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13篇(精华)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读完《西游记》这本书我从唐僧师徒身上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不放弃,就会成功。
其实,不就是简单的取经吗?经过师徒四人的坚持和努力,他们最终取到经了。唐僧师徒谢过如来,又告别了众位神仙。突然,有一只巨手伸来把经书全部拿走了。悟空紧追不舍,经书从天上像雪花似的飘了下来。唐僧师徒发现经书都是白纸。天啊!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取回来的竟然是一堆白纸。
唐僧师徒没有恢心,又去向如来求下有字真经。老乌龟过来要驮他们过河。唐僧师徒惹乌龟生气了,乌龟就又把唐僧师徒扔下了海,真经全湿了。怎么就这么难呢?经书湿了,字还会显吗?唐僧师徒,把真经全部晒干了,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如来佛祖,佛祖把他们列入了仙班。
唐僧师徒经过努力被如来佛祖列入了仙班,这让我感觉到只要坚持努力,什么事都能干成。我经过努力也学会了羽毛球。刚开始我对羽毛球一点也不精通,妈妈每天都陪我练习一会儿,妈妈陪我练习了许多天,我才掌握了一些小技巧,妈妈又陪我练习了许多天,我才能和妈妈一起打羽毛球,我每次和妈妈打羽毛球都很开心。
有了《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精神引路,我什么难事也不怕了。去年暑假时,我很多人都在打篮球,我也想去和他们一起打篮球,可是我不会打,我就叫爸爸来教我,爸爸先教我投球。我刚开始投十个只能进一个,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又投了十个,这次进去了好几个个,我就和伙伴们一起打球,他们个个打得都很好,我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那个时候是暑假,我每天都在家,爸爸每天也都在家,爸爸一有空我就拉着爸爸陪我练习打篮球。经过爸爸的几日陪伴和鼓励,我才能勉强和伙伴们一起打球,我每次和朋友打篮球我都很开心,r来就越打越好了。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给我了一个启示:只有努力不放弃的人,最终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这也许就叫终成正果吧!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给我讲了很多关于《西游记》的故事,使我深深的爱上了它,爱上了故事中的人物。慢慢地,我认识了很多字,妈妈就给我买了一本《西游记》。我如饥似渴的读了很长时间,一遍又一遍。
《西游记》里我最喜欢的人就是孙悟空,他机智勇敢、武艺高强,忠心耿耿的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一路上斩妖除魔、救苦救难,每当师徒处于最危险的时候,总是他挺身而出,化险为夷。可以说,没有孙悟空,唐僧永远都不可能平安到达西天。孙悟空是正义的化身,对妖魔鬼怪决不留情,对作恶多端的.强盗也毫不客气。
唐僧就是善良的化身,但我一点儿也不喜欢他。他过分善良了,对任何人都好,哪怕他是十恶不赦的强盗,甚至是妖魔鬼怪。这样常常令自己陷于危难之中,让人着急。
而猪八戒呢,他本领比不过孙悟空,但也是猴哥必不可少的帮手。虽然他有很多缺点,好吃懒做,还喜欢美女,因此吃了很多亏。在我看来,八戒就是我们普通人的化身。他和普通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取经路上,遇到困难时经常说一些泄气的话,发发牢骚,甚至打退堂鼓。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终于修成了正果。
沙僧就是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典范。他没有多大的本领,担任的工作也不过是挑挑担子,但是他一直很尽职尽责的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从没有一句怨言,最后也修成了正果。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孙悟空是我们的偶像。孙悟空经历了千辛万苦,学得了一身高强的本领,历经了九死一生,终于到达了西天。我们要象孙悟空一样,不怕辛苦,好好学习,学得扎实的知识。同时,我们要心存善良,但不能像唐僧一样人妖不分;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改正自己的缺点,不要像八戒一样牢骚满腹,好吃懒做;要像沙僧一样,勤勤恳恳,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爱的就是《西游记》。它光怪陆离色彩斑斓它又振奋人心。读完《西游记》最感动于孙悟空我惊叹这个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则描绘了英姿飒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人。
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范,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惜与一切进行斗争。他和天兵天将神仙菩萨打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看似很热闹很精彩,我却隐隐感到一层悲剧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广大在与命运的搏斗中总显得无助单薄。人是无法与由这时代决定的宿命对抗的。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显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与命运进行生死搏杀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会像贝多芬那样为了多留给后人一些精神粮食而去"扼住命运的咽喉",更不会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样高呼一声:时代整个儿脱节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
正因为大多数人为了琐屑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当今真正的英雄几乎没有没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诉人类更高层次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们昭示了人的价值,英雄的浮士德则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诉了人们生存的价值。人类需要发展需要下一个英雄,然而他在哪儿,他能告诉我们什么呢,真正意义上的英雄总是出现在人类发展的时代交接点,在千年更替的时刻,人类不该对英雄主义精神漠然视之。现今社会太需要这种千金难求的精神了。
英雄——孙悟空——《西游记》已不仅仅是一部名著更给我们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西游记》是一部尽人皆知的名著。主要讲的是唐僧等师徒四人一路上斩妖除魔,涉足十万八千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在大雷音寺如来佛处取得真经的故事。
其实,我们都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童年时,我们是孙悟空,大胆、好奇、顽皮,但有时会因不听唐僧的话而被那个金箍儿勒得头疼脑胀。青年时,我们是沙和尚,做得多,说得少。中年时,我们是猪八戒,少有雄心壮志,只图安逸。老年时,我们是唐僧,絮絮叨叨,还不时地念“紧箍咒”,这可苦坏了我们的小孙悟空。然而,当我们取到真经时,也到了该升天的时候了。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孙悟空喜欢和猪八戒开玩笑。而猪八戒在被抓的时候忍着,心情好的时候顶两句,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和孙悟空闹起来了。等他们气消了,也就该上路了。在我们内心其实也有这师徒四人,其中猪八戒和孙悟空仍是对冤家。诱惑是妖怪,唐僧面对诱惑一言不发,孙悟空火眼金睛,一眼认出那是妖怪,可八戒偏要追那蝇头小利,于是他们俩便闹了起来。这时,沙和尚就出来劝架了。劝架成功后,三个妖怪就护送着这个傻和尚继续西行了。我在看《西游记》时纳闷:为什么天上的大将比不过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毛猴子?现在我算是想明白了。天蓬和卷帘都在天上享尽了奢华,而孙悟空则在凡间吃尽了苦头,历经了磨难,所以比他们厉害。孙悟空曾经几次离开唐僧,可是最后却都回到了唐僧身边。有使,我也觉得唐僧做得太过分了。但是,后来想想,如果我是唐僧,我也难忍这一口气。
也许孙悟空是意识到这一点才回到唐僧身边的`。做事要勇往直前,这是孙悟空给我的启示;做事不能偷懒,这是猪八戒给我的启示;要多做,少说,这是沙和尚给我的启示;有事也要听听同伴的劝告,这是唐僧给我的启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这是《西游记》给我的启示。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开学初,我重温了童年的一本书——西游记,它又给了我很大的感悟,又让我进入这本书的内部,又让我想起了童年。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到了一心想修得正果的唐僧,他是一个头脑简单,有菩萨心肠的好人,想同他一起修成正果的人,还有他的徒弟们: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其中最深受人们喜爱的'就是这本书的主角孙悟空,他,是会七十二变的传奇人物,他是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风一般的男子,他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无畏少年!除了他,还有一个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的人,那就是沙僧,他在整本书中,话语是最少的,但贡献是最多的,他在用他的一举一动告诉我们他在取经途中立下的功,吃下的罪。最后就是一个好吃懒惰的人物了——猪八戒,虽然他在这本书中犯下了很多错,但是,他也有好的一面:他会和解唐僧和悟空的矛盾,在危险时刻回想到他人,所以他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在这本书中最喜爱的,也数孙悟空了,在取经途中,他多次被唐僧冤枉,但他还是不计前嫌。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他还是一次次的帮助唐僧斩妖除魔。就如三打白骨精中,唐僧是凡人,没有看出这是妖孽,但孙悟空不管三七二十一给了白骨精当头三棒,唐僧以为悟空滥杀无辜,就将他逐出师门,孙悟空百般求饶,最后还是离开了,后来当唐僧有危险的时候,又是孙悟空前去救援。孙悟空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我们自然超越不了他,但我们要学习他,让他成为我们心中的榜样,让这样的精神在中国传承百年!
另外孙悟空还有很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希望将来好人多一点,坏人少一点,乐观的人多一点,悲伤的少一点,努力的人多一点,悲伤的人少一点,面对困难能勇于承担。
西游记是一本好书,他值得我们鉴赏,也能让我们回味无穷,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欢迎他。
《西游记》读后感 篇6
夜渐渐深了,月亮高挂在星空中,撒下一缕缕清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纱,显得格外清幽。我坐在书桌前,柔和的月光从窗外射进来,使我心情十分平静。这时,我翻开书桌上已经读完的《西游记》,阅读书海里的每一个有趣的惊险故事,它好像带我遨游到了一个奇幻世界……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创作的一部章回体小说。这本书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求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在这部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三打白骨精”。狡猾贪婪的白骨精三次变成人的模样,想骗取唐僧的同情,进而吃得唐僧肉——长生不老。但白骨精的诡计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将白骨精的真身打死了。可唐僧一点儿也不知情,还埋怨悟空滥杀无辜,便遣散孙悟空回去,并不再见他。孙悟空百口莫辩,可唐僧就是不听他的辩解,最后带着绝望去找了观音菩萨,菩萨告诉孙悟空,唐僧还会来找他的……当我看完这一情节时,我感叹取经路上的艰辛和他们顽强的意志!
回忆起我在学骑自行车时,不管我怎么学,总是蹬了不到一圈便两脚着地,每次这样的时候,就像妖怪告诉孙悟空唐僧被“吃掉”后那样垂头丧气,但最后,我又像孙悟空发现师傅还好好的时候,找回了信心,克服了骑自行车的困难,并学会了怎样骑自行车,而且越骑越熟练了。你说,这是不是坚持不懈的努力而让我学会的呢?
《西游记》真是一部激发人们勇敢面对困难的小说,它让我在放松心情,陶醉其中之余,更让我懂得不畏惧,不退缩,在磨难面前应要勇往直前。我们应具备唐僧的信仰坚定,孙悟空的乐观心态,猪八戒的勇敢善良,沙僧的忠厚老实。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每个人不管在生活中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树立目标,敢于面对,勇往直前,就一定能的实现理想!
《西游记》读后感 篇7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主要叙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途中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的过程。故事情节传奇、惊险,每次阅读,我都深深的沉醉其中。
我觉得最引人入胜的故事是《三打白骨精》。悟空三次痛打白骨精,但是唐僧心地善良,容易被外表所蒙蔽,又不知实情,不听悟空的解释,就用紧箍咒制止悟空,还要和悟空断绝师徒关系,但是孙悟空并不去报复师父的想法,也不怨恨师父,而且心理总是想着师父的安危,可见他对唐僧是十分真心的,后来又救了唐僧。这些精彩的情节让我难以忘怀。
《西游记》除了引人入胜的情节外,还包含了许多道理和启示,比如唐僧盲目地接受别人的帮助,有时还不听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掉入妖怪的手中。这足够说明了遇到麻烦的事情要动脑筋,如果不动脑筋,听了别人不怀好意的.意见,反而会变得更糟糕。看起来没有用的人,在关键时刻也是可以力挽狂澜的,就像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还使我明白,无论是在班级还是团队中,都不能没有默默奉献者的付出,也许他们没有什么能力,但是如果一个班级没了他们这些付出者,同样是出不了成绩的。从唐僧身上我还知道,做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要坚定不移的将目标执行下去。他们师徒四人有自己的长处也有短处,我们可以吸取他们的长处,改正自己或和他们一样的短处。
《西游记》不愧为一本名著,既让我看到它那精彩纷呈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又告诉我做人的道理,使我终生受益。
《西游记》读后感 篇8
我看过许多书,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其中我比较喜欢的就属《西游记》了。西游记里讲述了孙悟空、沙悟净和猪八戒保护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比较终取得真经。
《西游记》这本书里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这些小故事更是令人感到爱不释手。其中我比较喜欢的小故事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去东海龙宫借兵器,把定海神针借走了。然后去地府划去众猴的名字,玉帝得知后将孙悟空骗去天宫做弼马温。孙悟空起初很是高兴,可后来得知弼马温仅是一个芝麻大的.小官,一怒之下,回到花果山,竖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帜。玉帝大怒派李去缉拿孙悟空,比较后大败而归。金星献策假意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命他管理番桃园。一日孙悟空得知王母娘娘设了蟠桃宴,请了各路神仙,独没有请他,孙悟空大怒,去蟠桃宴上捣乱,而后回到花果山逍遥。玉帝暴怒,派兵捉拿孙悟空,孙悟空不幸被擒。被扔到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令人想不到的是他不但没被烧死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于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吓得各路神仙狼狈逃跑。
从这小故事里我能看出孙悟空很强大,他不但能去地府把众猴的名字划去,还能在炼丹炉里练出一双火眼金睛。还有他重情重义,为了众猴能长生不死,他去地府划名字;为了护送师傅取得真经,不管师傅如何待他,对待师傅都是恭恭敬敬。我很喜欢孙悟空,他有一些任性,但他明事理,敢爱敢恨。试问这样的人有谁会讨厌呢?
更多精彩的故事在书里哦!想知道更多,你也来读一读。
《西游记》读后感 篇9
眼前的这本《西游记》,我已经烂熟于心。这本书或许你们已经看过很多遍了,他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经过重重磨难,终成正果。这本书虽然连环画画过,动画片演过,但我再度看这本书时,却悟出感受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坚决信念以及胜利的来之不易。那唐僧坚决的一言一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许多人很努力,但没有信念,就好比大鹏鸟没有巢穴。因此,信念是特别重要的。只要有了信念,你就会特别充溢,恒久不会感到空虚、悲观。有信念的人恒久不怕失败,因为在他们面前,失败只是说明你的不足,只要你努力了,胜利失败都是值得的。
闻名影星孙俪,曾经两次考舞蹈学校都没有胜利,作者舞蹈梦的她依旧走进了部队文工团。在文工团里,她因精彩的舞技获得了骄人的成果。然而命运之神并没有垂青于她,泛恶给了她一个巨大的打击——退伍后让她去做餐厅服务员,也就是说她成了待业青年!这无疑给了他一个晴天霹雳!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她的幻想,学会了坚毅,学会了主动主动地努力抓住一切机会。最终,她参与了新加坡“新秀选拔赛”,并获得了亚军!赛后海润集团找到了孙俪,让她出演《玉观音》中安心的角色。从今,他的明星生涯起先了!孙俪的事迹,不是正好可以看出:明星们也有自己的信念,也有实现信念的决心吗?
不仅是明星,作家也如此。德国闻名作家席勒,军校毕业后就写了第一部戏剧《强盗》,并耗尽自己的积蓄获得了在曼海姆剧场上演的机会。但因为他偷偷离开军营去看自己的剧本上演而违反了军纪,被逮捕并严令禁止他的创作。他离开了部队,以坚韧的`毅力写出了多部戏剧,如《阴谋与爱情》等。可他又遭遇了挫折,曼海姆剧场拒绝上演他的两部新作。他的信念之
火仍旧不灭,又孜孜不倦地写出了不少宏大著作,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诗人、剧作家。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谁没有一时的挫败?我信任,只要点燃心中的信念之灯,它定会照亮你的前方,使你取得胜利!
《西游记》读后感 篇10
《西游记》这本书,鲁迅,称它为神魔小说。
在这本名著中,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就是自称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大闹天宫时,就是十万天兵也奈何不了他。
可是后来啊,被如来一巴掌下去之后,就……
也就除了几个战斗力很弱的以外,差不多就是一怪一请了。所以,到底是如来有什么神力?悄悄地把孙悟空的战斗力降了还是悟空有阴影怂了。不过,归根到底还是作者的设定,不然怎么有接下来的`事呢?那根本就没阻碍了。
还有啊,这从天上来的妖怪可真多。虽是劫难,但你下来一个了之后不能警惕点吗?一个又一个地讲了八十多回。不过唐僧倒也挺衰的,人家一来就下界,什么时候不好,非要等“客”来“看望看望”?还约好时间的?
对了,还有那个大鹏怪。这是什么设定?还跟如来有关系,那这个后台也是无敌了,社会社会。不过就有一点不太明白,为什么佛祖从孔雀肚子里出来这就有亲缘了呢?那也就是说“破肚而出”等于“剖腹产”喽,那不是孔雀生孔雀吗,如来怎么不是孔雀呢?
还有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书中讲到“上界一天等于下界一年”,那有时孙悟空不是搬救兵吗,那一小会儿不就有一天了吗?为什么感觉下界跟上界过的时间一样呢?这不是冲突了吗?第二个,唐僧有一回被抓到海里了,不会淹死的吗?就算有空气,他不是丢到棺材里了吗,难道不会空气稀薄而缺氧休克吗?
取经路上那么多妖魔鬼怪唐僧怎么没有被吓死?猪八戒让他活下去不会有一天闹饥荒吗?沙僧真的像书中讲的一样,很本分吗?
二郎神的第三只眼睛哪里来的?别人都两只眼,就他三只眼,不算妖怪吗?怎么着也算另类吧。
为什么有一些小事要夸得那么大?为什么后半部分有些妖怪没有名字?
《西游记》读后感 篇11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当我读完《西游记》这本书,我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途中,他们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遇到这些困难,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并克服这些困难。
就如“三借芭蕉扇”,面对铁扇公主的种种拒绝,面对牛魔王的次次欺辱,孙悟空从没有想过要放弃,他总是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难题。为了帮助百姓脱离火焰山带来的恶劣气候环境,为了他们师徒四人能顺利通过火焰山,孙悟空是拼尽了全力去借芭蕉扇。当然,《西游记》中还有许多这一类的故事。剧情丰富多彩、一波三折,故事里的人物也有各自的个性:不辨是非的唐僧,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这样人物性格鲜明、故事生动有趣的书,怪不得会被列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谈到《西游记》,就让我想起了那次爬山。一年夏天,父母带我去爬山,走到半山腰我就爬不动了。当时是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此时的我已是满头大汗,汗珠一滴又一滴地落下来,面红耳赤的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衣袖也被汗水打湿了,衣服紧紧地粘在身上,难受极了,我真想哇哇大哭一场。但想了想《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他们也没有放弃啊!爬山比起来,真是不值一提,于是我咬紧牙关,用“火箭”般的速度冲向山顶。到了山顶,我坐在观景台上细品着这良辰美景,不禁感叹道:这次爬山就如蚯蚓挖洞一样,挖得越深,收获就越多!
虽然《西游记》里面的故事结束了,但作者带给我们的思考还没有结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我算是明白了,你付出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只要下定决心做一件事,就坚持到底,别总半途而废,既然是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就一气呵成,永不放弃!
《西游记》读后感 篇12
我看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书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经过了各种磨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我有些疑问,孙悟空有筋斗云,为什么不能直接飞到西天?孙悟空有火眼金睛,为什么唐僧没有呢?唐僧是师傅,为什么没有徒弟们厉害呢?带着种种疑问,我读完了这本书。
孙悟空神通广大,但打妖怪时总是不能一下打死,师傅被妖怪捉,孙悟空去救时,第一次总不能成功,然后他就会想出一切办法。这些事情的背后,是不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坚持不懈?我们读书时,心里都有理想,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都应该持之以恒,才能走向成功。
猪八戒贪吃懒惰,但师徒四人里却不能少了这个大角色,因为唐僧每次念紧箍咒,孙悟空和唐僧吵架时,都是猪八戒上前劝。有一次,孙悟空回了花果山,也是猪八戒出马,把他劝了回来。他是人情的调和剂。我们在别人发生矛盾时,也应该像猪八戒一样,调合矛盾,让大家和好如初。
沙僧不爱说话,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挑着大家的行李,虽然他的本领不大,话也最少,但是我觉得他最踏实能干。踏实能干是现在社会最有力的工具,有了它,往往离赏识,离优秀就不远了。
唐僧心地善良,虽然没有什么法力,但他却能得到徒弟们的尊重,一路上能得到徒弟们的关心和保护,这是我最佩服的地方。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心。同学们,我们务必做一个善良的.人,保持善良的个性,好人一定有好报的。
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想到了许多许多……
《西游记》读后感 篇13
首次接触《西游记》这部国学经典是通过电视的演绎,每一幅画面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而作者对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
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猴子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昏暗,虚弱,不言而喻。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别人的'讨好,而《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多与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有关系,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大英雄的不凡气度,对师傅师弟有情有义,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是为人性,毛脸雷公嘴,山大王则是猴性,而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则是神性。而他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
【《西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的读后感08-04
西游记读后感(经典)10-22
西游记读后感[经典]01-25
《西游记》读后感【经典】01-22
西游记读后感10-13
西游记读后感01-21
西游记读后感11-17
西游记读后感10-26
西游记读后感10-30
西游记读后感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