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读余秋雨《冰河》有感

读余秋雨《冰河》有感

时间:2024-06-14 18:10: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余秋雨《冰河》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余秋雨《冰河》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余秋雨《冰河》有感1

  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冰河,比如满嘴圣贤的考生刻薄地嘲讽救了他们的金河,这冰河是愚昧;比如是有着过人见识,科举一考中状元却因生为女儿身而惹祸上身的孟河,这冰河是封建;又比如净身出户期盼丈夫一日金榜题名能回家团圆,却耗尽年华的孟母,这冰河是虚伪;再比如无忧无虑天真烂漫身为千金之躯,却又孤独寂寞看着朝廷慢慢腐蚀的公主,这冰河是昏庸…

  仔细地看了余先生的自序,余太太致力于艺术、奉献于艺术,却因在那个年代,拒绝了一次“重要的联欢”,“我只会表演,不会联欢。”就被迫离开了剧团。这部作品,也可看成是余秋雨夫妇俩在绝境中悲剧性的坚持。这急功近利的社会,就像悄无声息,却又奇寒砭骨的被冰冻住的大河,冻出了急功者的嘲笑讽刺,咒骂猜测,也冻伤了秋雨夫妇用艺术这把冰斧来凿开潜规则的手。

  美好的故事并非是对自己处境的直接回答,优越的生活也并非是这个时代对我们年轻人的奖励。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作为九零后的我,无过错无贡献地成长着。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如今大学在读,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八点上课,晚上六点回到寝室发呆追剧聊天刷微博。时常想起当初努力拼搏备战高考只为能考到一个离舒畅近一点的城市的那段光辉岁月,却没能再接再厉延续斗志实现自我成长价值。我在迷失,因为不知道读这么多书,对于一个出身农村的将来的高级打工仔有什么意义;我在逃避,因为我迷恋在大学象牙塔里的安逸,不愿意承担将来属于我的责任。这应该就是我的冰河:清高自傲却又不肯脚踏实地,憧憬着跌宕起伏但在考验真正到来时又不愿孤苦奋斗。

  但现时的我已大三,再愚钝再幼稚,也该有了方向。我开始慢慢地喜欢自己的专业,慢慢的'开始背单词,为考了三次未过的六级做准备;慢慢地开展业余爱好,不再百无聊赖胡思乱想;慢慢地交一两个知心好友或者成为别人的知心好友,不再孤僻乖戾。我知道这冰斧拿起来容易,凿下去却很难。但冰河封住的会是我的未来,而凿冰冻伤只是一时的孤独与艰辛。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冰河,每个社会有每个社会的冰河。若是个人的冰河,我想说: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若是社会的冰河,我想说:众志成城,保家卫国。借以此章,与君共勉。

读余秋雨《冰河》有感2

  余秋雨的《冰河》,是他为妻子马兰创作的一部剧本,这是一本描写人性和命运的作品,也是一本关于生命意义的探讨。

  故事的开头,是一名叫孟河的女孩儿在“淑女乡试”中脱颖而出,进而引得一大堆男子倾之慕之。当六名男子在科考的前一天在孟河的院子外面求娶孟河时,一名路过的男子则笑颜调侃,并自曝姓名——金河。而孟河对这些并不怎么关注,她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混入考生的队伍,前往京城寻找自己的亲生父亲。于是她女扮男装上了考生的船,并在船上又遇见了金河和老丈。金河乃是临行前在孟河门外前留名的金河,老丈则是在上船前一眼识破她女儿身的老丈。孟河随着其他考生一同行进,但是很不幸,他们的船赶上了寒潮,河面要结冰了。生于船夫之家的`金河自小就知道河面结冰带来的可怕效果,于是他呼吁同船的考生们一起划船,可是同船考生非但不信金河的话,反而还认为他是别有用心。最后,河面结冰了,昔日流动的河流成了一条冰河。河面结冰后,众人只能被困在河上,如果长时间不化冰,众人只有死路一条。金河不愿一生年华葬身大海,于是便呼吁大家凿冰,可是还是无人回应,除了老丈和孟河,其他的考生都在观望。无奈之下,只能由金河凿冰,孟河和老丈辅助在侧。最后,船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但是金河的手却因为凿冰而废了。

  孟河通过这一场出行,真正见识到了朝廷考生的冷暖凉薄,对此大失所望,同时也对为博一线生机而彻底无缘科考的金河十分惋惜。于是孟河决定用金河的名义参加科考。科考结束,放榜之时,金河高中状元。朝廷派官员去寻找新科状元,却不见踪迹。而当朝公主对这位叫金河的状元已经观察已久,但最后,让她失望的是,这个“金河”竟然是个女儿身。了解到来龙去脉的朝廷官员都对此大吃一惊,关于治罪与否,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孟河表明要嫁给真正的金河,远离仕途,幽居山野。

  首先,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人类的渺小。我们所处的世界,在宇宙中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而在地球上,自然环境和历史进程都远远超出了我们个体能够理解和影响的范围。但正是这种渺小感,才能激发出我们内在深处最为珍贵、真实、坚韧的东西。

  其次,通过描述主人公们在极端环境下面对死亡与绝望时候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毅力,深刻揭示了生命存在着无穷无尽可能性及其价值。即使面对无法逾越之难题与磨难时,他们仍然要坚定信念并努力寻找改变现状之路,并将任何可能性都看成希望而去追求。即使身处困境甚至孤立无援时依旧不能失去希望;同时还应该学会尊重自己、敬畏自然以及保持谦卑心态。

读余秋雨《冰河》有感3

  余秋雨先生是以写文化散文出名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文化苦旅》,可谓是盛名一时,不说是洛阳纸贵,至少也是争相阅读,我依稀记得自己秉烛夜读的情形,得到书后,一口气读完,听说后来的中学语文课本中也选取其中的文章作为范文。后来陆续从《收获》杂志中读到过他的关于“山居笔记”的一系列文章。当时对余秋雨先生汪洋恣肆而有空灵的文化散文是我非常欣赏,也算是我阅读生涯、心灵成长过程中一块重要的基石。

  后来余秋雨先生陆续也出版了不少书籍,可惜由于兴趣的转移,没有认真拜读他的作品,也不好随便评说,只是在一些媒体中读到了对他越来越多的批评。一次余秋雨先生突然推出了首部爱情小说《冰河》,颇让读书界关注。我也是怀着好奇心,通读这本书。这部书打的广告是余秋雨先生首部长篇爱情小说。从篇幅来看,勉勉强强算是长篇。当然小说的厚度和深度是不能用篇幅的多少来衡量的,这个道理我是明白的。这部书的可看之处,在我看来,有一个同名的剧本。同一个故事情节,不同的表现形象,让人别开生面,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小说更加注重的是人性的思考,而剧本更侧重于舞台的效果。

  故事的情节是比较俗套,也没有什么惊人之处,讲述的一个在生命绝境中诞生的爱情传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中国的南方,在一次“淑女乡试”中,美丽的孟河拔得头魁,众多的追求者纷至沓来。为避开这些人,孟河女扮男装前往京城寻找生父。不料,却在途中遭遇冰雪,被冰封在孤立无援的河中。在绝境中,船上的考生金河深夜凿冰救人,却因冻伤无法赴京赶考。孟河为报恩情冒名代 考,却高中了状元,引出了一连串扑朔迷离的意外和磨难,但最终成就了一段让人羡慕的爱情传说。这部书表面上写的是爱情故事,也是在写阅尽人情冷暖之后的世态炎凉。可以这么来理解,“冰河”是一个符号,把人间喜剧式的生命悲喜浓缩地表现出来,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阅尽世态人情后内心深处的独白。

  在这本书中的自序中,作者想借这本书给自己“洗冤”。这点目的当然是实现了。他通过不断亲自为她写剧本支持妻子马兰的戏曲表演,而不是希望她离开舞台。她的离开是别有隐情,是被动的。这部作品,也可以看成他们夫妻俩在绝境中的悲剧性坚持,说的很是悲壮。在这部书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加上作者用字典雅,值得一读。作者坚持的是这样的美学方式:为生命哲学披上通俗情节的外衣;为颠覆历史设计貌似历史的游戏。这部书是不是已经实现了作者的这样美学思想,有待于更多的读者来评判。毕竟这是作者的首部小说,我们期望余秋雨先生更多更好的小说作品。

【读余秋雨《冰河》有感】相关文章:

余秋雨道士塔读后感范文08-30

余秋雨《借我一生》读后感11-11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03-18

余华活着读书心得02-19

余华读后感11-29

冰河世纪观后感11-20

《冰河世纪》观后感01-01

余华《活着》读后感03-10

余华《活着》读后感03-11

冰河世纪3观后感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