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初中边城读后感

初中边城读后感

时间:2024-08-17 12:42: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边城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边城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边城读后感

初中边城读后感1

  爷爷知道翠翠的想法,想帮助翠翠。在老板身上,爷爷说的并没有错。他要么主动向翠翠求婚,要么向翠翠唱歌表达爱意。他没有说翠翠不爱他。天宝自己也可以问翠翠她是否喜欢他?为什么诺送和船总是把天宝的死归咎于他?

  “老人不简单,天宝被他杀了!”诺送的这句话真的太过分了。天宝有主动权。为什么要靠老人追求翠翠?一开始,爷爷真的没有明确告诉天宝他和翠翠的婚姻是否可能,因为爷爷不知道诺送是否那么喜欢翠翠。爷爷得让翠翠自己选择。

  后来,爷爷多次来船总家。他不好意思直言不讳地说,他只能拐弯抹角地打听。但是为什么诺送和顺从的态度让老人感到尴尬呢?怪爷爷“不干脆”。他们自己呢?爷爷是女方家的代表!已经很活跃了!

  毕竟,翠翠是个女孩。当她恋爱的时候,她怎么知道如何处理自己和诺送天保之间的事情呢?有一次,翠翠看到他害羞地逃跑了。但是诺贝尔很生气。

  很多人说诺送出去后不会回来,但我还是相信他和翠翠能取得积极的成果。爷爷死后,顺顺主动让翠翠住在他们家里,作为诺送不上门的.媳妇。这表明他已经同意翠翠和诺送的婚姻。毕竟,茶洞是诺送的家,他肯定会回来的。

  希望翠翠和诺送都能勇敢一点。

初中边城读后感2

  今天闲来无事做,就把沈从文的边城看了一遍。想起以前看边城的电影,好像还依稀记得点翠翠的样子。

  这个故事里无处不在透漏着茶峒这个小山城的淳朴与亲切。人们思想单纯,但是又有老一辈和晚一辈们的思想代沟,也许真是这些代沟才让故事有了真实感和让人遗憾的结局。老船夫的“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不知道是个好点子还是是一个坏了很多事的馊主意。天保傩送都不要碾坊要渡船,翠翠就是不说出口她喜欢的是大佬还是二老,兄弟二人一起去为翠翠唱一晚的歌,天保的意外死亡,老船夫的过分关心婚事,顺顺父子对老船夫的冷淡.....这些好似没有说出口的误会,也其实是现实中每个人都会做的。看小说时觉得者迷,旁观者清。但是现实中谁都可以是那些者,迷。

  那个茶峒那个时代的'人,人人都会感恩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接纳这个世界给予的。虽然结果是让人遗憾和无限联想的,但过程却是那么的美好感人。

  翠翠在一天天长大,爷爷为他的孙女忙活直到离世,傩送得不到翠翠的理会,但是他们都知道吗?其实翠翠了解一切,翠翠美在心里,但她不敢说,翠翠难受在心里,她也不敢说。

初中边城读后感3

  我喜欢沈从文这个名字,也喜欢沈从文写的《边城》。

  在沈从文的笔下,这是一个用人性描绘起来的瑰丽而温馨的世界,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营造了这个世界,这里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这里有贫富区分和社会地位高低的差别,但他们都相亲相爱、互帮互助;这里也有矛盾,但那决不是善与恶的冲突,小说的结局是悲的,可是不是险恶奸邪所为。在一首清澈、美丽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中,为人类的爱做了恰如其分的说明。在这样一篇美丽的文字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似乎已为我们所陌生的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

  读着它的时候,心是宁静的,灵魂是清澈的,感动的心是真切的痛,却又是饱含着最深的向往。在这个生活节奏极快,思想剧烈碰撞的年代,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越来越脆弱,爱情,缺少婉转;相亲相爱,也带着目的,抱着想法。突然很伤感,现代人真的就聪明就快了了吗,没有。科技可以加速我们的交往,却淡去了我们的相互珍惜的感情,这难道不是另一种悲哀么?

初中边城读后感4

  夕阳缓落,染红了清澈的江水,景色勾情,扣动着多情的心弦。

  守在渡船里,你仰望着夜空的繁星点点,卧在草坪上,你倾听者大自然的吟唱。那在梦中浮起过无数次的山歌,而今已停息,当黎明占据了黑夜,时光也在不经意的流走,翠翠,你还在等待什么?

  在风雨中,相依为命的亲人走了,在欢乐与浓情中,为你唱山歌的男孩也走了,孤单的你却在时光的变换与情感的期待中煎熬。春天,花儿漫山,鸟儿双飞,万物欣欣向荣,而你的心却无法复苏。秋天,雁群南飞,落叶归根,而你的归宿又在哪儿,哪儿才是你心灵的.依靠。冬天,雪花纷飞,万物凋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待的人也会到了吧。。。。

  梁祝生死相依,福祸与共,是因为他们曾经一起度过难忘的时光,有着矢志不渝的爱情誓言。而你呢,没有海誓也没有山盟,只有纯真懵懂的情感,只有天籁般的山歌,你却如此的坚守,此般无怨无悔的付出。

初中边城读后感5

  沈从文是本世纪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质文化史专家,边城读后感500。对于许多人来说他还是个谜:学历高小,行伍出身,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时间证明,他许多作品今天依然显出极强的生命力。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

  《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文章以悲剧告终。《边城》是一个关于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经典文本。

  用人物象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视《边城》的深层文化隐喻,可以发现沈从文对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维图腾和他对苗/汉、中/西文化冲突的思考与隐忧。

【初中边城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边城读后感08-22

(经典)《边城》读后感08-31

边城读后感06-17

经典边城读后感11-20

《边城》读后感【经典】07-20

《边城》读后感(经典)08-06

(精选)边城读后感08-09

《边城》读后感09-21

边城读后感06-27

边城读后感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