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时间:2025-03-15 07:22: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傅雷夫人朱梅馥及傅雷大儿子傅聪的信件编辑整理而成的一本书。普通的信件能集结成册吗?能引人深思吗?不能。《傅雷家书》,看似平常家信,却饱含无限价值。从书中,我们读到了傅雷对傅聪的教育与引导,既严厉,又深远。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亲子之爱,既伟大,又深沉。

  尤其特殊而独特的傅雷式教育,让我看到为人父母与为人子女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比如傅雷,他为人正直,且知识渊博,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非同寻常,他对祖国怀有一腔热血,对人生和生活理解非常透彻,他毫无保留的把他的'人生经验和对艺术、生活的见解,通过书信,一一告诫给自己的孩子,他说:“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而傅聪,也不负所望地成为父亲引以为傲的艺术家。同时,傅雷的妻子,这位伟大温柔的女性,在傅聪的成长路上,也功不可没。

  读完此书,我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父母。我感怀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付出,更感恩他们在我成长过程中所呈现的点点滴滴的爱。我甚至想到未来,我的孩子与我,倘若能以“傅雷家书”式的亲密方式,来进行沟通和联结,这不失是一种智慧而又完美的教育。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

  这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

  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中对朋友的爱惜尊重,在政治上对国家发展的关心,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这自然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父母,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完善的人际关联、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礼貌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开启了一扇窗户,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一般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3

  书是人汲取知识的源泉,一本好书可能就因此改变你的一生!从书中我们会发现那作者浓浓的情感!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感受到他对儿子的那分关心与关爱。

  《傅雷家书》共记载傅雷写给在国外学习的傅聪十一通信。对于儿子的发展甚为关心,想方设法的指导着他。因此,关于儿子的音乐专业也是尤为关注。哪一乐曲,哪一乐章,哪一字节都谈谈自己的体会,心得。怪不得有人说;这样的教育,不成材都难。

  让我们认真的.想一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身影:因为我们生病,而彻夜未眠的身影;因为学习不佳工作不努力,而大发怒火的人……对就是他们,这些为了我们而呕心沥血的父母。傅聪傅敏理解了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个成为国内国外知名的钢琴家,一个也成为我国杰出的英语导师。而我们又做了什么?不,我们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因为年龄的差异发生的磨擦,而大发脾气。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不顾父母的辛劳,大手大脚花着他们的血汗钱,而不感到愧疚……不,我们应懂得理解父母,做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一个人,如果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长大后又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那么他会把这种爱延续下去,继续传给其他人,那么世界上将会处处有爱。

  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应该关心别人,体谅别人吗?好好想想你伤害了多少人去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4

  读《傅雷家书》的时候,我深深被傅雷先生的严谨、勤奋、坚忍不拔的精神所感动。他不仅是傅聪的爸爸,也是他的精神导师。每一封信中,都充满了傅雷先生对傅聪的深深关怀和指导。从他的教育中,我看到了一个父亲的坚毅和智慧,也看到了他对傅聪的爱和期待。

  傅雷先生的教育方式,让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不是强制,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启发。他的信,不仅是和傅聪交流,也是和所有读者分享他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他的信,不仅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也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

  总的来说,《傅雷家书》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它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意义,也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父爱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5

  都说父爱如山,爱得深沉。《傅雷家书》正是一部具有非凡意义的教育篇章,充满了父亲对于儿子的殷切期望。那个时代唯一的通信工具就是书信,这是联络感情的重要枢纽《傅雷家书》不同于其他家书的意义就在于他对于国家、艺术的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傅雷家书》是中国教育的典范,包含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傅雷的两个孩子都是行业的佼佼者,不管是音乐行业还是教育行业,他塑造了一个教育典范。不仅仅是因材施教,他教会了孩子们做人、做事。他通过书信教导孩子,让他们出类拔萃,同时训练他们的思想,敲警钟以给孩子们一些忠告。书信中长篇累牍的记述了傅雷在如何做人、在生活的细节和艺术修养方面,都给与指导。技艺固然重要,但是人格更重要,做一个德艺双磬的人才是傅雷对子女的期盼。谆谆教诲让人读起来格外亲切,就像一个长辈在你耳边“絮叨”。

  我认为《傅雷家书》的意义在于教导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先做人后做事,这是任何时候都应该牢记的。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450字篇10

现今社会,网络时代,比起以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遥远。一个屋檐的家人见面也不交谈,人们之间多了许多的冷漠与陌生,而家书已经成为了一个遥远的过去。在这个寒假里,我阅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当初选这本书是因为偶尔看到它的内容简介,书信来往间的问与答,父亲对孩子满满的关爱,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以及孩子与父母之间浓浓的亲情充满在这一封封家书里。这些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应该需要的。

  孩子处于叛逆的时期,如果缺少和父母缺乏交流沟通,那么孩子可能会误入歧途,成为社会的对抗者。傅雷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受益匪浅,而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傅雷先生对孩子的爱表达得急切深刻,爱之极深,却又能放之飞翔,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感受另外一片天地。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6

  这封信中,处处流露着傅聪对老师的敬佩与感激之情。如“杰维茨基教授是波兰最好的教授,年轻的最好的波兰钢琴家差不多全出于他的门下。”一句,句中两个最好和一个全,充分表现了杰维茨基教授的琴技高超以及教人有方,对钢琴界的影响之深远,表达了傅聪对杰维茨基教授的敬佩之情。又如“《诙谐曲》的节奏,我从前完全没有把握;他说了之后,我才发现为什么我老弹不好的原因。”一句,将之前与现在做对比,表现了杰维茨基教授对傅聪琴技的帮助之大,表达了傅聪对杰维茨基教授的感觉之情。

  这封信塑造了一个严厉、琴技高超而又教学有方的老师形象,说明了一位好的`老师对我们成长的帮助与作用之大。我们作为中学生,应当听从老师的教导,学习老师及优秀同学身上的良好品质,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从而更好、更快地发展。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7

  翻到《傅雷家书》扉页时读到“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

  《傅雷家书》中详细记录了傅雷从1954年起写给远在波兰的儿子傅聪的家信。书信中详细记录了傅雷夫妇给儿子的引导和谆谆教诲,读来感人至深。在儿子修炼期间,傅雷经常与其探讨艺术,相互切磋,引出儿子对艺术的深度思考。他还教导儿子要在艺术中将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艺术的创作技术的修炼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在艺术创作中加入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情感,从而打动聆听的每一个人。

  在傅聪成名后这位老父亲依然告诫他,不能够以金钱为诱惑,而是要依旧保持艺术本身的色彩,始终如一的对待,而不能够因谋取金钱而破坏了艺术本身该拥有的尊严。更重要的是,不可以将艺术当作赚钱的工具,要保持对原有事物的热爱,对艺术的深入了解,如果一旦那种热爱消失,那么真实的东西将化为乌有,也就更不可能从艺术中得到有利的东西了。

  傅雷夫妇对儿子关心细小入微,不论是着装礼貌还是钱财收支方面,都有对儿子的引导,他既希望儿子在艺术创作方面是纯粹的.,又希望他的艺术生活不要脱离实际,并且告诉他:“生活不仅充满难以逆料的艰苦奋斗,而且还饱含许许多多的日常琐事。”这也许就是中国父母的用心良苦吧!

  扉页上还说:一个人的“底线”是“先做人”,教育当以人格教育为主,知识其次,孩子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学问欠缺一些没有关系。而“底色”是指在最高意义上做一个精神上有所升华的人,以全面的文学艺术的修养为基础,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地求索追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8

  书信往来中发现弥拉读书不够,委婉的提醒傅聪,要提醒弥拉多读点书,要傅聪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与弥拉拉拉家常,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整理出头绪,另一方面也是弥拉提高文化艺术、哲学水平。

  “弥拉年轻,根基未固,你得耐心细致、孜孜不倦的的关怀弥拉,在人生琐事、读书修养、感情等方面处处观察、分析、思考,以诚挚深厚的爱做原动力,以冷静的立志做行动的指针加以教导、诱引,和她一起进步!…

  …在人生艺术中、婚姻艺术中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是你爸爸妈妈最关心的,也是你一生幸福所系。”

  在傅聪婚后,不止一次在书信中提醒傅聪要注意家庭的和谐,理性的处理家庭的琐事,包括理财方式,他的最多的`还是告诉傅聪如何尊重、爱护自己的妻儿,保持家庭的幸福和美满,从这些纯纯的教导中,我看到的不仅

  仅是一个父亲对孩子幸福生活的指导,更看到一个儒雅的绅士,高洁的品质,和一颗真诚的心,始终保持着对家爱人浓浓的爱意,给自己的家人带来幸福!我想,如果说,婚姻的美满是有诀窍的,那就是如傅雷这样——永远

  带着一颗热气腾腾真诚的心去爱!

  放下书卷,掩面沉思:做父母易,做好父母却并不易,每一对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诸多的期待,只是做父母的自己——我们准备好了吗?亲爱的,我该怎么来爱你?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9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伟大的父亲,无论这个父亲是博学多才还是普通的农民,他们同样值得称赞。在阅读《傅雷家书》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弥漫的浓浓亲情。逐字逐句阅读下去,我对这份父子情感十分钦佩。尽管他们相隔遥远,但父亲通过儿子的信,深入了解儿子的心事,并写下了触动人心的.回信。信中不仅包含了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有关于人生的引导。这些话语充满了父爱,蕴涵了真理。

  傅雷先生在信上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我们又何曾如此跟家里的长辈提及过这些问题?在学校的生活,父母不知道,也不想让父母知道,更别说恋爱。不否认,我们曾经都是乖乖孩子,也曾认认真真地听着妈妈的话,按照着父亲的指导去做事去学习,但是越长大越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有时候总觉得父辈们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不能理解我们的想法,说了也白说或着遭到批评,或许也是我们太任性。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着自己的意思与心情去做事,尽管每次都会撞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遍体鳞伤,但是不论我们是多么的任性,不论我们曾经是多么地伤害了父亲,他总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们,从不因我们的一时不懂事而丢弃我们,这种感情也叫父爱。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有那么一根线,牵着我们,一头系在家的门前,另一头系在我们的心上,无论我们在外面生活得多累、多疲倦,总有那么一个港湾,让我们的发动机有着驱动的能量,这是家的力量,也是因为家里的那一根顶梁柱父亲。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0

  “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这是《傅雷家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这个寒假,我拜读了这本蕴含着傅雷真情与智慧的家书。初读这本书,我就被傅雷先生平实却真挚的语言吸引了。或长或短的书信,字里行间是傅雷对儿子的深情、用一生的经验与智慧凝结成的谆谆教诲和那颗充满爱国之情的赤子之心。

  都说父爱是深沉的,相比深厚的舐犊之情,傅雷更重视儿子的道德与艺术培养。傅聪远渡重洋,出国留学,傅雷难免有不舍,但他理智地把傅聪的学习与前途放在了第一位,选择在信中向儿子表达思念之情。相比不善表达的传统父母,他在信中毫不掩饰对儿子的思念和愧疚之情,这份爱子之情,令人动容!

  尽管远隔重洋,傅雷却一点也没有降低对傅聪的要求。在对傅聪的教育上,傅雷一直秉持“先成人,再成艺术家”的理念,以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的高度来培养儿子。在信中,他不仅时时督促傅聪刻苦练琴,与他讨论艺术心得,摘录音乐笔记,而且教导他,希望他拥有卓越的人格。傅雷告诉傅聪,“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傅雷的肺腑之言,不仅让傅聪受益匪浅,也让我颇受启发。

  “家书抵万金。”一封封充满温情的家书,承载的是傅雷夫妇思念的眼泪,孩子进步时的欣喜,琐碎的叮咛,不得孩子音讯时的痛苦,对儿子工作和身体健康的关怀……透过这些书信,我们也看见了一位深深地爱着子女、希望以身作则的`父亲,一位真诚地爱着生活、爱着艺术的艺术家,一位刚正不阿、真挚率直的精神伟人!

  《傅雷家书》,是“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亲情的体现,更是所有青年人成长道路上道德、思想、自身修养的导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这本凝聚着傅雷心血与智慧的著作,在阅读中思考、感悟、成长。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1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从书中我看出傅雷虽然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从来不宠爱自己的孩子,他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希望他以后成为一个爱国、淡泊名利的人。傅雷教育孩子先成人后成家,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傅雷的这种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学习,他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都应该学习傅雷一家那种多沟通,多交流,互相理解的教育方式,这样孩子与父母才能互相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2

  山水相隔,断的'是梦中人的音容笑貌,断不了的是彼岸人缠缠绵绵的情思。

  一封书信用了半年的积蓄,漂洋过海的来传情。纸上带有墨香的字迹写的是绵柔的心,述的是婵婵的情。

  在这个高速的讯息时代,很少有机会再去盼望轻轻薄纸,片片话语的信。现在,短短几秒也能与远在大洋彼岸的'人就会互通音讯。同时,千篇一律的字体,不够规整的格式却让人有所缺失,失掉了当年翘首以待的心情。

  《傅雷家书》不像小说那样让人想废寝忘食的读下去。通篇都是对子女与儿媳的思念甚至懊悔,以及开导。人总是在失去后才会珍惜。当我们离开至亲至爱亲朋好友,才会思念他们,反省与他们犯下的过错。家书不是艺术品,只是父母对儿女絮絮叨叨的话语,读起来就会想起自己父母数落我们时的画面,亲切又大同小异。

  傅雷和儿子都从事艺术,在那个时代。一场错误的严重左倾的“革命”,使艺术文化深陷。傅雷一家也必定受到了严重又不公正的打击。但在信中,傅雷仍不忘教育儿子爱国的坚毅精神,还有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赞美,对盲从盲信的无知者的批判。

  总是千里相隔,又是万里传音,用的是笔墨叙情。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3

  其实爱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内心空虚。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说的或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赐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肯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将来生活的无忧无虑,但是它至少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充溢。我深信假如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肯定会得到进步和满意。

  傅雷说他要和他的儿子是最密切的挚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他还说恋人和爱人之间也是一种密切的挚友关系。只有在相互的激励和相互的支持下,有着最丰富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艳羡的。我觉得读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大脑让人变得安静。而且文学和艺术,还有音乐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汲取的养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乐趣,我现在深知这一点。

  其实我始终觉得我对于文字的理解多于对于那些更加直观的东西的理解,当他越是须要人的体会的东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这可能也跟天性有关。在我看来,一切内心地感受都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越是心灵相近的人越是能够深刻理解和体会。假如心情郁闷了不妨就写出来,等年老了再回过头来读,发觉年轻时的心情真的是很难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行能再有年少时的感受了。真的觉得人生在世能够得到一个心灵相通的挚友成为心灵的读者是一件特别让人兴奋的事情。其实傅雷在信中写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却能用宽厚和委婉之心体谅,虽然受到了许多的熬煎却可以成为思想上的伴侣,这也是傅雷的福气啊!

  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探讨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4

  父亲如山,母亲如水。虽然纸短情长,但却奔赴千里,终于见字如见面。很多年前就读过傅译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在书店里也见过各种版本的傅雷家书,也曾耳闻傅雷家书入选教科书,与曾国藩家书地位相当等,但军规愚见,一直不看好书信体的“作品”,以为这种作品未免难成系统,又不免陈词滥调,絮叨琐碎。然而,最近一个多月,军规利用午休前晚饭后的时间,在公司陆续读完这本传世家书,不时或掩卷深思,或喟然长叹。其中鲜活之形象,谦虚之人格,无私之父爱,细腻之笔触,深刻之见解,让此书不负其盛名,为人父者当读之,为人子者更当读之。

  家书内容在此不再赘述,读者读完自有道不清的感悟。军规只说本书最后附的傅雷朱梅馥遗书,傅雷在遗书中详细列出家中重要资产归属,委托妻弟代为处理,如补缴房租,遣散保姆费,甚至他们夫妻的火葬费!在遗书中,傅雷违心地称儿子傅聪为“人民的叛徒”,与整本家书中其它部分,傅雷与子信中提到如何以傅聪为其骄傲,又鼓励他在艺术上继续进行,知感恩,培养高尚的人格等——态度迥异!由此可见,遗书中这最后几句是傅雷先生在如何极端残酷恶劣的环境下的无可奈何之语,正如评论家所说,傅雷先生的死不是绝望之死,而是有尊严的死。傅雷的家书,会像一盏明灯,照亮一代又一代坚强、正义和值得尊敬的父辈与子辈们。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450字篇7

一本书,就像一位朋友,也讲究缘分。第一次见到这个书名,是在W君(上次读书会认识的朋友)空间的一篇日志里看到的。后来老乡L君来还我书,他之前用我的卡在图书馆借过两本。不想刚好有本《傅雷家书》,所以就不用再借了。若非如此,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看它,书单上已经列了一长串了。所以一直相信缘分。

  用六天时间里零碎的时间看完的,还是1984年的版本,比我的年岁都长。第一次打开是在代课回来的公交车上,还是第一次站在车里看书,摇摇晃晃的,却还看的津津有味。一下子就被那些包含有浓浓爱意和温暖真切的`语言打动、感动了。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夫妇写给他们的长子——傅聪的家信。之前并不了解傅雷,而傅聪也只是知道他是有名的音乐家。通过这本书,算是开始熟悉他们了,也深深的喜欢上了他们。

  傅雷夫妇写给傅聪的信中,真是无所不包,内容及其丰富,读来让人深切感受到父母对于子女那毫无保留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他们在信中畅谈各种艺术(特别是音乐),谈生活、人生,谈道德、品格,谈兴趣、爱好,谈亲情、爱情……从中我也受益匪浅,就像一位长者,或是一位知心朋友在跟你娓娓道来。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5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着称,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有时候我还会想,要是我能与父亲通上几封这样的家书,那该是什么有滋味呢!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11-14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4-28

傅雷家书阅读笔记08-03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0-17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2-26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1-07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1-05

阅读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0-29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2-16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