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教育故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教育故事》读后感1
《我的教育故事》没有名家作序、写跋,却分明让我感到一个普通老师专业成长的力量。全书分为“我的教育故事”和“教学随笔汇总”两个大板块。《我的教育故事》一书共收录了47篇教育叙事,35篇教学随笔,总计约15万1千字。
第一板块“我的教育故事”的开篇——《我做小学班主任老师》,详细地记录了吉曙光老师从1986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的26年里,除了在灌云县东王集中心小学担任教导处副主任3年、在村小担任校长4年、在灌云县图河乡七道沟益海小学支教支教1年没有担任班主任工作以外,做了整整18年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18年的小学班主任生涯,他用“一颗超凡的耐心、一颗坦荡的诚心、一颗平等的公心、一颗敏锐的细心、一颗不老的童心”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接下来的《一张贺卡》《得到的不仅是快乐》《一张特殊的奖状》《纸条风波》《不放过一次机会》《硬着头皮树立起来的威信》《我当了一回调解员》《问题也可以这样解决》《那一刻,我无语》《爱孩子不能一味地给予》《一顶沉重的太阳帽》……像一个讲故事高手,娓娓道来,让人不由得沉浸其中。
第二板块“教学随笔汇总”的首篇——《我做小学语文老师》,留下了吉曙光老师从事小学教学26年闪光的足迹。他从教26年,教了小学高年级语文23年,中间也教了3年五年级数学。教了这么多年的小学高年级语文,他一步步成长为“努力教学生写好汉字、努力让学生多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努力让学生写好作文”的优秀语文老师。《意外的收获》《抓住要点,学好长篇幅课文》《背诵大比拼》《〈灰椋鸟〉一文中写景句子的妙处》《进一步,别有洞天》《变着花样让学生练好字》《一堂别样的语文课》《从〈孔子游春〉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我眼里的'〈草原〉》《从文章题目入手》《课堂小插曲》《乡村的孩子也爱读名著》《品味细节,感悟人生——〈理想的风筝〉教学随笔》《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开学第一课》……向我们展示一个酷爱语文教学的老师精彩灵动的课堂。
掩卷,感动之余,觉得吉老师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说他幸福,是因为他教着自己喜欢的语文学科;说他幸运,是因为有欣赏他的领导。在此,祝愿他未来的岁月里在教科研之路上越走越远!
《我的教育故事》读后感2
这本书一共分六章,其中每一个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教育理念都是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引出来的。很庆幸我最近能读到这本好书,让自己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改变。
首先,在读这本书时,我再一次深深地认识到理解孩子的心的重要性。这也是作者在第一章中就提到的。我们曾经都是孩子,都有着自己各种各样的小心思,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制造错误而犯的,很多时候是孩子的一种学习,一种对世界的探索,是孩子想得到肯定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却大多数时候在曲解孩子的用意,一味批评,这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我们小时候肯定也有过同样的心思,过一样的事,犯过一样的错误,也一样地期待过别人的理解,但是遭到的却是批评,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现在我们长大了,为什么却忘了当年的感觉,而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同样的情况呢?这实在没有理由可以说得过去!后来,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因为父母、长辈的教育方式,会深深地给后代烙上烙印。因此,我们在做父母以后,一定要去改变自己身上这些不好的烙印,不要让它出来“作乱”!而对于我这样一名教育者更应该把这些从长辈那继承来的烙印去掉,因为,我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其次,教育孩子要有原则,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是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的。这样我们教育才能有效果。对孩子的爱要有度,我们现在提倡不要给孩子浇凉水,但是也不能给孩子浇开水,两者都是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只有温水,才是真正适合的温度,才能教养出真正的能自律好孩子。但是讲究原则不是苦口婆心、长篇大论的说教。一来,孩子不能理解,说再多也是没有用的;二来,这样的说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是要讲究方法,要做到见招拆招的。教育别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除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之外,还需要不断的思考、总结,总之教育是一项集体力运动和强大的脑力运动于一身的'充满智慧的活动,我们永远不要指望用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好,存在这样思想的家长,往往要自食苦果。在学校教育中,这些道理也对我而言也同样适用。
再次,在书的结尾提到了学习动力的问题。是啊!最近看到这样一句话:做任何事,都得有一个让自己“心甘情愿”的理由。少了这个心甘情愿,什么努力都要打折扣。这就需要我们摸清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们要怎样给予指导才能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这是很难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是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孩子学习基本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其实,学习如果没有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的话,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连我们大人都难以坚持,更何况是孩子?因此,我们也要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怎样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大人有张大脸,孩子也有张小脸。小孩的自尊心很多时候比我们大人还强,因此,不要随便指责孩子的不是,就算孩子有必要批评了,批评也只限于当时,而不应该在过后再提及。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不是损害孩子的自尊,不是吗?一旦孩子的自尊被损耗殆尽的时候,孩子对什么都油盐不进了,我们才真正难以教育他了!
《我的教育故事》读后感3
这本书虽然不是很厚,但我却觉得从这本书里流淌出了一种浓厚得怎么也化不开的爱。这种爱,凝结了一段段教育故事;这种爱,书写了一场场教育改革;这种爱,在默默无语的生命长河中汇流成一朵又一朵最纯净最无私最有渲染力的浪花。
刚刚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值》这篇拙稿也发表其间了。于是,在愉快中我大略地阅读了下去。书本上,多少个我熟悉或陌生的名字瞬间都一起挤入我的眼帘。他们用激荡的心河谱写了激越的篇章,用凝重的笔墨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带泪的玫瑰铺展了我们侗乡的教育征程。是啊!作为一群长年累月都奔波在乡村校园的孩子王,倘若没有爱,可谓就无法迎接收获的季节。
接下来,在两三个寒冷而寂静的深夜里,我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精读了起来。
看吧:杨秋芳的《力量的源泉》首先把我们带进了一片无限宽阔的爱的领地,当教师是我们无怨无悔的选择,干一行爱一行,这就是教师们最基本的师德。谢艳学的《身教胜于言教》阐明了爱与教育的关联,师者,就是春风送暖的使者,只要我们弯一下腰作为学生们自觉清扫地面的榜样,孩子们就明白了“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的要义。夏丽莉的《爱满天下》把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育真谛重新摆上了三尺讲台,真的,如今这个年代,学校并非一片净土,学生们的品质同样良莠不齐,有了爱,思想滑坡的孩子就有救。覃远芝的《用爱接近学生的心灵》把如何与后进生相处作为教师的教育职责,生活中,不知道有许许多多的调皮的孩子啊!如果我们当教师的选择了放弃,那就容易让这些孩子走向歧途,走向深渊,甚至走向最悲惨的不归路。黄春菊的《平平凡凡才是真》给我们讲解了平凡小事见真情的道理,作为教师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做出轰轰烈烈的壮举,要知道,我们就是学生们脚板底下一块块最平凡的铺路石,平日里,我们需要做无数件平凡的事,帮学生挂一挂蚊帐,送一送学生去医院看病,为学生撑一撑头顶上的那把伞……陆元斌的《无卷考试》给我们提出了“以德为先”的教育主题,一群学生假如只关注试卷上的考试成绩,那是非常错误的,我们既然可以把一堆垃圾无限期地放在教室的一角,这堆垃圾有朝一日就会根深蒂固地钻入我们的头脑。荣运梅的《给学生宽容与关爱》着重提醒老师们要牢记宽容的价值,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可以说一个学生稍有不慎就犯错误是难免的,如果我们永远抓住那个学生的'小辫子不放,就会违背了教育的原则,从而让这个学生失去了许多次改过自新的好机会。吴利的《无声的教育》指明了用沉默与宽容去引导学生步入正途是非常正确的,我们要知道,幼稚的心田需要种植的是“润物细无声”的种子,发现问题就立即大声斥责有时候与我们期待的教育效果恰恰相反。杨群浓的《“老师,我真想叫您一声妈!”》把一种浓浓的爱意写满了无际的天宇,试想:倘若一群学生都发自内心地叫了我们“一声妈”或“一声爸”,难道这样的教育效果不是更加显著吗?我们当教师的是铮铮铁骨的汉子,也是仁慈而伟大的母亲啊!骆萍的《坏孩子,好孩子》告诫我们千万不要过早地给孩子们下定义,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是一棵积极向上的幼苗,他们洗净了小手就是好孩子,他们露出了微笑就是好孩子,他们傻笑着心甘情愿地从课桌椅上跳下来就是好孩子,他们一路走一路开心地唱“好孩子,好孩子……”就是好孩子,他们在老师们面前仰起了一张张憨憨的笑脸承认了错误就是好孩子,他们向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了自己热乎乎的小手就更加是好孩子。梁雪琪的《我在梦里种下一片花海》旗帜鲜明地赞颂了改变任何一个差班的策略,一位教师不可能一辈子都与优秀班级相遇,有些班“捣蛋王”无数,有些班“鼻涕虫”数不胜数,有些班“发狂的小狮子”屡屡欺凌弱小的同学,要想扭转让教师感到心寒的局面,我们就必须给孩子们天真无瑕的梦里种下一片花海,从花丛中了解各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在花海里酿造出醉人的花蜜,把自己无悔的青春献给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三尺讲台。韦欣政的《诚信教育从小培养》把“诚信”二字放在了品德教育的首位,作为教师假如我们始终被孩子们叫成“骗子,骗子,大大的骗子”,那么我们的教育目标可谓是完全失败了,要教育学生说话算数,我们首先就一定要做到说话算数,任何一个人缺乏诚信就意味着丧失了尊严,没有了尊严我们就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背道而驰了。莫燕枝的《用“多心”为学生铺就成长之路》强调了“多心”的最大的功能,可以说,一位有爱心、有耐心、有关心、有细心更有责任心(总称为“多心”)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他(她)的生命过程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些教师就是一面面永远不倒的旗帜,这些教师就是一棵棵顶天立地的绿树,这些教师就是一朵朵荡涤人类心灵的浪花……
久久的,久久的,我掩卷沉思,自己同样是从教三十多个春秋的人,我也应该牢记爱,让爱贯穿整个教育历程,让爱铺展一条又一条孩子们走出大山走出困境走向世界的路,让爱在寂然无声的山谷中逐渐流淌成一条又一条永世不休的岁月之河。
真的,说到就应该做到,读到就应该看清向未来延伸的旅程,想到就应该埋下头来用兢兢业业的姿态潜心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你,我,他,都无悔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了,我们的前程就是如花似锦的新春!
《我的教育故事》读后感4
暑期师德培训《我的教育故事》,聆听了几个校长讲述“我的教育故事”,真是平凡教学中却流淌着真挚的情感、无言的大爱,温暖且感人肺腑。
问“师为何人,德为何物”?听了苏丰华老师的故事,于是我明白了,要包容,没有严厉地斥责,没有大声地警告甚至“威胁”。老师的包容仿佛一束光,不止照亮着教室也要照亮外面,不仅学生还要家长……。班主任是人生成长的守护者,人生有取舍,得失有宽窄。要尊重,老师亲近学困生,学生就亲近学困生;老师尊重弱者,学生就尊重弱者。要尊重一切学生,每个学生。听了陈加仓老师的教育故事,我觉得教育要智慧,面对着班里调皮捣蛋的“愣头青”甚至“双差生”,老师幽默风趣而充满智慧地与他们“过招”,将他们一一“收服”。那些原本暗淡的眼神被重新点亮,那些年轻美好的生命开始向着更好的方向茁壮成长。同时课堂时时蕴藏着精彩,充满智慧而仿佛行云流水一般。学生们跟随着老师一起,埋头读书、静心思考,渐入学习的佳境。更要有梦想,有梦就能实现,哈哈,加油!听了李科校长的“特殊的爱给特殊的你”,我觉得做老师要善良,要了解学生,开导学生、引领学生,使学生放下一切包袱,轻轻松松学习,过普普通通生活,做简简单单的人,啊哈,不易啊!要专业,无论备课、上课,还是在与学生们的日常交往过程中,当老师处处体现着一名教师该有的专业素养。听了叶会珍校长的教育故事,我觉得时时要提升自己。因为专业,所以能迅速、准确地找准时机,对孩子们进行深入浅出的教育。孩子们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温暖而幸福地成长。因为专业,所以老师的课堂处处闪耀着自信、智慧的光芒。课堂在老师的辛勤耕耘下成为了最快乐的游戏乐园与最丰饶的.成长土壤。嗯,要学习哦!听了周国平校长的走突围之路,我认为要快乐,在乡村,在落后的乡村做老师的,也要带领着孩子们做丰富有趣的活动,使快乐欢笑、安静成长,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与生命的神奇。嗯,要突围自己,啊哈!听了美女校长林乐珍讲述自己的“受命” 、“破局”、“裂变”的教育故事,我认为做人做事要赤诚,老师对教育的赤诚、对亲友的挚爱,不仅感染着身边的人,更触动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灵。听了梁世累校长的教育故事,“我是一朵云”“我是一片树叶” “我是一滴水” “我是一缕风”,从“知”“堵”、“悟”,细微处拔节,由井底之蛙变成翱翔天空的海鸥。当然还有诚信、平等、从容、洒脱……这都是一个普通老师真实的写照。而所有美好的词汇仿佛慢慢汇聚于一体,凝结为“师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才是对“老师”最贴切的描述啊!
问师者,何为“德”,我是老师,我就是师德。得知上半年被学校评为“优职”,自胜心倍增。虽然人老也需要表扬哟,谢谢!
《我的教育故事》读后感5
我读了张忻《我的教育故事》,深有感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的重任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如今的珠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在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中,我既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又充满着很多限的困惑。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以人为本,用赞美表达对学生的爱与尊重
现代社会,孩子的各方面的压力较大,甚至是成年人所无法理解的,再加上他们表达的途径较少,心理压抑严重。在此前提下,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教师对学生经常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方面表现进步。教师如果对学生失望,学生心理就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来评价和鼓励学生;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反思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常会尝过赞美的甜头。有一个麦姓学生转入了我的班级。曾经在初一的时候,他上课心散,行为举止差,甚至做事比较冲动,有过打架的经历。上课不爱发言,对学习缺乏信心,对父母亲、老师有逆反心理。于是我找他谈心,推心置腹,表示明白他的处境,赢得他的信任。他终于愿意说话了,人也自信多了,跟同学相处和谐了。在学习上,我也帮他树立信心,提高成绩,终于,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性格开朗了,在很多方面均取得进步。
当然赞美也不等于不批评。一味的表扬甚至无原则的表扬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会使他们精神脆弱,听不进批评,一听批评就消极或暴跳如雷。批评是为了让学生懂真正的真、善、美。只不过要掌握得适当罢了。在学生的缺点甚至是错误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能美化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当然,我们必须负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
二、教师要以德育人,以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学生,提高学生
社会、家长、学校都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人才,而在此同时,一味的说教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厌烦,甚至逆反心理,教师只有树立好良好的'道德观,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采用多种方法教育学生讲道德、讲文明,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才能教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老师必须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从平常的日常小事做起,以自己的一点一滴行动去感化他们,才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品质人才,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
以上是我假期读书的一点体会,我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不断多读书,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我的教育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心得故事10-08
我和书的故事12-25
我的故事-日记08-18
我与妈妈的故事作文09-28
我与妈妈的故事作文06-14
[经典]我与妈妈的故事作文06-14
我与书的故事日记10-02
我与故事高中作文10-22
我和书的故事日记09-11
我和书的故事作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