间的学习与历练,成为智慧与成长的要素。《西游记》里三藏师徒西行取经的历险过程与自我成长,正是人一生经历的最佳写照。因此,《西游记》与其说是一部神怪小说,不如说是一本指导人生的教科书。”

  的确,当我们细细研读《西游记》时,就会发现其蕴涵的人生智慧对人们的生活、修身养性以及立身处事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提高自己对欲望的抑制力

  在这花花绿绿、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人们靠法律、伦理、道德维持着人与人之间的秩序。每一个人都应当遵守法律、伦理和道德原则,不能见利忘义、见异思迁。否则,社会就会混乱,人类就要自食苦果。当然,由于人们有对利益的需要和欲望,所以,在声色名利的诱惑面前,人们必然会面对原则和欲望之间的矛盾。我们只有把握好原则,不让欲望为所欲为,才能使社会安定有序,使人间充满和谐。

  二、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个人在生活中辨认不出真假是非,那么他就必然要上当受骗和铸成错误,使自己遭受人生不应有的挫折和牺牲。社会生活中真伪并存、鱼龙混杂,要想从生活的熔炉中熏陶出一双慧眼——一双洞悉生活、洞悉人性中存在的是非真伪的火眼金睛,那么他就必须在生活中始终保持警觉的`观察。

  三、坚定自己的意志力

  一个人之所以没有作为,并不是因为他缺乏才华和不肯付出勤奋的努力,而是他的心神从来就难以驻足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生活。

  但丁曾经说过“上帝的恩惠像一支蜡烛,人的意志像制蜡烛的蜡,人要登上炼狱山顶的上地上乐园,也缺少不得自己的意志。”所以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从现实的生活中去更进一步地锤炼出自己坚韧不拨的品格和意志力,这样才不会因其伴随的艰难困苦和可能遭遇的挫折以及其它美好的诱惑所动摇。

西游记读后感3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阅读,我已经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

  《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师徒四人一路上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我最喜欢《西游记》里“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白骨精非常狡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直到自己被白骨精抓走才醒悟错怪了孙悟空。而孙悟空听到师傅有难,二话不说就来救唐僧,这才化险为夷。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孙悟空,他重情重义,信念坚定。当然,我最敬佩的就是他的知恩图报。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我想孙悟空就做到了这一点。在五百年前,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唐僧帮他逃出了五行山,为了感谢他,孙悟空便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在取经的路上他斩妖除魔,为了唐僧赴汤蹈火,毫无怨言。

  《西游记》虽然是神魔小说,但它却给予了读者灵魂的碰撞,给人最深刻的反思。其实孙悟空,不就正如我们当今社会中那些敢做敢当、勇往直前的人吗?就像在祖国边疆保家卫国、勇敢守护的最可爱的人——解放军战士们。他们为了保家卫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青春生命、滴滴鲜血换来了宝贵的和平。

  《西游记》应照了我们的一生。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也会面临“九九八十一难”,只要坚持下来,就会“立地成佛”,梦想成真!

西游记读后感4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写的长篇神魔小说。它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遭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书中讲述了个性签名的四个主要人物:轻信他人的'师父唐僧,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和尚,这四个人物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在这几个故事中,最令我喜爱的是:大闹天宫。这个故事讲述了,太白金星去给孙悟空招安,给孙悟空做了个官,哦,孙悟空被封了个弼马温,孙悟空知道,这个是未等小官后出了南天门,回到了花果山,玉帝知道后,立即派出托塔李天王去捉拿孙悟空。可是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到了花果山之后,孙悟空和托塔李天王大战了几个回合后,托塔李天王招架不住了,就叫哪吒三太子前去应战,哪咤三太子听到孙悟空要封他一个齐天大圣的称号,哪咤三太子也跟他大战了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玉帝看到后没有办法,只好封他为“齐天大圣”,让他去看守蟠桃园,还建了一个齐天大圣亭,有一次,他在亭中休息,听到王母娘娘要开蟠桃大会,孙悟空知道王母娘娘没有请他,便大怒地急匆匆去瑶池。他去瑶池的路上,遇到了赤脚大仙,他找了个借口,引开了赤脚大仙,变成了赤脚大仙的模样,去参加蟠桃大会。他到了之后放了很多瞌睡虫。那些瞌睡虫爬到了仙女仙童的身上。不久他们就睡着了,孙悟空趁机把酒坛上的酒喝了个精光,然后糊里糊涂的去了,太上老君的家,把太上老君家的仙丹吃了个精光,这时他的酒也醒了一半,他知道自己闯了个大祸,一个筋斗云回了花果山。

  这篇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机智聪明。但是也有也有缺点,比如性格毛燥,遇事容易着急。我们应该学习孙悟空的优点,从他的缺点上汲取教训。

西游记读后感5

  《西游记》这本书由明代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流传很广。这本书十分有趣,曾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四大名著之一。

  全书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前7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8到第12回介绍唐僧,第13回到第100回是小说故事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本领高强,火眼金睛,还会七十二变。这艰难的取经道路上,他帮助唐三藏打败妖魔鬼怪,为取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众多情节中,大闹天宫让我敬佩。如果我是孙悟空,无论多大事我也不敢大闹天宫啊!孙悟空的优点在于勇敢、善良,缺点在于他的暴力和冲动。

  在全文故事中,我很喜欢“猪八戒”这个角色。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副大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他虽然有很多缺点: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恋女色,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散伙。但是他也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时,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而且能干脏活累活,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憨厚淳朴,能知错就改,是一个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我认为,他的形象才更贴近一个真真实实的“人”。

  这部小说也许更像一个励志故事: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

  总之,这本书蕴涵着许许多多的道理,相信你去读一定会受益匪浅!

西游记读后感6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

  书中讲述了神奇的猴子——孙悟空,一头漫画化了的猪——猪八戒,还有一个傻和尚和一匹白龙马。他们一路上遇到了千奇百怪的妖魔鬼怪,白骨精、狐狸精、蜘蛛精……他们一路西行,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惊险和奇异的`事情,最后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这本书情节跌宕起伏,妙趣横生。

  “他尖嘴猴腮,金睛火眼。头上顶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浘,指头粗,手掌厚,泥垢多。”

  他就是孙悟空。书中的孙悟空,就是花果山的齐天大圣。他就是天地间孕育的一块奇石,时机一到便破土而出,飞天遁地,无所不能。

  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中住着一个白骨精,为了吃唐僧的肉,先后扮成了村姑、妇人,老头,但全被聪明的孙悟空识破。最后白骨精化成一阵风,逃走了。而孙悟空却被不明真相的唐僧辱骂念咒,但孙悟空依然跟随在师傅身边,保护着师傅。

  在我看来,悟空并没有那么桀骜不驯,我反倒觉得他只是爱憎分明,勇敢,有责任心,有恒心,敢作敢当。

  我也希望我能像孙悟空那样做个有恒心的人,我总是做一件事情没做完就放下去做另一件事。一直都没有恒心,只是因为当时的新鲜感罢了。

  “虾虽小,却能游过大海;白鸽虽小,却能在天空飞翔。”只要我们有恒心,有坚定的意志,就一定能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

  我对《西游记》这本书的感悟很深,它让我明白很多。每个人都能在书中看到不同的自我,我想这就是它能成为经典中的经典的原因吧!

西游记读后感7

  开学初,我重温了童年的一本书——西游记,它又给了我很大的感悟,又让我进入这本书的内部,又让我想起了童年。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到了一心想修得正果的唐僧,他是一个头脑简单,有菩萨心肠的好人,想同他一起修成正果的人,还有他的徒弟们: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其中最深受人们喜爱的就是这本书的主角孙悟空,他,是会七十二变的`传奇人物,他是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风一般的男子,他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无畏少年!除了他,还有一个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的人,那就是沙僧,他在整本书中,话语是最少的,但贡献是最多的,他在用他的一举一动告诉我们他在取经途中立下的功,吃下的罪。最后就是一个好吃懒惰的人物了——猪八戒,虽然他在这本书中犯下了很多错,但是,他也有好的一面:他会和解唐僧和悟空的矛盾,在危险时刻回想到他人,所以他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在这本书中最喜爱的,也数孙悟空了,在取经途中,他多次被唐僧冤枉,但他还是不计前嫌。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他还是一次次的帮助唐僧斩妖除魔。就如三打白骨精中,唐僧是凡人,没有看出这是妖孽,但孙悟空不管三七二十一给了白骨精当头三棒,唐僧以为悟空滥杀无辜,就将他逐出师门,孙悟空百般求饶,最后还是离开了,后来当唐僧有危险的时候,又是孙悟空前去救援。孙悟空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我们自然超越不了他,但我们要学习他,让他成为我们心中的榜样,让这样的精神在中国传承百年!

  另外孙悟空还有很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希望将来好人多一点,坏人少一点,乐观的人多一点,悲伤的少一点,努力的人多一点,悲伤的人少一点,面对困难能勇于承担。

  西游记是一本好书,他值得我们鉴赏,也能让我们回味无穷,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欢迎他。

西游记读后感8

  我最喜欢的书要数《西游记》了,《西游记》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讲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四个人去西天取经,历经81难,经过了无数次挫折终于取到真经,里面我最喜欢机智灵巧,能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他勇敢机智、本领超群、忠心耿耿、任劳任怨、为了寻找神仙求学武艺,寻找了90年,孙悟空这样对学习本领是多么的渴望,坚定不移。体现了孙悟空对学习的执着精神。当找到神仙,神仙只教他写字,焚香,养花修树……这样,又过了六七年。神仙这才教他本领,七十二变,长生不老的秘诀,驾筋斗云……当我面对难题时,我就没有那么大的勇气,而是变得害怕了,不想做那么可怕的难题,我也不去问难题怎么解,就是写简单的题目。里面还有贪吃的猪八戒,一心向佛的沙和尚共同保护他们的.师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经。

  孙悟空是西游记里很厉害的一个人物,如果没有他,西游记就写不下去,正是因为孙悟空,西游记才编出来的。

  孙悟空有很厉害的七十二变,一个筋斗可以翻十万八千里,火眼金睛。他们师徒四人每次摇摆抓的时候它都会变成一只小虫子,想方设法救他们;师徒四人被妖怪抓去后他都会变成小妖怪,把他师傅和师弟就出来。过火焰山孙悟空去借芭蕉扇,被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给扇到吉灵菩萨那去了,吉灵菩萨给他了一个定风丹,再和铁扇公主打。最后铁扇公主服了,就把芭蕉扇借给他了。西游记主要的意思是,师徒四人要去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到真经,功劳没费。如果我是孙悟空,那该有多好啊!但是,我发现孙悟空是个急性子,他把这点改了就好了。

西游记读后感9

  利用暑假,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本书由吴承恩所著,记载了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在师徒四人中,最忠厚老实的就属沙僧了,一心保护唐僧,使唐僧取得真经,别无二心。

  猎八戒,他好色好吃好玩,贪婪,做不成大事。他遇到困难时,只想着退缩。当取得真经时,还要求佛祖让他下凡间来游玩,就是因为这样,一开始,他被玉帝贬下凡间来。

  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勇敢,不怕困难,打败了许多妖魔鬼怪,每当师父被抓时,他会在第一时间赶到,想尽一切办法救出师父,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唐僧虽然有点啰嗦,可他是一位善良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他意志坚强,慈悲善良,是一位虔诚执着的佛教徒,在取经的过程中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办成任何的大事,都必须克服层层困难,坚持不懈,取长补短,团结一心。做事时得到别人的帮助,还要懂得感恩。

  这西游记是我小时候非常热播的电视剧。每天中午,打开电视机,最引人注目地就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这本西游记中有五个主角:古灵精怪的孙悟空,心慈手软的`唐僧,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猪八戒,默默无言的白龙马,老实的沙悟净。这五个人一路斩妖除魔,去西天取经。

  让我影响深刻的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的肉,可以长生不老。正巧这一天五个人来到了白骨精的家的不远处。白骨精看到心花怒放。她把三个人活活的打死,然后附在上面。孙悟空在周围画了一个圈,怕要妖怪进来。就出去找果子。白骨精依次附在了小女孩,女孩的妈妈和女孩的爸爸上,都被是孙悟空打死。但唐僧认为孙悟空乱打人,把他赶去了花果山。唐僧被捉住了,猪八戒去请孙悟空来救唐僧。

  孙悟空不但救出唐僧,还打死了白骨精。给世人又除了一位妖怪。

西游记读后感10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已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家喻户晓。这部神话小说以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小说主要讲述他们师徒四人经历了无数风雨,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取得真经。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孙悟空精通七十二变,能降妖除魔,明辨善恶,为唐僧的取经保驾护航,同时保护师弟们的安全。猪八戒虽然贪财好色,但在师父遇害时总能伸张正义,挺身而出,又不缺乏善心。沙和尚朴实忠厚,勤勤恳恳,安于天命,心地善良。而唐僧虽然有点糊涂,善恶不分,但他那顽固执着,诚心向佛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在这四人中,我最喜欢孙悟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拥有无穷的本领,神通广大,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与强大势力作斗争的反抗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那火眼金睛绝不放过一个妖魔,他那如意金箍棒下绝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作斗争,绝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敢于斗争的英雄,一个光彩夺目的英雄。

  读完这部神话名著,我深受感触。这一路上,他们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翻火焰山,打白骨精.....可他们却从未想过放弃,没有半途而废,没有虎头蛇尾,他们坚持到了最后,做到了有始有终,他们这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孙悟空敢于斗争的精神,猪八戒不怕困难,挺身而出的精神,沙和尚勤劳肯干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吃懒做也是不行的,我们只有英明果断,机智勇敢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我们在学习中,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不要一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要相信,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咬咬牙就过去了。一旦战胜了困难,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西游记读后感11

  在这个寒假,我阅读到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典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本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的文学巨著,主要描写的是关于唐僧以及其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其实唐僧取经是实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在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北京城长安,只身一人来到天竺(印度)游学的事,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其弟子辩机录了《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是看《大唐西域记》,全篇只在写他国的地理及交通,但却演变出了元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这都为《西游记》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完成了《西游记》。

  《西游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我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又大胆的艺术想象前惊叹不已。本书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生活,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摘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比如孙悟空的形象刻画上,就寄托了作者当时的'理想,孙悟空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他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不放过一只妖怪,不正是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吗?又比如取经路上遇到妖怪,也不正是代表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吗?可师徒四人也无怨无悔,一步一个脚印来到了西天取得真经,而现在的我也正是需要这种历经艰难险阻也不放弃的精神,取得属于自己的真经。

  这就是《西游记》这部伟大作品的独特魅力,它以丰富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读后感12

  一提起《西游记》,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吧!不久前,我又重温了一遍这本书,从中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本由明代作家吴承恩写的神魔小说,主要讲述了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多得数不胜数,但是我只喜欢白龙马和三个可爱的徒弟,却唯独厌恶一本正经、是非不分、一心向佛的唐僧。嫉恶如仇、忠诚的孙悟空神通广大,七十二变出神入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对待师父非常忠心,曾多次从妖怪口中救出师父,是取经路上必不可缺少的一员。贪吃好色的猪八戒一开始使我很厌烦,不过后来他的善良和呆萌可爱的样子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反而还被愚蠢有趣的行为逗乐了呢。沙僧对师父忠心耿耿,是取经路上挑担的成员,他任劳任怨的承担着取经路上最苦最累的活,却没有一点怨言。白龙马更是任劳任怨,一路把唐三藏驼到西天,整整走了十万八千里,真让我钦佩。唐僧贵为三个徒弟的.师父,我却非常讨厌他,因为他太愚善,不辨是非。孙悟空曾多次拼死相救才使他从妖怪嘴边死里逃生,可是他却是非不分,听信妖怪花言巧语的各种欺骗,多次将悟空赶回花果山,还喜欢瞎念紧箍咒,冤枉好人。他每天一本正经的念经拜佛,可连基本的人心都看不透,善恶不分,他有什么资格赶走悟空?我非常讨厌他。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习悟空的勇敢、坚强、不畏困难,八戒的纯真和沙僧的勤劳,千万不要学习唐僧的是非不分。我喜欢《西游记》,更佩服吴承恩!

西游记读后感13

  《西游记》是明代著名作家吴承恩呕心沥血撰写的一部神魔小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看了这本书,让人浮想联翩。

  《西游记》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经过了多年跋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最终,他们取得了真经,普度众生。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一号主人公。他不仅仅本领高强,会七十二翻变化,并且机智聪明,他在取经路上斩妖除魔,一向保护着师傅。最终,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

  虽然猪八戒有许多缺点,如:贪财好色、十分懒散、遇到困难总是想退缩等。可是猪八戒心灵还是善良的,每次孙悟空被师傅赶回花果山的时候,还不是猪八戒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劝大师兄回来的吗?

  沙和尚是师徒四人中最辛苦的一个人。他每一天都背着很重的担子,一路上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可是他却十分忠诚,一心想着跟着师傅和师兄们去西天取经。

  唐僧是师徒四人中的核心。他本着一颗慈悲之心,一心向佛,经历了14年,一路上风餐露宿,可是任何磨难都无法打到他西行取经的决心。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了: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历经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都是玄虚离奇的。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从小学升到初级中学,初级中学升到普通高中,经历了普通高中黑色的三年,然后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考上了大学,此刻,我们将要迎来期末考试,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认真地复习。这样又何尝仅仅是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了他们师徒四人对抗困难的本事。而他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是他们互相帮忙,取长补短,才得以取到真经。而这又揭示了另一个人生的道理:想要做成一件大事,就必须大家齐心,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在学校里,同学们不是也要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吗?

西游记读后感14

  今天,我读了一本四大名著中的一篇《西游记》,我刚看了没多久,就立刻被文中的人物吸引住了。师父唐僧,为了取真经,意志坚定,不怕路途遥远,不半途而废,不畏艰难困苦,不怕妖魔鬼怪,徒弟孙悟空本领神通广大,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忠心义胆,与妖魔鬼怪斗志斗勇,排除万难,为西天取经扫除一切障碍;猪八戒样子非常可爱,虽然爱吃,爱占小便宜,但是他识大体,保护唐僧的意念至始至终没有改变;沙和尚是一位仁义之人,在西天取经路上不辞辛劳,挑担牵马,没有任何怨言,还不时地化解师徒四人之间的误会,总之,师徒四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同心同力,最终取得了真经。

  其中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更让我感动,唐僧被妖怪卷走了,徒弟三人寻师若苦,历经艰辛,孙悟空请贵人相助,与妖怪斗志斗勇,想尽一切办法把唐僧给救走了,师徒四人这才相聚。

  我读完后感到师徒四人最后取得真经实乃不易,是他们师徒四人紧密团结,互相帮助的结果。而我呢?父母给了我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我再不好好学习怎么能对得起他们,所以我暗下决心,从今天起我一定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现在我已经五年级了,没有太多的时间玩了,我要为我上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父母也给我鼓气,说:“只要我努力,我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也使我大受鼓舞,给了我后劲。

  总之,作为一名学生,只有好好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现在,我每天都有一点进步,这也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褒奖。但我也不会因此而感到骄傲,我会更加努力,请老师和父母看我今后的实际行动吧!

西游记读后感15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末元初的文学家吴承恩,这部小说中的精彩故事不计可数,如“三打白骨精”、“女儿国遇险”、“真假美猴王”等。小说里面的人物形象也很丰富,如愚昧善良的唐僧、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的猪八戒等,每个人物性格都有各自的特点,其中最令我敬佩的还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我敬佩他的神通广大。孙悟空修道成功之后,菩提老祖给了他一种最为神奇的功能,这种功能已经超越了他自己的身体,能达到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这种功能就是身外身,它赋予孙悟空瞬间裂变成无数事物的能力。孙悟空身上有八万四千根猴毛,每根猴毛都可以变成任意事物。孙悟空真是太神了!

  我敬佩他的勤奋好学。在“拜师菩提老祖”一回中,悟空为了拜他为师,在大雪天跪在菩提老祖门前,直到菩提老祖弟子出门发现他为止。由于他天资聪慧又勤于好学,掌握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等本领,这种勤奋求学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在现实生活中我学习毛笔字时不够勤学苦练,导致我写字的水平提高很慢,直到读了《西游记》这本书我才懂得了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我佩服他的忠心耿耿。在“三打白骨精”中,唐僧不辨人妖,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孙悟空为了唐僧安危,执意打死了白骨精变得白发老公公。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悟空为了继续保护唐僧,急中生智地以他解不开紧箍咒为由,继续留在他的身边。甚至在唐僧已经下定决心要赶他走时,还变出三个分身,跟他一起恭恭敬敬地朝唐僧拜了拜才走。我觉得孙悟空是忠义的化身,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师父”宁愿被误会也不会让师父受伤,这种忠义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我敬佩孙悟空,更敬佩唐僧师徒四人在漫漫西天取经路上克服艰难险阻,勇于追求,不辞辛苦的精神!

【西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读后感08-21

西游记读后感08-18

西游记读后感08-27

【经典】《西游记》读后感10-17

西游记读后感03-12

西游记读后感01-31

西游记读后感02-05

西游记读后感08-30

西游记读后感08-31

西游记读后感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