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现在这个时候,你会有怎样的计划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工作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 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实施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反思性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二、 教研的重点:
以教材钻研为途径,开展“同研一堂课、共议一主题”的教研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精心组织好每周一次的“周交流”活动,做到“四个一”。
1、 开展教育名言学习,每周教研活动前由组员轮流向大家推荐一句教育名言;
2、 教学经验文章学习,每周由组长向大家推荐一篇数学教学经验文章,组员做好业务笔记;
3、 每周由组员就一个案例及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与其它教师交流;
4、 每月就一位教师的'课组织听课、评课活动。
三、 教研安排:
周次
内 容
1
制订教研活动计划
2
听“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应从哪几方面考虑”报告
3
自我诊断,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4
集体备课,研讨五年级数学课
5
①听五年级数学研究课
②集体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备课研讨四年级数学课
6
①教学论坛:“感受最深之事”——教学中
②听报告:新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7
①听四年级数学研究课
②集体备课研讨三年级数学课
8
听报告:“关于反思性教学”
9
①听三年级数学研究课
②集体备课研讨二年级数学课
10
教学论坛:“感受最深之事”——教育中
11
①听二年级数学研究课
②集体备课研讨一年级数学课
12
听一年级数学研究课
13
①参加课题组观摩研讨课展示活动
②教学论坛:“缺憾之事”——教学中
14
围绕《美丽的教育》进行读书心得交流
15
制定复习计划事宜
16
教学论坛:“缺憾之事”——教育中
17
自我诊断撰写个人经验总结
18
教研工作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一系列过程,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猜想等过程,体验数学活动是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
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探索数量关系表示规律。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式与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式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用具:
日历、粉笔、黑板、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小时侯我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今天我们不妨重拾童年趣事,利用手中的火柴棒搭建一些常见的图形,探索规律。
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活动一:探索常见图形的规律,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⑴填写下表:
⑵照这样的规律搭建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注意引导学生概括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
寻找数量关系;
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验证规律。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2-29
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09-23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29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5-16
高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1-07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30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12-0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0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1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