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百万英镑观后感

百万英镑观后感

时间:2025-01-01 04:24:1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百万英镑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万英镑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百万英镑观后感

百万英镑观后感1

  故事是这样的;英国的兄弟俩打赌,从银行中取出一张百万英镑的支票,由此体验它的价值。于是,身无分文的亨利·亚当斯得到了这张巨款。他带着它来到哈里士餐馆,原本想赶他走的老板得知他是百万富翁后,不但免费服务,而且还亲自送他离开饭店。亚当斯又来到一家成衣店,遭到店中伙计的冷眼。当他拿出支票后,伙计立刻改变了态度,并送给他许多漂亮的衣服。

  亚当斯在一家豪华宾馆住了下来,一夜之间,他成了着名人士,从一个穿着破烂、靠乞食度日的人变身为高贵的人,从一个穷光蛋变为百万富翁。过了几天,美国公使请亚当斯参加他举行的宴会。宴会上,亚当斯认识了一位二十二岁的英国姑娘,名叫波霞·郎汉姆。

  他们一见钟情,不久便定了婚。不知不觉中,一个月过去了,亚当斯把这张百万英镑的支票还给了波霞的养父(支票的`原主),他把支票拿去银行兑换成结婚礼物送给了波霞和亚当斯,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这部电影揭示了英国金钱至上的世风;有了金钱,你就可以呼风唤雨,没了金钱,你就只能流落街头,同时也歌赞了爱情,它可以摆脱一切恶俗,正是这种力量,才使波霞得知亚当斯是穷光蛋后,克服家人的阻拦,回到了他的身边。

百万英镑观后感2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英国。一对富豪兄弟用一张面值百万英镑的支票打赌,看这张支票究竟会给人带来无尽的财富,还是只是一张一文不值的“小纸片”。主人公亨利·亚当无疑是一个理想的'人选,意外地来到英国,且身无分文,饥饿难耐,无依无靠。富豪兄弟俩便把支票交给了他,约定一个月后归还,并为他提供一份工作。

  亚当先后去了饭店和服装店,无一例外,当服务员看到他衣裳褴褛、蓬头垢面的样子都十分的'嫌弃,但当亚当拿出那张百万英镑支票后,那惊讶至极的表情和极度谄媚的嘴脸当真可笑之极。在随后的股票事件中也一样,不花一分钱,只凭一张“小纸片”便可得到自己想要的,当真是“有钱可使鬼推磨”啊。

  当时的英国拜金主义盛行,无处没有阿谀奉承、尔虞我诈,人们沦为金钱的奴隶,以金钱至上,精神世界无不是麻木的、冷寞的、空虚的。影片中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讽刺那些拜金主义者。启示我们太过关注物质上的追求,只会适得其反,只有精神的丰富,才是真正的富足。

百万英镑观后感3

  今天,我在学校观看了百万英磅这部电影,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里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磅的钞票。藉以验证自己的理论。一个认为,这样一张钞票对穷人来说毫无价值;另一个认为,仅仅拥有这样一张钞票就可以过上上等人的生活。他们选取了一个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试验品。于是,小伙子经济上突变,引起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后来这个年轻人变成了百万富翁,每个人都对他非常地尊重。

  这个美国来的年轻人过上了比别人都高一等的生活,这个年轻人到了一家豪华的`洒店用餐,后来这个年轻人变成了百万富翁的消息被登上报纸,许多有钱人都送来了礼物,可想而知,这张钞票给了这个年轻人很大的帮助。

  在一个宴会上,一个好孩子想认识这个年轻人,她的叔叔就给这个年轻人介绍了这个好孩子……

  看完这部影片,我觉得当一个百万富翁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会引起很大的麻烦。所以富翁也不会快乐。我也知道了为什么有些人会当上富翁,因为他们是靠自己的双手挣来的许多钱,而不象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不劳而获,这样虽然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可是这样的富翁也会引起很大的影响。

百万英镑观后感4

  马克·吐温用他看似幽默诙谐,实际上却处处暗含讽刺的笔调描绘了一个有关金钱的故事。故事里的亨利·亚当在穷困潦倒之际,犹如天选之子般幸运地得到了一张换不开的钱,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当时的社会奉行金钱至上主义,一张薄薄的`纸片就能够改变亨利的身份,改变别人的看法,所有富人dou因他手中这一张百万英镑对他趋之若鹜。然而在一个月的期限到来之际,亨利已经厌倦了人们对金钱的追逐,他虽然失去了金钱,但是他却得到了许多比金钱更重要的财富。

  这是一个20世纪初的故事,但在二十一世纪看来也毫不违和。我们每个人都是渴望拥有财富,但财富却不等同于金钱,财富可以是一个人的品质,他的真诚、善良、守信。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马克·吐温借此讽刺了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金钱的魔力很大,人们也都喜欢追逐名利,但金钱换不来真正的自由友谊和爱情。真正宝贵的,是无价的。我们不能让金钱名利成为我们未来路上的羁绊。

百万英镑观后感5

  《百万英镑》拍摄于1953年,改编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同名小说,1958年即被译制到中国。

  海明威在《非洲的青山》一书中曾高度评价马克吐温:“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马克·吐温写的一本书,叫做《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最好一本书。一切美国文学创作从这本书而来。在这以前没有什么东西,打它以后的东西没有这么好。”福克纳也说:“马克·吐温是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这些人都是他的后裔”,“他是美国文学之父”。

  负面的评价当然也有,在马克·吐温晚年,他的声望已经开始衰落,他自己就曾自嘲:“萨克雷的三分之二就可以抵上我”。乔治·奥威尔则称他为“公认的弄臣”。钱锺书在《说笑》一文里批评他把幽默当成一生的饭碗,“以卖笑为生,作品便不甚看得”。

  这些都是题外话,只是让我想到了我们教材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现象。比如,德莱赛在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中大抵算是二流人物,但我们的初高中历史教材却给学生造成“美国仅此一人”的`印象。再比如海明威是开一代文风的短篇小说大师,我们的历史教材中却只提他的《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

百万英镑观后感6

  梦是美好的,但有一次梦让我真的不想回到现实中来了,那里太美好了。这件事还要说读了百万英镑说起了。

  百万英镑是一本讽刺钱的重要性,我的感触很深。如果没有了钱,那不是没有权力大小,任人平等了吗?我知道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一个奢望了。也只有在梦中能到那样我才思考了个明白。

  那是一个星期天,一口气读完,百万英镑的我沉沉的睡了。当我再迷迷糊糊的.睁开眼时,我已不再我那小小的卧室中了。而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中。满天飞的汽车,一座座挺入云间的高楼大厦。这时一座汽车停下,问我:“小伙子你要不要坐车?”看着笑眯眯的大爷。我敢要进去可嘴里说了一句:“我没钱。”“前那是什么?”看着疑惑的大爷我上了车。听大爷的话中我得知这里的人没有贵贱之分。可我又不明白了说;“那犯了错谁来解决?“专门有一个人“起床了!”妈妈在叫我。我睁开了眼我又回到了卧室中。

  那以后,我思考了很久,一个人管那不造成了最大的不平等么?所以还是现实好了!

百万英镑观后感7

  《百万英镑》这本书讲的是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对整天想着发财的夫妻,在得知有一个老人要分给他们三万美元的遗产时,他们兴奋不已,开始了想象。他们梦想几年后,他们的.三万美元变成了24个亿,但事实上,他们已经变成了一个贫穷的人,原本稳定的工作也没有了,他们只能靠想象来生活。于是,他们因为没有钱,买不起吃的,就只能抢。他们靠这样的生活维持了几年,却一直没能拿到三万美元。最后,他们从一个人口中得知,那个老人早就死了,他们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那对夫妻才明白,自己已经身无分文了。

  我读了这本书,明白了自己要脚踏实地地干事,不能总是异想天开,不劳而获,而断送了自己的前途,也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话,应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百万英镑观后感】相关文章:

百万英镑观后感12-28

《百万英镑》观后感01-02

《百万英镑》观后感 15篇01-06

《百万英镑》观后感12篇11-14

《百万英镑》读书心得08-03

《百万英镑》读后感10-27

百万英镑读后感06-30

《百万英镑》读后感11-12

百万英镑读后感范文10-15

[合集]《百万英镑》读后感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