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鲁迅呐喊,故乡读后感

鲁迅呐喊,故乡读后感

时间:2024-10-08 08:03: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鲁迅呐喊,故乡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呐喊,故乡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鲁迅呐喊,故乡读后感

鲁迅呐喊,故乡读后感1

  《呐喊》是鲁迅自《狂人日记》以来的第二部经典小说集,是中国的名字。它也是世界的名字,这本书中的一些文章我们非常熟悉。例如,有鲁迅先生的名著,如《故乡》、《药》、《孔乙己》等。

  孔乙己,因为家庭贫困,懒惰,无所事事,社会水平低,渴望社会上流社会的生活,从孔乙己在澡堂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经常偷作为职业,最后因为偷了富人的书被打折,最后默默地死了。

  在《故乡》中,看到人们说什么的“豆腐西施”,以及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从小就和剧中主人公一起玩耍,看到大师时欢快而凄凉的表情,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打击下。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里,有很多这样的文章。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看完后醒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讽刺的`语言、愤怒鼓励的语气激励了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他用批评和批评的语言解释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展现了鲁迅先生渴望沉睡的龙中国,早日醒来,重组我的中国雄伟!

鲁迅呐喊,故乡读后感2

  鲁迅先生的一些故事是通过这些角色的事件来批评和讽刺当下的社会。例如,阿Q无知的“精神胜利法”显示了鲁迅先生的无知、自欺欺人和最终的不公正事件,讽刺了社会的不公平。另一个例子是疯子的日记反映了鲁迅变态的内心世界,但它反映了社会上封建礼仪对人们精神的束缚,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人们的心上。再比如孔乙己满嘴的人,不赖账,最后惨死的经历,出现了鲁迅先生的迂腐善良,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精神残害提出了尖锐的抱怨。

  有时,鲁迅先生也会描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一件小事”通过自私和车夫的伟大赞扬了这种光明正直、大胆的伟大精神。《头发的故事》是“我”和“N先生”之间的一次谈话,揭示了辫子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在写作中,鲁迅先生也会通过文章中不起眼的线索给人们带来真相。例如,夏瑜在《药》中的牺牲赞扬了革命,但反对了革命的`不完整性,赞扬了夏瑜勇敢无畏的精神,也反映了康叔叔的冷漠和封建主义。

  鲁迅先生不会批评社会,但也会描述自己真诚的感情,比如《社会戏剧》中那些类似胡说八道的事情描绘了孩子的天真、聪明和顽皮,但也描绘了双喜和阿发两个角色。

  《呐喊》真是一部经典作品。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鲁迅先生在喊什么,崇尚光明,反对黑暗。其中,有很多好的写作技巧等着我们学习!

鲁迅呐喊,故乡读后感3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小说。所以,这个暑假,我看完了鲁迅先生的《呐喊》。

  《呐喊》是鲁迅自1918年至1922年制作的短篇小说的集合,共有《自序》、《一件小事》等15篇短文。这些作品从现实的角度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人们生活,也揭示了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并证明了作者对中国旧制度级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生存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在书中,我记忆最深的是《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小说,也是几千年来“吃人”的封建礼教,证明了作者完全反对封建主义的立场。在文章中,字里行间透露出“我”对那些吃人的人的恐惧和仇恨,以至于连吃人的人养的'狗和孩子都有三分顾忌。之后,“我”才认为自己的兄弟、亲戚、朋友,都是“吃人的人”。最后,“我”猜测自己也可能吃过人,无奈之中,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

  我不敢相信,在那个时代,到处都是“吃人”,然后想到那个时候也有像我这样的孩子,也被训练成“吃人”,不知不觉地出了一身冷汗!

  这部集大成之作真是受益匪浅!

【鲁迅呐喊,故乡读后感】相关文章:

鲁迅《呐喊》读后感07-03

鲁迅呐喊读后感11-10

鲁迅呐喊读后感范文01-08

读鲁迅的《呐喊》有感04-02

鲁迅故乡的读后感07-05

鲁迅故乡读后感07-04

鲁迅《故乡》读后感07-11

呐喊读后感06-07

呐喊读后感12-02

(精选)《呐喊》读后感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