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工作计划>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5-01-13 05:36:46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推荐】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5人,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较多由于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 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五、教学课时安排

  教 学 进 度 表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1

  开学报名

  2—4

  (一)圆柱和圆锥 13课时

  5—7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14课时

  8—11

  复习数与代数 20课时

  12—13

  空间与图形 8课时

  14

  统计与概率 5课时

  15

  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课时

  16

  期末复习

  17

  期末复习

  18

  检测

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学生情况简析

  本班学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完小班打乱后重新分的,另一部分是这个学期新进学生(有从外省转回的,也有从本县其他学校转来的)。五年级时期末考试成绩最高分95分,最低分34分;90分以上的18人,不及格的有4人。新转进的学生基础不是太好,特别是从外地转回的,基础更差。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留守儿童占大多数,都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为照看。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差,书写差,学习也缺乏主动性。

  二、教材总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共9个单元,其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圆、分数除法、比和按比例分配、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分数混和运算、负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总复习。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4个领域。

  (二)教材的编写

  特点本册实验教科书是在总结了试验区和征求有关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有六(上)实验教科书做了适当补充和修改,是西师版的新课标教材。是20xx年5月第三版,20xx年6月第1次印刷。本套教科书注意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注意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这四个步伐的内容穿插安排,有机结合,注意体现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整体要求,是数学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本册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一方面,继续遵循《课标》的要求,努力体现课改精神,另一方面,有注意与前面各册教科书的衔接,保持体例的连续性,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使教科书既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有利于教师教也学生的学。

  具体是: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需求。

  2、内容直观,形式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关注过程,重视探究,提倡策略多样化。

  4、关注三峡,关注农村,体现西部特色。

  5、渗透方法,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6、倡导合作,促进交流,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2)能合作探究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扇形;在操作中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圆的周长、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4)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5)能利用方格纸等方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出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7)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8)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

  (1)经历解决分数乘、除法,按比例分配,圆周长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采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一定说服力的说明。

  (2)经历探索圆的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感觉解决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按比例分配、圆的周长与面积等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的信息,在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性质。

  3、解决问题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综合运用分数乘除法、比及按比例分配、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只是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努力寻找其他解决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的调查、访谈等活动中,从事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对自己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及有简单的评价、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经历整理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4、情感和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分数、圆、比等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探求这些知识的活动。

  (2)能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与引导下,积极克服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探索出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乐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能发现学校过程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三、本期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班集体期末学科综合评定进入年级先进行列,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2、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推行“自主、合作、探求”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能力。

  4、多方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

  5、通过教学,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6、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对学生进行“读书有用”的教育,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社会实践活动。

  四、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在教学中尽量运用以下方法:直观描述法、类比推理法、知识迁移法、实践操作法等,向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充分利用“两全式学生成长手册”。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建立好师生错题库,以备有针对性的教学。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12、正考风,严肃考纪,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树正气,树标兵,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文化关怀”为教学理念,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着力进行“自主合作、静思能群”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构建适合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课程目标

  1、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目标

  充分利用学习指要,指导学生利用在家时间和自习课时间充分自学,做到独立学习、静心思考,把学生自学与组长和教师的检查、评价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课上采用“兵交兵”“ 兵强兵”“ 兵练兵”方式,达到一对一、一对红。群学要做到有的放矢,要内容明确,组织到位,全员参与,增强群学的实效性。在展示上,做到双色、身正、字工、声亮、脱稿、背板,做到重点展示,全员参与,师生互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于听中思考,对于倾听投入的小组要酌情加分。

  (2)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实现有效的生生互动。

  (3)无论课上、课下,都要适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提高。

  (4)鼓励学生结合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和评价,使知识愈辩愈清,使在伙伴评价中不断提高。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认识它们的展开图;能准确的计算圆柱表面积和体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看比例尺,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实例。

  (3)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6)感受身边的比例尺和生活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走进生活学比例。

  (7)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8)能够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分析、类比、总结和概括能力。

  三、方法措施

  1、我的课堂我做主。必须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理念,无论哪个学习环节无比组织学生充分参与,教师的职责只是组织、引领与合作。逐步构建有六年级特色的'“自主合作、静思能群”的课堂教学模式,建设高效课堂,实现学生幸福的学,教师幸福的教。

  2、进一步完善学习指要的编制、使用和管理,使学习指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采用积分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把个人学习与小组成绩结合起来。对于学习进步的学生定期奖励学习进取星并颁发奖状,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并采用周考形式检测学生成绩,使学生时时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树立自身近期学习目标。

  3、指导并鼓励小组长开展好组内学习工作,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和组织引领作用,使组内工作有条不紊,并双周召开一次小组学习提高会议。在组内实施“一帮一、一对红”工程,建立帮扶对子,力争实现一名优秀学生帮扶一名潜能生,在合作中共同提升。

  4、本学期加强“预习、巩固、提升”三种展示课课型研究,构建三种课型的基本模式,实现高效课堂向幸福课堂的转变。

  5、潜能生提高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之一,首先要对潜能生加大关注力度,做到课课关注、事事关注,不但老师要关注,组长也要关注,组长要帮扶组内最薄弱的学生,老师要帮扶全班最薄弱学生,一名优秀学生要帮扶一名普通薄弱学生,实现这样的“三个一”工程。定期召开潜能生家长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家校形成合力,促进潜能生转化。搞好潜能生数学拉力赛,找出不足,培养自信。

  6、加强纠错本的使用和管理,不但随时收集、整理错题,而且要定期借助纠错本复习和巩固,使学生真正利用好错误资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4、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5、使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6、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分数乘法(12课时)

  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5课时

  2、分数乘法应用题3课时

  3、倒数的认识2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机动2课时

  二、分数除法(17课时)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4课时

  2、分数除法应用题6课时

  3、比5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机动3课时

  三、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9课时)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课时

  2、分数应用题14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机动3课时

  四、圆(9课时)

  1、圆的认识1课时

  2、圆的周长和面积6课时

  3、扇形

  4、轴对称图形1课时

  机动2课时

  五、百分数(15课时)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

  3、百分数的应用9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机动2课时

  六、总复习(6课时)

  机动2课时

  具体措施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2、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现实确定教学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

  3、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4、认真批改作业。

  5、做好家访,贫困生转化工作。

  6、真开展实践活动

【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09-23

数学六年级教学工作计划08-28

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8-0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5-27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5-22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3-07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08-22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6-11

数学六年级教学计划02-02

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