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时之诗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时之诗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时之诗读后感1
春有花,夏有蝉,秋有月,冬有雪。
四季之美,美在自然;唐诗之美,美在风情。把唐诗放进四季的时光流转中,感受诗人笔下的春花秋月,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作者从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中精心选择出来的三十二首诗。按照节气、节日精心编排,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也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这些自然节奏里,有唐人的生活步伐,也藏着诗人的绣口锦心。诗人以自己独特的目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花雪月,酸甜苦辣。而蒙曼教授,以精准的解读和通俗的表达,让读者看到了唐诗中的四时之美。
春夏秋冬,四季转换,古人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农事和太阳运行情况订立二十四节气。古人的生活也就随着自然的节奏顺时而动,实现天人合一。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社会日益活跃人们开始东奔西走的年代。游宦、游学、征战、经商、采桑、采莲,古人因不同的活动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和风,夏天的荷香,秋天的露水,冬天的雪花。走出家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赋予诗人饱满的情感,吟出多样题材的诗篇。唐诗穿过千年岁月,与我们相遇,流转出别样风韵。
蒙曼以季节的变化和节日为链,把一首首诗穿成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项链。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解读唐诗也是如此,不一样的视角就看到不一样的唐诗。作者就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让我们看到了蕴含在唐诗中的`四季风情。
春
一年四季,春为始。春花,和风,细雨,啼叫的鸟儿,冒出头的小草,沉睡了一个冬天爬出洞的虫子一切鼓足了劲似得冒出来,一夜之间,世间万物都有了活力。我们在惊叹、赞叹的同时,美景流逝。而诗人却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也给了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虽然诗句已流传千年,但依然不朽。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是一个狂傲的诗人。这首诗正写于他宦游途中,与家乡完全的不同的风景更加触动诗人敏感细腻的心,思乡的情绪也是一触即发。江山信美,外面不仅有美景,也有美好的前程。但终非吾土,再美的地方也不是自己的家乡。见春景沾巾,这就是诗人。通过蒙曼的解读,我们不仅和诗人一起欣赏到云霞出海的壮观景象,也更加贴近诗人的内心。我们和他们,相遇在美妙的诗篇中。
夏
夏日炎炎,无心睡眠。大太阳下,人们汗流浃背,诗人也没有过多的诗兴。诗作自然不多,为数不多的诗篇中,诗人也在追寻一种由内而外的清凉,自有一份清淡的禅意。读作者的解读夏季的诗,感受那份静。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夕阳落山,素月升起。蒙曼认为,随着落日一起西沉的还有夏日的烦躁,而喜悦随着月亮一起升起。由景到情,自然随性。荷风竹露,诗人捕捉到安静的夏夜里的天籁。欲弹奏一曲,却憾没有知音欣赏。真是惆怅!但蒙曼认为,虽然诗人有点小惆怅,但是并不苦闷,可以期待与故人梦中相见。人生在世,谁又能事事遂心如意呢,不因遗憾而郁闷,放平心态,享受大自在。
秋
看到秋,就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名句。秋,是清凉的,秋日的诗,也是清新优美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王维
明月、清溪清净高洁,浣女、渔夫淳朴快乐,在蒙曼的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了至善至美的田园牧歌图。而诗人素有禅心,九重宫阙、万丈红尘也比不上归隐山中来得自在。诗美,景美,人格美。
冬
四季中,冬是最冷的一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冷的诗雪,暖的是人心。兴趣来了,还可以一起去踏雪寻梅。冬日里的诗,蒙曼选的也是恰到好处。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卢纶
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中唐诗人。诗风昂扬,铿锵有力。这首著名的《塞下曲》是改写《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一小段。由原来的三十三个字,改写成二十个字的五言绝句。作者蒙曼即写出了改了哪几处,又说明改写的好处?不读诗,不知诗好;知诗好,却不知诗好在何处?蒙曼却能从我们想不到的视角去分析、解读。读后,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四时有诗,古代和今天,就相遇在美妙的四时之诗中。《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中蒙曼让诗篇与读者对话,读者看到的不仅是四季的美景,还有唐人的生命轮回。
本书值得称赞的还有目录的编排,以立春开始,以春节结尾,二十四节气和节日点缀其中,正好与我们的轮回和圆满吻合。
四时之诗读后感2
这个暑假,拜读了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蒙曼老师的《四时之诗》。全书按照一个清晰的主题精心选择,精心编排三十二首诗。这些诗围绕四季的节气和节日,其实就是围绕唐代的岁月轮回,围绕唐人的生命轮回。蒙曼老师按照季候讲诗,带领读者在四季变化中赏读诗人笔下的春花秋月,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唐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皇冠。从儿时起,能够简单背诵几首唐诗,但是对唐诗的认知停留在似曾相识,或者会背全诗而缺少精准理解的层面上。蒙曼老师解读唐诗通俗易懂,读她的作品犹如两个老友面对面,促膝交谈。跟着蒙曼老师读《四时之诗》,品四季之韵,着实是一件趣事。
立体永恒的春。
春天是万物萌动的季节,春天是桃红柳绿的季节,春天也是最具诗情画意的季节。中国古代的诗人一年四季都写诗,但写得最多的还是春天。春天是属于花和鸟的,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也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春天又是属于鱼和虫的,是“如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也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蒙曼老师笔下的春天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有情思……
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描写立春的景色。“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从远景写到近景。云霞从海上升起,曙光降临;梅花开了,柳叶绿了,春天降临。此时的景色跟天未亮的时候比是美的,跟冬天比是美的,跟作者的故乡比也是美的。美景没有写完,从画面又写到了声音,“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这就是江南的春天,声和色,声和色、光和影,无一不美。“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这首诗以“偏惊”开头,以“沾巾”结尾,让春天的柳丝和思乡的情思缠绕在一起,绵绵不绝。
杜甫的《春夜喜雨》写在雨水节气。杜甫责任心、忧患意识强,感时伤世,作品往往比较沉重。但是,这首《春夜喜雨》不一样,一开始就透着一股高兴劲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天的雨点醒春天,它带来的是属于春天的滋润,属于春天的绿色,属于春天的生机勃勃。所以大家都喜欢春雨,期盼春雨,春雨回应人们的期盼,如期而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伴随着春天的和风,在静静的夜里飘然而至,滋润着万物,却又无声无息。这不只是春雨,这是儒家君子。这么受欢迎的春雨如果外露,夸张地表达自己,那就不是中国人喜欢的人格精神了。我们喜欢谦谦君子,温和内敛。杜甫是循循儒者,所以笔下是具有儒家君子之风的春雨。
蒙曼老师讲解古诗娓娓道来,不仅仅是诗,还有诗人和诗中的故事。
蓬勃热烈的夏。
诗人描写春秋两季最多,因为这两个季节特征明显。描写夏天较少,夏天炎热,但是夏天自有好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的诗和自然的缤纷热闹相映成趣,动静相宜,冷暖有度。
端午节是夏天的第一大节。最早是百越民族的一种风俗,后来传遍大江南北。蒙曼老师把李白的《江上吟》放在端午节,这首诗和端午并不直接相关。放在端午有两个原因,一是写了江上划船,这是端午节的经典活动;二是写了屈原,这是端午节的精神象征。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关于端午的话题。节气和诗相伴,的确是四时之诗,呈现大自然的风采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多姿多彩的秋。
悲秋是我们对秋季古诗的常态印象,秋风起,秋叶黄。蒙曼老师讲述的秋天却是另外一种风景,例如王维的秋日颂歌《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歌,王孙自可留。”在黄河流域,刚刚入秋,天还很热,人称“秋老虎”,但是下过一场雨,马上会有丝丝凉意。秋天的温差变大,白天气温高,晚上会有凉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出了北方人最为熟悉的.季节特点。跟随蒙曼老师读《四时之诗》,读诗和了解地域特色同步并行,尤其是生活在龙的故乡——濮阳,感同身受。
安静而温暖的冬。
蒙曼老师在《四时之诗》的立冬节气对应的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冬至在中国古代地位很高。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测定出来的一个,在整个周朝,乃至秦朝,都把冬至当作一年的开始。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定正月为岁首,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春节。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跟随蒙曼老师品读这首《问刘十九》,品味诗韵。
颜色美:酒是绿的,火苗是红的“晚来天欲雪”,虽然还没有下雪,但能想象雪是白的。“晚来”,那么天是黑的。我们常说花红柳绿,绿和红,那是生命的颜色,是希望的颜色,读来让我们感觉到寒冬中的温暖,眼前不觉一亮。
韵律美:新酿的酒倒好了,是静的。但是酒没有过滤,上面浮着一层泡沫,像一群小蚂蚁一样在逐渐散去,是动的。红泥炉本身是静的,但是火苗在跳动,这是动的。暮色苍茫,人归家,鸟归巢,天地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特别是冬夜,显得尤其安静。但是“晚来天欲雪”,雪花就要飞舞起来,天空还在动。
有颜色,有韵律,再加上一份情感。邀请好友一起对饮小酌,畅谈心胸,在冬日里,堪称一件幸事。
古人对季节的变化、对节日的情感,敏锐且细腻。跟随蒙曼老师读《四时之诗》,品四季之韵,让20xx年的夏季增了色彩,添了韵味,真好!
【四时之诗读后感】相关文章: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10-22
木兰诗说课稿07-02
《木兰诗》说课稿12-04
木兰诗读后感03-22
读曹操诗的读后感03-02
香菱学诗读后感09-04
香菱学诗读后感04-17
《木兰诗》说课稿10篇12-22
《智慧之花》读后感04-30
风之玦的读后感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