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

《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

时间:2020-10-31 10:41: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1

  看了《高效课堂22条》中的自序与引子,深有感触。学校本是充满生命活力与激情的场所,可现实是如此的残酷,到处都充溢着苦闷与烦躁。学生对学校深恶痛绝,对课堂深恶痛绝,对书本深恶痛绝;教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能为力,充满彷徨与苦闷。学生体会不到成长的快乐,教师感受不到教育的价值,一切都那么让人无奈。根源在哪?是传统教育带来的恶果,是传统课堂带来的恶果。

  一起起血案让人胆战心惊,引人深思。在传统教育体制下,“人”不是教育的核心,“分”成了教育的核心。孩子们除了听课、做作业、应付考试,几乎没有什么自由支配的时间。何谈健全人格、发展个性?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应当从“育”开始。可现实呢?重智轻德、不注重孩子的心灵沟通,整个社会氛围缺乏一套完整的、健全的尊重生命的教育。缺失人文文化的教育,不可能是“立人”教育,就不会尊重人、尊重生命。传统教育,赢得了分数,输掉了人。

  怎样教育好受教育者?怎样让教育使人变成真正的人?家长、老师、学校、社会都要反思。观念怎么变?怎么行动?我认为如果社会的整体氛围不变的话,单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在我的孩子上小学之前,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获得新知充满了渴望,上一年级之后,每天回来至少要做一个小时的作业,小小的心灵可能已经受到了伤害。作家张晓风向学校发出的追问“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我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我深有同感。几个同事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六年级,他们说孩子每天回来做作业要做到晚上十点,孩子为上学已经哭过好几次,孩子已经开始厌学,他们是如此的揪心,我真怕我的孩子到时也如此。我也深知考试成绩并不代表实际能力,更不能预示孩子将来的成就。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现在,我该怎么办?

  分数既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也是评价老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在功利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教育正以其内容的片面性、行为的短期性、目标的功利性,制造出一个个畸形的“病梅”。一个人知识的获得和积累固然重要,但只有当他心怀天下,以社会责任驾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时,才能在更大的舞台上一展宏图。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说的“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有唤醒学生的力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身体力行。

  《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2

  读李炳亭老师《高效课堂22条》,读完了它!很受振奋,收获很多!他在书中把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剖析的淋漓尽致,且生动形象、入木三分,掩卷沉思,收获颇多。

  第一,李老师的书给了我一个重新认识课堂的平台,让我认识到当下是到了每一个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师革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的时候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模式、评价等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传统的教师地位也到了重新定位的时候。让我认识到了“教师即开发”,要作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开发自己的最大能量,真正发挥“学生为主体”,让教室成为学生成长的空间;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让教室成为职业成功与幸福的场所。“学生即创造”,只有教师的真正开发,才能保证学生的真正创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真正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创造中自觉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学习的幸福。”这就是要创建高效课堂。

  第二,让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思想体系,实则就是十六个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十六字,是教育教学的“灵魂”,也代表着一切的方法、技巧和出路。高效课堂要围绕着这个灵魂来构建两种关系:教学关系,变传统教学关系的“惟教”为“惟学”;师生关系,由变传统师生关系的“惟师”为“惟生”。

  第三,在观念上,我们还要树立“教育即解放”,解放学生的手,让他自己去尝试、探索;解放他的眼睛,让他自己去观察;解放他的嘴,让他自己去探讨、表达;解放他的脑,让他自己去思考、总结。“教师即开发”,作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开发自己的最大能量;作为专业引领者,开发针对性强的课程资源;作为引导者,开发自身人格教育最大影响;作为组织者,让开发学生的潜能;作为研究者,开发作为一名专业工作者和个人职业幸福的源泉。

  第四,本书为我们如何进行变革提供了参考。《高效课堂22条》的实践操作指导很强,这本书在操作的指导上要弱一些,但仍有较强的操作指导意义,特别是对我们现在如何进行“导学稿”的编写?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在“导学稿”的编写上提出“五环节”,这是为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动起来的基本范式和步骤,并不是每样课型或每堂课都要这样,但这是课改初期“临帖”阶段所必须的。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必须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与调动其积极性的有效形式。

  今天,社会的需要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的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要求我们的教育者及教育形式作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已到了紧迫的程度。传统的课堂在过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教师也适应了这种课堂,改变虽然痛苦,但也快乐,战胜挑战的过程是享受成就感的过程。只要我们本着对自己、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在研究的状态下教育教学。在学校总体安排下,马上行动起来,在原有编写“导学稿”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化,使之更具科学性、操作性、实效性,将原先只具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实其内容,使之名符其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少讲,学生多学,使课堂成为师生成长的地方,使学校真正成为“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地方。

  《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3

  黄爱华老师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里的所为和所不为。半个月来,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了《高效课堂22条》一书。我认为,《高效课堂22条》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还是提升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1、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

  高效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它属于“有效教学”范畴。

  高效课堂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2、何谓有效教学?如何实现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有效教学的更高要求是高效的教学。有效是高效地前提,有效教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是“高效教学”。

  3、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铁律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4、学生在什么时候学得最好?

  学生的回答是:

  当我们有兴趣时,学得最好。

  当我们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学得最好。

  当教学不是千篇一律时,我们学得最好。

  当我们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学得最好。

  当我们发现知识对我们的意义时,学得最好。

  当我们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学得最好。

  当我们被关注和信任时,学得最好。

  当我们能够学以致用时,学得最好,形式要多样。

  当我们喜爱的教师上课时,学得最好。

  5、高效课堂的常态模式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6、高效课堂的抓手——导学案

  导学案的定义和要求:它必须能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它不是传统的教辅材料,但它还必须能承载教师的教学目标;它不是知识的堆砌,但它还必须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它应该是一个科学的知识“循环系统”,不应该是“剪刀加糨糊”的产物;它应该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它要保证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必须的知识,它还必须把知识升华成一种学习经验。

  我相信,每个在从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坦然的,自信满满的,胸有成竹的。自己的教学能够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能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发展。而这一切,最基础的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丰富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就是获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

  《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4

  工作之余有幸读了李炳亭老师的《高效课堂22条》,让我受益匪浅。

  一、牢固树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教师改变教学方法的前提,只有教师“心中装着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想办法,也才会想办法,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策略进行思考,让学生“以快乐为根本”。

  我现在明白了,具有正确的学生观,需要教师具备这样几种习惯:一是把学生当朋友的习惯,能够放下“高高在上”的臭架子,与学生民主对话;二是有一颗挚热的童心,经常走进学生生活中,上课,能够走下讲台,亲近学生,课间、课外时间,能够经常到教室、到操场、到学生活动的地方,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

  二、把时间还给学生,放手是爱

  从李老师的书中,我体会到,学生缺乏学习能力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太不相信学生了,是教师太能讲了,基本上占据了整个课堂40分钟,舍不得放手让学生去说、去想、去做,因为老师们都担心“知识讲不完”。

  因此,把时间还给学生,这是大部分教师难以解开的心结。只有教师从思想灵魂深处,充分认识到“放手是爱”,相信学生,在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展示放手,如果学生会说、敢想,就是分数稍微低一点,不是更可爱吗?这不是每一个做父母的期望吗?

  《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5

  《高效课堂22条》,在此书中,作者提到这样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老师注重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培养。

  细细想想,我也难免有这样的嫌疑。虽不是像书中所说那样,但在自己准备公开课或是其他事情的时候,明显觉得精力不足,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和班级管理当中去。很多事情,只能说,我忙完这段再说……而学生,也都是眼光雪亮,好孩子能在老师忙碌期间管好自己,管好组员,好的干部能够管好班级,而那些自觉能力不够强的孩子们,则可谓是“借此机会大出风头”,且屡禁不止,让人头疼至极。

  所以,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想,怎样才能把老师个人素质的培养和孩子们素质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呢?

  我准备尝试一些做法,首先,明确告诉学生,老师很忙,次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己管自己,同时加强小组之间的集体荣誉感,继续施行我们的小组捆绑式的明星小组活动,用其他组员来约束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同时给那些比较活跃的孩子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看他们能不能在老师忙碌期间管好自己。我们班的学生我已经带了三年了,马上要带第四年,相互之间脾气已经了解,我平时在培养班干部的时候已经对他们的能力相当熟悉,深知谁能胜任,谁需继续努力。所以,安排的班干部,基本上能处理班级的大小事务了。同时,在老师忙碌期间,班级各项制度必须严格执行,甚至说,比平时更加严格,这样,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管,他更得遵守制度,进而平息想要生事的念头。

  开学后,我准备这样做,希望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6

  仍记得自己刚当教师那会,面对着二年级的孩子,对着他说汉语都听不懂,还要让我去用英语讲课,很是头疼。每天串课去听师傅的课,听完后心满意足的走了,回到自己班里再去讲。但是偶尔也会发生串不开课就先讲的情况,自己的心里很没底。草草了事后又去听师傅的课,发现两样东西没讲,这也没讲,那也没讲。然后加课再去讲,真是事倍功半。后来,渐渐的自己学会了讲课,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备课。本学期提出的公开课要求是高效课堂,我也试图去充分利用这短短的40分钟,让他变得高效起来。看到《高效课堂22条》这本书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它言辞犀利,完全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说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情、问题,看着它,仿佛是在写我们自己的工作、生活,不知不觉也就被它吸引了。

  书中主要阐述了一些具体的做法:课前的预习、课堂上分组合作、各种奖励办法,等等,有许多是我一直在做,有许多是我平时还没考虑到的。

  要想创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我们必须要成为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正是我在沈师学师范专业时要求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要成为一个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我觉得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即高标准的“学高”,而且要做到高标准的“身正”。在校内校外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行为道德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学生、家长的榜样与楷模,对学生起到模范示范的作用。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对学生有爱心,像魏书生那样,是发自内心的爱心,不是热情而短促的,是如涓涓细流般长久的,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崇敬,关注并影响学生以后的行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不必有过高的神圣感或使命感,但幸福感一定要有。身边的人一直说我是个工作狂,只要工作,不要生活。但我不这样认为,我的幸福快乐80%以上建立在我的成就感上,我的孩子们明白了我所讲的,成绩上有了提高,我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和感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7

  早就拥有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课堂22条》这本书,总没有时间拜读。趁着假期在家把它翻开,很快就被吸引住了。可惜了让它躺在书架这么长时间。它言辞犀利,完全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说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情、问题,看着它,仿佛是在写我们自己的工作、生活……

  这本书里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教育改革中的先行者,也提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更举出了一些高校课堂的模式供我们参考学习。李炳亭先生将高校课堂喻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真是妙笔生花,在这里学生可以“闹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因此,高校课堂主张不仅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而且要把学习的能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的高效课堂的中心。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思:是作家张晓风在送儿子上学的第一天,向学校发出追问:“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我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如果我的家长这样问我同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回答呢?我也曾多年接手低年级的班主任,孩子们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都很可爱,很优秀,自从来到学校后,孩子们的天性就被无情的压抑,只会死记硬背知识,慢慢的让学生只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在学习中去发现快乐,在学习中去学会创造。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解放学生、发展自身个性、寻找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因为“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实际能力,更不能预示将来的成就。”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觉得要想课改取得更大的进步,首先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正所谓“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我们的学校一直提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也都有“放手”的意愿,但做的还不够彻底,还是“抱”着学生往前走,总觉得学生什么也做不好,影响教学进度、考试成绩等。其实,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高效。

  近两年,我们也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像“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102中学”等,我们并不是死板硬套照着中学的模式下来,因为我们是小学,我们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一套更适合我们学校自身的一些学习方法。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始终走在课改的前列,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高效地教学方法,让课堂生活化,把小课堂变成大舞台,以实现高效课堂为目的。

  《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8

  我参加工作,屈指算来教书已有17年了。即使应聘到济源,也已有十年光景。回首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我感慨良多,因为我走了许多弯路。《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说:只有走过,才知深浅;惟有回头,方知不足。

  本次“同读一本书活动”,学校推荐的是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读过之后,闭上眼睛,我常常忆起那些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课堂上,我问学生:老师讲,还是你们自己看?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讲。我常常会刚说完“现在的学生真懒,一点脑筋都不想动”,就又大讲而特讲起来,或者是堂上先讲,堂下到办公室再发牢骚。

  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是懒,而是不会学习。为什么上到高中了还不会学习呢?因为老师讲的太多。造成学生不会学习甚至不会思考的元凶还是教师本人。我们总是目中无“人”,一味地讲;我们总是抱怨“对牛弹琴”,多次讲过的知识学生仍然不会,我们倾听过学生真正的心声吗?

  说实在的,我从小就爱读书,上学读了中文系,毕业了顺理成章教语文课。都说语文老师应该是个杂家,我也就开始广泛阅读。但是说心里话,我走了很大的弯路。相当长的时间里我读书都是“率性而为,随意阅读”,这种“非强迫性读书”只是让我开阔了眼界,多了一些课堂的谈资。我没有认真研究考纲和课标,也不深入研究高考,漫无目的,随意发挥,语文课堂变成了我个人表演和才艺展示的地方,而且常常自我感觉良好,乐此不疲。为此,我的课堂也常常在低效中徘徊,在无效中运行。很快,我就落伍了。到现在我才发现:教了17年书,自认为是老教师了,对照高效课堂的要求,其实自己并不会教书,自己高看了自己,还浑然不觉,真是可笑!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但是当我回头省察自己的教育生涯时,才发现自己是“胡乱的教”了。青春是一本仓促的书,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的翻看,就没了。现在,年近不惑的我只有遗憾,怎么办?唯有救赎。

  如何救赎?必须打造高效课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小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小孩子的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小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说;解放小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小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其能;解放小孩子的时间,给他们以空间来消化学习,并且学一些自己渴望的学问,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决不能把儿童的时间全部占满,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

  通过阅读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这个职业真的很特殊——君子成人达己,成己达人。教育者的最好状态不是马不停蹄的一路狂奔,而是不辜负——不辜负学生的大好年华、不辜负教师的光荣称号、不辜负教育的神圣使命。现在我很信服“教育即解放”“生本教育”“高效课堂”等理念: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我想今后我会努力实践它。

  读完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结合自己17年来对教学的不断探索,总括起来,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高效课堂首先要改变教师本人,否则就是空谈。教师的专业化必先是学科的专业化,没有学科的优势就不可能占领课堂高地,当然也就不可能出成绩了。只有学科的专业化引领教师打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才能真正提高成绩,否则教师只能靠拼时间、拼精力、拼身体才能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结果得不偿失;

  第二,高效课堂要有一定的模式,否则就是容易陷入随意。对课堂教学而言,没有教学模式的教学是没有希望的,但是只有固定的模式而没有变化的教学同样算不上是优秀的,特别是对语文课而言。有模式而又不拘泥于模式,结合课堂实际,针对不同的内容,上出不同的课型,才能高效;

  第三,高效课堂必须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否则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要把教育对象当作一个懂事的人,不能事事替他作主,更不能以“爱”的名义肆意扭曲他的心灵!教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尊重”“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绝伦”。

  第四,高效课堂必须能实际操作,否则只是纸上谈兵。教学案的预习导航需要精心设计,使之问题化、层次化;课堂提问需要问的艺术,问的到位,引人深思;学习小组一定要合理划分,小组讨论的课堂操作应该有相应的激励性评价措施;教师提升内涵拥有驾驭并激活课堂的能力,课堂上教师注重预设更要注重生成——唯如此,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今后,我会一直朝着“课堂定位准确、思路明晰科学、师生互动有效、核心目标达成”的目标继续努力的。走在新课改的路上,问题每天都在生成,我只有勇敢面对,力求有效解决、高效解决。

【《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相关文章:

1.解密高效课堂读后感

2.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3.音乐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4.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5.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6.打造高效课堂表态发言稿

7.打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8.学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