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1:54: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精华)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精华)

  从20xx年3月底第一次拿到《做最好的家长》一书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这样告诉自己的:我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家长。那什么是最好的家长?难道仅仅只是做好自己另一份职责吗?

  读了李镇西老师书的二分之一,我觉得我是一个不及格的家长。为什么要用不及格了?书中强调要给孩子平等、尊重、自主选择权,我并非没有给予孩子这些,但似乎都掺杂了我的决策。书中写到“感受父母之爱,对孩子的教育要顺乎天性,崇尚自然,尊重儿童的想象,无论他怎样怪癖有个性,本质上却是在尊重孩子的自由权利,这是对孩子创造天性的最大保护”。都说兴趣是最大的内驱力,在发现孩子内驱力上我们要抓住细小,敢于让她自己去尝试。可是,我似乎在这方面更多的还是专制,我口中的“我觉得、你应该、你必须”成了她发展的绊脚石。

  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好习惯的培养、善良人格的塑造、青春期教育、学习方法的指导、坚强意志的磨练、“代沟”的超越、读书习惯的养成、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各阶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操作模式。而其中的许多做法,与我的思想产生了碰撞,发生了共鸣。通读全书,个人感受与大家分享。

  卢梭《爱弥儿》中说:“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人性本善,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需要找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引导但并非是引诱她去分辨善恶。孩子爸爸工作比较忙,有一次回家,爸爸坐在沙发上用按摩仪按脚,想要我去拿一杯水,当时我正在拖地,我很不耐烦地说:“不能坐下之前把准备都做好吗?”我没有去帮爸爸拿。过了一会儿,爸爸让孩子去拿,我的眼神告诉她不要帮,然后说了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犹豫了,边走去端水边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次你记得把准备工作做好,这次我就帮你拿了。”通过这件事情,孩子学会了分辨善恶的能力。

  书中有很多我很喜欢的内容。例如“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简单的几个字教会了我很多,播种就得用心呵护,也需要种子自己去敢于冲破大地,寻找阳光。“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骄傲使人进步,虚心使人落后。”这一句让我也深有体会,对于一个不自信的孩子,我必须让她自信起来,为自己感到骄傲。在兴趣的选择上,从小让她学了街舞,在街舞的学习中,孩子慢慢找到自信,对音乐的律动、节奏的把控、动作的记忆都在慢慢成长,由于老师的不断鼓励,她十分开心,逢人就说自己跳的很标准。

  书中强调了一句:“让人们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作为学生的时候,我也时常这样认为,爱国爱家爱集体爱自己,现在我想把这句话教给她,世界是充满爱的。书读完后半程,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家长,教育之路远而深。我将和孩子一同成长,少一些必须,少一些打吼,少一些批评,多一些你试一试,多一些沟通,多一些尊重,相信孩子也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哇哇一声叫,与世界的第一声礼貌;蹒跚学步起,与大地的第一次紧密联系;牙牙学语时,与人们的第一次传递;拿一张白纸,开始慢慢色彩斑斓;那都是自己,我和孩子是最好的“朋友”,她是我最好的孩子,我是她最信赖的家人。“做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我们都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