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深山点灯人》读后感

《深山点灯人》读后感

时间:2025-01-07 07:53: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深山点灯人》读后感范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深山点灯人》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深山点灯人》读后感范文

《深山点灯人》读后感范文1

  用“深山点灯人”来形容这个人,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他不仅仅说的是去深山点灯,更是为山里的学生们点灯,为贫困的学校点灯,那灯,照亮了孩子们的心,那灯照亮了自己的母校,那灯,指引孩子们走出大山,去往更美丽的世界,那灯,让冰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更美好的“家”,那个人,就是无私奉献的——张玉滚老师。

  对于我们城市的孩子来说,学习的书本得之轻松,就算是丢了在网上买一本就是了,但是对村子里的孩子来说,书是无比珍贵得。有一次,张玉滚和另一位老师去买书,他们要经过“尖顶山”,他们那里有句老话:“上八里,下八里,还有一个尖顶山,羊肠道、悬崖多,一不小心见阎罗。”尖顶山就像刀锋一样,经过时可要付出血的代价啊!当时还是冬天,恰逢下雪,走起来就像溜冰一样,必须要抓住旁边的树干才能艰难前行,这样的.路况让买书回来的两位老师难上加难,当时已经是晚上了,他们的眉毛上都结了冰,赶夜路也特别危险,一位老师说:“咱们不能走了,得找个地方过夜。”张玉滚老师却说:“那孩子们得课本……”明天送过去也是一样的!“然后他们就找了山洞……

  张玉滚老师视学校为家,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所以他觉得亏欠了很多人:“父母、妻子、孩子。”有一次张玉滚因为工作的事情,他的妻子带着七八个月大的女儿去山外拿东西,结果发生了车祸,小女儿的脑袋撞到了石头上,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他们……

  张玉滚,用他的一生,托着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就他像是一道光,指引着孩子们不断前进!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门的心,上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深刻了皱纹,有人看见你的沧桑,更多人看见了你年轻的心!

《深山点灯人》读后感范文2

  翻开封面,一个苍老但矫健的身影映入眼帘,他面带微笑,左手拿着课本,右手牵着学生,学生们个个笑容满面,像极了一朵朵绽放的花朵。这个中年人便是张玉滚,《深山点灯人》一书讲述的就是张老师的种种感人事迹,本书让我体会到了真正的善良之心。

  张玉滚成长于伏牛山深处的黑虎庙村,师范毕业后放弃了去大城市闯荡的机会,依然选择回到小学母校教书,经他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将原本破败的黑虎庙小学建成了一所现代化的学校。他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山乡教育事业,不忘初心,无私奉献,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们的前程与梦想。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那颗充满善良的心,他的工资每日就一元钱,不时还拿出一些钱去资助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十年时间,被他资助的学生就有了数百人,占他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六十。有一名女学生小学毕业了,因家里没钱供她继续上初中,她想辍学回家去帮父亲干农活,张玉滚为了让她继续学习,把初中两年的生活费偷偷交给了她的父亲。

  这些不禁让我想起我们家楼下的`一家早餐店,这家店的店面很小,里面卖的食品也都很普通,但是老板娘确是个充满善意的人。只要有环卫工人过来买早餐,老板娘一定会免费给他们盛上一碗白粥,加上一个鸡蛋,让这些清晨就起来劳动的环卫工人们体会到了我们这座城市的温暖。

  善良,是我们这个民族流淌在血液里的优秀基因。张玉滚老师扎根大山十余年,他用一件件发自内心的善良举措,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莫大的温暖和力量。张老师始终坚守着善良与淳朴,用无私的爱意浇灌着山里的幼苗,助力他们茁壮成长。他用高尚的品格诠释了师德的内涵,展现了新时代时代楷模的力量。

【《深山点灯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鸦》读后感04-06

《竹节人》读后感05-23

《人鸦》读后感10-21

隐身人读后感09-14

人鸦读后感10-31

人桥读后感04-03

摆渡人读后感11-30

有些人的读后感10-01

万人读后感10-16

《摆渡人》读后感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