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鲁迅》观后感

《鲁迅》观后感

时间:2022-11-11 13:19:1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鲁迅》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鲁迅》观后感

《鲁迅》观后感1

  一本出自于鲁迅先生笔下的著名书籍,描述了一个叫阿Q的贫困的人的悲惨生活。

  一开始,便是有钱的赵家儿子中举考上秀才敲锣打鼓的隆重场面。阿Q就在一个小茶馆里说自己也姓赵,但根本无人相信他的话。只有一个又一个的接连不断地嘲笑声传入他的耳朵,并且怂恿他去赵家道喜。谁知他还真的去!当然,他被无情地轰了出去还挨了两巴掌。

  阿Q自从从赵家出来以后便一直气愤地边走边说“妈的,今天被儿子打了,儿子打老子……。”就这样他以这种独特的方法认为是自己赢了。虽然我对他的这种方法很无语,但依然认为他很牛。而他说自己姓赵,这是不是真的,谁又知道呢!?

  没几天,阿Q在街上走着,他无意中踢到了一个壮汉,还责怪起了人家。壮汉本来并未计较。可阿Q偏说个不停,惹怒他,便教训了阿Q一顿。当壮汉要走了,阿Q却还像了孩子一样还了句嘴。壮汉笑笑还是走了。这次阿Q依然以为自己赢了。

  我只想说阿Q是多么厉害!脸皮多么厚!

  阿Q也是一个会赌博的人。他去剧院,根本无心看戏,只是奔着赌钱来的。第一场他几个输了钱,第二场他赢了钱,可是,却被一同赌博的人毒打了一顿。清醒后,拿着他们扔下的钱回到家。在明亮的烛光下,可以清楚地看出留在他脸上大快的淤青与伤痕。回到房间后,回想赌场的事,有的只是恐惧,在他那沧桑的脸上出现恐惶的神色。他的眼睛紧闭着,双手紧握着头,嘴微微颤抖,似乎天旋地转的样子。但他最后还是在精神上以为自己赢了!

  第二天,阿Q在街上看到了一个令他反感的人,他以为他是“假洋鬼子”。而“假洋鬼子”正在与赵家人谈话,他又像在夸赵家秀才,又像在讽刺,他说的那句话是:“现在已经停止选举秀才了,你这个秀才可是稀有货啊!而赵家人的脸色却似乎显出了尴尬且苦笑的样子。“假洋鬼子”说完话便走了。从阿Q旁边走过,阿Q便骂了一句。“假洋鬼子”听到了就转过去拿起拐杖打了一顿阿Q,阿Q不甘心,边走边骂,心头上的火一直未消。

  阿Q就这样走到了小茶馆。等他看到尼姑后,他就认为是她让他这么倒霉,便去调戏小尼姑。等他调戏完后,闻了闻手上,似乎闻到女人特有的气味。回到家嘴上还一直念着“女人”两个字,睡觉都念着。估计是想女人想疯了吧!

  阿Q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精神胜利法和忘却法很牛,也是一个爱面子的穷人。他似乎有些发呆,让人想笑,可是,笑过之后,又让人感到无限的心酸!

  我们身上难道没有他的影子吗?自己不也是很多地方都依靠精神胜利法活着吗?自己不也在自欺欺人中过日子吗?自己不也麻木得很吗?

  今后,自己活着谁,是否还是张阿Q,或者是陈阿Q呢?

《鲁迅》观后感2

  看了《鲁迅》这部电影,濮存昕饰演的鲁迅,面容和气质都与我想象中的先生吻合。除了身高出入较大外,其余还好。

  鲁迅先生的一生可以表现的内容很多,这部片子重在表现先生去世前的一段生活。看得出其内容大多来自周海婴的回忆和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在这两大来源中,周海婴的回忆又占得多了些,基本上可以说就是周海婴的角度了。周海婴的《我与鲁迅七十年》我没看过,萧红的那本回忆我倒是记忆犹新,是部好作品。据我看萧红回忆的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其实应该比电影里所表现的更活泼,更幽默,当然此一方面唐弢先生的回忆以及陈丹青的《好玩的鲁迅》都有透露。鲁迅先生的幽默能力和他的讽刺能力是并举的,匕首投枪的背面就是一把痒痒挠,不过这把痒痒挠可不是赵本山式的愚乐,而是古希腊第欧根尼式的智者幽默。这样一个鲁迅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一个都不宽恕”的鲁迅叠合在一起,才真正能画出先生的面貌。

  我敬仰先生,最主要的一点是他的人间智慧。真的,先生身上保留着太多中国传统文人的迂直和不合时宜,但他的人格魅力就在于将这迂直和不合时宜化成智慧,化成一种温暖的光源。凡接近他的人皆被照亮。那生命深处的奔突的源流,冲荡着先生和他身边的人,势如熔流不可阻挡,而最能呈现这种风格的文字无疑就是《野草》。在一点上,编剧、导演还是很有眼光的,我们看到《野草题辞》被作为片尾诵读段几乎完整的打在字幕上。

  我想野草的段落可以更多的呈现,比如《过客》、《死火》都是我极喜欢的,虽然片中已经有了《雪》、《墓碣文》、《腊叶》等片段,可我还是不知足,真的不知足,好想有影像来呈现先生的《野草》,一个出入无物之阵的斗士,一如堂吉诃德。不过瞿秋白背的那段《雪》也真透彻肺腑,“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些句子真的应该在文中多一点出现,至于那些为叙事而叙事的部分,是不是可以更多的删除。让一个真正有存在感的鲁迅站立在我们面前。

  另外,我觉得影片关于先生抽烟这一恶嗜好解释的不够清楚,先生的真实处境是冰与火的拷问,有社会的,同行的,也有家庭的种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形成利如锋刃的逼迫,但先生又是超乎其上无所畏惧的,伟大的痛苦往往表现为彻底的对抗,天才的灵魂便在这对抗中飞升。这天才的灵魂,在贝多芬是孤独,在狄更斯是疯狂,在鲁迅先生就是面对死亡“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所以,我希望这部片子是一部艺术的片子,心灵的片子,而不只是知识的片子,表象的片子。它离我心目中的鲁迅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鲁迅》观后感3

  在寒假期间,我抱着缅怀革命文人,继往开来的心态,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它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了无比的震撼。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给我们这些晚辈留下的,不仅是文章、语言,更多地是精神和灵魂得感动。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财富,无人能及的是他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带来的革命,谁也不能替代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其中有一件展馆是专门介绍鲁迅和许广平之间的爱情经历的。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从1923年起,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执教期间,鲁迅发现许广平是最敢于淘气和放肆的一个。她坐在第一排,好提问题,有时竟会打断鲁迅先生的话。是她的聪明、才气以及肯动脑筋的好习惯打动了鲁迅先生,使鲁迅对她颇怀好感。后来与许广平相识、相知,并彼此倾心爱慕。

  鲁迅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父亲过世得早,从小是母亲带大的。从小是母亲带大的。所以当他得知母亲骗他回国娶亲的真相后,也没有拒绝,他说过,他说过,与朱安结婚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个意外的礼物,是母亲在娶儿媳妇,“我只能好好地保养她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于是和朱安的名义婚姻一直持续到了鲁迅去世。

  鲁迅的伟大体现在他的爱国上。他曾经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言并为此而奋斗着,弃医从文是他意识到从精神方面改变国民的重要性所做的决定,为此迈出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当封建制度死灰复燃时,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有力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南京”、“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这段时光中,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忠实伴侣许广平。可以说,正是有了许广平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先生在“在上海”,也是生命的最后9年时间内,留下了浩卷繁帙的文学作品。

  鲁迅,这个名字永远烙印在我心里,每当听到这个名字,尊敬之情油然而生。如今有幸能够参观鲁迅纪念馆,兴奋之情难以言说。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朴,他把他的一生致力于唤醒国民、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之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鲁迅》观后感4

  电影和小说不同,增加了许多情节,更具体化了,更丰富,情节完整、易懂,虽然是老片子,画质不好,但却更能体现出时代感、当时的社会氛围、人物形象,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的淋漓尽致,更让人加深了印象。

  影片开头就是夏瑜被压着去刑场的场景,有很多人站在路的两旁,他们来这里是看热闹的,对夏瑜指指点点,小声议论,这其中也包括那几个茶馆里的常客,老栓站在角落里,看到他们走过来,连忙往后退后几步,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而常客们见夏瑜从面前走过,都禁了声,走过之后,小声说了句“他没有辫子”。而夏瑜高昂着头,全然没有要赴刑场的感觉,反而是要去做件很正义的事。“他不怕死么”“亡命之徒”身后议论声不断,从他们的议论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麻木、封建思想,他们认为夏瑜的死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在知道有人要被杀头时,早早地候在这里,讨论着“枪毙好看还是杀头好看,”虽然有人说“想看枪毙,”但花白胡子说“还是杀头好看,今晚是杀头”,他们在那里高兴着有杀头可以看,真是可怕极了,视人命为草芥,是因这种事情不常见,还是因为已经见得多,从最初的恐惧都如今的麻木兴奋。

  接着就转到了茶馆。小栓的病让华夫妇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小栓每天都要吃药,却仍不见好,急死华大妈和老栓了。这时花白胡子——茶馆里的常客,对老栓提及起血馒头,忽悠老栓说这是祖传的偏方,还说这偏方可灵验了,可这时另一个人来说血馒头他也知道,花白胡子愣了愣,不露声色的把老栓的钱收进了袖中。老栓连忙让他们帮忙打听。看到这里,真不知说什么好,看他们脸上显现出的贪婪,华老栓的愚昧无知,可他也是病急乱投医了,只要有一点点办法都愿意尝试,哪里还管得了真假呢,他可只有小栓这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可是要为他华家传宗接代的呀。想到这里,试想若他不知这一个儿子,恐怕就不会这样了吧,毕竟当时的那种封建社会,即使是现在,都还存在这这种现象,20xx多年的封建思想,重男轻女,更何况处在当时仍是封建社会的华家呢。所以即使后来小栓吃了血馒头,病情加重后,被那几个想捞好处的茶客游说几下后,他仍想把希望寄托于血馒头,等到小栓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后,他喃喃道“这人血馒头不是好药么?不是能治好病么?”

  《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华老栓到刑场买“药”——→当天早上,小栓在茶馆吃“药”——→当天上午,茶客在华家茶馆谈“药”——→第二年清明,华大妈为小栓上坟。暗线:夏瑜在刑场就义——→夏瑜的血在茶馆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这是小说,而电影则是将它们同时进行,不然也不可能有80多分钟那么长,使观众更能了解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以现在的目光来看过去,过去的人是麻木、贪婪、封建思想极重的,而现在的人,虽然当今是社会主义,但人们又何尝不是麻木。

【《鲁迅》观后感】相关文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10-0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5篇)10-15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5篇10-13

左耳观后感11-10

《父亲》观后感11-10

《雷雨》观后感11-10

新闻观后感11-09

六一观后感11-09

《夺冠》的观后感11-09

长征观后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