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时间:2024-07-26 13:59:5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活着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着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1

  《活着》里的富贵就是如此,他出生在中国最为动荡的年代的伊始,他见证了三反五反、土地改革、打跃进。等事件,这也就注定了他悲惨的一生。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按此定义,《活着》不亚于当年在广岛投下的那颗原子弹。张艺谋曾经将这本书搬上了银幕,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很多只看过电影的人,观影的时候完全是泪流满面,同情福贵悲惨的一生。然而看过原著的`读者知道,小说远比电影更将凄惨。女儿难产而死、妻子病死、女婿被水泥板夹死、儿子被急切救县长夫人的大夫抽血抽死,最后是孙子长期挨饿,一次吃豆子撑死。数年后,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

  然而,余华用一连串人的死亡,并不只是要告诉我们生命有多无常,人命有多轻贱。他所要传达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顽强精神。活下去,是最简单的生存的本能,同时也是最复杂的斗争。因为当一个人生无可恋、万念俱灰的时候,放弃生命远远比心怀希望要容易的多。

活着读后感2

  这篇文章讲的是蚂蚁的故事,文章讲到:当周围有熊熊的大火燃烧起来时,蚂蚁们回迅速的聚在一起,好像一个雪球一样飞速滚出。这是一条最外面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的求生之路,如果没有外面的蚂蚁,所有渺小的.蚂蚁就会全军覆没。

  世上称得上最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因为体积,而是那种精神。

  在一些人的眼里,所谓的“卑微”也是一种职业——清洁工,也就是我们常常在大街上看到的环卫工人。他们的工作非常的辛苦,整天面对这尘土飞扬的街道,来来回回的清扫。但与之相反的则是他们的收入,他们的工资虽然很少,可是……如果没有清洁工,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呢?在医院的病人会有多少呢?

  一束小花,一棵小草,会为美化环境而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一抹阳光,一簇火苗,会为我们送来温暖的光芒……从古到今,被称为“卑微”“低贱”的东西,往往存在伟大的力量!

活着读后感3

  看到于娟利用最后的时间写的这些文字,心酸,心痛,遗憾,多种悲伤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她的父母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她的爱人要承受失去爱人的痛苦,最可怜的是她的孩子,在如此小的时候就要见不到亲爱的妈妈。

  如此年轻的生命,如此鲜活的存在,如此有才华的人儿,就这样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

  活着就是王道,就算没有学历,没有车子,没有房子又咋样,活着才是王道。没有了生命,追求再多的名利成就有何意义。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中国人最不看重的一个成功就是家庭的和睦与幸福,这的.确是现在大部分人的心理。于娟在最后的生命里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最重要的,其实,活着就是王道。

  重视起自己的身体,善待自己,好好陪伴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再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这本就在身边的一切。

活着读后感4

  看完了《活着》。作为一个旁观者,觉得福贵的一生是满满的悲哀与伤感。但是如果真的把自己代入或者只是倾听,就会觉得,福贵的叙述里多是对生活的接受与满足。无论是好是坏都接受,甚至认为所有的都是上苍赋予的报应和福祉。

  这本书和《四世同堂》有相似之处,但是这本以第一人称叙述之后,所有的遭遇都像在身边真切地发生,有真切的欣喜、悲哀、可惜,是凡人的情感。亲切真实。而四世同堂就好像有一种尤其的悲壮,家国的.豪情裹挟着我,令我感觉自己要变得伟大以相衬。

  最后福贵和他的牛福贵说话,说有庆、二喜、凤霞、苦根耕了多少分田地。看到这些名字,这些生命的血液在沸腾后平息,鼻子有些酸。

  本来想评论福贵,他大概过了酸楚的一生。但是,谁知道呢,除非在一个人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后,谁也没有办法评价他有没有幸福的一生。又,一个人是否幸福,并不在于他人的评价里。

活着读后感5

  《活着》中有一段,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它讲了福贵是有钱公子哥的时候,嫖赌一样不落,最后把家底输完后,他回家胆战心惊的跟母亲说后,虽然他的父母很生气,但是并没有要打福贵,而是变卖房子和土地,把欠下的债还回去后教导福贵以后放下骄傲,努力干活养家糊口。我觉得,这是福贵转变的重要因素,父母的理解与宽容,终使浪子回了头。

  结尾“我看到广阔的土地上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简洁有力,直抵人心,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看见老人和老牛在暮色苍茫中慢慢消失,只留下孤寂的背影……

活着读后感6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小伙子,倦厌了平淡无奇的生活,有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参与了一次极限挑战。主办者把他关进了一个山洞中,除了一壶里面装着5千克的水,就什么都没有了。而且要不见天日120个小时,也就是——5天!

  第一天,他很好奇,觉得特别新鲜。

  第二天,饿、害怕,孤独一起到来,他就有点想平日的生活,他想起一些往事——

  第三天,他快挺不住了,可想起人间这么多美好的事,又坚持了下来。

  第四天,第五天,他就在饿、害怕,孤独之中反思过来,向往未来。

  他恨自己做这么多做事,很想改正,可是,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熬过这一关。就在他涕泪齐下的时候,门开了!阳光、白云、花香、鸟鸣。又送给他一个美好人生。

  这篇作文让我知道了:生命很可贵!因为这一生有很多令我们高兴,快乐的事。活着,就是幸福。

活着读后感7

  人总是不能从心底接纳无常。目睹他人兴盛时,轻谑以对,自诩看破世事;自己繁华时,却痴想世事永恒,人事亘古。我们总是洞悉了别人的无常,又蔑视了自身的幻灭。

  当不期而遇的灾厄在岁月山河的流转中接踵而至后,我亦不能肯定自己依旧如你一般坚毅地活着。

  福贵,我终不能如你,视无常为如常。

  如繁花般华妍而生的生命会在夏风拂尽、凄雨拍打之后枯萎、凋零。我所熟识的福贵便是被无情命运吊诡地挑中的.这类人。他如织锦般姝丽而生,却化作被烈火包裹、燃尽的残灰。华胄终化灰。

活着读后感8

  余华的小说《活着》,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粗略地读完了第一遍,说真的,很久没有读这样风格的小说了,文章塑造的生活环境以及时间和空间,离我的生活环境相去甚远,但我还是被作者不遗余力地描摹吓到了,几个晚上做噩梦,我不得不承认,有些片段我读的太过投入了。

  读完小说的第一晚,我几乎没有睡,大瞪两眼,不知自己身在何方,恍惚中有微信提醒,已经是半夜了,会是谁呢?翻看手机,原来是小舅,此时,他像我的一艘诺亚方舟,迅疾得带我逃离那片阴森恐怖的海域。

  小说通篇以一种娓娓道来的`语气,以一种似乎在讲述别人故事的淡定,述说了福贵本人极其惨痛的一生!

活着读后感9

  看到有一本《活着》,就囫囵吞枣的读了一遍,刚看完,很压抑,然后,很久,才释然。

  主人公福贵,从一个有钱的爱赌爱嫖的二流子,到孤苦伶仃的一个人,经历了破落、贫穷、战争,一步一步,失去了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只有一头很老的牛陪伴余生。

  在悲剧的`人生中,他学会了珍惜,珍惜自己的妻子,妻子做的一双鞋,最饿时老丈人省下的一小袋米,学会了宽恕,宽恕间接害死了自己儿子的战友。独自一人活着。

  这本书不同于张爱玲的《小艾》,小艾经历了一系列悲惨的遭遇,最后的结局还是给人一些希望的,看完以后,积聚的压抑在结尾处有一些释放,而《活着》看完很沉重,感觉呼吸困难,看着生命之手一次又一次给予希望,又一次一次的剥夺一个人身上的珍宝,却无力反抗。

  也许只有懂得了爱,懂得了你所拥有的珍宝,在失去时,你才有勇气去面对一个人的寂寥。

  毕竟,回忆是一个人的历史缩影。

活着读后感10

  余华的这部作品《活着》,算是第一次看。

  本来买回来的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去读书的,但是这本书越看到最后,越发的.出自内心去读。而且越读,领会作者笔下福贵的心情,就越发的难受,内心也比较压抑。

  主人公福贵在年轻时不懂的珍惜,家底丰厚,老婆温柔贤淑,家境富裕有余,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全是最幸福的一家。然而,因为他的赌博,把家赌的破产,老父亲被逼死,老母亲心病去世。而命运总是和落魄开玩笑,接着他经历着失去儿子有庆,又经历着凤霞、家珍、女婿二喜、外孙的死亡,亲手埋葬身边的亲人,而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却让他在内心中接受命运的安排,并且顽强的活下去。

活着读后感11

  故事以倒叙的手法,写作者田埂偶遇一个赤裸着脊背、扶着犁,一边唱着民谣,一边开导着老牛在耕田的老人,他就是富贵。富贵年轻时家境富裕,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嗜赌如命,抛妻弃儿,寻欢作乐。然而好景不长,当他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的回到家中时,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富贵身上,这个历经世间沧桑和苦难的.老人,没有被命运残酷所吓倒,他依然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友好,依然维持着他和命运的友情。他没有乞求没有报怨,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活得更加洒脱与坚强。

活着读后感12

  人总是不能从心底接纳无常。目睹他人兴盛时,轻谑以对,自诩看破世事;自己繁华时,却痴想世事永恒,人事亘古。我们总是洞悉了别人的无常,又蔑视了自身的幻灭。福贵,是你让我繁复的心激不起杂乱的涟漪,是你让我不再控诉人世的不公、命途的不平,是你让我开始学会简单地为自己活着。

  福贵,我不禁幻想你在破屋前逝去的模样,你的内心深处一定会被曾经霸道地占据,曾经的荒谬莞尔后倏然长逝,弥漫心田的`是不可磨灭的华生枯寂的苦难,那是你一生最宝贵、最真实的记忆。包含一生历经的晶莹泪滴滑眶而出,随即被尘世的无常所淹没。满带笑容的你阖目而去,任由我凭吊罢。

活着读后感13

  一个时代的饥荒,总会给人民生存带来巨大的压力。

  傅贵是那个时代不幸的大多数中国人的缩影。它有一种无法贴墙的混乱,却需要他经历无尽的逃避和失落,为了活着一次次失去自己的底线。

  他一路跑来似乎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活着!看着他过着猪狗不如的逃亡生活,不顾一切的跑回家,他的形象让人看着可笑又可悲。

  最后他什么都熬过来了,回家了,但是亲人一个个离开了他。最后,他一个人生活,没有人类的`生活。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生命之所以无穷无尽,延续千年,是因为有人能用牙活下来,活几十年。

  永不停息的生命就是,即使生命如此脆弱,经历了那么多沧桑,也要承受!

  即使到了最后,当生活回到原来那个没有亲人,没有理由的个体,也要带着田间的麦秆,带着不屈不挠的意志生活。

活着读后感14

  暑假中,我读了一本名叫《橡皮膏大王》的书。

  这本书讲的是项宁宁同学因为从小和橡皮膏打交道,对橡皮膏有所了解,所以,在一次关于橡皮膏的.智力竞赛中,为学校争得了分数。于是,他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上课时不认真听讲,逃学、旷课,还和别人打架,最终成绩一直下降。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到了自己。上学期我的了个语文免试,放学后,我一回到家就跟妈妈说我免试了这个好消息。没想到,妈妈平静地跟我说:“宝宝,你很聪明,但不能骄傲哦。”我欢天喜地地跑到奶奶房间,瞒着妈妈看电视,于是,我补习班的作业没有以前那样认真、仔细。所以,我的作业被画上了好几个红叉叉,写着89分,我心里难过极了。其实,这些题我都会做的,只不过是因为我的骄傲、大意才会这样的。

活着读后感15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读了《活着》,我想,接受现实,努力成长,好好活着,活着,活着就应该学会知足。

  但同时,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总是难以得到满足的。未经沧桑的人总是容易在现实的捆绑中藉着心灵的不满足幻想着换个环境,一味认为物质的困境使自己忙于无意义的奔波,无暇顾及精神享受。于是,在不如意的现实边缘,痛苦地接受一袭又袭虚无的冲击。却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中,过着看人脸色甚至随时可能遭人毒打,随时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还会为曾经的生活尽不如意吗?或许那时,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恼和追悔了吧。

  我也懂得做人应该积极乐观的处世至理,读余华的小说《活着》,我的'人生观却没有特别大的改变。要说收获,则无非是在感叹之余,再一次被提醒:人应该知足。

  我认为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样没事胡思乱想,无非是因为人的软弱,因为人的不懂得知足,总是想要得更多。

【活着读后感】相关文章:

如果祥子还活着02-20

美丽的快活着05-25

(经典)《活着》读后感09-12

(精选)《活着》读后感07-06

《活着》读后感07-24

活着读后感06-13

《活着》读后感 06-13

[精选]活着读后感11-12

活着的读后感02-25

《活着》的读后感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