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工作计划>科研工作计划

科研工作计划

时间:2020-10-21 10:57:42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科研工作计划汇总9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工作做一个工作计划了,好的工作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研工作计划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研工作计划汇总9篇

科研工作计划 篇1

  工作思路

  本学期本处室工作继续以“xx一中第四届三次教代会、十四届工代会三次会议”中的《学校工作报告》、《学校工会工作报告》、《学校“十二五” (XX——XX)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以建设智慧校园、促进学校科研和教师继续教育为发展目标,将“以数字化校园系统的使用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发展”、“深化我校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工作,推进课题研究为核心的科研兴校战略”为发展方向,以“加强队伍建设,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效果”为处室工作出发点,在总结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把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落实到具体工作环节,确保学期工作目标的全面完成。

  主要工作

  处室常规管理

  加强岗位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严格执行岗位目标管理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公开办公、师生监督的工作机制,按照本处室的“目标考核办法”,完善常规工作的管理流程、服务流程,形成科学的管理和服务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有效的工作效果。严格执行处室人员工作周志填报制度,落实绩效考核办法。

  提升处室人员技能

  尽可能为处室专业人员创造机会,使他们及时了解信息技术方面的科技前沿,为学校信息技术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加强本处室专业队伍培训,促使本处室专业人员岗位意识、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本学期要求处室专业人员在完成本人工作的前提下,了解并学习其它人员的工作内容与技能,尽量使处室专业人员掌握第二种专项业务。

  处室档案管理及信息报送

  加强处室档案管理,包括处室相关制度、设备维修记录、设备合同等,做到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双存档;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及时填报并报送处室信息。

  科研工作

  全面推进课题研究的常规化与过程化管理

  加强申报课题的管理,切实执行管理制度,做到每月召开一次教科研例会。课题进展情况严格执行“月反馈、月公示”制度,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记录、有检查。对新课题上网管理,形成过程性资料,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加强课题交流,本学期拟召开一次全校课题交流会,或外请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教科研培训。

  完成本轮校级课题的结题工作。

  启动新一轮校级课题指南的收集编撰工作。

  完成市教科所市级课题研究招标工作。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进一步完善全校教职工继续教育档案。使教职工继续教育工作做到制度清晰、计划明确、项目明细、个档完整。

  在网站上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专栏。严格执行并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进度的反馈与报告制度,强化教职工继续教育意识。

  以“三名工作室”为抓手,积极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以“毓翠工程”为契机,扎实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完成全校教师“班班通”使用技能培训,并分多次对高一、高二教师进行强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设备管理工作

  做好设备入账与出账登记

  严格执行各种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日常电子用品出入库制度。继续完善教室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电视台设备等申购入账记录与领用出账记录,并做到入账与出账分人记录。确保学校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

  严格电教值班制度

  进一步加强教室多媒体设备及电视系统的管理。完善报修制度,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提供维修服务。

  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

  开发学校服务平台系统

  本学期将重点投入精力在建设学校服务平台上。计划更新、改版现有的“招生报名系统”平台,推广试运行“校园办公平台”,使我校的数字化办公系统真正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与规范行政办公。

  进一步推进学生平安卡的使用,实现学校、老师与家长的便捷沟通。

  推进阅卷系统的使用,启动教学诊断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的使用,使其服务于教学工作。

  进一步引导教师增加对录播教室的使用,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完成本学期校园信息化建设改造

  完成本年度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招标工作。

  根据招标情况,力争在10月前完成高二、高三年级“班班通”项目的建设,尽力减少因设备缺失和老化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

  9月内完成学生计算机教室的改造和教师办公电脑的配发工作。

  完成学校网络系统的改造和部分交换机设备的更换工作,确保网络系统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宣传工作

  确保学校各类消息、新闻与通知在校园网上及时发布,使学校网站成为学校宣传的重要阵地。

  编印校刊《杏坛》1期;校报《xx一中》4期。

  服务性工作

  为课堂教学做好服务工作

  配合教学处,做好各级公开课、示范课的服务工作,确保教室多媒体设备与录播教室的设备使用。

  为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做好服务工作

  如大型庆祝活动、校园文化节、学生家长会等,确保设备正常使用,直播与转播顺利进行,保证活动的圆满完成。

  3、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如配合教务处进行高考网上填报志愿、配合教学处进行会考与学业水平考试、配合校办进行临时活动的摄录等。

  信息科研处

  XX年8月

科研工作计划 篇2

  一、研究课题

  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

  二、发展目标

  1、进一步掌握扎实的心理学、教育学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教育科研相关的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把理论带到实际、走进课堂,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去研究。

  2、教学上科学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让先进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步形成一定教学模式;

  3、通过多方面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增强职业信念。

  三、学习计划

  1、积极参加各种专家讲座,并认真做好笔记,写好感想;

  2、每月看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看两本教育专着,潜心研究一个教学问题,感悟一种教学方法,做到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3、虚心向同伴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认真听课、评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四、科研计划

  1、结合学校、科组的课题,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环节;

  2、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内容呈现的信息量;

  3、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知识现状、兴趣的联系,力争使每天所教授的知识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

  4、运用不同教学手段

  五、主要成果

  1、教后感2篇,一篇教学随笔;

  2、每学期上一至两节成果展示课;

  3、班级绝大部分学生的具有较强探究能力。

科研工作计划 篇3

  如果我能竞职成功,我将认真履行职责,协助处长,做好以下工作。

  一、将科研工作的重心立足于服务教学和服务社会两个层面。在岗位工作中做到“五抓五跟进”。

  1、抓好“十一五”规划落实,制订科研行动计划、分步骤实施跟进;

  2、抓好为“三农”服务,搭建工作平台、开展项目活动跟进;

  3、抓好机制、政策创新,实行项目负责制、创造宽松环境跟进;

  4、抓好科研体系建设,确保教学中心地位、强化科研服务职能跟进;

  5、抓好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完善科研招标立项、推动团队合作跟进。

  二、在具体工作中建立年目标、月计划、周安排、日记载工作评价体系。实行工作例会制度,保持与各教学系部和广大师生的沟通交流。

  做到:尽职业责任、讲职业道德、守职业纪律、懂职业技能。经过不懈努力,在任期内圆满完成重点工作责任目标,为学院强有力的持续发展提供科研服务保障。

科研工作计划 篇4

  一、理顺处内工作秩序,调动全处人员的积极性,共同搞好工作。我将在主管领导的支持下,明确职责分好工,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在各

  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

  二、继续打通课题申报渠道和“关节”。在打通市社科规划办、市教委、市科委发展中心、市教科院等课题申报渠道的基础,争取在2~3年内打开

  与市自然科学基金办、市农委等系统的课题申报渠道。

  三、理顺“三农”服务工作。科研处作为学院“三农”服务中心的挂靠单位和办事机构,要明确工作思路,在整合资源上下工夫。我将带领三农服

  务科的同志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处室、各系部的力量,积极为郊区服务,使学院在郊区的声望不断得到提高。

  四、做好学报工作。学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我们在办刊思路和办刊方向上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报界的主流方向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

  我能担任科研处处长,我将带领学报编辑部的同志积极探索,寻求一种适合我院学报发展的道路。

科研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解决炭基产品品种单一,提升产品品质及科技含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调整炭基产品品种结构,优化现有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抓好新产品开发和市场试用工作;加快推进石墨烯、富勒烯、锂离子储能材料等科研项目的前期工作,持续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总体目标

  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压吸附活性炭、脱硫脱销炭产品;完成催化剂载体炭实验研究;完成太西无烟超低灰纯煤制备富勒烯纳米材料、石墨烯、锂离子储能材料、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载体炭实验室研究工作;确定综合实验室建设方案;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申请专利6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篇;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系统规范、流程科学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实施计划

  (一)开展前沿新材料课题研究,为公司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1.运用太西无烟煤石墨化产品、分解石墨制备石墨烯

  (1)工作目标:

  实验室制备单层或多层的石墨烯。

  (2)实施进度:

  20xx年1月~3月,对太西无烟煤基石墨材料(包括分解石墨、无烟煤石墨化产品)进行系统的物理、化学特性表征,主要包括石墨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红外光谱)、石墨化度及晶体组成(X-射线粉末衍射)、相组成界面及石墨化度(拉曼光谱)、表面形貌及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内部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分组成(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等,找出适合太西无烟煤基碳材料制备石墨烯工艺技术路线。

  20xx年4月,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完成以市售高纯石墨为原料制备石墨烯实验,为后面太西无烟煤基石墨材料制备石墨烯提供对比数据,主要分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产率、层数等数据。

  20xx年5月,完成高纯石墨为原料制备石墨烯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能表征。

  20xx年6月~8月,完成以分解石墨、无烟煤石墨化产品为原料进行石墨烯的制备试验。

  20xx年9月,对反应参数进行调整与优化,尽量降低制备成本,提高产品品质。

  20xx年10月,完成分解石墨、无烟煤石墨化产品为原料制备的石墨烯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能表征;

  20xx年11月,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

  (3)相应措施:

  一是成立太西无烟煤石墨化产品、分解石墨制备石墨烯项目研发组,明确职责和工作内容,组织开展该项目的技术研发;

  二是加大调研考察力度,获取各方面技术信息,征求不同意见,不断进行对比优化,打好实验前期各项工作基础;

  三是与国内多方科研机构开展技术交流和咨询活动。

  2.运用太西无烟超低灰纯煤制备富勒烯纳米材料

  (1)工作目标:

  完成高温燃烧法制备富勒烯实验室试验,确定适合太西无烟煤制备富勒烯工艺技术路线。

  (2)实施进度:

  20xx年1月~3月,对太西无烟煤基石墨材料(包括分解石墨、无烟煤石墨化产品)进行系统的物理、化学特性表征,分析找出适合太西无烟煤基石墨材料制备富勒烯工艺技术路线。

  20xx年4月,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完成苯氧燃烧法制备富勒烯实验,为后面太西无烟煤制备富勒烯实验提供对比数据,主要分析反应温度、进样量、产率等数据。

  20xx年5月~7月,对现有苯氧燃烧法制备富勒烯的相关实验装臵进行相应的改造,使太西无烟煤能顺利的进入反应室进行燃烧。

  20xx年8月~9月,以太西煤基石墨材料产品为原料进行燃烧法制备富勒烯的试验,寻找合适的反应条件。

  20xx年10月,对反应参数进行调整与优化,尽量降低制备成本,提高反应产率。

  20xx年11月,对以苯氧燃烧法和以煤基石墨材料产品为原料制备得到的富勒烯进行相关物理、化学特性进行表征。

  20xx年12月,整理实验数据,对比试验结果,拿出结论。

  (3)相应措施:

  一是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富勒烯制备工艺原理,实验设备的性能及工作原理;

  二是聘请富勒烯领域博士或相关专家,全程参与技术研究和具体工作;

  三是调研考察富勒烯制备工艺技术、下游用户等。

  3.运用太西无烟煤基石墨材料制备锂离子储能材料

  (1)工作目标:

  完成太西无烟煤基石墨材料制备锂离子储能材料实验室试验,产品指标达到:容量≥330mAh/g(半电极对锂片容量);灰分≤0.3%;首次充放电效率≥85%。

  (2)实施进度:

  20xx年1月~3月,对太西无烟煤基石墨材料(包括分解石墨、无烟煤石墨化产品)的物理、化学特性(包括晶体结构特征、化学成分等)及电化学性能进行系统检测;

  20xx年4月~6月,根据前期检测结果,通过炭包覆与修饰工艺、炭化工艺及石墨化合成工艺,实验室制备出可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材料。

  20xx年7月~8月,对制备的太西无烟煤基石墨负极材料进行三电极电化学表征,并制备成商业锂离子电池进行测试。

  20xx年9月,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编写实验报告、技术报告。

  (3)相应措施:

  一是与西南科技大学共同开展实验室基础实验研究,通过大量数据进行优化对比分析;

  二是与国内锂离子储能材料科研机构和锂离子电池生产单位开展技术交流和咨询活动、掌握行业发展趋势。

  4. 运用太西无烟煤基活性炭为原料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1)工作目标:

  完成太西无烟煤基活性炭为原料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实验室实验,达到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材料的性能要求,具体指标如下:容量≥80F/g(有机电解液);比表面积≥20xxm2/g;中孔含量≥15%;灰分≤1%。

  (2)实施进度:

  20xx年1月~3月对太西无烟煤基活性炭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包括孔径结构特征、化学成分等)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系统检测;

  20xx年4月~6月通过蒸汽活化法或化学及物理联合活化法对活性炭材料进行孔结构调控,实验室制备出可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活性炭;

  20xx年7月~9月对制备的活性炭材料进行电化学表征,并制备成商业超级电容器进行测试。

  20xx年10月,整理实验数据,编写实验报告及其技术报。

科研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我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形成,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成为现代型优秀教师。学校决定,教师实施有计划地培养,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科学研究及专家指导等形式,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在三年内有三名教师成为市学县级教学能手,有五名以上教师成为县级骨干教师。

  三、培养模式。

  1、沙龙式培训。

  “权威论坛”主要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教育科学前沿理论及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进行辅导讲座;建立“青年教师读书班”、“班主任沙龙”、“教师读书沙龙”建立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2、“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培训。

  我校将继续聘请名师、专家来校上示范课,作讲座,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区“名师工作室”培训。

  3、反思式培训。

  我校培训方式把“研讨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以现代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按照“独立思考——集体研讨——引导反思”的活动顺序组织教学。

  开展随堂听课周活动,鼓励教师了解掌握其他学科中有哪些知识点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

  二要采取定期集体备课的办法,不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共同研究有关问题。

  三要对教师学习和掌握跨学科知识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把它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考核的结果与表彰奖励挂钩,激发广大教师不断加强学习的动力。

  四、具体措施:

  1、成立健全组织。

  成立“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教学副校长带领教导处、科研室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对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领导,坚持把教师培养工作放在学校工作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把培养工作成效列为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考核内容之一。

  2、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学习教育方面的有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全教会”实质,深入开展关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讨论,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探索学校发展的新机制。依法实行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管理体制,并本着科学、民主、高效的原则,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抓好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从优秀教师中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和合作意识,建设一支勤奋、进取、团结、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奠定有力基础。

  3、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优化教师结构,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可靠保证,我们认真实施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三项工程,即师德建设工程、源头工程、名师工程。

  师德修养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它不仅制约着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我们要做到“三抓、三用、三个提高”:抓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人,教师爱岗敬业精神显著提高;抓管理,用健全的制度约束人,教师道德水平、文化修养显著提高;抓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影响人,教师自我规范的自觉性显著提高。坚持把师德要求纳入教师学期考核、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开展教师读书活动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通过读书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每学期由科研室和工会共同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教职工读书交流活动;每个教职工写一篇读书心得。评选读书积极分子并给予奖励。

  4、加快骨干教师培养。

  在立足教师整体优化的基础上,按照“面向未来,重点选拔,梯次培养,合理分布”的原则,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采取“树典型、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的方法,让每位教师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显露身手的空间,鼓励引导教师立足本岗成才,在平凡中创新。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成名成家提供机遇,创造条件。铺设为骨干教师、名优教师脱颖而出的高速公路。

  树典型。

  宣传我校涌现的学科带头人和市骨干教师的敬业、爱生、勤奋、进取的先进事迹,发挥他们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

  搭台子。

  每学期坚持开展课堂教学“听、说、做、评、选”活动,主要采取观摩教学、经验交流、信息反馈、展示成果、评议总结等形式,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市、县级的竞赛活动,为他们展示教改成果提供舞台,创设竞争向上的氛围,促使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脱颖而出。

  铺路子。

  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进修和研究生班学习,学校制定政策,在教育培训问题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压担子。

  对一些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适时加压,让他们挑起教育教学重担,安排他们到高三把关教学,在备课组长等岗位锻炼。发挥有教学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作用,让他们参与有关课题的研究,挑起教学科研的重任。

  同时,向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激励这些教师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科研工作计划 篇7

  重点目标

  1.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课堂变革项目。

  2.着眼转型,探索重构教师研修新体系。

  3.紧扣质量,强化师生学习的过程评价。

  4.寻求途径,推进学校课程规划建设。

  5.大胆创新,筹划十三五发展新蓝图。

  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推进课堂变革

  1.以温州市实施课堂教学变革为契机,聚焦课堂,开展课堂教学变革活动,积极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促进学习方式的优化,以市教育局关于温州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努力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探索,积极探索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在学校的有效整合的实施经验。

  2.利用学科专家团队,做好课堂变革实验项目经验总结提炼,开展第二批课堂变革试点项目申报与立项工作,引领学科组课堂变革,提炼“学为中心”课堂教学典型课例、学案设计及相关资源。以学校层面的作业优化项目为抓手,确保基于“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顺利实施,同时通过学科组及备课组的作业优化实施,达成“轻负高质”的教学愿景。

  二.突出质量意识

  (一)注重常规建设。

  1.开学初教师都要制订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培优辅差计划和综合实践活动周历表,教科处要对教师的计划制订和实施情况在开学和期中进行检查。

  2.备课(解放教师)和改作。教师应按区教学规范提升要求进行备课和改作。本学期学校继续推行电子备课与书写备课相结合,由教师自主选择。教师不但要做到规范备课,而且要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九年级复习课备课量不能少于课时数的2/3,其它的可用已解答的试卷代替。电子备课要“一课一备一传”,学校将抽查教师备课上传的及时性。对于备课的检查将采用月底例行检查和平时教学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对每一个小题进行批改,有批改时间和等级,并要求学生用彩笔进行订正,语文学科的作文一定要写评语,其他学科提倡写评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按省厅减负文件要求做到“精选、先做、全批”,本学期在对学生的作业批改检查时要对教师完成作业本的情况进行检查。学校坚持每月一次的备课检查和每学期的两次作业批改情况检查。

  3.综合实践活动和拓展性课程。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学校结合本校师资力量、硬件条件、社区环境、家长资源等要素,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建设,关注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本学期学校结合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及文体2+1活动等课程建设的经验,将在七八年级于周五下午第三节课进行拓展性课程的“走班选课”(开设七八年级共开设40个左右的课程)。书法校本课程作为我校的特色课程,进一步促进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承担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每个学期至少要指导一个学生实践小组,开展活动,并记录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交流活动成果、反思等整个完整过程。教科处将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和拓展性课程的过程评价、学生评价和期末评价的课程管理体系。

  (二)强化过程评价

  1.继续聚焦课堂。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经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切实抓好“三课”(课程、课堂、课外)指导,不断深化“三法”(教法、学法(新生学习规范)、考法)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建立常态教学调研制度。学校本学期将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科调研制度,每月组织一次,学校成立教学调研小组,对该班级的五个文化学科以听课、作业检查、学生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调研,了解一线教学的现状,形成书面报告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做好各学科组九年级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工作,第20周全体初中毕业生区中学艺术素养监测工作,体育学科规范与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通过精细化诊断性评价,学会对测试数据的科学分析与正确反馈,寻找提高学业质量的增长点,优化教学管理,发现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积极经验,重视教学质量的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

  3.针对温州市中小学“爱阅读”行动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8周区初中学生“爱阅读”读后感评比活动,参加年度“爱阅读”推动读书人物评选,参加年度“爱阅读”论坛,利用校园网、《瓯淙》刊物,助推全校学生读书行动,促进“爱阅读”书香校园建设。

  4.关注学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开展基于人文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提升的“小文学家”、“小外交家”、“小数学家”、“小科学家”项目培养活动,继续实施13-17周的校第10届“四小”学科培养项目,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多途径、多视角的活动平台。

  5.辅优补差。积极发挥辅导工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特长生和后20%学生及留守儿童

科研工作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20xx年的科研工作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龙头,带动我院医学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注重发挥学科协作力量,鼓励横向联合,加强合作与交流,积极组织、开展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研究,注重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前瞻性、实效性,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把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推向深入,不断提高我院医学的学术水平,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医院快速发展,努力创建科教兴医、科研兴教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1、强化科技目标管理工作,将科技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到科室绩效中,并与个人晋升、晋级挂钩,对完成科技考核指标的科室与个人给予一定政策性倾斜,以期推动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

  2、加大科研信息化建设投入,实现科研管理电子化与信息化建设。

  3、加强技创新,努力做到以科研促医学,以医学助科研,通过聘请专家指导、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方式,年内申报1—2项市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申请1—2项市级科技奖项,取得市级科学技术成果10项以上,局级科技基金项目3—5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以上,申报国家发明型专利2—3项。

  4、鼓励各级医务人员开展临床基础科学研究,积极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及著作,切实落实《人民医院科技学术奖励办法》,年内力争发表SCI论文3—5篇。

  5、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医院及相应专业获得药物临床试验资格后,能够提高医院的科研学术水平,促进合理用药及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药物警戒学的研究,进而提高我院整体医疗水平。年内科技教育处拟向有关机构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

科研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严格依据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和工作思路,明确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措施,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学科的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实验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以及动手实验的能力,有研究、有目的地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二、工作目标:

  1、本学期本人所担任的是三年级科学教学任务。教学中坚决贯彻科学纲要精神,改进学科教学,提升科学课教学质量。通过一系列活动,使每个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2.努力在上级组织的小发明、小制作赛事活动中尽心尽责,力争达到目标要求。在学习中与学生共同进步。

  3、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培养小组合作精神,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4、课堂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实验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5、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关注常态课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三、工作要点:

  1、认真备课,规范新课标的备课要求,课后每一节均有反思,及时记录得失。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和组内研究活动,保质保量上好研讨课。在研讨课中切实按照“确定课题(独立备课)——说教学设计——讨论——修

  改(个人调整)——讲课——评课(形成共识)——教学反思”的流程去做。在研讨中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听课要认真记录,真实达到教研进步的目的。通过研讨课活动提高自己驾御教材的能力。 。

  2、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本学期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

  四、具体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教

  学基本功的训练,争取在短时间内适应自己的角色。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材,认真钻研教法学法。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充分利用每周二的特长活动时间及课余时间,挖掘资源,发现并选拔优秀人才。认真指导学生发明制作。力争在赛事中有所表现。

  总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赛事活动。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