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时间:2024-06-01 15:40: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合集]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合集]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中日战争时期深入中国采访多次采访中共领导人。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红星照耀中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也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甘于奉献,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他们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红色革命如一颗光华璀璨、熠熠闪光的“红星”,永运照耀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在书中,刚开始写道许多外国人对红军存有很大的`争议,而斯诺也对此很好奇,于是他便乘车去了红色中国。到了中国,见到了红军,斯诺震惊了,震惊于红军的团结,震惊于红军的坚定意志,更令斯诺震惊的就是那些“红小鬼”了,他的当中最小的才9岁,平均年龄18岁,他们虽小,却跟着爬雪山,过草地,他们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

  82年后的今天,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观察、思考和选择的重要性。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

  书籍的海洋总能使人淡望烦躁与严夏,像一盏熏香,安人心神。我时常沉浸于粼粼五色的文字世界,那有异彩辉辉的幻想国度,亦有涵富史诗的古今译章。

  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飞夺泸定桥”“勇渡大渡河”“长征过草地”的红军精神,深深触动了我。红军历经了苦难与挫折,抛头颅,撒热血,绝不退却的精神——飞夺泸定桥;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坚持——渡过了大渡河;为部队探索出前进的道路,以生命为代价,以精神为食粮,挺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岁月将历史刻画于薄绡,墨香洋溢的纸张却掩盖不了那战火的销烟,这些文字表现的精神与情怀,令人动容。古有长城万里,今亦长征漫漫”,“忠骨处处埋,战士悔怨无”的奉献精神,无处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战无不胜,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当今的和平年代,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革命精神如一颗熠熠生辉、明皓璀璨的`红星,永远照耀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照耀着我们新一代。我们认真学习红军精神,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挫折打击,永往直前,面对集体与个人利益得失时,选择以小家顾大家,把集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认真踏实的做好每一件事,勤奋学习,刻苦专研,坚持不懈,争取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3

  1936年,正是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动荡的时期。当我跟随作者走近西北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我对当时的毛主席等领导、红军战士与人民大众有了崭新且深刻的认识。在苏区战斗工作、生活的人,他们的言行无不表现着乐观向上,甘于奉献,勇往直前,忠心爱国的红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红色革命如一颗光华璀璨,熠熠生辉的“红星”,永远照耀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领导。那么,这些领导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他们的衣食住行是否远远高于人民的待遇呢?答案是否定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朴实宽厚,令人敬佩又惊讶。他们才华过人,受到万众景仰,但毫无领导架子。他们与农民在夜晚一起散步,与士兵一起吃饭时说笑,住着简陋的窑洞,吃着粗糙的馒头,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我想,这就是他们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取胜的重要原因,他们是深得民心的。

  令我难忘的文字有两处,一是“共产党在西北所以到群众拥护,其当前的基础显然不是名尽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点像孙逸仙博士的主张,耕者有其田”。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是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的”。正所谓“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因为代表着群众利益,人民才会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原来我以为,当时人民的思想一定十分保守,然而事实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也会批评和抱怨,但更能团结一致,并支持“苏维埃”和红军,说明他们思想觉悟高,有共同的追求和目标,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在文章中也有深刻反映。

  说到人民,人们就会就会提起红军。在《“真”的红军》一节中,作者写道:“旅长以下的军官,常常和士兵共同作战。一位外国军事随员说过,有一件事,可以单独说明红军和广大优势的故人军队作战的能力。这件事就是军官们习惯说:‘跟着我来,弟兄们!’而不说‘向前去,弟兄们!’”红军军官们把自己与士兵放在同一个位置,与他们心连心。这样团结一心的军队,怎么可能不取得最终的胜利呢?

  书中没有华丽的描写,但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又生动的红星照耀下的中国共产党。翻开这本书,我认识了一群有气魄有抱负的领导者,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充满活力的苏区,了解了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并为之骄傲自豪。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

  照耀着中国的红星究竟是什么呢?

  是那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们心中坚定的信念,是他们不怕困难、团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以这样坚定的信念为火石,一路燃起的星星之火,怎么可能不燎原?这燎原一片的大火,怎能不化为闪耀的红星,照耀着全中国?

  历史的发展证明了我们的猜想。革命的胜利永远留给有信念、敢行动、敢担当、爱百姓的`好队伍、好党派。

  如今,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我们沐浴在中国共产党的春风中成长。我们更应当努力学习,更应当多了解历史、关注社会,像书中的“红小鬼”一样坚定、勇敢、善良,像毛泽东同志一样胸怀大志,像周恩来同志一样机智灵活,像彭德怀同志一样开朗、平易近人,像徐海东同志一样无私真诚,还要像所有中国共产党人一样,热爱故乡、热爱人民、更热爱祖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5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谁又有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红军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趁着假期,我怀好奇心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且生动地介绍了红军用智慧与实力战胜蒋介石反动派。以勇猛战斗、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长征途中帮助过许多老百姓,深受百姓爱戴。其中有一个小故事深深感动了我: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从这里给我的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红军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

  一百年前,我们,中国,中国人民。都正处于一个水深火热的时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二十一条,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大屠杀,还有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等种种的耻辱。

  放暑假了,这次暑假里。我们的语文老师让我们读了一本名著,名字为红星照耀中国,我本以为这是一个中国人写的,但是没想到的是整本书竟然是一个美国作家写的。

  这本书的主要写的是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来战胜敌人,在失败的过程中不灰心,不放弃,在革命的`的旅途中不断地帮助农民帮老百姓,他们的的军队是以农民为主。而在这本书中还有几个十分精彩的故事。官帽山上的三百多名红军战士被敌军重重包围。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萝,马上带领三百多名红军战士用藤蔓顺利下了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海油很多很多振奋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财富,激励着中国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的理想百折不挠,奋勇平博的革命精神,从这里给我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的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7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轻轻合上书,嘴里却依然“咀嚼”着这铿锵有力的话语······

  阅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经典著作,我的心灵是震撼的,坚定的,沉重的,更是自豪的!

  红军·勇士

  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勇士,叫红军;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堡垒,叫红军;有一种所向披靡的力量,叫红军——《红星照耀中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它,让世人知道,红军是永不言败的,他们的信念是无法动摇的!

  在这本书里,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故事,每一次描写,无不将红军所拥有的优点,所展示的面貌,所蕴含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从作者刚来到中国,到进入红区,与红军领导人交谈,再到最后的感慨,都十分具体真实,纪实性很强,简单的叙事中穿插了各种政治术语,时而妙趣横生,时而严谨认真,从两方面突出了红军具备而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特点——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细节·感悟

  细细品味这本书后,印象最深的还属那段——长征。

  那他到底有多么震撼?还记得作者在此章节的最后,用一个再好不过的词来形容长征——触目惊心!是啊,长征的数据触目惊心,长征的.经历触目惊心,就连长征的每一时每一刻都是那样触目惊心!

  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翻大雪山······哪一段故事不触目惊心?哪一个细节不触目惊心?然而,红军战士们却毫不畏惧,从不放弃,万众一心,在这段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杀出一条血路来!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只因他们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坚不可摧的堡垒,所向披靡的力量!

  传奇·致敬

  历史的脚步,在这里驻足;革命的航船,从这里起航。

  往事随着时光渐渐淡去,而红军却永远被历史铭记。

  《红星照耀中国》,它以不一样的口吻,不一样的角度去向人们叙说这段传奇的故事,让这段传奇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永不熄灭;它也告诉世人:红星,不仅仅照耀中华大地,也照耀整个世界,照耀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民,让全世界感受到红军的力量,乃至中国的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是一段传奇,一段无法抹去,永远闪耀的传奇!让我们在这里,向传奇,致敬!

  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红色战士,不仅谱写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更是铸就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

  “读史使人明智。”再一次翻开眼前记录传奇的书本,再一次重温这传奇的经典,回首那传奇的时代······我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而骄傲,让我们不懈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富国强民而奋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西安事变爆发前夕,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除此之外,作者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随着我更深入苏区,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青年运动的蓬勃精神。”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随后接触的那群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震撼,“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作者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读史使人明智”,再读《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非凡的历史,领略真实鲜活的红色中国,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9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父亲一边翻弄着他那满满的大书柜,一边哼着这首经典老歌。

  父亲是一名会计,但是很喜欢军旅,所以书柜里大多都是和军旅有关的书籍。我顺着书柜看过去,发现一本红色的书在其中格外耀眼——《红星照耀中国》。我喃喃自语道,轻轻取下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来战胜敌人,在失败的过程中不灰心,不放弃,在革命的路途中不断地帮助老百姓的故事。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与我年纪相仿的——“红小鬼”。他们大多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但是他们却比富人家的孩子有志气。有一个孩子才十五岁,红扑扑的脸颊,时不时吸溜着鼻涕,他经常用袖子来擦,边擦边露出天真的笑容,一副完完全全的孩童模样。可有谁想得到,他已经参军了四年。那时他刚十一岁,便扛起了保家卫国的枪杆,走过了红军的万里长征。这些红小鬼们喜欢红军,也无限忠诚于红军。在西安府肮脏的监狱里,关押了200多名这样的孩子。他们无论受到怎样的`拷问,仍然不屈不挠,忠心可鉴。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其背后有着多大的信念和执着!我情不自禁地感慨起来。就像作者所想的那样,这些中国的未来——红小鬼,看似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却早已被战争磨炼成了能征善战的红军战士了。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财富,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红军战士们为了崇高的理想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精神更是感染了新时代的我们。从此革命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决不能辜负老一辈革命家的期望,要努力学习,砥砺前行,让红星永远闪耀在中国大地上。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描绘了中国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西安事变爆发前夕、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除了,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随着我更深入苏区,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青年运动的蓬勃精神。”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随后接触的那群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震撼,“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1

  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斯诺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等等都有了崭新的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

  说道红军,就不得不提起军队。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这就是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而不是去颐气指使别人。

  哪怕受到多少挫折,受到多少磨难,他们也会勇敢的向前冲,为了的鲜血和炽热的心完成了这项壮举。

  中国红军,永垂不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2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位外国记者斯诺所写,他客观详实地报道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纲领,让全世界知道,在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真正的未来在哪里。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的屠刀则挥向人民,这个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大局,这个人就是毛泽东领导下的共产党。

  党在成立初期,由于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曾受过很大的损失。新的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领导们的智慧使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只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让国家看到未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击退,在无数人流血牺牲后,更多的人勇敢站出来。共产党领导的队伍逐渐壮大,在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没有人能再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了,这是一个代表人民群众的政党。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知道:正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经历的苦难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了解过去,才能真正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种伟大将给中国带来新的辉煌!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好书,读了这本书,让我感触良多,深受启发,为此记录下心得感悟!“那红星照耀中国,也必将照耀整个世界。”这是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所提出的。在这本书中,共产党人的艰辛、努力及奋斗,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那30多名先遣队员们以不怕牺牲,敢于直面一切困难的长征精神,用自己的钢铁之躯筑成屏障,为身后的队友铺平的道路与希望,可以说红军中的每一个志士,都是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可以牺牲一切,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在尚未吹响胜利的号角前,他们绝不退缩。

  可以说,这是一部划时代性的巨作。它推翻了外界对中国共产主义的负面压迫与影响,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朝气的红色中国,而这样的国家与民族却更是不可战胜!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支奇迹般的,给予了人民、给予了国家与民族真正生的希望!唯有那不可打倒的共产国际主义,方可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感谢这本名著,他教会了我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乐观主义,赐予了我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胆识与谋略!

  红星照耀中国,也必将照亮整个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3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以优美、幽默的文笔,真实地记录了在陕甘宁边区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80多年来,这部名著先后被译为20多种文字,传遍了全世界,教育了无数读者和一代又一代青年。

  埃德加·斯诺,1905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美国著名记者。1928年,来到中国,担任几家欧洲报纸的记者,踏遍中国大地进行采访报道。在上海,斯诺见到了宋庆龄和鲁迅,在他们的指引下开始认识了解中国。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在北京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的讲师。1936年6月,斯诺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到达陕甘宁边区,在红军东线指挥部,第一次与周恩来和邓颖超见面。在周恩来的安排下,1936年7月11日,斯诺作为第一个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记者,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之后,他前往中国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拍下了很多真实的照片。他拜访了许多中共领导人,曾和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多次交谈。1936年10月末,斯诺回到北平之后,开始创作。1937年7月,完成了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同年10月,在英国伦敦公开出版。1938年2月,中国著名学者胡愈之等在翻译时,把中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引起极大轰动,让世界看到了毛泽东等红军领袖的真实形象,看到了“红星照耀下的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在这一章中,斯诺主要记叙了多次采访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情况。本章共分六节。一、童年时代:记叙毛泽东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童年时代艰苦的学习和生活。二、长沙时代:记叙毛泽东在长沙进入湖南师范学校,创办文化书社,组织工人运动。三、革命前期:记叙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旁听大学课程,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四、国民革命时代:记叙毛泽东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在湖南、广州从事农民运动。五、苏维埃运动:记叙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参与建立中国工农红军、井冈山苏维埃政府。六、红军的生长:记叙毛泽东和红军反围剿斗争,红军的发展壮大,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中《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中的第三节《革命前期》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是另一个夜晚,毛泽东两脚交叉着坐着,背靠在两个铁的行军箱子上。他点起一支纸烟吸着,拾起前一天所讲故事的线索,接下去说:我决定那年夏天到北平去……李大钊给我找到工作,当(北大)图书馆的助理员……我参加了哲学会、新闻学会,为了能够旁听大学里的.课程……我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是十分穷苦的,可是另一方面这座古代都城的美,对于我可算是一种补偿……在故宫前面的广场上,我见了北方的早春。当北海上面正结着坚冰的时候,白梅盛开着……北京数不尽的数不尽的树木唤起了我的好奇和赞叹……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为我们青年一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埃德加·斯诺,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访问中国。《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也见证了中美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阅读红色经典,重温历史记忆,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让闪闪的红星永远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4

  每一次仰望五星红旗,每一次唱起庄严的国歌,我的内心总有一股力量在涌动!

  从弱小的苏维埃到如今的繁荣富强的中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促使这种改变?我从《红星照耀中国》找到了答案。

  毛泽东出身卑微,但是他有着一个强大的心,身为苏维埃最高领导人,却毫无领导架子。相反,他平易近人。无论是衣食,还是行为,都无不表现他朴素的可贵品质。不仅仅是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恩来、彭德怀,就算是那些不知名的士兵也是个个如此。

  在茫茫大草原,他们无所畏惧,凭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作文在寒冷刺骨的雪山之巅,他们无所畏惧,凭着一腔热血直面危难;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他们无所畏惧,凭着一颗赤子心之心奋进拼搏……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颗颗爱国之心在熠熠生辉!

  在延安,像毛泽东这样出身卑微却有着伟大理想的人数不胜数。他们的目的很简单也很伟大——拯救民族危亡,解放全中国!即便这十分艰难,但是凭着他们救国救民的.执念,在千千万万人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奇迹。

  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平易近人的领导,看到了铁骨铮铮的汉子,看到了他们热情澎湃的心,也看到了他们灿烂的笑容……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

  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读完《红星照耀中国》的那一刻起,我第一次身临其境地“走”完了伟大的红色之路。感受到红色中国的伟大、坚强。更钦佩于中国人民精神的不朽

  作者斯诺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1936年的中国、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带着许多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的问题,冒着生命危险,挺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来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这长达四个月的“旅行”,使他这个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在思想情感上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对中国的共产党,革命战士、农民、工人,以及出色领袖们有着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告诉了世界:中国共产党与其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照耀着世界。

  我们的毛爷爷,是爱国爱民的共产党领导人,这是大家对于他的初始印象。《红星照耀中国》让我走进了他的'生活:生活简洁朴素,言语平易近人,无时不刻透露着慈祥,一卷铺盖、几件衣物,吃着和大家一样的食物,走着和大家一样的道路。在和斯诺的交谈之中,他还偶尔松下裤带,搜一下虱子。由此可见毛爷爷的不拘小节。书中同样展现了领袖们真实模样的,还有我们尊敬的周恩来总理,热情而又细心。在与斯诺的第一次见面时便用英语向其打招呼,还体贴地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红星照耀中国》将书中人物的性格品质体现得淋漓尽致。读此书亦如面对面与伟人们交谈,与伟人们成为挚友,了解他们的一点一滴。

  有些伟人们在微亮的烛光下拿起笔,为中国革命事业夜以继日得奋斗着,也有人义无反顾得奔赴沙场,冲在第一线。在他们的身上,我都看到了艰苦奋斗,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

  朱德司令指挥全军打过大大小小的战斗不计其数,可谓是沙场上的一匹老马:劳苦功高,战功赫赫。斯诺通过别人口中得知,朱德司令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风霜的人。眼窝深邃,身材不高,但十分结实。胳膊和双腿就像铁打的一样,年过半百,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同战士们交谈时,他会脱下那象征的帽子,将威严抛在身后。小小的细节看得出来朱老对待战士的用心。为了早日实现革命事业,他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本,并奔赴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即使身处险境,也从未想过放弃。就是像朱德司令这样的信念,这样的革命精神一直支撑着他走下去,支撑着中国走下去。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些革命先驱们虽出身平凡,却有一股刻在骨子里的救国救民的意识。身为领导人,却愿与老百姓同甘共苦,放下架子,和蔼可亲。他们那颗爱国爱民之心,犹如一颗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照耀着千千万万的百姓,过上健康的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令我颇受感触。这本书让我看到的是充满生机、安宁的未来、是为人民浴血奋战的红军、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伟大领袖、是一群雄心壮志的青年,是一颗颗闪耀的红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心得体会07-13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3-21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09-14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05-22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1篇11-04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最新范文11-11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集锦(2篇)10-25

《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之《再谈四马》主要内容概括05-02

《理想照耀中国》观后感01-15

乡土中国读后感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