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斑羚飞渡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斑羚飞渡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斑羚飞渡读后感1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完了沈石溪写的《斑羚飞渡》这本书,让我们一家三口受益匪浅。
文章描写的是一群被狩猎队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在镰刀头羊的带领下,一只老斑羚先起跳,一只年轻斑羚后跳,踩着老斑羚的背上跃过悬崖。用这样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看完这本书后,我和爸爸妈妈就读完文章的收获和感受进行了交流。我先谈了自己的感受:我被斑羚临危不乱,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动,我要学习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
妈妈也对我提出了期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许多人会选择懦弱和妥协,然而性格坚毅的人是不会惧怕困难的,会在战胜自我的.同时,把困难踩在脚下。困难并不可怕,使人倒下的往往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消极悲观的态度,是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是没有坚强的意志。我听完后频频点头。
爸爸最后发言,他由衷地感叹说:“文中斑羚的选择给我们上了意义深远的一课,以一只只老年斑羚粉身碎骨的代价,换来了年轻斑羚的生存,从种族的延续上说,他们战胜了困难,成功了。作为智慧远远高于动物的人类,可能永远不会面临如此绝境,但面对困难时,又怎么会缺乏勇气和智慧呢。”
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我感触很深,设想一下:如果是一群人被逼至如此绝境,能否具有甘愿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伟大精神?能否具有面对危险和困难,不惧不馁去战胜的勇气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书中斑羚的这种精神和品质。
斑羚飞渡读后感2
一群斑羚被猎人追赶,来到了伤心崖,在前有悬崖,后有猎人的情况下,老斑羚用自己的生命“架成”了一座桥,让年轻斑羚得以逃脱猎人的魔掌,飞渡伤心崖,获得新生,自己却坠入了深不见底的悬崖。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慨万千,被它们舍己为人和团结协作的高尚品质深深感动了。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斑羚们团结协作的精神让伤心崖上出现了一座桥,一座团结的桥。正是因为它们的团结协作,所以才能让那一部分的年轻斑羚安全渡过难关。
如果没有老一辈斑羚的奋力一跳,就没有稚气未脱的少年斑羚的美好未来;如果没有老斑羚用宝贵生命架起的桥梁,就没有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试想,如果整个斑羚群都不团结,会怎样?也许年轻斑羚没有踏上那宽阔的可以救它们的老斑羚的背,就会一老一小同归于尽。不团结,或许就根本不会采用一只有娴熟跳跃技术的老斑羚和一只健壮的半大斑羚一起跳这种安排,似乎一只一只跳过去也行。但是老斑羚已经衰老了,再高再娴熟的.跳跃技术也不一定能带它们飞跃悬崖,半大斑羚经验不足,控制不好方向与力道,粉身碎骨也是有可能的,它们选择了团结,于是种族得以延续。
在非洲有一种团结的蚂蚁,在遭遇灭族的命运时,比如大火,它们就会紧紧地抱成一团,飞快地滚走。最外一层的蚂蚁死了,却换来了整个蚁群的生存。如果它们不团结,盲目地分散开来,不抱团,蚂蚁将无一幸免,它们面临的将是灭族的命运。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合作,才能更好的发展、更好的生存,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斑羚飞渡读后感3
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两座山峰相距六米左右:有七八十只斑羚被猎人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虽然斑羚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但他们最多只能跳四米左右。就这样,斑羚们陷入了前有悬崖,后有追兵的困境。
面对进退维谷的困境,面多极端的生死考验,勇敢的斑羚们并无退缩,而是选择上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斑羚飞渡。首领镰刀头羊怒吼一声,斑羚群应声分成老斑羚和年轻斑羚两拨。年轻斑羚要比老斑羚略早地起跳。当跳跃在空中时,年轻斑羚在老斑羚身上猛蹬了一下,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用着来跨过剩下的路程。老斑羚用自己的身体给年轻的斑羚做桥墩,使年轻斑羚成功完成了飞渡,而自己却坠落到了悬崖下。
因此,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度,都意味着有一只老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这些老斑羚这样面对死亡?没有一只老斑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它们的心里很坦然,为了下一代,他们有了莫名奇妙的勇气,可以牺牲自己来完成飞渡。
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临危不乱的'领导者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它或许在想:要是被人类捉走,也就是当牛做马,还有生存下来的希望。但“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没错,他决定了牺牲自己,他走向了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象一座美丽的桥,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一样有对生命的渴求,在生存道路上也会遇到一些困境,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在遇到险境时镇定下来,运用我们的智慧,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生命如此美丽,请珍惜我们自己,也要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生命!
斑羚飞渡读后感4
《斑羚飞渡》这本书是由作者沈石溪写的,而且还有了动物小说大王的荣誉称号呢!
其中在这本《斑羚飞渡》最感动我的就是斑羚飞渡这篇动物故事了。讲的是一群斑羚被几个猎人逼上了伤心崖,所谓的伤心崖就是有个叫喃木娜雅的仙女看中了一个年轻类人,透了钥匙冲天听六道人间与年轻人幽会。不行的是被他丈夫发现了,他勃然大怒,悄悄跟踪。在仙女与年轻猎人拥抱的时候,将他们施法,变成石人。使一对饥渴的情人咫尺天涯,永远在一种眼看就要得到却又得不到的痛苦状态。
两只一老一少的羚羊飞渡过去,而那只老的.却让那只年轻的斑羚踩着自己的背跳过去,自己却掉进了河里。每一只年轻的斑羚的成功就意味死亡。
只剩下最后一只斑羚了,他就是斑羚的首领。猎人们急忙开枪,斑羚走向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让我感动的是老斑羚让年轻的斑羚从自己的身上跃过去。体现了老斑羚宁愿自己掉进河里也要自己的下一滴啊平安无事的飞渡过去。
我认为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的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入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的喜爱,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斑羚飞渡读后感5
翻开《斑羚飞渡》,一股书香扑面而来。几行简短的文字,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感人故事。读完《斑羚飞渡》合上书,斑羚那奋力一跳,仍清晰地印在脑海里……
这个故事主要描述了:一群斑羚,被狩猎人所追杀,跳到悬崖边。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绝境时,显得那么惊慌.无助,它们胡乱蹿跳,一只老斑羚竟想奋力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像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接下去发生的事情让人出乎意料。斑羚群借用熟练的同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
在斑羚集体遇难时,它们的首领选取了部分牺牲来换取种群永生的方式,实在是令人敬畏。动物尚且如此,人类又如何呢?面临死亡边缘那些老斑羚根本不加思索,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种群的延续。这些老斑羚就像事先商量好一样,没有一个偷偷溜走,偷偷调换位置,自愿当做工具般的跳板,牺牲自己,让年青斑羚飞渡过去,生存下去。文中有一句:“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更是让我淋漓尽致的体会到老斑羚视死如归的决心。牺牲的老斑羚那样从容,接受生命援助的年青斑羚却没有表现出特别感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年青斑羚内心都知道只有拼命.顽强的生存下去,才是对老斑羚最大的感激和敬畏。并且终归有一天它们也会成为老斑羚的。
读完这个故事,不禁让我想起了悲惨的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个感人的故事。当时一批抢救人员正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这时,他们发现一具女尸体,整个身体都被压变了形。而在她的身体下面竟然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无损,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这一刻我也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一位伟大的母亲,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孩子的永生。
部分的牺牲可以换取后续的永生,这是动物为什么比植物先进,人类为什么是最高等动物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思想可以升到无私的境界,因为他们可以做到牺牲自己,来换取更有价值的永生。
斑羚飞渡读后感6
今日,我读了斑羚飞渡这本书,读着读着我的眼泪不禁掉了下来,我明白了很多很多。下头我来主要给你们说一下故事的情节吧!
在那里讲述了一群斑羚被一群猎狗追杀,他们十分悲痛,再这样危机时刻,领头的养,很果断得让他们分成两个对,年幼羚羊用脚踩在年长羚羊的肩上飞过悬崖,每一只年幼的羚羊都成功的飞过了悬崖,有一只年长的.羚羊却被摔得粉身碎骨,而镰羚羊,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年长的跟前,去救他,但不幸都死亡了。
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我想对人类说,我们不要猎杀动物,动物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当和平相处,这样我们是世界才会更家和谐,更家完美。
斑羚飞渡读后感7
《斑羚飞渡》沈石溪创作,选自其小说集《和乌鸦做邻居》。该小说虚构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有趣而又生动,我每次读起来都会被深深吸引。暑假里,我又一次读了《斑羚飞渡》这本小说。
《斑羚飞渡》是一本精彩却略带点悲情的小说,书中讲述了狩猎队捕捉斑羚的场景。一群斑羚被人类逼到了伤心崖边,它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为了让自己的下一代活下去,老斑羚们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一个个跳下悬崖,让小斑羚们踩着自己的脊背飞跃悬崖,而自己却跌落崖底。那一瞬间,猎人们都震惊了,那一瞬间,在彩虹的映照下,显得无比壮烈。
看了这个故事,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这就是动物们对孩子的爱,就像父母对孩子的爱一样伟大、无私。像汶川地震的.时候那位年轻的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把孩子安全地护在身下;像发洪水时那个一直把孩子举在肩上而自己在水中淹死的爸爸。而我们爸爸妈妈在生活中也是时时刻刻都关心我,爱护我,把最好的东西都给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他们和这些老斑羚们一样,都有一颗为了孩子伟大无私的爱心。
斑羚飞渡读后感8
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里明显地意味着死亡,但它们为什么还要主动进入?它们傻?不,它们不傻,它们深深地懂得:自己尽管死了,但后代能活着,种群得救了,自己死得值,死而无撼!啊!作为低等动物的斑羚羊都有这种为了集体而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而我们这高级动物-------人类却怎么缺少这种精神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人类思考。
读了《斑羚飞渡》这个故事,我深受感动。《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感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
“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归进老年斑羚的队伍。”当我读到这儿是,我的目光呆住了,我被镰刀头羊和那几只跟随在镰刀头羊后面的中年公斑羚的所作所为所震撼。因为它们表现出一种为了种族,为了别人,甘愿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里明显地意味着死亡,但它们为什么还要主动进入?它们傻?不,它们不傻,它们深深地懂得:自己尽管死了,但后代能活着,种群得救了,自己死得值,死而无撼!啊!作为低等动物的斑羚羊都有这种为了集体而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而我们这高级动物-------人类却怎么缺少这种精神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人类思考。
文章最后写到:“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镰刀头羊这种从容自如的走向死亡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镰刀头羊壮美的死亡显示了它高傲的本色,也许是对人类做法的无声的抗议!猎人们啊,你们怎么忍心看者这群伟大的生灵这样悲惨地死去呢?你们太残忍了!虽然你们以次维持生活,但你们是否想到了动物,它们却失去了生活啊!这个世界,是动物与人类共有的,人类有生活的权利,动物也绝对有生存的权利!动物的生存不是为人类服务的,它们与我们人类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虽然我们主宰了世界,但绝不可以不把动物放在眼里!动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全地球的生物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我们要维持生态平衡,就要尽可能的保护动植物,使它们免受伤害。
想想现在,秋天已很少见到大雁向南迁飞的情景了。但是从前,“人”字形“一”字形的大雁成群结队的在高空飞过。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不都是人们对大雁的捕杀和环境的污染吗?
我要呼吁人们:“动物与我们一样,是自然界的生灵,我们人类不应该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大肆屠杀、掠夺动物。我们要建一个万物平等共生的和谐世界!”
读了《斑羚飞渡》有感:到此时此刻,那画面依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只老斑羚走出来,带着小斑羚,小斑羚突然起跳,老斑羚也随之起跳,老斑羚用娴熟的跳跃技巧,出现在小斑羚的脚下,成为了小斑羚的垫脚石。小斑羚蹬一下老斑羚,用尽全力跳到了伤心崖的另一面。但是,此时,老斑羚像火箭一样坠落山崖,不,比火箭还要悲惨。
动物拥有牺牲精神,而人类正缺乏这一点,《斑羚飞渡》正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今天,我有幸看了这篇文章,让我感慨万分。在资源短缺的今天,我们再不学习斑羚保护后代,我们的后代将难以生存!
斑羚飞渡读后感9
今年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厚厚的小说,它讲了大林莽动物世界的生死传奇。这些动物们有快乐、也有痛苦,有灵性、也有感情。
其中《斑羚飞渡》这篇小说讲的是:一次,有一群斑羚被猎人逼到了伤心崖上,这群斑羚惊慌失措,胡乱逃窜。就这时,这群斑羚的头羊大声“咩咩”地叫了起来,这群斑羚马上分成两队,其中一队是年老的,另一队是年幼的。头羊看了看,发现年老的那一队比年幼的一队要少得多,便带了一些斑羚走到年老的那一队里。
这时你一个怎么也想不到的奇迹出现了:说时迟,那时快。一老一少差不多同时起跳,小的在上,老的在下。小的就要快掉下去时,年老的斑羚正好在年幼的斑羚脚下被蹬了一脚,小斑羚又一次升了上来,跳过了绝壁悬崖。就这样几个往返,年幼的就差不多转移完了。
看到这,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我没有想到在面临种族灭绝的要害时刻,斑羚群竟能想出牺牲一半拯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族生存的机会,我没有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心甘情愿地用生命为下一代通一条生存的道路!
动物的品德是多么的高尚呀!从头到尾居然都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我极为震动。
我们应该对动物友好一点,不要大批大批地猎杀动物;不要过多地砍伐树木,不要让鸟儿无家可归;不要把动物当作机器使用;不要让它们死于非命!
让我们和动物成为好朋友吧!
斑羚飞渡读后感10
从前就看过《斑羚飞渡》,文中勇敢无私的斑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再一次翻开此书。同时,对它们又有了更深刻印象和触动。这的确是一部令人心生敬畏的好作品。
作者用极为细腻的笔法把羚羊群临危的状态,用文字刻画地栩栩如生,令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边替它们担心,一边又替它们心疼。
文章讲了,羚羊群被猎人追赶到了断崖边,只要跳过山涧便可求得生命的希望。在镰刀头羊的命令下,羚羊群马上分成了两队,一对年轻,一对年老。年老的和年轻的同时跳出在空中,年轻的羚羊踩在老羚羊的背上,登上了彼岸……
站在断崖边的那一刻,羊群都惊呆了。往前是万丈深渊,稍稍迈出一步,便会坠入山谷粉身碎骨;退后呢,穷追不舍的猎狗已经逼近。前后都是一死,该怎么办?
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羚羊镰刀羊一声叫唤,队伍随着叫唤开始骚动起来。很快地,它们分成了两列纵队,一列年老的一列年轻的。
很快地,年老的`羚羊数量渐渐少了,羚羊群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没有命令没有悲哀,只有中年羚羊,那不算沉重的蹄声,它们也走进了年老的队列,其中包括镰刀头羊。看到这里,我震惊了。按规则头羊可以享受优先权,但镰刀头羊没有,它选择了牺牲自己,让年轻羚羊踏着它的身躯飞过山谷。
羚羊这种先人后己,为种族延续做贡献的可贵精神真的值得我们人类深思,更值得我们去学习。我并不是倡议,大家在危急时刻要为他人去死,而是更要有以他人安危为己任,想尽办法去帮助别人,救他人于危难,给他人以温暖和元援手的思想情操。
在社会上的确不乏羚羊精神的人物。在《感动中国》里就涌现出许许多多品德高尚的真英雄。就有这样一名消防队长,为了救一个小婴儿,他奋不顾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紧抱着她。
当然也有反面教材。就比如最近发生的事件:两个骗子利用他人的信任骗取了亲人的钱财。挥霍骗取的钱财已经令人不齿,厌恶至极了,还丧心病狂地致小女孩溺水而亡。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一切地去掠夺,令世人唾弃。
古人云:“鹊,禽属也,非有人性也,乃能义如此,何以人而不如鸟乎?”羚羊都可以这般舍己为人,先人后己。真无法想象,人类中还有这些不如牲畜的渣滓。
有时候,人类能做到的,动物们只是没有能力而已;而动物能做到的,人类却不可以。
斑羚飞渡读后感1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的,有的人死的彪炳千秋,有的人死的无足轻重。人是如此,动物亦是如此。今天,我读了沈石溪爷爷的《斑羚飞渡》,对这一句话便有了更深的体会,特别是那只镰刀头羊,给我带来了许多感动与震撼。
当众多斑羚被逼到走投无路时,那一双双渴求生命的眼神望着镰刀头羊,希望它能拯救整个羊族,他是整群斑羚的领导和依靠。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它沉着冷静,想到了一条绝妙的主意——牺牲一半,拯救一半。这真是太厉害了,恐怕连我们人类也想不到这么悲壮的主意。
在生死面前,众多老羚羊也没有退缩,个个视死如归,奋不顾身,前仆后继,给年轻的斑羚带来生存的机会。“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这是生死的抉择,它们却义无反顾,从容的走向死亡,心甘情愿用自己的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了一条生存的桥梁。
那只镰刀头羊,本来是可以获得新生的,可它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迈着坚定的.步伐,从容地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它那站在悬崖上孤傲的身影,那么美丽,那么悲壮。它那一颗孤傲的心,告诉那些猎人——你们能伤害我们的肉体,却不能阻止我们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意志,消磨不了我们对生命的渴望。
那个孤零零的身影,虽跳入那道彩虹,但它沉着、奉献、无私、自由的精神,震撼着我的内心,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难以泯灭!
斑羚飞渡读后感12
对于动物甚至人类而言,生命是无比珍贵的。懂得好好保护自己的生命,可以说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美德,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当生命与其他事情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怎么保护我们的生命。但是,如果能牺牲自己的性命去成全他人,那么我们可以将这种行为称为“高尚”。
捧起《斑羚飞渡》细细阅来,一场生命的厮杀逐渐在我眼前清晰起来:面对人类凶残的追捕,羚羊群并没有慌张地逃散,而是有序地排成两队——年轻的羊一队,年老的羊一队。因为位置的空缺,头羊无怨无悔地站入了年老的队伍。接下来,他们开始了延续生命的起跳。小羊首先起跳,当快跳到一半时,老羊快速起跑,正是这种起跳时间的先后,形成了一定的高度差,使得小羊在快要落地时,成功落在老羊背上,并以老羊的背为起跳点,再次起跳,飞跃天堑,直到安全到达对面的山崖。而老羊心甘情愿坠入深渊,摔得粉碎。小羊们脱险了,而老羊们却死去了,但他们没有一丝的抱怨,没有一丝的后悔,更多的是内心的喜悦,喜悦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后代们的生存。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伤感起来,老羊们那悲壮的起跳姿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再看看人类,我不禁陷入沉思。或许小羊们为拥有这样的前辈而感到骄傲,而我却为人类的行为感到羞耻。人和动物都是地球的生物,应该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强大而轻视别人的生命,对待他人公平,那么别人也会公平地对待你,我想这些定律大家都应该知道。可是那些嗜杀的猎人却明知故犯,用武器无情地掠夺比他们幼小的生命。再回头看看那些老羊,他们难道真的不怕死吗?但是他们却甘愿付出,同样是死亡,可他们死得很光荣,至死都没有抛弃自己的.同伴,那是一种怎样的团结精神啊!就因为这种团队精神的升华,给予了他们勇于面对死亡的勇气,他们用自己生命的闪光点照亮了整个世界!
最后再联系自身,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的时候,不是也可以把这种团结精神给发扬下去吗?爱护好自己的团队也是我们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心帮助同学、共同打扫班级卫生,在同学困难的时候伸出自己的援手,哪怕只是小小的借他人橡皮、铅笔的行为,也是团结集体的体现!人的生命有限,怎样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活成无限的闪光点,照亮他人甚至照亮整个世界,就看我们是否有一颗为他人服务的心,并能否积极地付诸行动!你呢,愿意和我一起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吗?
斑羚飞渡读后感13
红奶羊讲的是一头羊无奈被狼逼着喂养了一匹幼狼。几个月后老狼被猎人杀死,这头羊便离开了这匹小狼。多年后这匹狼又遇见这只羊,不仅自己没吃它还不让自己的妻子吃它。在书中狼总是以坏角色出现如:豺狼恶虎,还有小红帽中的狼……但是被文中的这匹狼却有情有义,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这让我想到了日久生情这个成语。动物也有感情,也不会忘记对自己有恩的动物,即使是天敌。俗话说得好,人心换人心,羊心也换狼心。
如果红奶羊是羊心换狼心,那么罪马就是人心换马心。罪马写的是一个马术演员和一匹马表演超级马术,因为马的缘故,主人不慎身亡,主人死后,马可以在它最后的20xx年里过上好日子,而它却选择了为它的主人守灵。这一幕让我十分感动!如果是一个人你给他两个选择;一是过上20xx年好日子,二是为死去的人守灵20xx年,我想谁都会选择一。而这匹马为了主人对它的感情,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二,这更加说明了动物也是有感情的,你对它好,它也会对你好。
斑羚飞渡,老鹿王哈克还有老马威尼则说明了另外一个道理;为了年轻的一代,可以舍生忘死,这也让我十分感动,人都做不到的事,动物居然做到了。它们用自己的死,换取他人的生,况且它们是在知道自己必死无疑的`情况下牺牲的。告诉谁做这件事必死无疑,我想谁都不敢去做,而动物这种高尚的品德令我敬佩,我为是动物进化而来感到自豪!
从这本书中我也明白了一些道理:一、动物是有感情的,付出和回报是平衡的。二、不要说为谁的生而牺牲自己,就说成多为他人着想,不要总是只顾着自己。
斑羚飞渡读后感14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斑羚飞渡》的书。《斑羚飞渡》是一本动物小说,是著名的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书中写了《红奶羊》、《斑羚飞渡》、《老鹿王哈克》、《老马威尼》、《罪马》五个故事。
这五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斑羚飞渡》这个故事。它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斑羚它性情温驯,死到临头也不会反抗。羚羊肉肥腻细嫩,是上等山珍,毛皮又是制裘的好材料,是猎人最喜爱的猎物。一群斑羚,被狩猎队所追杀,逃到伤心崖。往后退,是咆哮的狗群和十几支会喷火闪电的`猎;往前走,是几十丈的绝壁。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显得多么的惊慌、无助。一只老斑羚向跳过六米宽的山涧中,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
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的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的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在情况危急的时候,斑羚们不惜生命成为别人的逃生工具,没有丝毫畏惧,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斑羚的举动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只要给予了爱,付出了爱,终会有所回报。
斑羚飞渡读后感15
“一对对的斑羚凌空跃起,山涧上空画出一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的斑羚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每每读到这句话,人们的心里便流露出一种悲悯之情,所有人都对斑羚飞渡的行为感到震惊。
这句话出自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一群温顺的斑羚,面对人类黑洞洞的枪,各自作出了生与死的选择,衰老的斑羚用自己的死架起生的桥梁,年轻的斑羚踏着这座桥梁,跃向对面“生”的山峰,老斑羚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年轻斑羚,年轻的斑羚则负载着种族的希望继续前行。
它们温顺的样子下,是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是默契,是勇敢,它们演绎了一个悲壮的故事,一曲生命的赞歌。
斑羚的头羊——镰刀头羊凝望着绚丽的彩虹,毅然发出了命令,他开始指挥斑羚们两两组合,成为生死搭配,一只斑羚当垫背的,另一只变实现了飞渡。山谷中的七彩光线便是斑羚飞渡时候的背景色,一次次的飞渡,惊呆了围攻的人群,生存与死亡,悬崖与彩虹,形成了一种平行的衬托。绚丽的色彩和悲壮的飞渡有一种美学上的沟通。
最终,只剩下了镰刀头羊。它是最后一头,是奇数。
它的面前是悬崖,身后是猎人。
猎人们丝毫没有心软,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它,镰刀头羊中枪了。
令人惊叹的是作家并没有让它倒下,这时,时间停止了,那些围攻的人们一片灰色,镰刀头羊成为一抹亮色,它的身后是彩虹的颜色和光亮。
它走上了灿烂的彩虹,消失在一片绚丽中。到最后,温顺的斑羚都没有向捕猎的人类屈服,它选择悬崖一跃,它去了彩虹的光泽里,那为了族群的希望而牺牲的老斑羚们都去了那里,它们搭起的是生的彩虹桥,它们会在彩虹的光辉中永远绽放生命的光彩。
小说《斑羚飞渡》令我对生命又多了满满的敬畏,同时也使我对人类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感到耻辱。
作者通过斑羚飞渡的行为,从侧面表现了人类的贪婪。为了金钱,为了美味,为了一件件鲜艳美丽的大衣,那些人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狩猎,在美丽、宽厚的大自然中,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屠杀。
斑羚,大自然中可爱又温驯的精灵,面对残忍的捕猎,它们表现出抵死抗争的一面,尤其是镰刀头羊,它沉着、智慧而富有牺牲精神,它们不屈服的行为,向人们展示着何为生命,何为尊严。
【斑羚飞渡读后感】相关文章:
斑羚飞渡教学反思01-12
《斑羚飞渡》说课稿(15篇)07-28
读斑羚飞渡心得体会12-08
斑羚飞渡读后感08-27
《斑羚飞渡》读后感04-21
斑羚飞渡的读后感04-30
斑羚飞渡读后感11-17
读《斑羚飞渡》有感06-24
读《斑羚飞渡》有感06-15
[优秀]《斑羚飞渡》读后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