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关键对话》读后感-读后感

《关键对话》读后感-读后感

时间:2024-07-07 07:37: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键对话》读后感-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键对话》读后感-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键对话》读后感-读后感

  上周听了凯洛格的精品课程《关键对话》觉得特别好,而且很实用。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用得着。

  这次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三点对我来说特别有用。首先是“从心开始”,这个观点让我认识到一切行动都要源于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坚定地走向成功。其次是“专注你的目标”,这告诉我要集中精力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中去,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最后是“主导我的故事”,这个思想启示我要拥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自己的人生轨迹,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塑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

  首先,从内心出发是非常重要的,当你说话时,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内心是正确的。我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与人争吵;我关注的是事情本身,而不是个人。这样,你就不会说出伤人或攻击性的言论。话语如同心门一样,你心里怎么想,就会说出什么样的话。所以,为了让别人感到舒适,我们必须从内心出发,调整自己的心态,客观地看待事情,不带着偏见去评判人或事物。

  其次,专注于我们的目标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我们不专注,就会离题太远。举个例子,我们开始讨论问题的时候,最后却演变成了争吵。这是因为我们最初的动机是解决问题,但是当对方说话不礼貌时,我们的动机就转变成为自己辩护、翻旧账,甚至攻击对方。结果导致原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增加了更多问题。这说明为什么我们需要专注于我们的目标,只有时刻清晰地知道我们的目的,才能避免偏离目标,也避免尴尬的局面。请将 会计 领军第三次集训推荐的书目,也是之前在心理所学习时,一位后现代心理学流派老师推荐过的书。跨专业学习心理学专业带给我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芒格曾在《穷查理宝典》中强调过多元思维模型,他认为,“对于一个只有一把铁锤的人来说,每个问题都像钉子,这是一种灾难性的处世方式,人们应该拥有横跨许多学科的模型。”其中心理学也是多元思维模型之一。

  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尤其是分工协作的组织中,往往不是专业能力强就可以解决问题,人际交往,尤其是冲突情境下怒怼还是认怂都不是明智之选,对话能力成为了一个社会人情商高低的体现。但作为“谨言慎行、敏于行而讷于言”文化教导下成长起来的一些人,从“道”上缺少这种思维,加之此“术”学校不教,如果周边再无环境熏陶,对话能力势必弱些。社会上君子有理讲不清,小人无理却占上风的情形并不少见,但对话本身是经过刻意练习可习得的一套功夫,虽不一定能巧如舌簧,但也不必笨嘴拙舌。

  《关键对话》提供了一种解决关键场景尤其是冲突场景的原则和方法。初读此书的朋友建议在读完序言和目录后直接翻到第11章第192页,这张关键对话联系表是本书的纲,通过这张表我们可提纲挈领掌控全书脉络。《关键对话》概括了七个原则,第一从心开始,第二注意观察,第三保证安全,第四控制想法,第五陈述观点,第六了解动机,第七开始行动。每个原则后面跟着相应的对话技巧、关键问题以及相关案例。其中,注意观察和保证安全是环境方面的原则,从心开始、控制想法是约束自己的原则,了解动机是关注对方的原则,陈述观点,开始行动则是适用于双方的原则。此书作为实用类书籍,用于指导对话实践还是大有裨益的。

  第一,融会贯通理解原则,从心开始牢记三个问题

  原则是我们在说话或行事时所依据的准则和标准,掌握对话行为的关键是要理解并运用对话原则。在七个原则中,首要的原则是从内心深处开始反思三个问题:我希望自己实现什么目标?我希望帮助对方实现什么目标?我希望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达到什么目标?为了避免做出愚蠢的二元选择(即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选择)的解决方式,我们需要在刺激和回应之间多次思考这三个问题,以确保我们在对话过程中不偏离最初的目标。

  对比说明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做出愚蠢的选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真正的目标,并将其阐述清楚。其次,我们要明确哪些目标是我们不想实现的,这是对比说明法的关键。最后,将前两步结合起来,提出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迫使自己跳出困境,避免陷入盲目选择或无所作为的怪圈。

  第二,观察背景是否安全,巧用对比表达营造氛围

  注意观察背景,保证对话安全,营造安全氛围是关键对话成功的前提条件。只有安全的环境下,对话双方才能畅所欲言,说出真实的想法。气氛不对,对话风险很高,尤其出现情绪性暴力、沉默应对等情形时,我们需要先按下暂停键,审慎地用一定的方法重新找回安全氛围。

  怎样营造关键对话的安全氛围呢?首先找共同性,记住对话双方的共同目的,表达充分的尊重,其次用对比法表达,我不希望你以为……,正相反,我认为……,然后继续讨论观察问题,寻找补救措施。

  第三、控制不良情绪,善用语言描述的多样性

  行为方式模型揭示了感知事物、形成情绪、进行行动之间存在主观评判的环节。由于主观评判是个人独有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构思不同情节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式。此外,在表达自己想法时所选择的语言也具有影响力,“言辞温暖如阳光,冷言冰雪伤心肠”,语言的力量可以是暖心的,也可以是伤人的。因此,重要的并不是事件本身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对待事件的态度以及选择用何种语言来描述它。

  第四、分析事实陈述观点、循循善诱征询对方观点

  对话是双方共同塑造的,双方又是相互影响的。对话高手面对棘手的问题,如何做到既直言不讳又维持安全感的呢?书中给出了囊括五种技巧的综合式陈述法,即分析事实经过、说出你的想法、征询对方观点、做出试探表述、鼓励做出尝试。首先,从事实谈起是最安全的出发点,不带观点陈述事实往往容易被接受,所以我们要区分事实和观点,注意事实罗列要充分;其次,由事实推到自己的观点,表达观点时可以用对比法,但要注意使用对比法的目的不是在看法问题上打折扣。再次,真诚地询问对方的观点,引导对方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第五、了解对方的动机、巧妙化解暴力或沉默

  了解对方的动机,即了解情绪背后的真实想法和动机,我们可以采用四种倾听技巧来建立安全感。这些技巧包括询问观点、确认感受、重新陈述和主动引导。确认感受首先要承认对方的情绪,并试图理解他们的感受;之后我们可以尝试重新陈述对方的表达方式,以增强对方的安全感并减缓他们的情绪反应;主动引导意味着提供自己对对方想法和感受的猜测,以此试图激发对方更多的言谈。

  在了解对方的行为动机后,我们需要对对方的观点做出回应。这时使用“赞同、补充、比较”三部曲即可,同意对方看法就明确表达出来,如果看法不同,可补充解释说:“你说的没错,此外,我还注意到……”如果确实观点迥异,则用比较的描述承认看法的不同。

  第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对话促进决策和行动

  对话非决策,获取各方观点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多元化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当我们拥有管理权时,我们可以在对话后决定采取何种决策方式,也可以直接使用命令式。在权责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顾问式、投票式或共识式来进行决策。在决策之后,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行动人、行动目标、行动时间和检查方法来采取行动。特别是需要详细记录结论、决定和安排的细节,并与相关人员进行综合性的对话,以促进行动的实施。

  总之,充分理解对话原则,刻意练习对话技巧,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提高风险话题的成功率,有助于打造凝聚力的团队或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对话的套路并非重点,对话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用心若镜”,(语出《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对话中关注目标、提问也好,总结也罢,这些技术干货只是试探,试图让对话者可以从多角度去如实照见自己。“用心若镜”是希望对话者静下来,慢下来,退一步,前后左右,上上下下,仔细通过他人跟自己对话,看看自我,这个自我也许更为宽广、未知……,需要我们有耐心、有好奇,慢慢去发掘……,如此理解对话之道与对话之美,方能立德立言,虽久不废,我认为这才是“关键对话”的要义所在。

【《关键对话》读后感-读后感】相关文章: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06-17

我与春天的对话作文11-08

我和爷爷的对话作文12-23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04-02

雷雨读后感 雷雨读后感02-25

繁星春水读后感 读后感03-05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01-24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

母亲的传说读后感推荐_读后感06-03

《老人与海》读后感 读后感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