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世界读书日演讲稿
演讲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的表达。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写起演讲稿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界读书日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界读书日演讲稿 篇1
老师们、同学们:
四月,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的季节。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将在4月23日迎来一个飘洒书香的节日:“世界读书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并呼吁:“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自那时以来,这个独树一帜、墨香洋溢的节日声誉日隆,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和欢迎,其宗旨和意义也逐渐深入人心。以节日的形式,让人们向那种健康、高尚、纯粹的生活方式回归,向那些为人类开拓了自由、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伟人致敬。这是真情的呼唤,这是深沉的缅怀。不论肤色,无分国别,人们在这个节日里表达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信心和希望。在这一世界潮流之中,我们的热情也日趋高涨——多读书、读好书,正成为今天我们全社会的共识与需求,一股股清新的读书之风正扑面而来。我今天讲话的主题就是——让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
作为千年文明古国,我们的伟大传统之一就是以读书为尊为贵。“积财千万,无过读书。”读书可以明理得道,可以修身养性。“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人在阅读之中,“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身心合一的阅读历程,赋予了读书极为厚重的神圣性和愉悦性。读书使我们思接千栽,纵横万里,窥天地之妙,得万物之灵。文化的血脉、思想的精髓、国家的道统等等,都在读书中绵延不绝,久传于世。读书的传统早已沉淀在中华民族性格的深处。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个个动人故事形象地体现出中华民族对读书的酷爱。古人甚至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更让人惊叹的是,我们的祖先曾设计出一整套完备而行之久远的制度,让读书成为国人治国安邦的进阶。读书之兴衰实与我们个体与民族的命运转折息息相关,须臾不可分离。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潮涌而来,种种现代传播媒体在拓展人们视野的同时,亦在挤占人们读书的时间。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读书之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和自我学习、发展能力,培养青少年阅读的兴趣,让读书成为青年人终身追求的“时尚”,十分有利于学风、校风的建设,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借这个机会,我想对广大同学们说两点:
第一,要重视读书。北宋诗人黄庭坚说过,人要常读书,三天不读书,面目可憎。有点夸张,但很有道理。当今社会上、甚至在我们校园内,有些帅小伙美少女,五官也许还看得,但一说话就暴露出浅薄和低俗。而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读书来洗涤心灵、滋养心灵。读一本好书,就是引来一泓清泉浇灌心田,读一本好书,就是开启一片阳光照亮人生的房间,就是身入芝兰之室,头顶灿烂星天。我们要用好书洗去内心的浮躁、油滑、懒散、冷漠、偏执、狭隘、仇恨、逃避责任、自我中心,等等。于是,我们的灵魂就不再漂泊和彷徨,精神就不再挣扎和流浪,情怀就变得纯洁和高雅,生命就沉静而又飞扬!同学们要知道,读书可以安身,读庄子的“自然”,读孔子的“仁爱”,读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读海明威的“永不言败”!读书可以立命,读太史公的“一家言”,读顾炎武的“匹夫责”,读范仲淹的“天下忧”,读欧阳修的“与民乐”……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大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这样,打下我们精神的底子,打下文化的底子,打下做人的底子。可以说,一个人的阅读的历史,将成就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历史。
第二,要重视经典。我们不反对俗文化,但特别强调要读经典。那些圣洁的、美感的、雅致的、庄重的、忧郁的、悲悯的书籍,便是经典。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便是经典。阅读经典,是为了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阅读经典,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阅读经典,是为了鼓舞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老师们,同学们,“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身在热爱读书的国度,我们更应该在每一天享受读书带来的进步和乐趣。愿每一个人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谢谢大家。
世界读书日演讲稿 篇2
打开阅读书,翻到目录,一篇文章映入我的眼帘——《鲁迅“爱书”的故事》。读了之后,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讲的是鲁迅在进“三味书屋”前,看到了不带图的.书。教师以往告诉他,《山海经》十分趣味。鲁迅想得到这本书,想得整天失魂落魄,这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她就买下了这本书,送给了鲁迅。每到过年时,鲁迅就把‘压岁钱’攒起来买书看。他小时候对书也异常爱护,买回书来,必须要仔细检查一番。看书时,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
读到那里,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我与书之间的事。
每逢星期六,妈妈都会带我来新华书店看书。
记得那一次,我和妈妈来到了新华书店。我一跨进店门,便向童话王国“进军”。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对她产生了同情和怜悯;《白雪公主》让我感受到了她的善良;《灰姑娘》让我感受到了继母的恶毒……。
时间飞快地流动着,转眼已经到了中午了。“哎——哎——”妈妈拍着我的肩膀叫我。
“怎样了”我疑惑不解地问。“你看看,快12点了,别人都走完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妈妈说。
“我不想走,”虽然我已经饥肠辘辘,“要不,您出去买东西吃吧。”
“既然你不想走,也只能这样了。”我打发走了妈妈,继续在书的世界中遨游。
“哎——哎——”妈妈再一次叫醒了我。
我环顾四周,茫然地问:“妈,又怎样了”
“快吃点东西吧!”
我咬了一口汉堡包。咦怎样凉了一问才知,妈妈已经站在那里好一阵子了。时间很快到了午时6点,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才依依不舍地与我的朋友“书”说“拜拜”了。
孤独的时候,书是陪我玩耍的朋友;郁闷的时候,书是照在我心上。
世界读书日演讲稿 篇3
教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每年的四月是学校的读书活动月,读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给我们留下来很多关于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的至理名言。今日我想就读书这个话题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我向大家介绍一个有关人认知方面的学问——漏斗理论:
漏斗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好像一个巨大的天坑,呈漏斗形排布,越下面,视野越小,所见越少,如井底之蛙;越上面,视野越大,所见越多,如高瞻远瞩。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从漏斗的底端一步步向上攀行的过程。每行进一步,每上升一层,相比于原有的视野都会有豁然开朗的通达感。
人与人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表达在对世界认知程度的差异上,人的认知高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就犹如你从山顶往下看,看到的是一片森林和壮美的山川,全是美景;假如你从二楼往下看,看到的可能只是几棵树或是一片暴露着地皮小草坪,甚至可能只是看到路面上的'树叶或纸屑。人若是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认知高度呢?聪慧的你们肯定已经知道答案了,是的,就是读书,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学问就是力气”,他还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周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规律修辞使人善辩。”(《论读书》(或《论学问》))
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在《答李翊书》一文中也说到:“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意思是:树木有了茂盛的树根,才会有丰硕的果实;油灯有了充分的灯油,才会有光明的灯光。比方凡事从根基上下功夫。
毛竹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最开头毛竹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头,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生长,仅用6周就可以长到15米。其实,在前面4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长了几十米,向地下深扎了五六米。读书对于人生亦是如此,读书就是一个人打根底的阶段。
这也就是积小流成江海的道理:一本好书就如一股涓涓细流,每日不断汇入,使我们的学问变得更丰富,最终形成我们思想的江海。
是的,根深才能叶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根是根底,叶是延长,想要取得更大的成绩就要往下扎更深的根。
胜利人士都有一个鲜亮的特点,就是喜爱读书,他们擅长通过读书来提高、完善自己,最终取得傲人的成就。
牛顿就是最好的例子,作为有史以来最宏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他在很多领域都富有建树:在天文学领域,他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这种技术在今日的天文观测中依旧发挥着作用;在数学领域,他发觉了二项式定理,以及他创造了微积分这一现代数学进展中的最重要的成就;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更大,他发觉了闻名的力学其次运动规律和第三运动规律,以及最为出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他能取得这些成就与他喜爱读书、勤于思索是分不开的,也与他在剑桥大学的求学经受分不开的,由于剑桥大学为他供应了良好的读书平台。
说到平台,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构成了一个人成长的大平台,学校为大家供应了良好的读书环境。这不仅包括环境美丽的校园,窗明几净的教室、试验室,还包括藏书丰富、设施齐备的图书馆。今日我只简洁说说宁外图书馆这个小平台。
每年依据需要学校不断购进新书,图书馆现有藏书数量已到达6.2万册。学校现有图书馆的面积有1500平方米,人均超过1平方米。为进一步改善大家的读书条件,学校已将报告厅二楼改造为占地600平方米的图书馆新书库,正在进展设备安装,今年将投入使用。另外,学校图书馆还为大家开拓了电子阅览室、精品图书阅览室等专用读书角,为大家借阅图书供应了便利。图书馆的教师还放弃休息时间、延长开馆时间为大家效劳。作为图书馆的延长,学校还在教学楼的每一层都设有图书漂流角,为大家供应了更便利的阅读空间。
我们宁外有良好的读书气氛,每当看到大家在图书馆悄悄地阅读的场景,在校园树荫下、濯缨湖边听到大家的朗朗读书声,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我盼望“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透过书这扇门去遇见更好的自己,透过书这扇门去熟悉外面的美妙世界。
【世界读书日演讲稿】相关文章: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演讲稿12-20
世界读书日演讲稿07-12
世界读书日的演讲稿01-30
世界读书日演讲稿07-17
世界读书日个人演讲稿03-31
世界读书日演讲稿(实用)07-19
有关世界读书日的演讲稿09-26
世界读书日主题演讲稿04-12
世界读书日演讲稿(15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