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边城》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

时间:2024-09-03 10:56: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边城》读后感通用[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边城》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边城》读后感通用[15篇]

《边城》读后感1

  阅读近80年前的沈从文小说《丈夫》《边城》,现在难以想象的社会背景却能很好的铺开,更多吸引我的不是这个社会背景或文化,却是多了解了沈从文这个人。

  小说令我感动,是感情没有被激化(没有左翼作家们的煽动性)后的散漫,变成回眸式的分别。这多少类似无法挽回、沉默却执着的惆怅。

  在左翼席卷中国的岁月,居然有作品拥有如此独特的文风与诚恳,没有刻意丑化角色、没有刻意的完整故事,没有明显的.中心,没有敌我,没有....甚至不符合现在语文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只是这些小说,产生了信赖的感觉,任何人都无需被口号宣传或所谓的理想左右,我看到一个真实的作家站在秋野,还在呼吸。

《边城》读后感2

  如果不是那天晚上的风雨,也许生活还会在平淡中继续。刚刚萌生的`爱情想法可能会在曲折中前进。然而,正是这场风雨带走了渡船和翠翠唯一的亲人祖父。

  也许他只是为了这里的渡船而存在,所以当渡船被冲走时,作者给了他们同样的命运。生活就是这样,总会有死亡,总会有继续。如果老船夫的渡船被冲走,新的渡船就会再次出现。就像继承了祖父遗志的小孙女一样,她仍然在做渡船。

《边城》读后感3

  《边城》作为沈先生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然,这些都是空的,作品本身就有着不可阻挡的魅力。

  从表面上看,《边城》是一场爱情悲剧。这部小说描述了山城茶洞码头集团两个儿子的爱情故事,包括天宝、诺送和摆渡人的孙女翠翠。她确实是一场爱情悲剧,但她不仅仅是一场爱情悲剧。她留给我的.是无数的回味。

《边城》读后感4

  边城是一部理想主义色彩明显的小说。

  里面描述的人和事都是那么简单。没有对与错,没有奸诈与邪恶,有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爱情在这里变得更加自然,二老要渡船不磨坊,翠翠漫长而忠诚的等待。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现实中的爱情变成了很多人谈论的钞票、房子、汽车。多么悲伤和无助。

  讨厌英语课无聊的方式,愿心中还有一片净土。

《边城》读后感5

  这几天我读了《边城》这篇小说,是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作品刚开始用小溪渡口作为起点,如诗如画的描绘了一幅恬静的山水画,湘西边城纯朴的乡土风情也是我的心灵得到了不一样的感受。

  更使我感到震撼的是其中的人物,女主人公纯洁美丽,而他的爷爷也继承了淳朴厚道的.品德。

  可惜的是,《边城》是一幕爱情的悲剧,或许悲剧真的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直到翠翠唯一的亲人去世,他在杨兵等人的诉说下,才明白了一切的一切。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先生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无限的牵挂期盼!

《边城》读后感6

  两年前初三第一次读《边城》的时候,可能还是不明白沈老的意图。如今,面对世界上铺天盖地的灰土,面对无处不在的窒息感,我不再被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开始怀念茶洞里清澈的水,桃杏花里耀眼的'紫布,温柔的黄昏带着薄薄的凄凉。这样的世界,在朴素中有自己明亮的光辉,在朴素中有自己的意义,只能存在于过去,存在于梦中,存在于记忆中,永远不会再得到。

《边城》读后感7

  边城的开头:“有一条小溪,小溪边有一座白色的小塔,塔下住着一户人家。这个家庭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小溪流下,绕山流,约三里便汇入茶洞大河,若人过溪越小山,则一条里路就到了茶洞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所以远近有小差异。小溪宽约20丈,河床由大块石头制成。静水即或深到一杆不能落底,但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来去去都可以计数。“在今天的城市里,这种现象几乎消失了,所以不难看出,作者沈从文对这种安静祥和的`农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怀念。

《边城》读后感8

  《边城》体现了沈从文“美”和“爱”的审美理想,是他作品中最能体现人性美的'一部。这部小说通过描述湘西儿女翠翠和情人诺送来的爱情悲剧,反映了湘西人在“自然”和“人事”面前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悲惨事实。翠翠是这样,翠翠的母亲也是这样。他们一代又一代地重复着悲惨而凄凉的生活,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方法。

《边城》读后感9

  老师说像我这个年纪阅读沈从文的小说还有难度,我不信邪,买了一本试读,发现确实难以理解,很多字都不认识,但也从书中看到了翠翠的善良和美丽的`一面,让我对情感的理解更深一步了,我会崇尚真善美,也希望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更加美好,自己的人生也更加美妙!

《边城》读后感10

  边城就像一首歌,有高音也有低音;边城就像一首歌,有赞

  美也有讴歌;边城就像一首歌,有旋律也有节奏。

  边城——一个风光秀丽的小城。

  天真善良、聪明乖巧、温柔清纯的妙龄少女——翠翠,唱出了对祖父的深切依恋;唱出了对感情的真挚期盼;唱出了对完美生活的向往。

  翠翠与祖父的祖孙情,唱出了亲情的无限;翠翠与天保兄弟

  的感情,唱出了爱的完美与心的纯洁;天保与傩送的手足情,唱出了心的选择。

  边城,唱出了人们淳朴的`人情美。

  一首首情歌唱出了爱的心;一把把虎儿草,唱出了情的真;

  一个个人唱出了世间的真情!

《边城》读后感11

  边城是一部带有明显理想主义色彩的小说。

  里面描写的人和事,都是那么单纯。没有对与错,没有奸诈与邪 恶,有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爱情在这里变得更自然化,二老要渡船不要磨坊以及翠翠漫长而忠贞的等待。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现实中的爱情变成了许多人嘴里谈到的钞票,房子,车子。多么悲哀与无奈。

  讨厌英语课无聊的方式,愿心中尚留有一方净土。

《边城》读后感12

  最近,我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我一直喜欢湘西和乌镇江南水乡的场景。我总是想着有一艘船,撑起桨,在有水生植物的河里游泳。

  我非常喜欢江南的水乡。水是传播文明的载体,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希望能去江南水乡旅游。

《边城》读后感13

  读《边城》这本书已经是很多年以前,书中描绘的美丽图景已随着时间逝去而风化。唯一还印象深刻的只有文章最后这句话,也许明天那个人就会回来,也许他永远不会回来。

  通过沈从文先生的文章,你几乎能想象这样一个场景,竹楼在烟雨朦胧的大背景下显得更为瞄下,而始终占据这张画布最重要的一个身影,一个女孩怀着希望凭栏远眺,等着那个不知什么时候回来的人平安归来。

  文章女主人公翠翠在遭受亲人离开的痛苦后仍然在等待,等的东西是什么,是她心爱的`男孩子,亦或是一种希望。我更相信是后者。人生本就是一个渐渐习惯分别的过程,再亲的人,再爱的人,都会有和我们分手的一天。与其一直在低靡,不如尝试着去等待。

《边城》读后感14

  不知道为什么,初三了,反而更没“正事儿”了,这篇文章,就是我“没正事儿”的结果之一。

  读苏北的文章,引出了他的老师汪曾祺先生,了解了汪曾祺先生的'生活,又提到了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由此,我翻开了《边城》的第一页。

  翻开扉页,就见到一座塔,一座孤房,一条渡河,一条渡船。冷清中夹杂这淳朴,宁静中有略显悲哀。那是一座边城,见城如见人,那么善良,那么简单。

  摆渡的老者,七十多岁了,和他相依为命的孙女不大,叫翠翠,父母早年因责任、使命不忍私奔,便双双殉情于这座小城,却忍心留下了老人和孩子独自生活。

  老人兢兢业业地守着渡船,一生从未离开——那是国家的责任,民众的信任。

《边城》读后感15

  翠翠毕竟是女孩子,情窦初开又怎会知道怎么处理自己和傩送天保之间的事情呢?傩送喊渡船的一次,翠翠见是他腼腆地躲开了。可傩送竟然生了气。

  好多人说傩送出去以后不会再回来了,不过我还是相信他和翠翠是能修成正果的。爷爷死后,顺顺已经主动让翠翠住到他们家里去了,当作是傩送未过门的'媳妇。说明他已经同意翠翠和傩送的婚事了。茶峒毕竟是傩送的家,他必定会回来。

  希望翠翠和傩送都可以勇敢一点。

【《边城》读后感】相关文章:

边城读后感06-13

【经典】《边城》读后感08-02

(经典)《边城》读后感08-31

(经典)边城读后感08-04

《边城》读后感10-25

【经典】边城读后感08-22

《边城》读后感【经典】07-20

(精选)边城读后感08-09

边城读后感06-17

《边城》读后感(精选)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