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时间:2020-05-23 15:26:2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

  谈起美国十大经典影片,除了阿甘正传令我印象深刻,还有一部影片就是肖申克的救赎了。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那必定就有它的过人之处。有人说它平淡无奇,有人说它愧对经典,但如果说要我用三个词来概括这部影片,那么我想用希望,自由和友谊。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剧情片,改编自《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政策》。该影片讲述了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了他的妻子和其情人,身陷困境,一名小偷因盗窃罪入狱,安迪在小偷那里得知妻子和其情人的死亡真相,但狱长出于种种原因并不愿意帮助他翻案。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最后成功逃出监狱。

  首先,为什么说是希望?安迪狱中的好友瑞德曾这样说过: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经过了无数次的假释失败,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呆了几十年之久监狱的他确实可以这样说。在监狱中的瑞德无所不能,他能搞到一切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为安迪弄来了巨幅的画和刻石头的石锤,但当他真正走出监狱之后,他发现自己连去卫生间都要像店长报告才行,突然间好像没了希望。但安迪告诉过他: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远不会消失。安迪用自己二十年的行动诠释了希望,让瑞德看到他所谓的几百年的不可能其实是可能。当安迪在狂风暴雨中终于爬出了那充满恶臭的污水管道,我们仿佛看到了希望如同黑夜中的一道亮光,很多时候不是不可能,只不过我们没有心存太多的希望罢了。

  自由,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自由就是一个美妙的梦境,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在修屋顶的时候为大家争取来啤酒,而事实上他是在为大家争来那种修自家屋顶的惬意,他没有喝酒却也面带微笑和其他人一样享受着此时此刻的惬意,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难得的自由时光。当安迪获得了难得的碟片,抛开监狱制度拼命地要在广播里放出这美妙的声音,一个个禁锢的灵魂被这绝妙的歌声唤醒。人们在自由阳光的沐浴中抛开了愤懑,抛开了抱怨,抛开了一切不开心的事。他们尽力的享受着这一刻的自由。

  友谊,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少有的没有爱情却经典的影片,他是纯粹的监狱中男人之间的友谊。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下,瑞德和安迪的友情似乎更显纯粹,他们都是内敛的人,不多言多语,却又能让彼此的心灵相契合。一起陪伴孤独的对方走过了那么多年,他们唤醒了彼此,安迪给瑞德留下了希望的信,他们是彼此生命中难得的挚友。所以最终他们终于相会在了太平洋小岛的的阳光沙滩之上。有一人忍不住的笑了......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

  人生而自由。为了获得自由必须有物质和精神独立,而所有人的自由需要社会制度和法律来保障。制定制度和法律的都是人。

  这部电影的背景则是:制度制定制定方面是完善的,但在制度执行人这一环节出了问题,即公职人员徇私舞弊,造成冤假错案,这种错却毁掉了主人公的一生。这种制度性的错误,缺少对公职人员的限制,使人性恶的一面赤裸裸地展现出来,即利用制度的缺陷或自身公职权利的便利,践踏毁灭他人。

  人性无所谓善恶,只有当得不到控制的时候,其恶的一方面则迅速膨胀,对别人犯下罪恶。

  片子里面多次出现圣经。在宗教统治的时代,人们相信上帝是公正无私的,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会得到公正的对待,他人也在上帝的监控之下会公正对待他人。自我的救赎需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获得。

  片中主人公虽然虔诚信仰上帝,可他的一生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和迫害,而原因就是制度的漏洞,或不再信仰上帝的邪恶公职人员。也可以说上帝已经不再眷顾人类,每个人心中的上帝已然死去。

  当上帝活在人们心中的时候,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将受到上帝的审判,所做的善事和恶事完全由内心道德来约束。而当上帝死去的时候,而这种约束在所有人的心中都失效,土崩瓦解。无论是否公职人员,就道德而言,人们已经和自然界的其他动物没有质的分别,每个人都已经不再是可信的了。这个时候用法律和制度来约束人们,尤其是公职人员,已经是必然了。

  而片中主人公一生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都是由公职人员所造成的。当制度存在漏洞造成大批的人受害时,或者一些人利用制度的漏洞来打击另一些人时,人们已经无法通过制度正常的渠道获得公正的对待了,无法获得应有的正义了。

  因此,主人公也用和犯罪的公职人员一样的手段,利用自己的力量,利用这个制度的漏洞,对这个邪恶的公职人员予以反击。

  救赎需要靠自己!

  然而电影毕竟是电影,在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能利用一己之力对抗存在漏洞的制度,对抗大批失控邪恶的公职人员。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

  在自由面前,坐了50年牢的老布选择了自杀;在自由面前,坐了40年牢的瑞德变得心灰意懒;在自由面前,坐了20年牢的安迪在经历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监狱生活之后,不可思议的逃离了这个地方。

  安迪的成功出逃成了整个肖申克的救赎。从他的第一次为了所有参加户外劳动的狱友们争取一瓶冰冻的啤酒,从他利用自己的特长获得了狱警的信任之后用监狱的广播室给所有的人们播放意大利音乐,从他每周一封信去为整个监狱争取几本图书馆退化的旧书,从他把一间破烂的小房间改造成一个硕大的图书馆,从他开始帮助一些刑期较短的囚犯们学习并获得学历以便他们出狱后的改造,所有的这一切都带给他们一种救赎的感知。

  而这一切,归属于希望。因为安迪对未来抱着不灭的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4

  这个墙很有趣的,一开始你讨厌他,以后,你就会喜欢上他,感激他,雷德说布,在这里他是个有教养的人,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出去以后呢?他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被假释的囚犯,或许连办一张借书证都成问题(起初,你讨厌它,然后你逐渐的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他。这就是体制化”

  我们,就在被体制化,在学校的牢笼里,你或许成绩很好,有很广的人际关系,懂的奉承,老师眼里的优秀生,但走出这个牢笼,我会是什么样子?还可以真诚的交朋友吗?老板会喜欢我的成绩单吗?如果我不喜欢,可以大声的说no吗?犯错误时,我真诚的一笑说声对不起,会不会有人笑着对我说,没关系的。如果我厌烦了,可不可以什么都不管,放肆的疯一天;

  匡老师说我们,养尊处优惯了,是惯了,上课下课,再放学,体制化造就了这些,明年之后,我还会被社会同化,学着虚伪,假笑,奉承,又会被腐蚀掉,必须学着习惯,处之泰然,

  如果要是没文化,真可怕,睿智的安迪,1,在极度艰苦绝望环境下的坚定的意志,我们比主人公好多了,至少我们是自由的,我们有权出去,这是我们的自由,2。培养自己的朋友圈子,不要为了一点小利而抛弃自己的朋友,这样是最傻的,不过物以类聚,你交什么样的朋友,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3。结识或利用有影响力的人,说难听点,就是巴结,我不喜欢这样做,但在一定环境下,不得不的,4。看到机会存在的可能性,人生至少有一次改变你命运的机会,但大部分人却抓不住。这好象是郑渊洁说的,多数成功者都是化忌讳为机会的高手,他们永远想法在解决问题,而不是被问题困住,也许这就是他们注定成功的秘密吧!

  5。有预见性,未雨绸缪,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如果失败,不要怨天尤人,问问自己,有没有先见之明和耐心

  还是很喜欢主人公的个人魅力,就像雷德说的,他的言行举止和别人不同,走在围墙里,就像在公园里散步,外表彷徨,内心坚强。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

  When I had finished watching the movie,I was excited and wanted to watch it again.Wheather the figures and details or the spirit that the music conveyed to."Hope is dangerous" Red had ever said,But Andy has always sticked to it.He didn’t cry when he was thrown into prison though he was innocent. On contrary, he found ways to kill long time to escape. He helped the head of the prison do the illegal things in order to gain some freedom. He rebuilt a library and helped the other prisoners. All the prisoners liked him, for he helped them find hope again. Perhaps it was time to escape, in a lightening and thundering night, he escaped from the prison through the hole he had dug for twenty years . He was free eventually .

  I like Andy ,for his talent and his wisedom .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at I like is his spirit—never giving up.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6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误认为是杀害其妻子与情人的凶手,而被冤入狱,最终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越狱,获得自由之身的故事。

  安迪入狱后,结识了黑人瑞德,瑞德告诉安迪: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体制化。瑞德的这段话无疑是告诉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可是安迪却并不这样认为,希望从来不会破灭,他们可以关住人身自由,而内心的自由与希望是他们所触摸不到的。

  在狱中,因他学过金融管理,最终谋得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为了让身边的狱友们能喝到冰啤,为狱卒逃税,最后为狱警洗黑钱。直到后面又送进一批犯人,其中一个犯人告诉他谋杀他妻子与情人是另一个人,当他把这件事告诉狱警,换来的是告知之人的死讯和他被关二个月的禁闭。狱警为了他能继续洗黑钱而选择把他永远的留在牢中,最终安迪明白真正的救赎只有靠自己,他用十九年时间用小铁槌凿开了美女图后的墙壁,爬过了500米的臭水沟,在那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晚上,看着安迪拥抱自由的神情,我深深为他寻求自由希望所震撼。

  记得前面老布获得假释后,因习惯不了监狱之外的生活,而选择了自杀,无疑让我们看到在心灵受到束缚后而躯体回到生活中却习惯不了自由,精神与希望破灭后,人将走到尽头。

  还有在瑞德获得假释前,狱警们问他的一句话:你是否改过了。他的回答是:我没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到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垂老之躯。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7

  蓦然发现,原来孔老夫子的那句“逝者如斯夫”是那么的有其深意,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只能用浑浑噩噩,桀骜不驯来概括,无所作为,却又成长不少,现在回想,却另有一番滋味,《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vs我的20年。 人生不会有几个20年,也不会把过去的20让你重新走一遍,只有更好的珍惜现在,才能来弥补过去的遗憾。有时想想自己这20年来受的苦都有种轻生的念头,尤其是青春的烦恼,但昨晚我又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赎》就不再这样想了,想想自己的20年和安迪狱中的20年都不算个事。《肖申克的救赎》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我看了十几遍了,每次都感触良多,还有几次激动的流眼了,这个流泪不是懦弱的表现,男人是不太随便哭得,也许经历中想到自己类似的曲折吧。

  去年高三我们班集体看《肖申克的救赎》,一开始看着剧情开始没什么感触,只是因为自己看过那个好几遍了,从初中就看,以前看没感觉什么好看的。最后随着剧情的推进,又想想海峰弄到上面的字,联想到自己的高三,就投入的看下去了。。。。。。此处省略10000字。

  人生能有多少个20 年,面对这样的命运和打击,安迪却依旧固守自己的信念,并为之不懈地努力,终于守得云开见明月。

  从来不知道一生在黑暗中度过将是什么滋味,因为我有可以看到世界的双眸;从来不知道生活在无音世界里的人们是什么感受,因为我有可以听到世界百音的双耳;从来不知道活在无语的世界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因为我是个自由人……

  不过,看了《肖申克的救赎》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从来没有想过,能够从狱中人身上学到些什么,但看了这部影片后,我改变了我的一些观点。

  曾经乃至将来,监狱,这是一个只有对过去回忆的地方,没有自由,没有人生,只有命运的束缚。可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我也看到了生命的新迹象,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那就是永不放弃的希望!对光明、对未来的期待!就像安迪,虽然曾经是一名银行家,如今是一个囚犯,但他坚持着他的清白,守着他的希望,在狱中熬过了20 个年头,观后感《《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vs我的20年》。虽然这 20 年中,他吃尽了苦头,有过寂寞的守候,挨过狱友的'群殴,但他没有放弃过他的希望,而是在默默地为之奋斗。沉默中多了几句言语,冷淡的表情中多了点微笑,他也交上了几个好朋友。

  或许,朋友可以带来安慰与微笑,可以缓解压抑的心情,但朋友的离去也很容易积发内心的悲伤。

  有人说:“ 黑暗中只有思想,时间像把刃刀。 ” 但当安迪在被刀所宰割的时候,他始终没有放弃他内心的希望,因为他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他坚守着他的信念!终于,在入狱 20 年后的一个夜晚,安迪充分利用他的智慧,通过肮脏的下水道,忍着恶心的呕吐逃出了肖申克监狱,重获了自由。正如瑞德所言 “ 有些鸟儿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漂亮了 ”。在最后他给好友瑞德的一封信中写道: “ 记住希望是好事,也许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远不会消逝 ……” 我也再次铭记于心中,满怀希望地迎接我新的生活!

  现在,我在复读。我想把现在的自己比喻成狱中的安迪,坚持不放弃。 监狱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我想高四也会改变许多人的一生吧!没有记忆的、温暖的地方,这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美好梦想。 只要你不放弃,它就永远不会消失。在高考之前,就此绝笔。

  记住一句话: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

  《旧约.以赛亚书》中说道:"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据说这里就是"救赎"一词的起源。据粗略统计,在整部《以赛亚书》中,这个词一共出现了16次之多。很明显,它象征着基督思想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至于到了宗教时代,"救赎"因其明确的指向性而一度成为了左右西方精神世界的关键词。既然如此,那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即"救赎"产生于特定的人群(基督徒)和特定的年代(宗教年代),而随着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中信仰的缺失,人本主义代替了神本主义,这个词似乎也将不复流行。

  然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著名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从斯蒂芬.金的《春天的四个故事》中看似无意地提取出了这个银行家的故事。随后,一部伟大的电影诞生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赎》,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里关于救赎的故事。

  那么,在这部影片里,德拉邦特想要表现的是谁对谁的救赎呢?

  没有任何辩驳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检察长把安迪的生命交给了肖申克漫长的岁月。被冤枉的银行家不会甘于命运,然而肖申克并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监狱长的训词非常露骨,他的意思无非是"在这里,你们没有自由,必须无条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属于上帝的",于是,一场关于尊严和人性的斗争就此开场,不过在这场斗争中,救赎主不是上帝。

  救赎主是两个字:希望。被救赎的也是两个字:自由。

  或许这篇文章的读者会认为我太过抽象化了,但是当你在头脑里从头至尾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闪回那些片段的时候,你会轻而易举地理解我这么说的缘由的。

  希望,是整部影片的主题。

  在安迪来肖申克之前,监狱里的话题除了变态、打架就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混乱、肮脏、恐惧、绝望共同织就了这里恶劣的环境,犯人没有任何人权可言,为监狱长无偿出卖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在安迪入狱之后,这个不甘现状的银行家尽管依然无力改变犯人受压迫受*辱的事实,但他却至少带来了希望,一种不曾有过的自由生命的气息。这种希望不同于监狱长口头上说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有黑暗",因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基督",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监狱长教育囚犯们"不许亵渎上帝",其实他正是把自己当作上帝的,而骨子里,他残暴的禀性是要让囚犯们屈服于"纪律和圣经",甚至于"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无天日的折磨最终把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制度化了,导致了老布的死亡,导致了瑞德出狱后仍带上了毫无人权的"请示"的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终无法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的生活,而监狱长的所为,正是要彻底磨灭肖申克犯人对于未来的希望。

  安迪是注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对抗的,他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在于对恶势力(三姐妹)坚决的反抗,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凶险为大家赢得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在于他当着监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美妙音乐,在于他执着地带领大家修建全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室,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对此,我们不得不说安迪是一个被导演诗性化了的英雄,德拉邦特对这个人物的塑造通过贯穿剧中的几个"HOPE"一目了然地呈现了出来,也许他本人就是一个希望中的人物,但通过他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于瑞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安迪和他的约定,瑞德是否会和老布一样,因为被长期地制度化了而无法适应社会,最终只能在长期的压迫之后在自由社会"到此一游",缘于这个约定,瑞德坚持了下来,找到了他坚持"希望"的终点。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9

  虽说网上对这部片子评价很高,但是一直没机会看,知道昨天。

  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坚忍与信仰,暂且不提十九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就安迪饱受欺凌,从容淡定的那份精神就已经相当可贵了。他一如既往的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不执着于口舌之争和被禁锢的压抑,他自始至终都在顽强的默默地奋斗着,当他本可以在狱中平静的安度晚年时,他还是选择逃离这个平静地,去往更加自由的天空,他用自身默默地努力诠释了自由的含义与信仰的高尚。他的智慧是不容怀疑的,他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而更值得称赞的是,十九年来他独自承受这一切,心中的暗涌总有一天迸发。

  “体制化”这个词也是一个亮点,联系现在的生活,我们总会为环境所影响,当物质世界破裂,谁又能保证精神世界不崩塌。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熟悉的接受的体制下,也理所当然的去适应,像老布,瑞德都习惯了狱中的生活,他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也不愿去了解,即使外面有多美好,

  他们也感受不到,因为环境导致了他们认知的差异,当然,我们不能先入为主,认为外面的生活才是更好的,对他们来说,在狱中才活的更加有意义。有些人适应了,有些人习惯了,有些人一辈子都不想离开,但是安迪,他从不放弃他的理想世界,对他来说,即使身躯被禁锢,他依旧可以在自由的精神世界里徜徉,他是个执着进取的人,他不甘于成为他人的奴隶,他要寻求自由,只属于他的那片天地。这不仅仅是部男人必看的励志片,更是所有人,尤其是和我年龄相近的90后该看的片子。整部影片都流露出神圣高尚的东西,挣扎,无奈,痛苦,平静,残酷,喜悦,我们该体验到生活中这些真实存在的情感,以及勇气,坚忍,淡然这些美好的品质。

  在物欲纵横的今天,一颗平淡宁静的心是实现人格独立的保证。少些浮躁,少些埋怨,多点宽容,多点博爱,自然能看到大海的博大与湛蓝。谁也禁锢不了我们的自由,只要灵魂还在。对于当今社会的大多数人而言,生存问题是不存在危机的,物质生活好了,可别让理想置身泥潭,把精神追求抛弃一旁,那就只是行尸走肉而已了。同时,我们要懂得知足,懂得与人为善,这样,既不苦了自己又善待了他人。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

  上影视鉴赏课的时候,老师播放了《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这部拍摄在十几年前的美国电影给我的感受远远的超过了我的预期,在影片在外,我感受的更丰富,也更能明白许多非直观性的电影内容。尤其重要的是,慢慢的,我也开始学着去懂得“希望与生活”这一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融洽在一起的这组关系。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拍摄于1994年的经典,故事发生在1947年,讲的是一个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误指控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无期徒刑,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他的余生。

  整部电影就是围绕三次救赎而演。第一次安迪帮狱警逃税,为狱友赢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第二次,他在预警榜首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展现音乐的美;而第三次,则是在狱中办起了图书馆,其经费是安迪以每个礼拜两封信向州长申请的,这是个划时代的胜利。

  后来,出现了来一个扭转乾坤的年轻犯人,他知道关于安迪所犯案子的真凶,然而很不幸的,这个年轻人被杀害了。这时,瑞德以为安迪会选择自杀,恰好相反,真正想获得自由的人,会选择另一条路,一条通往自由的路。

  这无疑是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影片。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以期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但权威却正不可感知地、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心脏和呼吸拥有了权威所赋予我们的统一的节奏,而我们自己对此却一无所知。他形象的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还是怀有希望找寻自由。

  而主人公安迪曾经说过,“人,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人生的不同境遇,在于人的选择,有时候是死亡,有时则是继续生存下去,当面对是绝望的时候,你会怎么选择,死亡还是生存下去?一个人能够在痛苦的监狱生活,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所以他成功了,获得了自由。

  所谓的救赎,并不是安迪本身,因为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狱友。面对狱友的拯救体现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让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这两个人,在安迪真正获得救赎的时候又走到了一起。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社会体制化的产物,它就是希望就在我们心里,放弃了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不要认为希望是痛苦的根源。

  把希望隐藏在心里深处,在赎去自己心灵的罪责时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与其把时间花在如何消磨光阴上,不如把这些时间都运用到自己应该去做的最本份的事情上。救赎,仅仅只会为了那些已经准备好了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