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

时间:2024-08-14 13:42: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了凡四训读后感(集锦12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了凡四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了凡四训读后感(集锦12篇)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1

  我是从7月份开始学习《了凡四训》的,这本书让人读后受益匪浅,它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份的内容。目前,我所在的组学了前三个内容,积善之方还在学习之中,尚未读完。

  前言部分介绍这本书是的内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等于佛经。所以从中认识了佛教,它是值得尊敬。值得赞叹的。还让我懂得了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以及改变命的方法,命运是靠自己的德行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实现的。我觉得改过和行善最重要的是修心养性,从自己的意念做起,做到心纯净。善良,不起丝毫的妄念,顺从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诚待人,才能使自己的`德行有所提升。

  了凡先生的一生让我明白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心,我们要管好自己的这颗心,不管在心里种什么种子,都可以开花结果。我想把福德种在心里,把宽容种在心里,把慈悲种在心里。在工作当中,要经常检讨自己,当工作犯错的时候,要反思自己,找出解决方法,让自己在工作中成长。

  最后,一定要心存志向,有了志向,就像树木有了根,自然能够成长开花结果。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学习这本书,并按照古圣先贤地教育理论来教育自己的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比现在更加和谐美好。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2

  1.正定与邪定

  了凡在开始静坐时,三天三夜都没有妄念,看似非常入定,其实是因为他颠倒梦想,听天由命。表面上看起来很努力,其实是心灰意冷。禅师说,你怎能把为人一世的愿望一并舍掉呢?看到这里意识到,本心不是让我们无欲无求,让我们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全力以不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心的修行事中修,在做事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自我意识。关于正定与邪定,最近感悟特别深刻,感觉自己就陷入了邪定当中,活在了幻想的互联网世界当中,对现实生活处于严重的逃避。而且自己用物欲把自己框住了,对于很多事物都失去了原始的动力与激情。这是失去生命本源的动力的,需要通过慢慢地跟外界接触,恢复内心的活力。

  现在开始参加外界的活动了,也愿望多多跟人交流了,慢慢地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让自己增加生命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2.光求还不行,还要身体力行,付诸行动。

  之前对本心有很多的幻想,总觉得只要坚持静坐学习本性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都不知自己内心想要的是需要自己通过积极主动的努力付出实践才可以得来。而且本心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只有在做的过程当中才可以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不断让自己的自我意识提升,甚至提升思想的维度。最近见了很多人,给我的感触最深的就是,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积极主动争取,被动等待只会让自己错失很多机会。

  3.起心动念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在最近的生活当中,发现念头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特别大。当自己处于抱怨、愤怒、恐惧的时候,吸引来的东西都是抱怨、恐惧、愤怒的,而且会影响人的心情,做事的态度以及做事的结果。当我抱怨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体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反思过去的生命当中,自己业障真的太重了。仗着自己有点聪明才智,锋芒毕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攻击打压别人。而且心气特别高,老想着自己很厉害,想要出人头地,成就欲爆棚。尤其是在跟人相处的过程中,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只想着自己痛苦,说话毫无顾忌,不考虑别人能否接受。而且生活中由于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于是整天怨天尤人,虚度光阴。这个状态跟袁了凡一模一样的。而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没有戒,更没有忏悔,因此依旧重复着之前的模式,身心没有得到改变。接下来需要加强戒的力量,尤其是拜忏,要增加改过自新的勇气和魄力。

  本心的成长是调心的过程,最近工作上遇见了一件事情,自己接纳了自己的抱怨,然后整个念头发生了转变,做事情就会高效了很多,还出现了创造力。那一刻,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接纳的力量,也是我接下来要好好加强的点,训练接纳的力量。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3

  读了故乡名人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之后,我感触很深。《了凡四训》由四篇短文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当时是用来训诫他的儿子的。我觉得对我们这些后人也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我想与大家一起谈谈其中的“积善之方”。“积善之方”意思是说,我们要积善、积德,好人会有好报的。这在孔繁森身上就得到了证明。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歌曲《走进西藏》、《公仆赞》、《等你回家》就是对他的赞颂。他付出了,也得到了回报——人们永远怀念他。我想,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现在,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他们有的孤苦伶仃、有的贫病交加、有的绝望无助,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给予无私的帮助。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4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我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全书共四篇,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方、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

  偶然的机会让我进入鲁花,让我有机会明白和学习《了凡四训》。刚开始的时间,我有一种抵触情绪,以为那么浅显的道理早已熟知,等到学到一半的时候,我才真正的用心去理会。既然有那么多人去学习,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在兰州的那天,我盯着我碗里的拉面,我意识到原先缘分无处不在,我吃过的每碗拉面、读过的每一本书、相遇过的每一个人,都是缘分。

  在开篇,主要讲的是立命的.学问。周总理在抗战时期回到家乡祭祖的连根养根情怀真切的诠释了立命有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根,不论富贵贫困,亦不论漂泊他乡还是安守乡土。人的命运由先天注定,但我们能够透过自己的行为完善自己的命运。如果我们积德行善,我们的命运将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作恶多端,即使命中富贵,而现实也会穷困潦倒。有一句励志的话说得很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想想这一段时间的工作犯过很多的错误,有时就没有思考再一次遇见这样的状况就应怎样解决,导致了二次吃亏。总是以为自己敢于承担职责就能够了,当从学校跨入到社会职场,明白解决问题才是根本。知过改过,善莫大焉。认识到做错是不就应的,是羞耻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管我们藏得多么掩饰,没有别人看到的沾沾自喜,但我们不就应忘记我们的良心在颤动。在怀着羞耻心的同时务必有着务必改过的决心,每一次大的错误都是在自己平时不注意细节的累积下酿成大错的,而每一次在犯了一点小错误时总是倔着脾气找理由!期望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做到。

  智然老师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阳善和阴德之间做了鲜明的陈述,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乐于行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便是大善。在与人交流时说脏话,与人一齐吃饭时不讲礼仪都是不善的。长存着帮人的心,用德行渡人渡己!

  《了凡四训》的文眼在最后的篇章—谦德之效。满招损,谦受益。真正的从内心做到谦虚很不容易,谦虚不只是善于说我错了和对不起,但常说我错了和对不起是谦虚的基础。谦虚的途径有很多种,知过改过、知恩报恩、敦伦养份和扬正气化怨气等都是谦虚的表现。从它们的表意来审视自己,在生活中以此为标尺。化怨气是自身现阶段最欠缺的地方,在与商超各部门打交道的时候,心里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怨气,感觉有些人总会在为难自己。期望在以后我能真心用感谢的心对待他们,感谢他们让我快速的成长,感谢。我也感恩那些从内心里为我着想、帮忙我的人。

  《了凡四训》告诫我们,首先就应有我帮你、我错了的念头,有真善美的念头。体魄是短暂的,思想是永恒的。就像稻盛和夫经验思想的成功案例一样。从思想根源上有善的念头、谦的念头,从而支配我们的行动。行动上的有所改善是我们的目的和结果。生活怎样对待你我就看我们以什么态度期许我们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勉励自己。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5

  经好友和学校推荐,我利用寒假假期阅读了《了凡四训》一书。《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所著。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改书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

  细心阅毕,犹如仰一座金佛,佛光四耀,让我头脑清醒,素心向上,对人生、命运、祸福有了本质的认识。

  一、了其一生,善心永存。

  袁了凡前辈,童年丧父,勤学习文,遇一老者,言其命数,一一核定,预其无子,预其不登科第。云谷禅师鼓励他不要拘于天命,而应多行善事,必定会有福报。让他“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出功过格,每日登记,善事不断,果真中举。“后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果真生一男。

  这是迷信吗?非也,。这不是纯粹的拜佛求经,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行善。天有好生之德,你存善心,行善义,冥冥中所愿就会达成。这是自己种下的因,结成的果。你行善,会利于他人,也会间接利于自己,自己的天地就会开阔,所求即会成真。

  所以,行善且是诚心行善,会提升自己的境界,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帮人人,人人帮我。亦如此。

  二、不避错误,诚心改过。

  人贵有自知之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行善之人,亦会犯错。《论语》中写道:“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过错是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犯了错,诚心改过,根本上改过,亦是善事一件,应乐而为之。

  三、积善之方,爱敬存心。

  “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教我们心中要有大我。“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教我们克服困难去行善,爱人敬人之心长存,积善无穷,万德可备。有人说过,感恩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对于滴水之恩与我们的人一定,要涌泉相报,这是一种行善;对于陌生人的相助,更是高级的积善。“水滴筹”中那些急需帮助者,与我素昧相识,但每每我都捐出一份爱心,不论多少心意贵诚。

  四、谦则受益,德高转命。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求。时刻保持一颗谦逊之心,时刻保持高尚之德,命运之神,亦会青睐与之。

  《了凡四训》,坚定了我向善之心。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6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自身经历与毕生学问和修养,为教戒子孙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而做的家训。

  可以说《弟子规》是一本告诫我们生于当世,如何做人? 而《了凡四训》是告诉我们为何要如此处世?

  了凡先生,原名黄,字坤仪,江南吴江人。

  童年丧父,听从母亲意愿,放弃考试做官,改学医术。一来一技在手可以养活自己,二来可以济世救人,三来了却父亲心愿。

  偶在慈云寺遇见孔老人,孔老人的命学理数,无论巨细非常灵验准确。

  某年会考上第几名,某年补上廪生缺,某年当贡,而后某年入选四川知县,在任三年半离职归乡,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一生无子。这就是孔老人算出的袁先生的命理命数。

  一次一次的应验,让袁先生相信富贵在天,生死有命,从此对人生心灰意冷,淡然无求。

  真是“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西霞山又遇云谷禅师。

  见了凡三日静坐,不起杂念,不胡思乱想。听却说:“被孔老人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妄想没用!”

  云谷说:“只有凡夫俗子会被阴阳气运所控制,才有定数。极善之人命运约束不了他,极恶之人命运也约束不了他”。

  云谷说:“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云谷禅师因果解心疑, 有因必有果,要让果改,必要改因。这是知命改命之真理。

  了凡猛然顿悟,即刻领教,将往日之过失,在佛前尽情表达忏悔,先求登科,誓作三千善事,以报天地祖宗养育之恩德。

  云谷还指点,每日所行善事,记在功过薄上,如有过失,须将功过相抵。

  至此以后,袁先生终日小心行事。即使处于暗室,也以不获罪于天而时加警惕。

  结果,孔老人的预言开始一件一件的失灵了。

  继续修养,静心检讨,比如行善而不彻底,救人而心存疑虑,或身行善而口不择言,或平时操持守节,而酒后放荡不羁,将功抵过,形同虚设!

  因此历时十年,才行三千善事,才回乡到佛堂还愿。

  再发求子之愿,许下再行三千善事,以赎此生之过,仅过一年,就生一子。

  自己每行一善,就笔记于书,内人每行一善,就在日历上画一圆圈。施舍物品救济穷人,助人急难,放生…

  两年时间,三千善事圆满完成,即刻佛堂还愿,并再求中进士之愿,并许下一万件善事之愿。

  至此深知:“凡是说人生祸福惟天定者,必是凡夫俗子。若说祸福凭心定,贤达能安命者,必是圣贤豪杰。”

  改过之法有三。

  第一,知耻近勇。

  人若想得福而避祸,可以先不论如何行善,只要力行改过,自然就能向善。

  第二,敬畏心。

  天地鬼神是骗不了的。即使生活在暗室,也无法掩饰善恶心思所产生的意念。“意念”就仿佛一道“电波”,而鬼神恰似无形的.导体,也就是鬼神无处不在,人必须有敬畏心。

  第三,勇气和决心。

  当机立断,碰到小过像竹刺伤肉一般,迅速拔除。犯上大过,如毒蛇咬指一般,速予断指,不犹豫,不等待。

  改过可以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

  过从心生,也当从心修,如斩毒树先斩其根,则必枝叶尽落。

  治心在于,妄念一动即觉察,并加以克制,则过不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福及子孙。

  积善有真善,假善,利人之善才为真善,利己之善则是假善。

  积善有端正之善,歪曲之善;一心只为济世,不媚俗世上,纯为爱人助人,则为端正之善。

  积善有阴善,阳善;为善而为人知时阳善,行善而不为人知就是阴德。阴德天必赐以厚福。

  积善有是善、非善论影响。若现行是善,而其结果足以害人,则是善而是非善。若现行虽然不善,而其结果有益大众,则非善而是善。

  积善有偏善,正善看结果 ;若行善而使事成恶,则是偏。若行恶心而使事成善,则是正。

  积善有半善,满善凭一心;修炼豁达之心,为善发乎真诚自然,事后不记心里,则虽小善也能达成功果,是满善。若施人而心不忘,施恩而望报,舍财物而心痛,则就是黄金万两,也是半善而已。

  孔老人算的准,算的是因果,命理。云谷禅师也说的准,道出因果关系,改因即能改果的秘密。

  一切由命,是因果!

  命由已作,是因果,改因就能改果。

  唯有积德行善做好事。

  善恶区分看为谁。

  方向对了,不怕路远,修行吧,一切在路上~~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7

  “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话语。了凡对朋友说,如果上天真要赐福给一个人,那么首先就会赐予他智慧,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万物的广度,有着谦卑处下的`胸怀,狂妄自大的是浮夸的,也是无知的。

  一个人只有懂得谦逊的道理,才能踏踏实实的积累些东西,才能获得上天的青睐,获得福报。

  小时候,老师就让我们要谦虚谨慎,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你们看秋天麦田里成熟的麦穗是不是都是低着头的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们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实,而那些高高昂着头的麦穗全都是腹中空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谦虚,真正的大师,都是谦虚的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低着头,多听取别人的批评指教,才能进步,才能成为正真的大师。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个人做到“立命、改过、积善、谦德”这四点,那么福气、运气,自然会降临。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8

  《了凡四训》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立命之学,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讲了自己小时候被算命先生算命,算到作者一辈子的造化。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同的,我一直对算命这个说法很反感。后来云谷禅师传授的改变自己命运的道理,就是多行善。行善无大小,只要有心,处处可行善。

  改过之法,要有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真正能达到这样思想境界,如此彻底的人又有多少。许多人知道自己有过,往往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想着这次做了,下次就不再做。或者知道有过,迟迟没有付诸行动。我想,只要觉察到自己有过,哪怕没有像作者说的那样勇猛彻底到位,只要每天每次改一点点也是好的'。

  积善之方,指做善事的各种方法方式。作者讲到了真善和假善之分。善的偏、正,半、满,大、小之分。真善和假善,有时很难区分。行善时需要对善事仔细考察分析,才能分辨。我回顾自己的助人,有些表面上是帮助他人,但结果反而是使他的结果更坏。常人很难分辨。以后做善事,多留一份心,多觉察。

  顺其自然地帮助别人,大概有十种:

  1、与人为善

  2、爱敬存心

  3、成人之美

  4、劝人为善

  5、救人危急

  6、兴建大利

  7、舍财作福

  8、护持正法

  9、敬重尊长

  10、爱惜物命。

  其中与人为善,感触比较深。与我家先生相处十几年,受他最大的影响就是与人为善。认识他之前,我看到的别人,大多是怀疑,不信任,带着敌意。觉得别人都是不友善的。

  记得十年前的某天晚上,我们的汽车在路上被人追尾,对方司机是个满身酒味的五十多岁男人和他的妻子,我感觉自己的车无缘无故被人追尾,仗着得理对对方夫妻一通指责抱怨发脾气,而我的先生却是温和的教对方如何打保险公司电话,如何打交警电话等等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当时的我是不理解的。最后在交通事故处理完,对方妻子说:“看在你老公的份上,要怎么赔偿我们都会配合,如果是你,我们就不赔你。因为我先生的行为,让后续理赔的事情顺畅许多。我自惭形秽。

  谦德之效。谦虚使人进步。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9

  《了凡四训》是古代著名的劝善书,作者是明朝著名官员、思想家袁了凡,原名是袁黄。这几天,我从书柜里拿出了《了凡四训》,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

  这本书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分来讲解如何改变命运。作者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谦德之效。谦德之效讲的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让我知道了要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缺点、弱点和不足之处,认真改正,少一些怨言,多一些自我鼓励。还要宽以待人,虚心好学,为人谦和。一个人能谦虚,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懂得谦虚,便懂得“日新又新”的重要。

  我们还要有三种心——耻心、畏心和勇心。耻心就是要有羞耻心,一个人要懂得羞耻。畏心就是要有敬畏心。勇敢就是要有一颗勇敢的心。

  我在生活中也会认真改正自己的弱点、缺点和不足。我很谦虚,不会因为做了一些好事便到处炫耀。我最喜欢立命之学中的这样一句话“日日之非,日日改过”,一个人必须要每天知道自己有过失,每天都要改过,若是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一整天就觉得自己没有过失,如果一天都无过可改,那么一天就没有进步。

  《了凡四训》让我认识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体验,人要有关怀他人的慈爱之心。我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必须要美化、净化自己的心灵,改造自己的命运。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10

  了凡认为凶吉的预兆都是从一个人的内心萌发,再通过肢体表现出来的。一般对人忠厚的人往往可以收到福泽,而那些对人刻薄的人往往比较偏向于受到祸害。这种事情吧,很难验证,一般怎么说都怎么对。

  我的理解是,你人生的所有片段组成了完整的个人,少一丝一缕一分一秒都不是现在的你。比如你现在走的所有的路都能找到从前留下的`种子,现状的果都是从之前的因中所结出,如果一时找不到,那可能是藏得太深。就像现代的心理学总是将很多问题去联系童年的经历一样,有些因果联系我们本人很难察觉。在做一个忠厚的人还是做一个刻薄的人来说,我认为正常人都会选择忠厚,因为我们都会约束自己内心那个黑暗的张三。至于福泽和祸害,可能比较主观,忠厚之人懂得感动而刻薄之人经常抱怨。

  了凡认为他的过错即使隐藏不露,在细枝末节处,但还有天地鬼神不可欺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欠了的债,总是要还的。

  了凡认为改过的人,第一要有羞耻心,为什么人家可以名垂千古而我就落得身败名裂;第二要有敬畏之心,即使你的错误隐藏不露,在细枝末节处,也还有天地鬼神不可欺骗。并且,只要一息尚存,仍可悔改;第三要有改过的勇气,不能犹豫不决,让小错变成大错。

  他还提到,不需要逐一去追求改正的途径,只需要一心向善,正义的念头就会出现,歪门邪念就会消失。就像太阳高挂时,妖魔鬼怪就会消退。

  剩下内容就是佛教里的说教了。没有兴趣。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11

  《了凡四训》旨在教会人们作为人而生于世间的四种为人之道,即立命、改过、积善、谦德。

  读立命之学,让我想到这么几个词:“天命所归”、“我命由我不由天”、“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所谓天命,我认为不过是人脑形成的意识形态。从科学角度来看,为人处事是遵循的人类设定的标准和方法,而非天命。但是,我辈皆凡夫俗子,有时候不得不以天命作为精神慰藉,倒也情有可原。

  立命之学告诉我不要相信什么命中注定之类的话,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只要是正确的事情,那就去做好了,千难万险坦然面对,即使最后不成功,也只是自己做的还不够,而不是天命使然。

  修心之言,即要心无所恶,心里不能有杂念,胜而不骄败而不馁,时刻保持一种包容、平和的心态,凡事做到问心无愧。

  读改过之法,何为过,每个人对过错的判断标准不同,因此要先知错方能改过,如何知错改过,作者告诉我们要有耻心、畏心、勇心。

  有羞耻之心。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古往今来有无数例子,就在我身边,作为我的老板还是一名女性,都可以虚心听取意见主动自我批评,而我这么low的.一个菜鸟,怎么好意思不去虚心学习的呢?三人行必有我师,要能常常看到别人的优点,耻于自己的不足,如此方能知错改过。

  有畏惧之心。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要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没人知道,人在做天在看,错而不思悔改必终食恶果。

  有勇敢之心。要勇于承认错误,要勇于改正错误。我认为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能可贵,尤其是作为一个老板、一个官员、一个领袖。记得小的时候看过一个故事,讲述一个日本餐饮店,主动请客人提意见,然后改正,慢慢的这家店生意越来越好。虽说这种事很普遍了,但是由于是很小的时候印在脑海里的,所以它形成了我对谦虚且勇于听取别人意见的早期认识。

  我认为每一次改过都是一次自我提升,同时更是对自己内心修为的一次磨练。一个人如何能够拥有宽广的胸怀,如何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是需要不断磨练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若止水波澜不惊,这些内心修为的至高境界,是需要一点点培养。

  读积善之方,多行善事,必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里讲了很多故事,都是行善事得善报的。不过有一点感觉有些别扭,故事里很多都是父母辈积累善缘,子孙辈得到善报。可能是我的宗族观念不强,更希望是今世缘今世报。

  后面讲到对于善的判断,什么是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这些种种需要慢慢消化。由此可见,无论对待人还是事,都不能片面和武断。为人要低调,做事要谨慎。

  读谦德之效,特别喜欢下面这段: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人要有志向,同时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凡事多为他人着想,自会得到福泽庇佑。然而,当今社会,人们都在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所谓的志向,早已屈从于生活压力,甚至不曾记得自己有过志向。

  ……突然感觉有些可悲,真的很羡慕那些有梦想的人,即使千难万险即使头破血流,起码曾经为自己活过。哇,不能这么想下去,会抑郁的,活着还是要洒脱一些。没有梦想又如何,志向不清晰又如何,作为儿子孝顺父母,作为弟弟姐弟和睦,作为丈夫敬爱妻子,作为朋友互帮互助,作为员工爱岗敬业,作为公民热爱祖国,多行善事多结善缘,不枉此生,足矣。

  通读了凡四训,感觉人的思想境界没有最好只有更高。不过,很多地方都提到鬼神之说,我虽不信但也不否定。权且把它当作一种精神寄托,用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来指引自己的为人处事,用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了凡四训读后感 篇12

  《了凡四训》这本书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是古代劝善书中的名片,内容涉及四个方面的训诫,即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强调的是人的命运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控,一生成败完全取决于自身所作所为,所谓“命自我作,福自己求。”此书还值得一看。

  我们是在李老师的带领之下进入到这本书中的,以前,我总认为文言文一点意思都没有。还非常难懂,绕口。可当我真正的用心去理解文章内容时,却发现文言文的好处:用白话要说一大堆的话,用文言文一、两句就搞定了,而且越读越有味道。

  这么多的句子,都使我印象非常深刻,有这样一句话是我有很多感触:

  “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为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次风雷之所为益也。”我的理解是:一些小的坏习气,可能在你眼里不算什么,但如果不立即剔除就会引起许多事端;大的.恶习要马上彻底丢掉。如果有一丝犹豫,以后的恶果只有自己吃了。不论什么恶习,就马上改掉,或许现在不算什么,长大后便会有居多坏事都来找你。就如手指里扎了一根刺,如不马上清除,化脓、流水,最后可能导致整个手会废掉。一个小恶习会影响多大的事啊!

  《了凡四训》让我找到了读文言文的乐趣,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所以,大家一定要多读多看《了凡四训》!就算看不懂也不要紧,要慢慢去摸索。

【了凡四训读后感】相关文章:

了凡四训读后感08-14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品06-02

《凡卡》说课稿11-12

凡卡读后感09-04

《凡卡》读后感08-10

凡卡读后感09-07

[精选]凡卡读后感08-09

(经典)凡卡读后感08-10

《凡卡》小学作文12-12

《凡卡》教学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