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刑辩之鉴读后感

刑辩之鉴读后感

时间:2021-01-16 10:25:1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刑辩之鉴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刑辩之鉴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刑辩之鉴读后感

  刑辩之鉴读后感1

  收到山东华鲁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学明先生的赠书,正值南方五月的初夏。窗外大雨滂沱,我和所里几个年轻律师正就一个扫黑除恶案件争得面红耳赤。接到快递的电话,飞身下楼取过包裹,拆开一看,竟是盼了许久的《刑辩之鉴》,满满的感动与惊喜溢于胸怀,难以言表。

  王学明主任于1986年就开始独立出庭,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律师。先生从执业初始就专注刑事辩护,如今改革开放已逾四十载,而先生在刑事辩护领域也已坚守了三十三年有余。《刑辩之鉴》是先生多年执业经验的浓缩、精炼——将执业过程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疑难问题汇总起来,再给出具体的应对解决方法并同时标明该应对之法的法律依据,以期能给律师同仁们以借鉴和帮助是先生成书的质朴心愿。通览全书,准确来说《刑辩之鉴》不仅揭示了刑事律师在处理刑辩业务难题时能有效辩护所需要的技巧与经验,更是本在应对公诉人或法官诘难时用以保障刑辩律师执业权利的工具速查手册。

  《刑辩之鉴》紧紧围绕着广义的刑事诉讼法律中规定的各项辩护人之权利,用了“刑事诉讼常用问题、司法机关刑事案件办案期限、辩护人应注意的事项及相关技巧、刑事实体部分常用要点应对及法律规定、律师常用文书范本”五部分对刑辩律师执业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汇总及解答。从这个角度而言,《刑辩之鉴》更是本权利之书。

  它没有用艰涩难懂故弄玄虚的法理泛泛而谈;也没有像如今书市上某些装“博学”的大部头“精典”一般内容枯燥沉长,读之无味;更不像某些冠以《xx习惯养成手册》的图书,价格不菲、包装精良,打开一看,却全是教人如何使用电脑编辑软件及做PPT的内容。捧起这本不足三百页的“薄”书,就会忍不住想一气呵成地读完,接着就执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细细品读其中相关章节。因为《刑辩之鉴》的实战操作性太强了,既可是辩护律师在刑辩战场上有效辩护时进攻的利刃也可成保障自身执业权利时防御的铠甲。

  读完这本《刑辩之鉴》,掩卷长思。在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三申五令强调要保障辩护律师执业权利的今时今日,仍不时有侵犯辩护律师执业权利的新闻见诸于媒体,作为同类,难免心有戚戚。该如何在有效辩护时依法执业、依法保障自身的执业权利、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每一位刑辩律师都不得不认真思考与面对的严肃问题。王学明先生、这位改革开放第一代刑辩律师,至今仍活跃在辩护一线的资深大拿,把他几十年来执业经验浓缩在了这本名为《刑辩之鉴》的“小”书里,而作为律界后来者的我们也许真该从这位刑辩长青树的执业经验中借鉴些什么。

  刑辩之鉴读后感2

  想写这篇读后感很久,但一直羞于下笔,作为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一方面缺乏实务经验,另一方面我对本书作者不甚了解,大概只晓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很庆幸有机会能从李律手里借阅此书,此时已是凌晨1点了,夜足够深了,我也能静下心来写这篇读后感。

  说说这本书的封面,深蓝浅蓝的色调搭配映入眼帘,大概是蓝色系总能兼顾严谨与朝气,因此让人很是舒服。书名《刑辩之鉴》正如前言所言,“鉴”字涵盖多重解意,佩服的是,王学明律师将“鉴”字与刑辩之间的关联解释的如此到位,回头再细想作者取名《刑辩之鉴》,个中用心便知一二。

  这本书在正文结构上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刑事诉讼的常见问题。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精华,涵盖了三大板块:律师工作职责与权利、8大证据种类规定与技巧以及诉讼中关于程序的要点。其中证据是刑辩的核心,因此作者用了大篇幅对证据进行归纳,见足了作者的良苦用心。文中将刑事诉讼的8大证据分门别类,细致的介绍了对证据的质证要点及法律依据,将作者自身在实务中遇见的困难进行总结进而提出应对策略,阐述了如何从证据的采集来源、获取程序、以及证据自身的证明力问题去判断证据的有效性问题,重要的是这些都不是作者侃侃而谈,而是实打实的实务经验,每一个应对策略下面都附上法律依据,有理有据,为法庭上的争辩打足了底气。

  所谓细节定成败,轰动世界的“世纪审判”---辛普森案,向世人揭示程序公正的`重要性,对实体法而言,程序法像工具般辅助实体法,但程序法也有自身的公正、秩序、效益价值,“正义先于真实,程序先于权利”,没有程序,谈何公正,对诉讼程序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对案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将诉讼中常见的关于程序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当你对案件毫无头绪时,或许能在这找到突破口。

  第二部分是关于司法机关刑事案件的办案期限。

  这部分内容将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关于期限的内容进行总结,不是每个人都善于对时间的记忆,关于期限的记忆,在每个法律人必经的司法考试中也是最为头疼繁杂的,年轻时尚且如此,随着年龄渐长,怕是更需要诸如此类的归纳了。本书将期限归纳的简明扼要,清晰醒目,很是受用。

  第三部分是辩护人应注意的事项及相关技巧。

  如果说第一部分是本书的精华,那这部分便是精华的再升华,一口气读完了这部分,感受到了王学明前辈的一身正义,什么是作为一名律师应该有的气节与责任,受人之托,必定忠人之事,严格守法、洁身自好。正如作者题字所言“唯有依法死磕,堂堂正正辩护,才有中国法治的未来”,法治历史会进步,正是因为背后有正义之人在努力着。

  第四部分是刑事实体部分常用要点应对及法律规定。诉讼的辩论离不开实体作为基础,将实务中常涉及的实体问题纳入书中,免去翻阅他书的麻烦,提高了不少工作效率。

  最后一部分是律师常用的文书范本,其中在部分文书后面,作者特地备注“谨慎提交”,简单的四个字,看到了作者对晚生后辈的丁宁周至,作者的不吝赐教,对初涉实务的律师而言,能有效的避免陷入被动局面。

  在针锋相对的刑事法庭上,当对方抛出棘手而你又缺乏准备的疑难时,或许这本书能帮你快速回击,不至于在办案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村上春树说“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黑暗中抱紧你的人”,如果说法庭上的对抗像一场大雨,对方的突袭防不及防,那王学明律师的《刑辩之鉴》就是为你撑伞,护你周全的那个“人”,它是一本书,也是一张牌,是握在你手里有力的盾牌。作者在文中有句话写着:“本人经常回忆起做律师初期办理的一些案件,如果用现在的经验、水准去做,也许结果会更好。”话中带了些许遗憾,这或许就是作者将此书分享的初衷,希望能让更多人避免错误,未雨绸缪,因此,身为读者的我们是幸运的。

  归根结蒂,一个人对于别人的看法,终究是片面的。如星野道夫所言:不同的人,即便站在同一个地方,透过各自的人生,看到的风景也是不同的。我水平有限,对此书的见解达不到作者本意的万分之一,但仍感恩作者带来的佳作供我们借鉴学习,从中受益。

【刑辩之鉴读后感】相关文章:

1.天鉴读后感

2.《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3.数据之巅读后感

4.《雾之旗》读后感

5.仙境之桥读后感

6.黔之驴读后感

7.智慧之花读后感

8.流星之绊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