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时间:2023-11-22 07:17:4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1

  我向来是畏惧鲁迅先生之作的,无非是觉篇幅长、寓意又深,总是太难懂。如今大抵是阅历又多了一些的缘故,竟能沉下心来读出一二。

  长歌当哭是种极好的情绪宣泄方式,但鲁迅先生不单是宣泄情绪、为沉勇而友爱的学生们一哭,定还有别的想法在里头。

  鲁迅先生总能以一支锐利的笔刺破粉饰太平的面具,是我们得以了解旧社会丑恶不堪的一面。他说自己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他要叱骂那扰乱社会的少数、唤起备受压迫、逆来顺受的多数。

  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不料也不信,用了最大的想象也未能想到,就算想到了也不相信的事还真就发生了。执政府面露凶残的笑,用冰冷锐利的武器指向爱国青年。他们如此猖狂,这社会的.多数竟没有被触动!他们如此疯狂,这社会的多数竟无动于衷!

  可怜的人儿们,还要逆来顺受吗?可怜,真是可怜!刀已架在脖上却仍痴痴呆呆,真是泰山将崩于前而色不变,这淡定的劲儿着实令人佩服。

  庸人用了忘却这味药百毒不侵、油盐不进。而真的猛士又怎能坐视不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的猛士有必要做些什么了!正如鲁迅先生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们也有必要唤醒庸人!

  然而请愿这种方式不能评定其好坏。革命总有流血牺牲,可我们应用最小的牺牲夺取更大的胜利。这不是贪心,这是对生命的敬畏,若死神的镰刀挥舞地过快,这样的斗争代价实在太高!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里也含了青山有幸埋忠骨,忠骨应与山同存的意味。几人性命与当时四万万同胞相较是单薄了些,但他们的亲友同窗怎会忘掉她们的沉勇?历史若是忘却了绯红的血迹,那社会总体的愚昧也就是必然。

  刘和珍君、杨德群君、张静淑君及所有留下淋漓鲜血的猛士们若不能活在人的心中,也便是真的死了。历史的车轮碾过,似乎一切都未曾发生。庸人们也继续之前的生活。世上的大夫便得了清闲,只消开一味忘却的药也就够了。

  而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2

  在这篇文章里,我印象最鲜明深刻的,是刘和珍的微笑。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于是就忍不住想像,在那样温暖柔和的春日里面,22岁的少女在阳光和花香里走来,春风轻轻地牵起她的衣袂,青春照亮了她那比阳光还要温柔的笑容,在同样的青春年华里,在同样的春天,不能想像,也不敢想像,那鲜花一样的生命在鲜血中速然凋谢,那温和清婉的微笑在一瞬间化为永不再见的埃尘。青春的美丽,原不该如此的脆弱。

  青春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词汇之一,她被所有的人留恋和珍惜。青春应该远离烦恼和优愁,青春应该摒除所有的琐屑和喧嚣。青春所应拥有的只是欢乐、美丽和希望。青春才是生命的开端,前面的路还很漫长,所以青春的心灵往往充满着真善美的希冀和幻想,而认识不到人间的风雨沧桑。这在所有的时代都应大致相同,而在太平之世尤为如此。一方面是青春自身的真纯,一方面是已经r解了沧桑滋味的人们对于这种真纯有意的遮蔽。所以,如果让青春的年华真正去了解什么是丑恶黑暗,什么是凄凉愁苦,这将会万般困难。

  但世界毕竟是真实的.,也是严酷的。青春不可能在任何时间空间都永远和社会的阴暗面绝缘。当真正的恶雨腥风袭来,青春会显现出一副怎样的姿态?我相信,答案会有许多许多种。对美丽就意味着彩云易散琉璃脆,美丽的东西,由于本身的精致,由于格外受到的珍惜,使之根本就没有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就像花房里的花朵,即使不是春天也能同样娇艳地绽放,但正因为这样,便一点也经不得风雨。真正美丽的花朵,应该还是生长在自然的旷野中。有了冬雪下坚忍蛰伏,在春来的惊雷下,才会顶着料峭的春寒,绽放出用生命凝成的美丽,这种美丽是纯自然的,她的生与长都伴随着风和雨,因此无论天时多么严酷,她依然卓立,美得愈加鲜明,便像春日里阳光下少女唇边的微笑,永远飞扬着青春的骄傲。

  只有惯经了风雨,青春才会永不调零。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3

  刘和珍君和她的女同伴们是看清事态、明辨是非、有着铿锵爱国热情的英雄!她们集女性的温柔典雅和男人的雷厉风行于一体,直视人生!

  可惜她们生错了年代,无缘无故地只剩下尸骸。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会是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无边无际的黑暗,总是乌云密布,看不见天日。像是在一片污浊的沼泽中,人们总也爬不出来,越陷越深,埋怨啊、咒骂啊、踩着别人的肩逃走啊比比皆是。八婆尖嘴猴腮地挑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混蛋到处斗殴出气、最可恶的是政府,拿着一杆枪往老百姓身上射,对着高鼻子蓝眼睛的却奉承得嘻嘻笑!哼,社会是如此混乱、甚至是混沌,仿佛是从白内障患者的眼里看世界,一个字:糊,好人坏人都分不清。是谁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让人们如此愚钝?答案可想而知。

  “时间永是流驶,都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做‘流言’的种子。”这显得中国是多么的凄凉,人们的心是如此冷漠,难道这些妙龄女孩生命的终结带给他们的只是这些吗?饭后的谈资?大多数盲目的中国人都在重复着这种老太太的生活。饭后拿张小板凳往太阳底下一搁,两只手分别插在另一只手的衣袖里,唧唧喳喳没个完,一天就这么糊弄过去了。暗红的鲜血喷涌而出,溅在杀手的脸上,饿狼心的他们闻到血腥味却还没有住手,他们是走狗,一条天天舔噬主人臭脚趾的卑微的狗……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这些鲜血,最近感染的是身边挚爱的人,因为痛苦,所以认可逝去者的事业;因为痛苦,所以努力去感染周遭迷途的人。这些用鲜血才换来的认可,真是令人心痛。倘使她们不被杀害,她们将继续战斗,战斗,总有一天感染的人会比现在的多的多。烈女,让人心碎。

  长歌当哭……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4

  《纪念刘和珍君》:直面社会,直面人生

  一篇后死者奉献于逝者灵前的文章,文章中“苟活到现在的我”,以及“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今日已皆成历史。将近百年了,不过也才不到百年,说久其实也不算太久,烈士的血色和烈士同仁的怒火本不该如此迅速地变得遥远、疏离和陌生。

  不到百年,一个曾经维持着的似人非人的看不到何时是一个尽头的中国,已经赢得了独立、和平,已经走向快速崛起的强国之路——尽管鲁迅先生批判的国民性中的某些弱点尚未根治;不到百年,就在我们脚下的大地上,昔日青年面对的国土沦丧和军阀的弹雨,已被今日的好莱坞大片、电视选秀、NBA和F1、铺天盖地的考试辅导书和模拟题所替代!

  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墙壁旁的书桌,成堆的书和收罗起来尚未装订的画集,一个留着一字胡穿着长衫的瘦削的文人——漫漫长夜里坐在书桌前沉思、写作的鲁迅先生的形象定格在每一个当代中国人的心目中,仿佛一尊神。身高只有不到一米六,体重一直在七八十斤,却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硬骨头,成为无数中国人的精神导师。在这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时代,阅读鲁迅,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什么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内心不懈的追求。无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的学生刘和珍,还是怀着无边的愤懑和微茫的希望用笔作匕首、投枪的鲁迅先生,都继承了这一传统。刘和珍君对生命的'舍弃,鲁迅先生的孤独战斗的姿态,其实正是对国家、民族强盛的大追求,是真正的热情和关怀。有关世道人心的大事,是以前举凡读书人都要关心的基本之事,而今却被过分的功利追求冲淡甚至避开了。阅读鲁迅,原不只是为分析清楚中心思想和文章结构,学大师怎样做文章,更不是为背几节著名段落,牢记几句经典名句供今后同学间作无厘头式的解构、调侃之用,鲁迅先生的文章,如果你真的读懂了,你应从此学着直面社会,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直面人生,让自我省察、自我审视成为毕生的习惯。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相关文章:

刘爷爷作文12-05

刘爷爷作文(6篇)12-14

刘爷爷作文6篇12-05

刘爷爷作文5篇12-06

刘爷爷作文(5篇)12-07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01-08

纪念记叙文01-13

纪念袁隆平爷爷作文02-21

刘爷爷作文汇编5篇12-22

采购纪念品请示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