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集锦13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谈到《西游记》,大多数人都会先想到有着通天本领、敢大闹天空的孙悟空,继而是身体强壮、长相可爱的八戒,最后是只会做好人、深知佛理的唐僧。还有一位就是沙和尚悟净。
今年暑假,我突然心血来潮地翻出名著《西游记》,准备看看原汁原味的《西游记》究竟是怎样的?
终于,悟净的形象开始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
他勤劳。西行奔波的路上,他永远是尾随其后。因肩上重重的行李走得有些慢,却从未停止过。他从不会像大师兄那样乱用法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也绝不会像二师兄那样动不动就喊苦,耍小聪明。他的抱怨声从未存在过,真实存在的只有他一次又一次踩过青草,踏过沙砾,碾过冰雪的脚步声。
悟空好比是一匹能日行千里的良驹,世人无人不惜无人不爱,八戒就像体型硕大的'黄牛,也能帮你干许多重活粗活。而沙僧则是沙漠里的一头骆驼,他没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可以穿越千里马望而生畏的沙漠;他没有黄牛的力气,但黄牛总是吃了睡,睡足了再干。而骆驼却即使几天滴水未进,仍可以踏着稳健的步伐,驮着货物,顶着骄阳穿过沙漠。
他是重情重义的,面对大师兄的怄气离开,他虽明白西行的路上亦会更危险,更艰难,可他从未说过放弃,也从未放下过肩上的担子,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他只是忠诚的守候在一旁,不离不弃。即使是面对师傅被妖怪抓了去,大师兄在一旁无计可施,二师兄说着丧气话收拾行李打算回高老庄的场景,他也绝不会气馁,而是尽自己的努力营救师傅,哪怕粉身碎骨。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这部小说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在了五行山下,后来观音菩萨派金禅子转世的唐玄奘西天取经,孙悟空被唐僧收为大徒弟,陪同师父取经途中唐僧又收了猪八戒、沙和尚两徒弟和一个坐骑白龙马。于是,三个徒弟和白龙马一路保护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到了西天取得真经。
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他是一个不避艰险、忠勇双全的正义人物,为西天取得真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优点挺多:――忠实,他曾经赌气离开过师父,却因实在放心不下手无缚鸡之力的师父,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师父身边,保护师父西行取经。――勇敢,一路上那些妖魔鬼怪基本上全是孙悟空给消灭的。他上刀山下火海,上天入地,所向披靡,无所不能。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这些脍炙人口故事里都有孙悟空勇猛的表现。――勤快。孙悟空常常主动帮师父化斋,不像猪八戒总想着怎么偷懒,师父遇到困难了,孙悟空不辞劳苦及时相助。――机灵。早年孙悟空上山拜菩提祖师学艺时,有一次因为祖师要教他一些法术他不学,惹恼了祖师,祖师当时打了悟空三下,背着手走进屋里,关上中门。孙悟空竟一下悟到祖师给他出了道哑谜,而谜底是三更时分叫他到祖师房里,于是他学到了许多别人没学到的本领。孙悟空的机灵还使得他在陪师傅取经途中,一路上不仅和妖魔鬼怪斗勇而且还斗智,把许多艰难险阻都化险为夷了。
读了《西游记》,我不仅认识了孙悟空以及猪八戒、沙僧和唐僧,还学会了许多道理,比如要学会团结一致,要学会舍己为人等等。这也许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魅力。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充满了离奇的色彩,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彩的神魔世界,让人不禁为作者的大胆而惊叹不已。每每读《西游记》,我总会沉浸在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之中……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历尽艰险降伏妖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其中,唐僧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因为他是其他三人的师父,更是取经队伍的核心人物。没有他,就没有这次取经之路;没有他,这次取经之路也无法坚持下去。无论在取经之路上遭受了多少磨难,唐僧从来没有退缩,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目标。他这种坚持不懈、永不退缩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孙悟空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他机智勇敢,好闹。最重要的是,他敢于同一切困难斗争,决不退却低头。他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在取经途中,他凭自己的坚强精神多次救大家于危难之中。他是整本书最光彩夺目的.人物。
猪八戒好色、好吃、好玩,他身上有很多普通人的缩影。在书中,他是孙悟空的反面教材,当然取经之路也少不了他。可见小人物也能起大作用。
师徒四人最为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老实,搞好了取经的后勤工作,同样功不可没。
取经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难险阻才抱得真经归。正是由于他们互相扶持,众志成城,才得以成功。这也让我懂得了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团结一心,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西游记》带给我的感动又岂止这些,我愿再读上一遍,又一遍……(林思彤)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西游记》是一篇长篇神魔小说,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的主题,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魔鬼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小说中,孙悟空不怕困难,无所畏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独臂女孩张超凡因为天生不完整的左臂,她告诉我们:“我必须优秀,即使比别人付出多几倍的努力,也要活出个样儿来!”受父亲影响的张超凡,从小学习国画和书法,年少时便开始崭露头角,有一个星期她带回四个获奖证书,后来她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研习写意画鸟专业,如今的张超凡是周围人眼中的“天使”和“达人”,有人甚至称她为“东方维纳斯”。作为一个天生残疾的.女孩,她骨子里的那份坚强勇敢,不怕困难,无所畏惧远远超过了常人,一份信念,让她成为自信的标杆。
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看《西游记》的感悟也会不同。如果把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之路比作我们的成长之路,那九九八十一难一定就是我们成长道路上遇到的挫折与磨难,而那些妖魔鬼怪就好比我们心中不好的念想,如果稍一松懈,就会误入歧途,既影响了自己,又影响了他人,而那九九八十一难的成功通过,就好比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我们成长路上的种种困难与磨难。
在抛开西游记的宗教外衣下,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这部小说也许更像一个励志故事: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胜利的终点。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说到《西游记》我们必定能将其间的一些片段记住滚瓜烂熟,我也相同,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轻轻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跟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间的情节给招引住了。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弯曲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古怪阅历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形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叙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学徒一路上饱经险阻、降妖伏魔阅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国际,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厚而斗胆的艺术幻想面前惊叹不已。但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必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经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国际,我们处处能够看到实际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榜首主人公,是个十分了不得的英豪。他有无量的身手,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平的抵挡精力。他有着大英豪的.非凡气量,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陷。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色便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满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全部困难敢斗,决不退避垂头。这便是孙悟空,一个光芒耀眼的神话英豪。孙悟空那种正义斗胆、不平不挠的奋斗精力,身手高明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全部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魄,反映了公民的希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气,表现出公民打败全部困难的必胜信念。
《西游记》读后感 篇6
西游记是一部神奇的小说。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悟空、八戒、沙僧为唐僧过桥降魔除魔,经历八十一难,最终获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截然不同的人物。贪财好色的猪,但不乏善良;献身佛教的唐三藏,昏庸倔强,没有是非之分;心地善良的沙僧;神通广大,技艺高超的孙悟空。
虽然性格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那就是坚持。如果不是有这种无所畏惧、锲而不舍的精神支撑,他们怎么可能取得积极成果?
由此,我想起了过去。我记得,在进行奥运训练的时候,练习卷上有很多难题,乍一看让我觉得很迷茫。觉得这些问题都做不到,所以没有钻。后来等奥数考试的时候,这种问题又出现了。我的心突然又冷又冷,背上冒出了很多冷汗。我的大脑在飞速运转,我非常努力地想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但答案似乎对我不利,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考完试,我开始钻研这个问题,最后,我钻研了。嘿!要是我能静下心来钻过去就好了。
看了他们的执着精神,我不禁为自己没有坚持下去而感到羞愧。我会尽我所能去做未来的一切,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做到了,我就会有所收获。
在经过时间磨砺的《西游记》中,有一种人最应该学习的执着精神。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一直流传至今。
《西游记》读后感 篇7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作品。它充满了奇怪而精彩的神话故事,经常读《西游记》,总是忍不住融入精彩的情节。
我记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经常问我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妈妈总是笑着摸着我的头说:你,从石头里跳了出来。我想也许每个孩子都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孙悟空。
我们可以回忆起我们的童年,拿着《西游记》的'连环画,津津有味地看着。当孙悟空打败妖精时,我们总是为他欢呼;当他受到冤枉时,我们也会感到深刻的共鸣;当孙悟空被唐僧误解,被迫回到花果山,继续成为他的圣人,但当唐僧遇到危险,猪八戒到花果山向孙悟空求助时,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记得当时看连续剧,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眼里充满了泪水。因为我知道,我当时是孙悟空。
这只活泼的小猴子就像我们的化身。当他跳出石头时,象征着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当他在花果山无忧无虑地和猴子们玩耍时,就像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当孙悟空在天宫大惊小怪时,他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他不大人的世界,搞得一团糟。大人想哄他,就封了他毕马温,没哄他。又封了一个齐天大圣,还是没哄。然后如来出现了,伸出他的把孙悟空绑在五指山下。严慈的父亲终于压服了他调皮的儿子。五百年过去了,观世音的出现给了孙悟空新的期待,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也踏上了人生之路。
《西游记》读后感 篇8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一课,对于西游记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西游记》中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得真经的,是围绕顽固迂腐的唐僧、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和心地善良的沙和尚展开想象。这四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他们西天取经,其中历经了千辛万苦,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再转念想想我们呢,想到这儿我就有点儿惭愧,我们生活在条件如此优越的环境中,和他们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根本无法比拟啊。可我们却做了什么,整天怨天尤人,抱怨自己生活的不如意、不称心,遇到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困难就要退缩,或者把任务推卸给别人,是多么羞愧啊!如果他们也像我们这样的话,怎么可能取得真经呢?
就拿我身边的邹文涛同学来举例吧,他的学习成绩一般,如果他肯努力的话,我想肯定会出类拔萃的.。可是他却不喜欢动脑,遇到一些稍难的题目就不肯在进一步思考,只会转过头来询问别人,以致自己考试时只能抓头摸耳,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考出来的成绩也不太理想。
读完《西游记》,我思绪万千,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每一件事都应该尽力去做好,不能虎头虎尾,草草了事,这样才可以获得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 篇9
我一直都喜欢吴承恩的《西游记》,他用优美文的文笔写出了一部浪漫主义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这本《两游记》的大概内容是:师徒四人去西天去取经,在过程中经历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我最喜欢《西游记》中的这些故事比如:《猴王出世》、《三打白骨精》、《三借芭焦扇》、《真假美猴王》等等,看得我都背下来了。
这里面的人物特点各不相同,让人印象深刻:心地善良、坚持不懈的唐僧;勇敢无畏、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胆小好色的猪八戒,还有心地善良、性格憨厚的沙和尚。这四个人物都是这本《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
我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我读到这个人物,就想到了一件事情。那一次,我去爬山,想锻炼自己的胆量。就在我爬山的那一刻,我心中有一股恐惧感出现了,我停下了脚步,后退了。但我心中出现了那位人物,给予了我勇气,让我坚持到底,一定要爬上山,一定要让我的胆量提高。我终于走出了那一步,我最后,我最终爬上了山。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了这本《西游记》,我明白了:在学习的道路上固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与师徒四人的取经之路相比,便显得微不足道了。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必定会取得学习上的“真经”。
《西游记》读后感 篇10
“白龙马,蹄朝西,后面跟着唐三藏他三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大家对这首《西游记》电视剧的主题歌都耳熟能详吧,大家可能也看过《西游记》这本神话,唐僧师徒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坚持走了十万八千里,到了大雷音寺,终于取得真经。自从我读了这部神话,让我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胆子越来越大了,自己的事情坚持自己做,面对困难也越来越坚强了,就像唐僧师徒那样,经历重重困难,取得最终成功。
如第九回——三打白骨精:白骨精摇身一变成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去给唐僧送斋饭,这时,孙悟空从西天果园化斋回来了,见白骨精在欺骗师父和师弟,狠狠的把白骨精打了一棒,唐僧见了十分生气,怪孙悟空无辜打死了一位姑娘,接连着又打死了白骨精假扮的“老妈妈”、“老爷爷”。唐僧生气极了,不管孙悟空怎么说,他还是把孙悟空赶走到花果山去了。
平时,我们也会遇到这一些误会的事情,如:小猫打破了花瓶,妈妈就这样误会你,你一定要敢于解释,不要怕妈妈骂你,就不敢去说了。
这篇神话也可以教我们诚实守信,就像西天取经的三十六回——取经回大唐,就是那个故事,让我明白什么是诚实守信:大浪滚滚,一只大海龟把唐僧师徒送到东岸,在海上,海龟忽然问起了唐僧:“唐长老,你有没有问过西天佛祖,我什么时候成仙呀!”唐僧这才恍然大悟,不好意思的'说:“我忘了”,老龟生气极了,用力一摇,把唐僧师徒摇了下去,经和唐僧师徒他们的衣服都湿了。
你们如果也听过看过这第三十六回的西天取经的故事,我相信你也会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西游记》读后感 篇11
《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上西天取得真经的书。书中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令人看了就忘不了。《三打白骨精》便是其中的经典故事。
但是,看完这这本书,使我最有感触的不是故事,而是其中的一个小人物沙和尚。沙和尚在这本书中基本没有什么存在感。你看,除了他出场的故事,他就只是一个在两个师兄耀武扬威地出去看看有没有妖怪时悉心照料师傅的配角。他没有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也没有猪八戒的惹事本领。他永远只是默默跟在这支队伍的最后,挑着沉重的行李。
可是,他永远不会抱怨,只是一直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从不为别人添乱。他虽然在最后和八戒一样不是什么佛,却也一句怨话也没有。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他总是默默出力做贡献!
猛然间发现,沙和尚就像那些为社会做贡献的`无名之辈。他们什么名气也没有,只是茫茫人海中一个普通的背影。可是,他们一直默默付出自己的努力。就像清洁工们,有了他们,地面才干净整洁。就像农民们,有了他们,粮食才有保障。就像公交司机们,有了他们,出行变得便利。他们不追求回报,只是安安心心地做一个普普通通“沙和尚”!。他们也很值得敬佩呀!
也许还有好些人也是这样,没什么特殊技能,存在感很低。可是,不妨这么想:做不成孙悟空、猪八戒,做个沙和尚吧,也挺好!
《西游记》读后感 篇12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中国四大名著、四大奇书之一。
第一次看西游记,其实是在电视上,那个时候只知道:西游记是一部师徒四人斩妖除魔,最后功德圆满的故事。长大以后看《西游记》,才发现这个故事远没有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很多人都看过《西游记》,但很少人去思考它背后的道理。《西游记》开篇就写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想要知道人生的真谛,就必须要看《西游记》。
第二次看《西游记》,我发现取经之路看似只是一场冒险,实则是教人成就自己。唐僧师徒代表了我们身上的各个方面。比如说:唐僧代表了善良、悟空代表了能力、八戒代表了懒惰、悟净代表了憨厚。只有协调好了,才能达到人生的最佳状态。
仔细回味《西游记》,结合近来很火的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亦有所感悟。唐僧一行人在取经路上磕磕绊绊、打打闹闹,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最后都能顺利解决,最后取得真经,这正是源于“初心”。成功之路源于不忘初心。
从他们身上,我也看到了难能可贵的品质——坚持。纵使前路再难,他们依旧风雨无阻、坚持到底。人生路上,困难何止九九八十一,就看我们有没有往前走的`决心。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因为他们对取经的坚持,《西游记》的结局才能是圆满的。唐三藏把佛经送回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三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自此五圣修成正果,共享极乐。这何尝不是一个修行的故事?
人生就是修行,我们都是行者。带着从《西游记》中悟出的道理,我们继续走着脚下的路。
《西游记》读后感 篇13
我最喜欢《西游记》中的“睡懒觉,八戒巡山”一集。据说有一天,唐僧师徒们来到一座山脚下。孙武叫八戒上山巡视。八戒不愿意,又怕挨打,慢慢把耙子拖开。孙武空变成了一只咬他耳朵后面的虫子。猪八戒走了四五里路,嘟囔了一句,“你放心好了。你为什么让我的`老猪在山上巡逻?”说着,他找到了一片平坦的草地,呼呼大睡。吴空心急如焚,变成了啄木鸟啄猪的嘴唇,猪生气了,站起来走了五六里路,他找到了三颗青石,给了他们一份礼物。原来猪八戒拿了三块青石当唐僧,吴空和沙和尚,对着他们演戏。他编造了一个谎言,然后回去了。
吴见了,急忙回去告诉师父。八戒回来说,“这里是石山,山上有妖怪,山洞是石洞,门是一扇门,门上钉着铁叶……”启蒙空说:“在后一句话中,我要为你说,上面有几个钉子,而老猪的心太忙,记不起来了。”启蒙空揭穿猪的谎言。大家都原谅了猪八戒,猪八戒立刻磕头。唐僧罚他再去山上,他提着耙子继续上山游览。
这个故事非常有趣。它显示了猪的懒惰和可爱。我一读到这个故事,就忍不住笑了,所以我最喜欢它。
我认为《西游记》这本书非常有趣,可以让我学到很多好单词。唐僧经常误解悟空因为他没有金色的眼睛,看不到怪物。沙僧和八戒都帮着吴打妖怪,但都不在行。而且,猪又懒又好吃。我认为猪应该改名为“懒猪”。孙武空有很高的技能。我相信这一趟,孙武空付出最多。
悟道空,八戒沙僧都是奇怪的和尚。他们一起保护一个普通的和尚去西天旅行。这是《西游记》。
【《西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的读后感09-22
《西游记》读后感06-13
[精选]西游记读后感07-06
[精选]《西游记》读后感07-05
【精选】西游记读后感07-06
《西游记》的读后感04-24
西游记读后感09-01
《西游记》读后感09-09
西游记读后感08-23
西游记读后感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