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呐喊彷徨读后感

呐喊彷徨读后感

时间:2023-10-16 10:58: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呐喊彷徨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呐喊彷徨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呐喊彷徨读后感

呐喊彷徨读后感1

  《呐喊》是鲁迅先生是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所作,作品真实的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日子,揭示了种种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日子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其实在读完《呐喊》的第一感觉,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自责,我自己有点奇怪为什么会这样?经过我的思考后,我发现,以前人的观念真的让人不可理喻,我常常跟我身边的人说,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我一定象孙中山那样,对人们的思想进行彻底的教育。

  我对《呐喊》中的阿Q正传,比较感兴趣,尤其是阿Q,我觉得那样的年代里像啊Q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在如今发达的21世纪,也几乎没有象啊Q的人了,其实我还是挺佩服啊Q这个人物的,时代虽然抛弃了他,但他并没有放弃了自己,而是不断的努力活下来,也许有人会说苟且活着还不如死,但是,生命是第一位啊,没有生命许多都是空想。

  如今,像这样发达的21世纪,我想很少有人想到曾经那么愚昧的国民了,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至今还有那些愚昧的国民的存在,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的确是真的。

  在那些偏远山村的人们,因为接触不到先进的文化教育,以至仍然保留着以前的`各种封建习俗,这一点也不奇怪,社会有进步,而他们似乎日子没有多大的改变,以后,我们要做的还有更多的,包括教育和传统,分辨传统和封建的区别,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除了自己要好好的活着之外,也要帮助别人好好的活着,因为我们的社会在进步。

呐喊彷徨读后感2

  已不知多少次翻看泛黄的书页,这本《呐喊·彷徨》的合订本已在家珍藏了多少年。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期,看鲁迅先生的作品,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朱光潜先生曾将“此身、此地、此时”作为他的座右铭,而再读本文,“迫害狂”昆仲的形成也可以用这六字概括。

  “此身”,昆仲的出身便是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村落。赵贵翁与赵家的狗让主人公坐立不安,哪怕是一个笑容都让人打颤,孩子们也被教导用异样的眼光看人。此时的我仅以为主人公是“迫害狂”,无恶不作。狼子村的佃户因为饥饿吃人,从古到今的书缝爬满“吃人”的小虫,陈老五、何先生甚至亲生大哥都满眼饥饿。其实,主人公并非无恶不作,而是饱受煎熬。

  “此地”,昆仲所存在的这块地已经不像是正常人生存的领域。他日记中的内心独白:“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懦,狐狸的狡猾”,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开始无法理解,看似“匪夷所思”,但了解了主人公所处的环境,这种人性的扭曲却又在情理之中。

  “此时”,昆仲生活在一个封建而又没有人情味的时代中。苍凉的社会摆在主人公面前,主人公是要被吃的弱势群体,其他人都在伪装,想方设法接近主人公从而达到“吃人”的目的。主人公很无奈也很无助,他无法把自己从社会的泥淖中拖拽而出,也无法逃离,他被困住了。整个社会悄悄在变,人心也在变,“吃人”的方式亦在变,但“吃人”的本质未变。“聪明”的人们学会“借刀杀人”,他们千方百计折磨主人公,让他的生命消耗殆尽,从而自生自灭。人们会狡黠地笑,他们害怕从“吃”变为“被吃”,他们不会承认“吃人”的罪行。

呐喊彷徨读后感3

  前几天,母亲带我去书店带我买回了一本名为 《呐喊·彷徨》的书,令我感触颇深。

  此书是著名革命家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真实的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深刻地揭示了种种的社会矛盾。它收集了鲁迅1918年至1922年,与1924至1925年的短篇小说。无论是家喻户晓的《阿Q正传》亦是抨击批判的.《狂人日记》,都表现了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弟兄》里张沛军是真的兄弟情深,毫无私心,还是顾及别人的批评两面三刀的虚伪?若是前者,为何在考虑弟弟后事时,先想到的就是如何省钱?又为何他想到弟弟去世后子女们的就学问题时,想到的是让自己的孩子上学,不让弟弟的孩子上学?这明显不符合常理 。因此,他笔下张沛军的梦,实际上是张沛军内心真实想法的隐晦揭露******很显然,张沛军这个人非常可怕!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祝福》,《狂人日记》等《祝福》里最让人难忘的,恐怕就是那个充满着悲剧色彩的人物——祥林嫂了罢。她是一个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毁灭的悲剧形象。在她第二次到鲁镇时,丈夫和幼子的死对她的打击可想而知,可是在鲁镇,不仅没有人倾听,同情她的遭遇,反而冷言冷语,看不起她,导致了最终悲剧的上演******

  总而言之,《呐喊·彷徨》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希望大家去阅读,了解。

呐喊彷徨读后感4

  “他的感想之丰富,观察之深刻,意境之隽永,字句之正确,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当的,他就很自然的写出来,这是何等天才!何等学历!”,“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没错,刚才你们看到的,就是北大校长蔡元培,与文学家叶圣陶对鲁迅先生至高的评价。我小时候看到名人对鲁迅先生评价的这两句话,觉得他很厉害,我就开始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了,比如说鲁迅在1918年新青年报刊中发表的《狂人日记》、和后来写的《阿Q正传》、《朝花夕拾》等无数经典的、生动的、优美的、真实的文章,今天我来写一下我读《呐喊彷徨》的读后感。

  这其实是两篇小说,一篇《呐喊》,一篇《彷徨》,正如小说的名字一样,这两篇作品,是鲁迅在青年时期,对自己和对社会的思考。在思考中,他发现了很多自己身上和国民身上的弊病,于是他想要用呐喊将仍然在愚昧中的国民唤醒,让中国人民摆脱“吃人”的封建社会。

  所以他为了整个中国国民,果断放弃了自己的医学道路,开始写文章,让国民们保持清醒,不断进步。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些表达了对那些被现实束缚,甚至被折翼的,有追求的青年人深深的同情,有些表达了对封建旧知识分子的讽刺,还有一些表达了对新文化崛起的自信。

  其实,鲁迅在民国时期写的很多文章,都是对年轻人和穷苦人被压制的同情,和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民国政府毫不留情的揭露。

  各位同学们,我建议你们去读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肯定会有所感悟的!

【呐喊彷徨读后感】相关文章:

彷徨读后感12-28

《彷徨》读后感07-19

今年春天我很彷徨作文06-29

今年春天我不再彷徨作文06-16

呐喊读后感12-02

《呐喊》读后感03-14

(精选)《呐喊》读后感09-02

【必备】呐喊读后感07-11

呐喊读后感(优秀)08-19

《呐喊》读后感(通用)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