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
是多少真实?从你的文章里流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一幕幕一直还留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的一个生活。当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从未怀疑过这本书里面的假,当我不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从未把它当做真。我希望一段人生,在书里走过。我像是经历过一般,但那不是我的经历和想要。
人们都在努力,在一个社会的变化里,每一个人都在寻求自己的生活的道路。孙少安成为了富甲一方的老板,在这种稳定生活中,却从来没有得到过他的弟弟的认可,孙少平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人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吧!在哪个城市下,在他自己的努力下,在哪个煤矿下,他埋下了自己的汗水,和一个恋人。时间对他来说很久远了,可是他得到了什么?或许他余下的生活就是在这个煤矿下的工作了。我们这么做到底是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前进,当初读的书中,能给一个人多少支撑,在拒绝了所有的安逸之后,他为自己的生命做了怎样的决断?他让我知道了,人是在追求自己的想法时,慢慢安定下来的,哪我又该如何?
从一开始的生产合作社开始,孙少平作为一个整个时代的旁观者出现的。他有了知识分子的梦想,爱情和固执。却始终不能摆脱作为一个农村人的'身份。他的家庭生活在他身上有太多的烙印,他是在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同时又看着他的哥哥孙少安作为中国改革下新一代农民的变化。他不想在走进原有的身份归属里,他向往城市,即使作为这个城市的最底层打工者。他的爱情看起来更多的是一种浪漫吧,就像路遥在人生里的主人公里一样,在人生里路遥否定了当时的这种身份不对等的爱情观。而在平凡的世界里,他没有反对,却是用一场洪水冲走了孙少平的恋人,或许我们可以说路遥本身也不清楚,这种所谓的浪漫的合理性。他只能在一场洪水中,将他前面所有的关于孙少平和田晓霞的认识以及相恋的文字全部冲散。
孙少平在自己的视野和身份之间出一种完全没有分清的态度。或许过去,现在还存在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年轻人,我们又该给他们什么样的态度?过了此书,也就是一种经历。终究是别人的人生,我们自己或许还是不清楚。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2
孙少安立在他们家一棵开满花朵的杏树下,陷入了对儿时的深深回忆……
他是如此难以忘怀他与润叶的深厚友谊。那个可爱的女孩不嫌弃他和他家庭的贫穷,天天与他玩耍。当他饥渴难耐时,总会发现那些藏在自己桌屉中的珍贵的干粮,那是润叶每天节省下来的粮食。他知道,那些干粮包含着她对他的心疼与同情,他也要用同样的帮助来回报她。他是一个正直仗义的小男子汉,每当有人欺负润叶,他会全然不顾同学议论他们两个的长长短短,挺身而出护着润叶。我不禁感到,这两个人的深厚友谊是牢不可摧的,友谊的铁链两头拴着两颗彼此关心、彼此爱护的热乎乎的心灵。这两颗心,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分开的。
如果两人能一块去县城上初中该有多好!但现实是残酷的。少安的家境是无论如何也供应不起他的。他的.父亲拼命干活,也只不过能勉强养活一家人,根本积攒不出那点尽管我们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少安一家看来遥不可及的学费。因此,摆在少安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条:放弃学习,回家务农,养家糊口。这也意味着:他将与润叶分别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啊!少安是个读书的好材料,年年考全班第一名,只是因为钱的问题,他失去了上初中的机会,失去了童年的朋友,更遗憾的是,他也即将失去童年的幸福了。多么辛酸的事情!然而孙少安不悔。他这个孝顺的儿子为父亲着想起来:老人年纪一大把还要干活,钱来之不易。他为弟弟妹妹担心起来:如果自己上了初中,弟弟妹妹的学费又从何而来?唉,弟弟妹妹念成和自己念成一样,少安无奈地放弃了求学路。可他没有向命运低头,他坚持要考全县升初中的考试,他要向大家证明,他不上中学不是因为考不上。多么有志气的一个孩子!难怪他一向刚强的父亲也感动得痛哭流涕。
录取通知书到了,少安在全县几千名考生中,考取了第三名。然而,他的学生生涯也随着这张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而完全终结了。他回家干起了粗重的体力活,他的童年也在一段沉重的打击后结束了。在劳动中,他开始逐步走向成熟。
对比孙少安的童年,我们的童年都是幸福的。我们有着更好的生活条件,有着更多的游戏,拥有着更多的欢乐与幸福。正是因为有这些,我们更应珍惜现在,不抱怨生活,向着美好的明天昂首迈进。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3
我喜欢看话剧,去年看了一场陕西人艺的《平凡的世界》。当时有一些想法,现在似乎也记不起来一些了。可能有时候就是这样,灵感产生时候懒得写,事后又记不起来。当时,演出现场拍了几张照片,再努力回想一些片段,聊以成文。
《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名小说,作家路遥也因为这部小说收获各种赞誉。后来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只记得电视剧是个大部头,时间很长剧集很多。话剧这种表现形式又不一样了,话剧时间比较短,要求戏剧冲突要集中。又因舞台的展现形式,要求表演和道具都要有形式感,是一种表现艺术。
《平凡的世界》这部话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舞美,舞台是一个巨大的碾盘。碾盘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生活的表征。有人说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其实,生活更像一座碾盘,旋转着、碾压着、磨搓着你向前。万颗粟谷被碾压,被打磨,就像极了芸芸众生的生活。
从话剧一开始,这座巨大的碾盘就没停止转动。舞美巧妙地将其和舞台转场结合起来,碾盘分为三面,三面是三个不同的布景。碾盘转动,烟雾弥漫,演员的表演或静止或跑动,转场自然生动。碾盘的设计可能也是黄土地最好的艺术代表了,舞美将这一代表着生活元素的符号抽象出来,融入舞台、融入表演、融入艺术。
这部话剧的表演构成,去掉了更多的时代背景,加入了现代的元素——爱情。我拍下的这两张照片是演出刚开始时候的,大哥自动放弃学业,承担起家里的劳动,让二弟和小妹继续上学。二弟却因贫穷和自卑想放弃学业,在碾盘之上的这片黄土地上展开了一场“感情戏”。荒涂涂的黄土地上舞美设计了一颗梅树,这是冬去春来的象征,虽然身处严寒当中,但是春天的气息已将腊梅催开。梅树也代表着一种希望,在这料峭春寒中,兄弟俩还在为希望做最后的挣扎。
最终,弟弟还是放弃了学业,成了一名真正的'煤矿工人。后面更多的展现了年轻人的爱情,还有被生活毁灭后的现实……《平凡的世界》是伟大的,无数年轻人读过为之动容。这部伟大作品的真正意义,在于告诉我们年轻人,生活大部分都是平凡的,有时候还会为这些平凡而妥协,而生活更大的意义在于,不甘于平凡,不放弃希望。你看,那舞台上一张张的脸谱,展现的不就是这样的画面吗。
——纪念20xx年那场经典的话剧,陕西人艺《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4
高中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翻开了路遥先生写的《平凡的世界》,没有读书前面的序言,马上就被小说开头的几句“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吸引住了,马上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往下读起来,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把小说读完了。
在此后的几年里,又时不时地读了很多遍《平凡的世界》,随着自己生活阅历的增加,每一次读完都会产生新的感想,对书中每个人物的有了新的认识,心中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田晓霞,李向前,田福军……,他们都好像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生活在我的脑海里,时不时的在我的脑子里演一出出大戏。在心底一直希望,如果将《平凡的世界》拍成电视剧(为什么不说电影,因为电影时间太短,无法具体演出小说的每一个画面)该多好,我想亲眼看看书中人物演的一幕幕大戏。
直到20xx年,毛卫宁导演拍摄的《平凡的世界》电视剧上映,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就像自己第一次看小说一样,每天迫不及待,废寝忘食的观看,没用几天,就看完了全部56集电视剧。看完后静下来,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电视剧是很成功的,虽然没有百分之百地呈现出小说里的人物,场景,但是很完美的将一部小说呈现在观众面前。
还有剧中的孙少安,剧中的润叶,大队支书的女儿,以为人民教师,却疯狂的迷恋农民的儿子孙少安,可能任何一个普通的男性,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田润叶,或者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田晓霞。剧中没有金波这个人物,而是把金波和润生合二为一,把金波的部分性格,经历都给予了田润生,塑造了一个丰富的.田润生,但是从自己心里来说,还是希望金波也出现在剧中。
剧中一个个平凡的人物,但是都是那么的不平凡,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都有自己梦想、爱情,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许结果不一定好。他们每一个努力过,失败过,挣扎过,迷茫过,爱过,痛过,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这才是平凡的世界里应该有的生活。
就以下面这段话结束这篇肤浅的文章吧!
不,绝不能松紧!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与大家共勉!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5
几年前,我不小心在朋友的书架上看到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平凡的世界》,这个特别的名字,突然吸引了我。听朋友说这本书说了四个字——值得一看。后来因为这个原因。由于种种原因,一个人没有机会打开这本书。虽然几个月前,他花了零花钱买了这本书,但由于一些考试,一个人没有机会打开它。
一个多月前,我终于从学校毕业了,因为我没有急于找工作,所以我终于打开了这本书。近800页的书花了我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读完。值得成为矛盾文学奖的获得者!
路遥《平凡的世界》10年的内容让我读了一个月。这个月,随着主人公生活的变化,我的心情也在变化。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读了多少本书,也没有让我流下这种同情的眼泪。进一个月,看了这个“平凡的世界”,让我哭了多少次,我不记得了,只记得:为了生活,为了未来,人们真的忍不住!
“只有不失去普通工人的感情,才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路遥的话很经典,没有真实的经验,怎么能创作出如此感人的作品。顺便说一下,这应该说是一件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当我们都是孩子的时候,一个人和一个人可能有家庭条件的差异,但孩子本身的差异并不明显。但是一旦长大了,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会有多大的差异啊,有点甚至天壤之别!“这句话说得多有道理啊!纵观当今社会,官二代、富二代等等,我们和他们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有所不同。他们的'道路是平坦的,而我们是弯曲的。就像抛物线一样,只有转了一个大弯,我们才能走上正轨。以今天的建筑市场为例,所有实习和工作的前提都是金钱和关系。没关系,只要有钱有关系,什么都好说!
悲夫!无数千里马埋在这个可怜的世界里,空有千里,即使伯乐不存在!
当我看到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为自己的生活而在底层奋斗时,让我同情,让我叹息!对于我喜欢的人,没有勇气去追求幸福,让我难过,家庭差距也破坏了那个幸福的爱人。最后,选择不同的生活。后来,孙少安成了老板,手里有钱。他不是贪婪,而是拿出了自己的一部分财产,修好了村里的破学校,失去了一部分小钱,留下了一辈子的美誉。这让我想起了我在学校的一位老师,他拿出了一部分工资来帮助贫困学生上学。多么美德啊!但是现在有这么多富人,又有多少人这么多呢?只是享受奢华的生活!
反正《平凡的世界》真的值得一看!虽然是1985年以前写的,但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还是那么相似。如果将来有机会,可以再看一遍!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6
一向以来我偏爱看一些死去的人写的东西,我觉得这些书或散问或笔记至少经过时间的筛选,到此刻都能存在就是一个证据。所以较少看现代的,在一个比较偶然的机会下有幸阅读了《平凡的世界》后,虽谈不上荡气回肠,却令我呆呆地思考了半天。平凡的世界,是的,我们的人生可能很平凡,我们的世界也可能很平凡,不平凡,不简单的,是人,是我们自我^
路遥用深厚的基础,描绘了多个人物的性格,不失客观地书写了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下各种小人物闪烁的.人性光芒,我无心去理会别的,使我震撼的,是孙家两兄弟,和他们的恋人,农村与城市双重撞击下的各种美德。
无疑少安与少平如果在同样的环境下,读一样多年的书,他们的各方面几乎是惊人的相似的。可是命不由人,少安13岁就开始了当时看来永无止境的苦力活,而少平在大哥的帮忙下读完高中,就是因为读完高中!他们的人生观在几乎相同的时候又几乎完全不相同!少平追求的是一种梦想,他与钱财无关,与前途无关,只是一种完美的梦想,只是不甘心一辈子与土地依伴的心理,这是我的理解,因为我自我正处在这样的挣扎。路遥写得如此深刻,写得如此真实,身为80后,不看《平凡的世界》,实在是一种遗憾。这句话可能有广告的嫌疑,呵呵。
少安是一种比较老成的性格,这是由于他身为兄长的一种天性。当了老大,血液里总有一种照顾小弟小妹们的情感,我家族的大伯当年也是如此,少安!就象我父亲的义弟,我的叔叔,他们这类人,勤勤恳恳,不怕苦吃,只为了家里的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至于自我,无所谓。他们能够说是自私的,因为他们只为了家人,亲人。他们却是伟大的,因为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年代已经很难寻找。少安应对感情时的退缩,胆怯,能够说是理智的选择,虽说贫富悬殊已不是问题,可是要看你悬殊到如何的境界。我不能够想象润叶能够象秀莲一样下地干火,烧砖,磨满手老茧,整天灰头土脸,少安如果与润叶结婚,幸福的期限不会超过一年。
这本书里的人物形象无数,辉煌的人物性格也是缤纷至极,让人恨不得一个一个地读到骨子里去。强烈推荐。异常是少安与少平,或许能让我们懂得,人,为什么活着。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7
读《平凡的世界》后,我感到了自己的微缺乏道,曾经的抱怨是多么的幼稚。与主人公的经历比起来,我们是多么渺小,从小学一路走来,没有经历什么挫折,而我们称道的是考试失败,感情失落等等,与少安、少平相比拟我们又算什么呢?在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巨著中,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功成名就,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提醒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情节,展现出人物顽强坚韧的信念,并由此来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生生不息的忠诚与热情中所表达的坚强信念。
其中穿插两个字交织复杂的爱情故事。孙少平是幸福的,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他与润叶的爱情,地位相差那么多,却可以心心相印,结果却令人可惜。这是一个喧嚣急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可以不屈不挠、艰辛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是灾难还是幸福在下一个路口等我们,就像我们永远不知道看似外表完美的苹果里面是好是坏,只有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承受的结果。作为平凡的我们,注定会有一个平凡的世界。可我想我们要向少平学习,学会乐观英勇的去承受面对生活的一切不幸,认真对待任何一份工作,热情对待每一个人。如此的话,同样会获得优异的成绩,受到别人的尊敬。
生活没有假设,他们的命运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我们更幸福。有远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这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途径。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8
书的开头,孙少平是一个连“丙”菜都吃不起的穷困农村学生;书的结尾孙少平是个身有残疾的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从头到尾孙少平都没有脱离所谓的“底层社会”。可是时至今日每每想起《平凡的世界》,想起孙少平这个平凡的人,这个人物身上的自尊都令我汗颜。
在读者上面看到了《早晨从中午开始》。概括了父亲那一代人的人生轨迹。我却被这文章中记录的作者路遥所创作《平凡的世界》时的各种工作准备所吸引。头一次知道,原来写一本长篇小说,要在一个荒郊野外独居数年;要通读近十年的报纸,记录各种事件,翻阅报纸到手指被磨得露出毛细血管。这些听起来艰苦以至于荒谬的事情,对于我却有着巨大的感染力。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种被王小波描述为“反熵过程”的,人对于某一事物不合常理的执着,哟这莫名奇妙的好感。
坦率的说,这本书有我很多不喜欢的地方;作者强加在人物身上的褒贬之辞;书中没有一段善始善终的感情;孙少平和田晓霞好的莫名奇妙;田晓霞的死和孙少平的尿失禁等等。甚至每一个人物身上,都能找到我不喜欢的性格。
可是这本书却最终吸引着我,也改变了我。因为他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更重要的是,它教我认识了一个平凡人的自尊。
孙少平在物质生活上是窘迫的,在精神上是寂寞的——但我从来没有在生活上见到任何一个人,能够像他这样认真对待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心中的孙少平,是个“讲究”人,在平凡的人生境遇中对自己的精神世界仍一丝不苟。和他相比,那些盛气凌人的“成功人士”们大多活得却像个动物。
这样的态度比任何话语都有力量,这样一个高贵的普通人比任何社会角色都更令人诚服。社会上流行着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判断他的质量;我身边也不乏动辄对他人的“成就”或“品味”作褒贬之辞的朋友。我总觉得我无法与他们为伍,无法接受这样的价值,因为我见识了孙少平这样的人,我更愿意相信这样的人的存在。人可以独立于成败,独立于世俗的价值评判,独立于他人的褒贬臧否,而自己尊重自己,做个高贵的人。
我对自己的种种一直都不甚满意。但《平凡的世界》教给我的,是为数不多让我为自己感到骄傲的地方。《平凡的世界》是一本我愿意让我以后的孩子读的书。不是为了让我的孩子更像他爸爸,而是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个让我由衷钦佩的人。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9
在《平凡的世界》中,我读不到别人所说的那种政治与历史,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所读到的是赤裸裸的苦难,那么真实,那么震撼。也许我无法诠释苦难的真正含义,但我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只有经历苦难,才会变得更加完整。《平凡的世界》如同一本人生指南,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苦难,如何承受苦难,如何战胜苦难。《平凡的世界》并不平凡,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的“佐料”,因为苦难,我们会更加坚强,更加坦然。
对于世界来说,人类是平凡的;对于人类来说,其他人也是平凡的。套用《小时代》中的一句话:“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平凡的世界》没有华美辞藻、没有离奇情节、没有恢宏的场面,只是用平凡的语言讲述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就如同书名,一切都是平凡的。但这些“平凡”远比豪言壮语、丰功伟绩更动人。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主人公孙少平,虽然他只是一个拥有着悲情命运平凡农民:爱情不如意,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产生情愫,在被同班同学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事业开展也十分曲折,最终由“揽工汉”顺利转换成煤矿工人,由于自己的高中学历加之自己勤奋好学得以锻炼深造的时机,要相信知识的力量,努力的力量。正如书中所说“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是冰冷的!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可以平庸!”平凡的孙少平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人也能过不平凡的生活!”
读完之后,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支撑着像孙少平这样平凡的农民心怀梦想向命运发出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我想,根源上应该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孙少平只是千千万万凡人的缩影,我们国家、单位、身边又何止一个“孙少平”?当奋斗成为常态,那收获就会成为必然。正是由于以他们为代表的是我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兢兢业业工作。
因为心中有梦,所以奋力拼搏。在平凡中造就伟大,是边防战士不畏严寒、站岗戍边的顽强身影,是科研人员淡泊名利、攻坚难关的创新历程,也是我们全体教职人员们坚守岗位、发光发热的责任担当……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追梦人的脚步从未停歇。有着精益求精的不懈攀登,普通工人也能成长为大国工匠;有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自强不息,平凡岗位也是建功立业的舞台。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0
这是一本具有亲切而又温暖的黄土气息的书。我在一个明朗的午后翻开它,路遥的文字在金色的阳光下仿佛变成一粒又一粒的麦穗,而我,正是一位拾麦者。
这位看起来硬朗的老人,像拉家常一般,讲述了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故事。里面有苦涩的,有酸甜的爱情,有轰轰烈烈的生命。在那块黄土地上,有一群人,他们哭泣,他们欢笑,他们会为了一个职称、一句话斤斤计较,他们也会做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但心暖得落泪的事情。
我被少平一颗永远淳朴仁慈的心所打动,为郝红梅的小市民思想感到羞耻。我可惜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同时又可怜李向前这个男人的痴情。但最后,我发现红梅其实也很单纯,也庆幸少安与润叶的分开最终都有了好的结局。
而我一直好奇,这么多精彩的故事,为什么路遥却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为《平凡的世界》?
直到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才有些明白:这本来就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黄土地上的人。他们都是普通的人,这大千世界的一份子,他们过着平凡却又各自不同的生活,可又正因为这些平凡,才表达出生活的本质:平平淡淡而又真实。
像少安一家,都是农民出身,在村中一开始地位低,因为。所以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学会了感恩与心疼,看着兰香幼小又懂事,我一边感动一边惭愧。而正是这样,少安少平才会更努力地打拼,不会因为挫折而倒下,有真正的汉子气魄,有担当家庭顶梁柱的责任感。所以,当他们富裕时,他们会更加珍惜生活并且更努力,坚守信念扬善惩恶。
是他们的平凡让他们懂得了生活的不易与美妙。
而平凡,不是一模一样,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轻易得来。它含着劳累的汗水,含着憧憬将来的希望,它不起眼,放在众数里并不出众,但它有自身的闪光点。
像是一粒种子在泥土里发芽一样。有千千万万粒种子,也有千千万万粒发芽的.种子。但每一粒能发芽的种子都有一段不同于其他的经历,都有自己刻骨铭心的体悟,因此不平凡。
生活不亦如此么?地球上这么多的国家、这么多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这么多块土地,这么多的时间,过去如今将来还有无数时空,一个人,实在渺小而又平凡。可是无论还是富有,上至官名势利集于一身的有钱人,下至穿着破烂衣服在大街上行乞的乞丐,哪个人没有自己的平凡人生?我们活着,平凡而又渺小,但我们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每一个灵魂都不一样,都充满爆发力与色彩,值得为了生活去拼搏,去学会爱与美妙对待。只有相信自己的平凡,才会明白生活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1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它的内容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过程。读后不但深受教育,还激发了我们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书中印象最深的人物书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练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对生活的理解。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的精神是否充实,或生活的有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用那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作用。
孙少平其实也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给妹妹孙兰香是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我们做人首先月要自立自强,勇敢的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白受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中,眼中除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2
作家路遥,也就是王卫国老师,在1975年到1988年,花了1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巨作,是继《人生》之后的又一部代表作,也是路遥老师向文学进阶的一个新高度。他一生所经历的坎坷,风霜雨雪,艰难困苦,使这本书更加栩栩如生,熠熠生辉。
文章以两条主要的线索来展开描写。第一条,便是孙少安的坎坷人生,大起大落。孙少安是家中的顶梁柱,父亲孙玉厚年老身虚,大姐已嫁人,三弟要刻苦学习,四妹还是个孩子,唯有少安,正直壮年,所以家中大大小小的苦力活基本上都包了。小时候因为家中贫穷,被迫辍学,这也是少安的一个遗憾,他与妻子秀珍,和谐生活,凭借智慧创办了砖厂,虽有过意外,但少安心地善良,为人大方仗义,踏实能干,他让家里的人吃上了白面馒头。
再说说第二条线,就是三弟孙少平的人生起伏了。孙少平在上高中,但家庭条件,使他不得不吃价格便宜的丙菜,正值青春期的少平感到自卑,他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考上大学,只能回家帮忙。但少年年轻气盛,又见过了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没有甘心待在农村一辈子,他外出闯荡,也是下文重要的一个铺垫,至爱之人的.离世,现实生活的打击也让他日渐成熟。
两条看似简单的故事线,里里外外串通了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引出了上百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善良,老实,舍己救人的田晓霞,王世才;勤劳能干的秀珍;心思细腻、善良的润叶等,更衬托出人世间的百般模样。每个人物的故事反应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看上去,作者花了更多的笔墨去描写孙少平,但有意比较少平和少安,其他配角的故事也描写恰当,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饱满鲜明。
路遥老师描绘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全景,通过复杂矛盾纠葛刻画了多个社会阶层的普通人形象,反映出底层人民的生活不易,与农村少年的成长。100万字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情及敬佩。
我是4个星期读完该书的,千百万种感受都在读完的一瞬间一涌而上:安逸与闯荡,背叛与团结,爱情与亲情,学习与劳作……但所有感情化为一句“奋斗者,方能幸福,安于现状,亦会废于现状,只有源源不断地向前,才有一生的安逸。”我们不可以抱怨或庆幸自己的生活,只能向前走,不可回头看,保持初心,勇往直前。
《平凡的世界》不单单是现实主义的一本文学作品,更是用人文主义,社会风貌反映出的奋斗精神,给与我们的价值,感受更蕴涵在字里行间。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相关文章: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05-11
平凡的世界心得感悟优秀10-23
【精选】平凡的世界读后感08-15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06-12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07-02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06-20
(精选)平凡的世界读后感07-22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06-15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经典]07-27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经典]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