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红楼梦第六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六回读后感

时间:2024-10-15 14:02: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红楼梦第六回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第六回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楼梦第六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六回读后感1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我一直向往它,尤其是当“一个林妹妹从天上掉下来,像一朵轻云刚刚出现,像花一样安静,像水一样行动,像风佛柳”的悠扬越剧响起时,我读得更加深刻。

  《红楼梦》讲述了贾府因皇室而逐渐衰落的悲剧故事,最终因家庭成员罪被抄袭,最终繁荣昌盛。《红楼梦》中,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智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我也是众多痴人之一,偷偷给宝黛抹了不少眼泪,暗恨自己不在小说章节,帮不了他们。有时候为了它坐在角落里暗暗伤神,因为大观园里有人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这个人就是林黛玉,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黛玉很美。她原本是三生河畔的一株仙草,集天地之灵气,下世为人,所以,她是有灵性的,她的'诗也是有灵性的。然而,她的生活经历使她的性格非常敏感,有些偏见,别人叹她的尖锐,但我认为正是这样,她才能写诗,因为敏感是诗人的神经。在我心中,她是一个纤尘不染的仙女。

  在《葬花吟》中读到“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谁怜?“那时,我似乎看到花儿一朵朵凋谢,花瓣随风飞舞,花儿曾经的香味,也消失了。但是谁会同情他们呢?只有孤独瘦弱的林黛玉!但当林黛玉也死了,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结婚,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烧光了自己最喜欢的诗、手帕、眼泪和血,真的让人哭了!她烧的不仅仅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

红楼梦第六回读后感2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浅读红楼梦,我似乎若有丝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悟。

  《红楼梦》一书主要描述了贾府从鼎盛时期到衰落的过程,经历了太多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让世人留下不知多少遗憾的泪水。我们来谈谈我心中的宝钗吧!

  如果把黛玉比作一朵出水芙蓉,那就傲世隐立。那么宝钗大概就是花中的牡丹。与芙蓉的高度相比,它更加优雅宽容!

  贾府的腐败很模糊,到处都是阴谋。在这里的环境中,宝钗从不害怕,也从不逃避,更不用说像黛玉一样,为了清洁自己和锋利,所以引起仇恨,很难在家庭中站稳脚跟。她不仅是一种超越自然的平静,而且是一种平静和平静的同时从未放下的谨慎。

  以这些事情为例:贾府二奶奶要做丸药,但一时拿不出几斤人参,讽刺大家:“卖油的女生洗头,贾府拿不出几斤人参?刚说完,就知道这句话让自己没有台阶可下。就在这个尴尬的时刻,是宝钗,她巧妙地为二奶奶解开了围攻:“我们贾府不是那个小家庭,看到这种东西就收藏起来,不为外人所知。我们得到了,就散去了,几斤人参不算什么。“众所周知,宝钗端庄贤惠,却不知道她温柔沉默下是一颗比黛玉更机智的心。她看着六条路,听着四面八方。也就是说,她解开了二奶奶的围攻,树立了自己的`良好形象。她真的一举两得,但她不得不让人们再次称赞她的机智。

  宝钗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她看穿现实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她不想反抗这个旧制度,但她早就预料到这个结局是一场悲剧,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她顺从的性格。

【红楼梦第六回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8-11

红楼梦读后感09-07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7-22

(经典)红楼梦读后感08-09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8-14

红楼梦经典读后感08-14

红楼梦读后感07-17

红楼梦读后感07-18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