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邓肯自传读后感

邓肯自传读后感

时间:2020-11-01 23:20: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邓肯自传读后感

邓肯自传读后感1

  在我们家,我是最有勇气的人。当家里没有食物的时候。我总是自告奋勇到肉铺去,利我的小聪明让肉铺的老板赊给我几块羊肉。家里人也总是让我去面包铺,想出各种理由说动老板继续让我们赊购面包。在这些差事中,我总能体会到冒险的乐趣,特别是当我成功的时候。

邓肯自传读后感

  老师要我用脚尖站在地上,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说“因为这样美”,我说这样既难看又别扭。就这样,上了三节课后我就走了,而且再没有回去。

  其实在看书的时候,语言文字,图片,标点,符号都象水一样从眼前流过,真正思考的空间很少,之所以要写读后感,是因为有意识地要让自己思考,并逐渐养成习惯。邓肯虽然家境贫苦,而且父母离异,但就象她自己所说的——-要追求自由,她有一种勇气,冒险的勇气,挑战的勇气和批判的勇气。她说“我的舞蹈本来就是自由的表达。”所以她会在十二岁时非常自信的做巡回演出。她认为“我们留给孩子的最好遗产就是让他们自己闯天下,完全用自己的双脚走路。”我自认为我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依赖心理和懦弱的情绪。我想可能不止是我,或许这一代人都少了许多“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对生活缺乏思考,行动软弱无力。固然有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但这种精神是应该去追求和找寻的。

  “那时候,任性而为不等于灵性。人们认为,人的精神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而精神力量必须借助巨大的能量和活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头脑只不过是身体多余的动力;而身体就象章鱼一样,它吸收遇到的一切东西,而只是把它认为不需要的送给大脑。”

  这时候的邓肯已经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她的舞蹈艺术也逐渐被更多的人认可。虽然她从各个艺术大师那里吸收各种灵感,但也是理性的,有她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以上这段是她对理查德。瓦格纳的理论做出否定后的感想。她后来认为这是“自负”“狂妄到了极点”,但这种挑战权威,怀疑的思辨精神无疑是可贵的,当然,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对对象充分了解并思考的基础上。不是不问青红皂白的横加指责,不然那就是无知了。我的看法可能是浅薄的,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思考了,也没有了批判的热诚,更多的是趋向潮流的跟风(我也不排除在外),有谚云: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你能看见上帝在远远的云端微笑吗?我想,邓肯看到了,所有思考的人都看到了。

  “众神在赐予名誉,财富和爱情的同时,也索要了鲜血,眼泪和刻骨铭心的悔恨。我总是置身于这样的烈焰中。自童年时就有一个精灵告诉我——要坚强。”

  前半句话,中国有句古语可以与之等同: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这些道理既可以让人从绝望的大山上劈下一块希望的大石,也可以提醒人们,当沉浸于幸福快乐中的时候不要忘乎所以,所谓“乐极生悲”。因为生活是公平的。后半句话给我的启示是:面对厄运,要有强大的内心;不能改变命运,那就改变自己,用自己意志的柔韧力去面对事实。

  希望是一棵难以砍死的大树,不论砍掉多少枝条,它任然要长出新的枝芽!

邓肯自传读后感2

  在本学期的第一次成长港湾会议上,柴老师就向我们几位年轻教师推荐了《邓肯自传》这本书。先前不知道邓肯这个人物,于是去百度上搜索了一下:邓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她的自传文笔优美、表述畅达,融苦难和幸福于一体。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我当天就在当当网上下单买了这本书。

  像任何艺术天才一样,邓肯是个疯子!任何拥有艺术家性格的人一定都体会过想象力飞驰却找不到表达机遇的痛苦,一定都饱受着理想化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折磨,一定为了保护内心的梦想而保持着与世俗之间的距离。有几个人能像邓肯一样幸运地出生在艺术家庭,有着和她一样性格的母亲和兄弟姐妹,能够一家人为着崇高的艺术理想而背井离乡呢?!听母亲整夜整夜弹奏贝多芬,逃课到海边奔跑,自己创办舞蹈学校。邓肯的童年是绝对自由的!正是这宽松的环境培养了她独立、不羁、自信的性格,给了她无穷无尽的艺术灵感。

  邓肯的勇敢和坚强成就了她的事业。从美国出发,一文不名,甚至没有钱买船票。靠借,靠打工,甚至靠骗,邓肯一家硬是跨过死亡线活过来了。跳舞打发寒冷的冬夜,从一个剧团转战另一个剧团,邓肯的奋斗史在常人看来充满了艰辛。而生性乐观的她却秉持着最初的理想,与艰苦的生活战斗,与传统的艺术观念战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她是靠自己而不是靠上天成功地把自由舞蹈推销给了整个世界!

  她的生命动力只有两个:爱和艺术。而两者又是那样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她的爱往往和艺术有关,而她的艺术又表达着她的爱。她对自然的爱、对男人的爱、对孩子的爱都是那样热烈而真挚。虽然经历了爱情的分分合合,邓肯始终像一个小姑娘一样单纯地爱着。她每一次的爱情都是那样浪漫而轰轰烈烈,突破传统而又纯洁无暇。而她对孩子爱比大海还要广阔和深沉,迟迟不能忘记孩子的影子而消沉憔悴的她让人心疼怜惜。啊!她简直就是为爱而生的精灵!

  她的自传字里行间洋溢着无限的激情,充满了幻想和喜悦的力量,仿若孩童热情奔放地述说着自己的理想。不避讳、不掩饰、不矫揉造作,并非文学家的她却以行云流水的笔调写出了千古传诵的赞美诗,关于一个伟大灵魂的赞美诗!

  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以自己为主人翁讲述的童话故事。它给我的人生打开无数道新的门,让我知道,人的一生可以在爱和美中度过,女人也可以尽情地书写自己人生的童话!

  我总是在想,当我有一天回顾自己的生活,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是否能够写出一本自传,能否满足地拿着它用于填充自己日渐模糊的记忆,用于怀念自己青春岁月?想到这里,有点想泪流满面的感觉。觉得自己现在做得实在太差劲了。自己不能再等待了,等待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也是一件最能消磨人的青春岁月的事。当伊莎多拉在22年后和母亲坐在自己家乡的咖啡馆里的时候,她们想到了她们曾经那么贫困的生活但是却拥有无限的快乐和理想,可是现在功成名就的她们,却是如此的哀愁,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凉啊?

  邓肯有太多值得我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态来解读的地方,就如同她在书中所说,原本以为自己的一生遭受了如此多的磨难,经历如此多的痛苦,但却用不多的文字也就描述完了。一生中留下东西究竟有多少呢?她是幸福的,她的艺术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人,而我们呢?

邓肯自传读后感3

  太阳雨的初夏,迈着欢快的步子欣赏初夏绿焰。花起舞,鸟莺歌,转角处一书店,遇见邓肯。

  窗外下着暴雨,点上荷叶香,一口气读完《邓肯自传》。透过文字,看见邓肯优美的舞姿,她的思想与主张,仿佛一位百年老友向我道说一段璀璨的生命历程。在文字的带领下,思维早已随之起舞。

  阅《邓肯自传》,仿佛双人舞,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我试图去追寻邓肯的舞步,却只能透过匮乏的文字呈现心灵点滴;生命交响乐,在心灵深处激荡,语言此时如此苍白。正如邓肯所说“当你想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语言表达出来时,你就会感觉到这些语言有多么难以捉摸”,“我的艺术就是通过舞蹈动作和节奏来努力展现真实的自我”。邓肯是幸运的,有一位爱着音乐的启蒙妈妈;也是自由的,在贫困与流浪中任然坚持梦想,展开躯体为理想而舞,并成为现代舞的先驱。她的率性而为、对心灵细腻的体验,对艺术的深刻剖析。

  面对每一个来访者,每一次灵魂起舞,我不希望他人干扰,那一刻,需要感应自身与他人当下的心灵,以让自身的颤动贴近来访者的颤动。而对于自我舞蹈,静心体验灵魂深处的呼唤,跟随灵魂的指挥起舞。

  虽然小时候学过音乐,也学音乐治疗;自小绘画,也学绘画治疗。但心灵舞蹈,才是我一生要追寻的理想。小时候看见少年宫那美丽的`芭蕾裙与磨破的芭蕾舞鞋,还有刻苦用功的朋友们伸仰长长的脖子,试听课下来,我却感到身心备受摧残,于是逃离了舞蹈的天堂,即使那时很爱跳舞。

  感谢过去很长一段日子里,国标拉丁区老师的严格训练,深刻体验在刻苦训练中仍要坚持信念;感谢花老师的生命习作,调整心灵震颤细腻;感谢父亲,从小训练敏感的耳朵;感谢母亲,让我来到这个文化沉淀之地。

  感谢初夏,重逢邓肯。在24年后,带着无知与好奇的心,重回舞蹈殿堂。同时带着过去的知识结构,瓦解,再重建,助我更好地从不同层面理解心灵。

邓肯自传读后感4

  昨夜熬夜将《伊莎多拉。邓肯自传》看完了,想到了林语堂的评论“这本书直率得让人发指”。一直都被作者那种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追求自由的精神所鼓舞,为自己这么大年龄了还一事无成而自惭形秽,为自己现在依然年轻却还在等待而心潮澎湃。她是一名有着高贵的爱尔兰血统的美国人,她的一生都在尝试着突破某些枷锁,她是那样的富有冒险精神。也只有像她这样的人才能找到自己,才能看到被人常人看不到的地方。

  虽然作者一直在书里面讲自己没有很好的文学才华,可是作为读者的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部自传,更是一部充满浪漫色彩的欧洲20世纪初的旅游传记,是一本充满文学描述和风景描绘的散文。所有的景物总是被赋予了生命,所有的话语总是充满的深情。她不允许自己的生活平淡,快乐和苦难至于她都是生命中最美的色彩。我被其中的美景深深的吸引了,以至于对欧洲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欧洲是孕育了美景,更加孕育了20世纪初那么多优秀的艺术家,作家,画家,诗人等等,当然还有舞蹈戏剧,这里是艺术家的乐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真的很希望自己也可以到那里畅游一番。

  她能够穿越整个美国到达巴黎,到达伦敦,到达希腊,那种对艺术对文学的痴狂有时会让我这个读者喘不过气来,因为这感情来的太热烈了,太不真实了。但是我却又接受了,我知道这里面就算有夸张的成分,但这就是最真实的伊莎贝拉。她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爱情,可以没有孩子,可是她不能没有艺术。每一次到人生的最绝境的时候,他总能在艺术中找到令自己振作的东西。她的一生就是为舞蹈,为整个人类的舞蹈而生。她总是在巡回演出的路上,其实她一生都是一部传奇都是在进行巡回演出。

  艺术家总是孤独的,纯粹的艺术家都是被饿死的,我们经常这么认为。他们看到的东西都太深刻了,他们领悟的都是这个世间最珍贵的情感。我们这些俗人又是如何能够理解呢?他们的孤独时幸运的,因为他们获得了另外的一个世界。艺术家们往往处于经济状况非常糟糕的境地,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会挣钱,而是因为他们太会花钱,说得现代一点就是不会理财。伊莎多拉每次总是会在自己经济状况较好时开始疯狂地痴迷艺术,然后又在自己身无分文时回到现实。她一生挣得的财富不计其数,但是却一直处于穷苦的状态。就如同比她早了几个世纪的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换个角度讲,也许金钱对于她只是负累,都是她登上艺术的天堂路上的尘埃。

  我其实很不想谈论她的爱情,我觉得其实爱情给了邓肯灵感,也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磨难。虽然也给她带来了许多幸福时光。她在爱情与艺术之间的抉择也更凸显了她对艺术的执着甚至说是偏执。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本貌似在书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书籍,是一直激发作者创作灵感的书籍。没有看过,现在想去看看。书中提到了太多关于欧洲艺术的东西了,作为一个门外汉,我一次一次地感受到自己的浅薄。

  我总是在想,当我有一天回顾自己的生活,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是否能够写出一本自传,能否满足地拿着它用于填充自己日渐模糊的记忆,用于怀念自己青春岁月?想到这里,有点想泪流满面的感觉。觉得自己现在做得实在太差劲了。自己不能再等待了,等待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也是一件最能消磨人的青春岁月的事。当伊莎多拉在22年后和母亲坐在自己家乡的咖啡馆里的时候,她们想到了她们曾经那么贫困的生活但是却拥有无限的快乐和理想,可是现在功成名就的她们,却是如此的哀愁,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凉啊?

  伊莎多拉有太多值得我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态来解读的地方,就如同她在书中所说,原本以为自己的一生遭受了如此多的磨难,经历如此多的痛苦,但却用不多的文字也就描述完了。一生中留下东西究竟有多少呢?她是幸福的,她的艺术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人,而我们呢?

【邓肯自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1.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2.自传的读后感

3.《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4.从文自传读后感

5.最新《卡耐基自传》读后感

6.《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

7.《居里夫人自传》读后感

8.海伦凯勒自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