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时间:2024-06-08 07:13:0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阿勒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1

  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娟的母亲,一位善良淳朴的妇人,她对人对事都没有太多的话,遇事甚至还要讨女儿的主意,但是她总是在不经意间表现出强大的母爱。李娟曾偶尔抱怨说,冬天太冷晚上睡不好,没想到母亲第二天竟然扛了硕大的包裹出现在女儿的面前,这可是母亲放下电话后,连夜弹面絮被缝制起来,并扛着走了十几里山路赶上早班第一台车,给女儿送过来的,望着厚厚的棉被,母亲对于女儿的拳拳爱意,我便和作者一样感动了。记得刚到广州工作那时,梅雨季节里,阴暗潮湿,每天从里到外几乎就像泡在水里一样难受,也是在电话里偶尔跟妈妈抱怨了几句,没几天就收到妈妈寄来的超大包裹,里面足足有三张被子,从厚的、中的直到薄的,每张都晒满了北方浓浓的阳光,每张都套好了洗得干干净净的被套,不记得当时怎样把它们抱回家的,只记得晚上把它们盖在身上睡觉时,先是哭了好久又是笑了好久。女儿走到哪里,妈妈最深的爱就会直射到哪里。

  书中的姥姥是一个活得最招人爱戴最智慧的老人家,她那么大年纪一直不停的`跟儿女们劳作着,尽心尽力的帮着自己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每当她做错事的时候就会吐吐舌头,像个孩子一样羞涩的笑笑,她的心底也同孩子般透明纯净,姥姥的思维逻辑就是做错事了,就吐吐舌头,笑笑让它过去,然后改了就是。多简单的道理,可我们又有几人能够做到?现实的生活让我们都有了层层铠甲包裹下的一颗渐渐冷漠的心,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批判,更是为了所谓面子,让很多事情一错再错的那么错下去,明知是错误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偶尔停下忙碌的身影,好好回头想想,然后吐吐舌头,完美地笑笑,彻底改正呢?生活中低一次头,你就会发现土地上小花小草的美,同事间随和一下,你就会发现大家原来是那么的友爱,上下级之间关爱一下,你会发现你会收获更多的赞誉,所以别在冷着你那张脸,小心提防什么?学会微笑,善于微笑吧!不是社会太冷漠,不是别人对我们不好,是我们自己没有敞开心扉,让阳光透进来。学学书中的姥姥,吐吐舌头,孩子般的笑笑,错了我可以从头来过!

  书中的李娟曾因邻居抵债的一匹马而想了很多,最终反而放弃了,因为她不想这匹马成为全家然的拖累和牵绊。现实的藩篱中,我们都会被很多外在的物质条件所困,有了房子还想要大房子,有了位子还想要当大官,有了钱还要更多钱,心就像一个被欲望充斥起来的膨胀物,越来越大,最终会被撑爆。就像是现在一些被抓的贪官一样,他们起先大都也是贫家孩子,靠着读书慢慢跨出农门步入仕途的,就是因为在以后工作生活中慢慢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才开始贪腐堕落的,最终走向一条不归之路。其实我们生活中要的并不过,不过是几件衣服,一日三餐,一张床而已,把这些搞得那么高大上那么奢侈又有何意义呢?吃的太多太好,会血脂血压高,会发胖,为了健康为了身材你还要想尽一切办法把那些长在你身上的肉一点点减回来,人生何苦一个折腾了得!放弃外在的一些欲望,清静做些事情,这样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无为的成功!

  在阿勒泰的丛山峻岭间,天苍苍野茫茫,牛羊成群,野花遍地,但它不是世外桃源,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家园,有我们坚持初心方得始终的追求,有我们最纯净和湛蓝的生活。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2

  读这本书,总觉得作为一个“新疆女孩”她真的好博学,好好学。她的话语没有那种矫揉造作,相反,有时候的华丽反倒显得真实。

  我很喜爱她写自己的外婆,她能刻画出那种有些刻薄,甚至鸡蛋里挑苦头的感觉,这是作为真正一家人能够体会出来的,也能够大大方方说出来的。但是,这并不是她不爱外婆的表现,就在她对去世后的外婆的那段话里,我深深体会到这慈爱的外婆对李娟的爱,同样,也能够体会出这个深爱外婆的孩子:“外婆你不好再想我了,你忘记我吧,忘记这一生里发生过的一切,忘记竹林,忘记小学校的六楼。吐一吐舌头,继续你绵绵无期的命运。”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异曲同工的一句话“我们爱一个人,想一个人的是时候,总期望对方也一样爱我们,想我们。岂知爱的最高境界居然是忘了我,免得像我想你一样痛苦。”这种爱是无私的!

  而麦西拉,他就应算是作者的第一份初恋了!虽然是以作者单恋的形式,但是却是一份最淳朴最简单的爱。正如每一个恋爱中得女孩,她想要将自己的.全部的优点,她的美展示给他看,她期望这些能够获取这个男子的爱。而她不一样,她没有带有一种务必得到的欲望,这就是她性格的体现,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她只是怀有期望,对于这份感情,她从不好求他能够像她一样为对方付出,她就是一个质朴的女孩,怀揣一份质朴的爱。

  在作者的笔触中,少女的那种朦胧的爱的情愫写的如此逼真,见不到男子的相思,看到麦西拉的外套就想守护的淡淡欣喜,与他说话的那份悸动,那份迫切,让我仿佛也是目睹这爱恋的证明人。

  而对古丽贝里的描述中,则向我们展示了新疆女孩儿的真性情,不存在心机的简单,想笑便开怀大笑的豪爽,毫不掩饰的自然。仿佛这是那里的一种人情特产,就像作者在淋雨的时候说“反正身上已经湿透了,索性破罐破摔,不管那么多了。”

  那只两度被变卖却自己回来的大黄猫,也被赋予了太多的人的情感。本以为它的变卖是来衬托外婆外公的配角,却不曾料到它也是自己的主角。是它给“回家”这简简单单两个字灌输了情感,这两个字就是它表达“爱”与“家”的方式。在路上,它碰到了太多困难,甚至是下雨,饥饿,来来回回的人都让它担惊受怕。然而,当它回到那个家的时候,却是物是人非了,只剩下千辛万苦最终回到家来的那份余留的安逸与温馨。不知道它会不会触景生情,想起那些年外婆对它的好,昔日在路途的艰难心酸,更不知它是否会淌下苦涩的泪水。它只是回来了,回到最初的起点,去守候最初的幸福。

  这本书向我们讲述的是另一面的新疆,绝非成天动乱的荒芜地带。那里充满人情味,充满世间所有的感情,或苦涩或甜蜜。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梦: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一望无际的草原,手拿课本,坐在羊背的小男孩。或许我能够像作者一样,很洒脱的躺在一片绿荫下,睡梦中享受自然的气息。或许晚上,某处的毡房内,总是灯火通明,有一两个新疆的女孩拉起我,带我去感受她们特有的“拖依”舞会的快乐。

  我爱这本故事,爱这个梦,正因简单,正因真实!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3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真诚,用心感受生活

  《我的阿勒泰》最近很火,我也跟风看了。为了保留更多的想象空间,我选择先看书,所以今天就先来整理下关于《我的阿勒泰》这本书的一些读后感。

  说实话,《我的阿勒泰》这本书,一开始我是没看懂,我不明白作者把生活、事物描写得如此细致,是想表达些什么?可能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吧,所以我总是在看书间,去揣摩作者的用意,却忽略了自己当下看书的感受。

  直到阅读不断深入,我才慢慢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才慢慢有所体会,才慢慢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为什么要深究作者想表达什么,静静地感受文字散发出的美不也很好吗?感受作者当下心境所描写出的细腻文字,细致到一切事物都那么具象,那么真实,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到书中描写的场景中。

  这或许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真诚,用心感受生活。

  书中有一句我很赞同:也许一旦真正投入到无限的自由之中时,得到的反而不会是什么“无限的自由”,而是缩手缩脚和无所适从吧。

  纵观现阶段不断内卷的社会。

  卷工作。卷最晚下班的那个,卷做得最多的那个,卷365天全年无休坚守工作岗位的那个。卷到最后,却发现,工资显示的依旧是原来那个数字。

  卷孩子。为了让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卷做题,卷辅导,卷各种兴趣培训班,却把孩子卷出一系列心理疾病。

  还有卷身材,卷外貌......各种卷。

  一件事情一旦超过事情的极点,其本身的意义就会朝原有的方向反向而行。就是说,哪怕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超过那个度了,有意义也会变得毫无意义。

  都说越努力越幸运,内卷却让这份努力变了味。

  看看作者笔下的阿勒泰生活,与我们截然不同。没有内卷,没有内耗,没有都市生活的纷扰喧嚣。

  从小跟随母亲在阿勒泰四处漂泊,虽然居无定所,充满各种不确定感,但在作者笔下,我们却看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

  当作者一家飘泊到一处人烟稀少的牧场,因人烟稀少,所以居住的场所只能用帐篷架起来。每当遇到风吹雨打的天气,不仅要面临帐篷漏雨的问题,还要防止风大帐篷顶被吹跑的窘境,半夜爬起来追帐篷顶也不是件稀奇的事情。而帐篷漏雨呢,就用一只一只塑料袋子挂帐篷上,一个接一个,慢慢把雨水延伸到地面,惊叹生活小智慧的同时,让人觉得既窘迫又好笑。

  反观我们的生活,多少人被房子牢牢的困死。为了在繁华的都市生活落稳脚跟,多少人被房子困住了人生。为了房子,生活只剩下房贷,这就是现实啊。纷繁复杂的'城市,车水马龙的道路,快节奏的步伐......内卷的环境,内耗的心境。生活失去了本该有的意义。

  所以,多羡慕作者笔下的阿勒泰,有旷野的风,绿意的山,湛蓝的天,有随遇而安,班味消散,通透自由,啊~是大自然的味道!

  “秋天快要过去了,而这片大地还是那么碧绿葱茏。只有河床下,水流边的白桦林黄透了叶子,纷纷坠落。洁白明净的枝子冷清地裸在蓝天下,树下的草地厚厚地积铺了一层灿烂的金色。”

  感谢作者那寂静而绝美,朴实而不失幽默,平凡而不觉乏味,极具通透感的文字,让人有种身临其境感。不必去远方,也能感受其中,洗涤那颗浮躁的心。

  最后,愿你我,面对生活,哪怕一路颠簸,仍能真诚以待,用心感受,试寻内心最初的宁静。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4

  甚是喜欢《阿勒泰的角落》,平实的语言,言之有物,如实地记载,乐观的生活态度,就像有一个朋友娓娓道来。很遗憾没有抽出一个完整的时间一口气翻完,陆陆续续见缝插针的几章几章地往前挪。这样的书适合在一个闲适的下午,配一杯茶,合一首慵懒的音乐,才不会辜负。

  角落是主持人的作业,看着各位爆的猛料,八地兴高采烈,我心里很是惆怅。从来就是一个敞亮的人,顺顺利利,水到渠成,没有什么犄角旮旯呀?眼见作业大限已到,猛然想起五月回家乡武汉的重重感叹,好吧!就这个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回家和角落有什么关系?这完全源自于在异乡珠海定居后,每次回武汉的感觉,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生在武汉长在武汉的异乡人,家乡变的太快,翻天覆地,颇有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之感,我时常恍惚我是否在这个城市存在过,儿时对于这所城市的记忆只能放在角落里封存。

  小学时最喜欢在外面过早,过早是武汉人早餐的形式,那时还用粮票呢!我隐约记得是一张粮票再加几张毛票,吃的丰富呀!香口热辣的热干面配桂花味的糊米酒,软糯粘牙的豆皮,油澄澄又香又脆的油条,大炉子里炕的烧饼,炸地酥脆的油饼,还有煎饺,苕面窝……,每天不重样的吃,味道好,份量大,实在!早上吃的满足,一天的心情就会特别好!这些味道沉在我的味蕾中深深地记忆下来。现在每次回武汉第一件事情就是盼着过早,可遗憾的是再也找不回原来的正宗的味道。有一次偶然在珠海街道上遇到一家打着热干面旗号的小店,本不作任何期待,点了一碗,一入口,就是那个让我千思百转的味道,只觉得眼睛里热热的`。食物能铭记某个时刻,我懂了。

  初中高中时,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我会经过一间小小的书店,虽然只有50平方米但总是被学生们挤得满当当地,拿一本书我是被挤进去,又被弹出来,今天的书店可没有当年的它那么豪气。为什么这么火爆?因为书店里只卖言情小说和武打小说,这可是老师和家长的头号大敌呀!所以只能偷着看。在这个书店里我认识了亦舒,她告诉我“女人不能美则美矣,然却毫无灵魂”,认识了岑凯伦,给了我最初的关于穿衣搭配的美学知识,认识了金庸的江湖,了解了什么是谈谈情说说爱!在大学时书店被网吧代替了,有了电脑谁还会去借书看呢?有时我会想,那些和我一起挤书店的孩子们现在在哪儿?会不会和我一样想起它。

  儿时最好的女同学,现在已经失了联系,但当时感情真是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回家,时常会你先把我送回家了,我再把你送回家,然后再送回去。()她家住在一幢红色的房子里,是很多家串着一个走廊的那种,父母早早离异,和几个年长的姐姐住在一起,完全没有大人的管束,父母只提供经济支持,什么事情自己作主,自己搞定。这在当时我们小屁孩的眼里可牛了,再加上她长得漂亮,乎闪闪的大眼睛,全班的男生都迷她,女生都喜欢她。我和她时常腻在一起,在她们家流连。夏天时,她们家的外墙上会爬满爬墙虎,冬天屋檐下会挂一串串的冰柱。这次回去,我特意去了那幢房子,大门口挂着条幅“早拆早搬新房,早搬早选房”武汉誓要旧貌换新颜的节奏,似乎一切旧的老的存在都是不合理的。我知道下次我再回来,这幢房子将不复存在,只能是我少年时代的一个回忆。

  角落是回忆最好的安置!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的读后感05-16

《我与地坛》读后感08-20

我的宝贝读后感03-23

《我的童年》读后感12-20

《我的舞台》读后感05-12

我的祖父读后感03-13

《我的大学》读后感06-13

我的大学读后感06-12

我与地坛读后感10-29

《我与地坛》读后感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