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时间:2024-10-07 19:55:0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合集15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你好,李焕英》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合集15篇)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在今年春节大火特火,它并非胜在夺人眼球的视觉冲击力等方面,而是它独有的情感。

  影片导演贾玲,将自我的真情实感注入到其中,演绎的,则是自我亲身经历的事而改编的。记得她在采访中含泪说到,“妈妈都没有亲眼看到我在台上表演,”于是她把自我在台上表演二人转逗妈妈开心的剧情放在了自我的电影中。看完这部电影,我相信真正是因为感同身受而为之将口罩哭湿的没有几个人,真正感动人心的,是其中蕴含的`道理,而影片目的绝不仅仅是在大年初一夺人泪水。

  用孩子的角度再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会发现没有那么简单。首先,浮在表面的,在妈妈在世时,或者说妈妈能够天天陪在我们身边时,珍惜当下吧,因为不明白什么时候,一个意外,你就会失去她,世事无常。其次,影片前半段,都是以贾晓玲的视角,她想趁着自我来到妈妈的年轻时代,逗自我妈妈开心,因为她总觉得妈妈这一辈子,都没有为自我省心过,她想让妈妈开心。而到了后面,有了反转,也是为什么它这么火的原因。同样的事情,镜头给了妈妈,用快速放映的效果将真像告诉了大家,不是贾晓玲逗妈妈开心,而是妈妈逗贾晓玲开心,也不是贾晓玲穿越回妈妈的年轻时代,而是妈妈将自我的宝贝女儿带了回去。说到那里,影片的镜头一幕一幕的又闪此刻我的眼前,自我都去世了,最终想着的,放不下的,还是女儿开心。影片里李焕英多次重复,“我期望啊,我以后的女儿健康欢乐就够了,”是啊,全天下所有母亲,都是这样一片心啊,“孩子健康欢乐,我就知足了。”

  最终,我想说,感激《你好,李焕英》,你让真正用心看的人懂得了许多许多,多谢你。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2

  一直到电影结尾,看到照片中的李焕英(母亲)与贾玲(编剧,导演,主演女儿贾晓玲)相貌相似,才知道这其实是一部以母亲真名拍摄的电影。

  电影的结构和《夏洛特烦恼》很像,讲述了一个穿越式的故事。但我觉得这个故事不能完全说是穿越,也像一场梦。这个梦看起来是贾晓玲为了圆自己的心愿而做的,但看到最后更像是母亲为了帮贾晓铃完成心愿,而给贾晓玲做了这样一个梦。而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出彩的升华,最打动人的地方:母亲到了生命的最后,仍然在为孩子着想,还在鼓励自己的孩子继续前行。为人父母当然希望子女出人头地,但更希望孩子一辈子健康快乐。

  贾晓玲穿越回去,后来发现了机遇,想改变母亲的命运。可母亲最后还是选择了从前的“老路”。从因果关系来说,如果母亲走了所谓的“新路”,就不会有贾晓玲这个人了。但女儿穿越回去,内心这份纯粹的心思只想着改变母亲以后的命运,为母亲谋取女儿心中的幸福,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不会在人世间出现)。就冲着这份孝心,我想李焕英也会选择走“老路”。

  这也就是电影里李焕英把结婚证给贾晓玲看的时候所说的:“昨天喝酒的'时候,一下把我点醒了,我一想我是应该把握住这个机会。”我想,李焕英所说的被点醒的话,应该就是贾晓玲说的“下辈子和下下辈子我们还做母女”。

  从电影情节来看,我觉得李焕英是幸运的。她第一次选择婚姻是因为爱情,第二次重回人生的这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她仍然选择了这段婚姻,是因为她觉得她已经经历过的未来人生的二十多年是幸福的,同时还有一个如此有孝心的女儿。那么,她还有什么理由不选择这段人生旅程呢?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3

  亲情,是这世间最真挚、最珍贵的感情,在亲情面前,我们的内心总是变得很柔软,贾玲借影片缅怀已逝的母亲,追忆亲情,打动了大多数观影人心中那处柔软的地方,也许就是电影《你好,李焕英》得到极高评价的原因。

  本不太愿去看这部电影,贾玲呼唤母亲回来的嘶喊声让自己无法不去想同样已逝的父亲,久埋心底的思念无处发泄,亲情不可及徒增伤悲。当年,父亲的离去对全家人打击都非常大,他走后好长一段时间,我母亲不再有笑容,见过肖全为三毛拍于成都的一幅黑白照,镜头里三毛那生无可恋的表情,就是我母亲当时的写照。但时间也的确是最好的愈合剂,南方女子大多性格坚强独立,我母亲就是,在我们姐妹的陪伴下,她慢慢恢复了平日里的乐观,有了笑容。不同于影片中李焕英北方女子爽朗的'笑,母亲的笑容很含蓄,笑时眼睛像一轮弯月,笑不露齿。

  影片是喜剧,看到舞台上表演的那段,片中的贾晓玲和沈腾为了得到各自父母的认可卖力表现时,俩人可笑的妆容、夸张的表情、拙劣的二人转动作让观众忍不住大笑,笑声中有多少嘲讽和鄙夷,两人并不介意,晓玲只介意李焕英是否开心,她紧张的盯着前方,镜头转向观众席,李焕英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开心,此时此刻,为人父母和为人子女互相成就的亲情流露,感染了我和在场的每个观影人,我也被逗笑了,可笑着笑着,不知什么时候,泪却淌了满面,晓玲不见了,沈腾不见了,开心大笑的李焕英也不见了,我的眼前只有我母亲的模样,温柔,眼似一轮弯月,笑不露齿。

  愿天下所有父母,都被时光温柔以待。

  愿我七老八十时的记忆里,母亲仍是中年模样。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4

  “李焕英!干什么呢?小王八蛋儿。”每当听到这句话,我就想起《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贾晓玲的妈妈因意外车祸不幸离世,贾小玲穿越回1981年代,妈妈那时还是个花季少女,贾小玲和她的妈妈成为了好闺蜜,帮助她和厂长的儿子相亲等事情。最后,贾晓玲通过裤子上的花纹发现妈妈也是穿越回来的,立马跑去找妈妈。故事的结尾是贾晓玲独自开着一辆车在海边。

  最让我感动的.一个情节,贾晓玲去坐公交车的时候,天下着大雪,路上白雪皑皑,寒风吹得人直打哆嗦。贾晓玲上了车,上妈妈买的车票坐另一辆车回去。但是,贾晓玲走后,妈妈让司机把票退了,自己一个人顶着寒风刺骨,徒步走回了家。

  “我的女儿,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很多父母都是这样。我的妈妈整天逼我学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吃喝玩乐样样没少。妈妈没有把我关在房间里,不让我出门。也没有把我的成绩跟别人比较。反而是每天对她说:“你看别人的妈妈,都……”现在想来,真的是我的不懂事。

  “妈,你怎么这么爱笑呀?”“因为妈生了你呀!”我喊她一声妈妈,她为我付出了万千。妈妈是我的伞,是我的避风港。有次,我被一群不讲理的人欺负了,妈妈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人。我看见了她为我愤愤不平的吵骂,她真的为我付出了很多。可我都做了什么?和她闹矛盾,为了气妈妈,离家出走。

  妈妈,我想对您说:“对不起,我忘了您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我将您拒之门外,我认为您不理解我,如今,我懂了。”

  母爱触动我心,从今以后,我会好好珍惜。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5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貌;所以,我总忘记,妈妈以往也是个花季少女。”

  ——《你好,李焕英》

  今日早上去电影院,看了正在热映并受大众好评的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

  我在看之前,有在朋友圈中了解了一些观众的感受,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感动到哭,大喜大悲,并且好评如潮,所以我抱着极高的期望去看了这部电影,在此之前,我也听说这部电影是贾玲用来纪念她和她母亲十九年的感情,我也抱着好奇,十九年?为什么是十九年,难道她妈妈在她十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吗?

  这部片子主要是讲女儿从小到大都是个淘气不太争气的孩子,她从来没做过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情,但她的妈妈只期望她健康欢乐就行了,在她高中毕业那年,她用假的录取通知书骗了妈妈,可是妈妈还是跟她说,相信她以后会有出息。也许老天就是这样,用一场意外来换取她的懂事和成熟,车祸让她失去了妈妈,她用回到妈妈年轻时的这种方式,想要让妈妈高兴一回,想去弥补她没在妈妈生前的遗憾,作为贾玲自我,她在很多和妈妈的对话中就哭的不行了,也许是我还有妈妈,所以有很多不太理解的'感情。

  整部电影的前大段都以幽默来表现,到了后面从她开始说:“她以前不会缝,”就把感情带到了高潮,我在那里跟自我的逻辑挣扎了一番才醒悟,这时候泪水也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异常是她以第三视角来回忆妈妈对她的爱的时候,让人忍不住想起自我的妈妈。

  这部电影表现的一种感情,一种伟大而细腻的爱。

  看完这场电影,我觉得感触挺大的:很多东西都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如果不想让自我遗憾,那就应当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爱人。

  我的妈妈虽说不到四十岁,但头上的银丝也早已数不清了,然而,妈妈以往也是个花季少女,是因为我们才变成个中年妇女的。

  我也是第一次当儿女,所以会有很多做得不对的地方,期望您见谅。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6

  这几日抽空看了《你好,李焕英》,当场几次泪奔,口罩湿了好几次。

  对于一个和母亲十指连心的月金牛且月金合、月木三合配置,里面的贾玲和母亲的互动活生生的就是我的演绎。

  不客气的说,我能圆润成这样,也有我妈的`一份功劳,毕竟从小到大,吃饭是我们家顶天的事,我妈从来都是一顿不拉,天大的事不能耽误饭点。

  又因为她及其注重营养,各类营养品都是进货一样的在买,也拉着我吃,SO……

  父母子女一场,俱是缘分。

  这个世上有恩爱和谐的母子关系,也有矛盾丛生的母子关系,佩玲做咨询以来见到的形形色色的家庭太多了。

  但我想,不论你跟父母过去的相处状况如何,当来到之后拥有独立认知思维的年纪以后。你都可以拉高视野,再去回想这段关系曾经给你带来了什么?有什么影响?你可以做出哪些改善?你性格中的哪些面向是父母带来的,你可以怎么做?

  父母是带给我们生命,以及最初看世界的眼光的人,但是伴随岁月流失,我们却是能带领他们看到更远的世界,递给他们“望远镜”的人。

  看到贾玲最后开着,曾经跟妈妈笑谈“以后一定要买给你”的拉风的红色敞篷跑车,以及让妈妈穿上了曾经舍不得穿的绿色皮衣。

  很开心贾玲终于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那就是她一直在遗憾,妈妈没有撑到见证她成功,没有带妈妈过上一天好日子。

  我也想给贾玲姐一个隔空的拥抱,告诉她:灵魂不灭,一直都在。

  这个影片上映,且屡屡打破记录,阿姨也定在骄傲的含泪凝视着你。

  祝天下所有母亲平安吉祥,祝所有亲子关系都能找到最舒服的归宿。

  此生有幸,母女一场。

  嬉笑怒骂,俱成文章。

  倘有下世,身份互换。

  让我为你,挡风成墙。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7

  这个假期我去看了《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20xx年的某一天,刚刚考上大学的贾晓玲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起大落。她的母亲还未来得及看自己的女儿在台上万众瞩目的样子,就因车祸意外身亡。在贾晓冷悲痛万分之际,竟意外的回到了1981年,并与年轻的母亲相遇,两人形影不离。这一切是因为自小调皮的她认为自己亏欠母亲许多,想要弥补却无济于事。

  我最喜欢贾晓玲为了李焕英高兴,为她“抢电视机”、鼓励她参加排球运动会、为了让母亲过上好日子,想把母亲介绍给沈光林这三个故事。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被母亲李焕英看在眼里。总有人为了你的高兴而费尽心思。其实,李焕英和贾晓玲是一同穿越到1981年的,电影开头李焕英被从天而降的贾晓玲砸中也是想接住她的孩子,嘴里还喊了句:“我宝儿!”虽然这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却饱含着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而看到影片结尾我们才知道,为何李焕英知道未来发生的一切;知道未来沈光林会大富大贵,可依然选择嫁给贾文田。

  因为她爱她的孩子。她知道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么多么好,但她只希望她的.孩子平安喜乐。我知晓未来发生的一切,但我仍然选择你这件小棉袄来陪我走完这一生。这个电影火是因为倾诉母爱的伟大,大多数都是描写母亲对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精力,而《你好,李焕英》中写得是孩子对母亲的亏欠。看完电影后,我问了我妈一个问题;“妈妈,你有多爱我?”我妈说:”李焕英多爱贾晓玲我就多爱你!“其实,爱是不能用来作比较的。

  你以为你很爱你的妈妈,可你的妈妈远比你想象更爱你。你讨厌父亲的平庸,却不知他曾也是个怀揣梦想的少年;你嫌弃母亲的唠叨,却忘了她也曾是个对镜贴花的花季少女。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然而难过的是,我们没能好好地和他告别。

  相遇不一定有结局,但一定有意义,相见容易再见难。愿所有美好如期而至!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8

  昨晚和家人一起看了《你好,李焕英》。早就看到“在电影院哭成泪人”的网评如潮,自己带的一大包纸巾却没怎么用上。可能在我的心目中,电影的搞笑元素会大于感动的。所以我最开始的眼泪,是笑出来的。电影的最后,有温热的液体在眼中涌动,在主演豆大的泪珠一颗颗往下掉的时候也被带出来一两行。但随着散场灯光的亮起,本就不那么强烈的感动很快消散。

  电影中的两个主要角色,母亲和女儿。母亲自始至终所希望的,不过是孩子健康快乐。所以再选一次,她还是会选择虽然辛苦但因为生下女儿而觉得幸福的`人生。女儿一直觉得因为自己的不够优秀,从来没有让母亲高兴过。忽然发现其实母亲最幸福的事,就是看见自己健康快乐地活着。但当有一天女儿真的有能力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了,却来不及了。

  表达的是最普遍共通的情感,所以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事后想了想自己没有那么感动的原因,可能有两个:1.事先大概知道后面的反转,而之前接触到的类似题材或主题的影视创作比较多,有很多比这部电影更好的诠释与表达,所以它没有一下子击中我的感觉;2.我自己对于“母亲自己的人生”、“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和“母亲沉默的付出”的体会在这之前已足够深,与母亲的情感联结已足够满,所以电影并没有突然唤醒我的感知。但也还是有觉得感动的地方,因为我正拥有,所以感到幸福;因为我正拥有,所以也怕失去,还恐惧“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来不及。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电影中哭的人和在电影外哭的人,都有自己的真情。所以我想这部电影对于我们来说的更好的意义是,我们都能在自己的故事中,少留遗憾。

  不如就从今晚,在睡前温柔地跟妈妈说句“晚安”开始。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9

  《你好,李焕英》这部作品着实让我心里一颤,这是贾玲缅怀妈妈的小品,前半部分搞笑情节让人笑出眼泪,到之后结尾的剧情大转弯,给观众制造惊喜的同时,让观众深切体会到这种“子欲养亲不在”的惋惜。

  不明白贾玲在前面戏剧部分表演中,是怎样强撑着自我的情绪来表演的,真的是一位好演员。与此同时,我也深深感觉到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的不容易,真的是把自我悲伤难过的一面来展现给观众,给观众们带来欢乐。

  有的戏剧演员,家人在病房中与死神做着殊死搏斗,可是演员就是演员,还需要在舞台上完全融入自我的主角,把自我生活中的一面抛之脑后。

  以往我做过一年的.微电影编剧,每一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得写啊写啊写,确认素材,然后写剧本,然后自我把自我的剧本推翻,然后重新写,重新推翻……循环循环没有次数限制得循环,直到剧本得到自我的认可,得到拍摄团队的认可。

  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忙碌的一段时间,甚至比高考前的复习还要忙碌,每一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然后睡到12点,起床简单填饱肚子,又继续写。那段时间我没有时间回家,五一、十一的假期别人忙着在朋友圈里秀恩爱,晒家庭出游的照片,可是我就只能守在电脑前,一杯速溶咖啡,两杯速溶咖啡,三杯速溶咖啡……若干杯速溶咖啡是我每一天的精神支柱。

  再之后,我因为压力大,很快就是一脸的痘痘,满身的油脂,完全不是最初那个“才貌双全”的我了。之后,我妈妈坚决反对我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于是我就辞职了。

  我能深刻体会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的辛苦,自编自导自演,这样的过称有多煎熬很多人体会不到,一个作品诞生,可是观众们看到了没笑,不觉得趣味,那么为这个作品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成为了遗憾。

  做编剧,难!

  做一个喜剧编剧,更难!

  期望我们大家在享受喜剧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多给他们一些尊重,他们真的是把自我所有青春都奉献给了这个舞台,奉献给了观众……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0

  这两天老妈终于休假带我去看电影了,首选的当然就是你好,李焕英。

  据说那个可以让人哭成水龙头,有个精神小伙还拿了一大提纸巾进去,我倒要看看这个能令人哭疯的电影到底有多感人。

  电影中,贾小玲的妈妈因车祸躺在病床上,她趴在病床上睡着了,醒来时发现母亲不见了踪影,就到走廊寻找,走廊闪过一缕金光,她从20xx年穿越回了1981年,见到了她年轻时的妈妈,贾小玲从空中像一个巨石一样掉到地上,正巧把她年轻时的妈妈压在了肚子下,结果他们工厂里就传开了,李焕英被陨石给砸了,听到这句话我差点就乐疯了,李焕英亲闺女被当成陨石了,这她得有多胖啊?

  贾小玲一直认为母亲嫁给了她父亲,生下了她,一生过的并不幸福。就一直撮合她和厂长的'儿子,可是李焕英却悄悄的跟她父亲领了证,李焕英的人生还是照原路发展。

  贾小玲落地时穿了一件我们这个时代挺流行的破洞裤,可是李焕英却执意要给她缝上,缝成了一个很好看的卡通图案,贾小玲那时一边吃东西一边跟冷特聊天的时候说起了她妈。说她妈妈以前手很笨,经常只会缝个补丁,后来比老被同学笑话,比妈就在家里自己偷偷的练,后来不管小玲的裤子上怎么破了,她妈妈都能在上面破洞的地方缝上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

  突然贾晓玲说了一句,我妈是生我以后才会缝的,她突然泪奔,一句一句的重复这句话,马上站起来往家跑。一开始我还不明白啥意思,后来琢磨了一下发现,突然恍然大悟,她妈妈肯定也穿越回来了,这个时候的她还没有生,可是李焕英是在生了贾小玲之后才会缝的衣服啊。

  最感动我的就是最后一段,贾玲哭着奔跑在路上,回去找李焕英的镜头,那种生怕自己晚了一点就找不到母亲的害怕,真是戳中了无数观众的心。

  这部电影是春节档十几部电影中我觉得最好的一个,它的前面很好笑,后面很好哭,真是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1

  今年春节档有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是小品喜剧演员贾玲的导演处女作,票房创新高。据说这是根据贾玲的家庭故事自编自导自演的。观影前,我看了很多影评,说是这部电影看哭了很多人,是春节档的一匹黑马。我也是喜欢看好电影的人,受不了诱惑,趁着假期的尾巴,于2月18日午时四点半独自一人走进了集美万达影城。

  两个小时的影片,自始至终我也没有看到左邻右舍有人在擦眼泪,更没有看到所谓的哭得稀里哗啦的场面。能够说整部影片并没有一个场景或者一个细节会让我感到鼻头发酸,更不会让我不自觉有流眼泪的冲动。

  电影散场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把整部电影回顾一下,发现其实贾玲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所谓她作为一个女儿没有做到孝敬母亲所该做的事;而在我看来,贾玲没有做到的这些事,此刻的每个家庭里都是真实存在的。我在想,如果贾玲不是此刻这个年龄层的人,不明白她会不会想要表达这样的心境。

  我们看看此刻的`孩子,不要说他们如何去孝敬父母,就说说最平常的小事。每餐饭吃完了,哪怕把自我吃过的饭碗自我洗一洗,地板脏了,哪怕拿起扫把把地板扫一扫,这就是让父母欣慰的孝敬父母的一种表现了。可惜,很少见。父母生病了,把父母或家里人换洗的衣服放到洗衣机里面洗一洗,这么简单的小事,很多小孩都是视若无睹。

  让我感触最深的事是,近年来,我在社区当了许多场次的白事司仪,看到个别子女在送别父母的拜别仪式上,不仅仅他们没有一滴眼泪、没有忧伤,还有人居然还在笑。看到这种人,有时候我真想给他一巴掌!

  时代不一样了,突然发现此刻的一代人总是没有老一辈人那样的亲情关系了,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那种亲情。所以,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并没有流下哪怕一滴眼泪就正常可是了。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2

  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他们终其一生,把全身心的爱都倾注到了儿女的身上,寒来暑往,他们时时牵挂着儿女的冷暖;天南地北,他们处处念叨着儿女的安危。

  《你好,李焕英》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贾晓玲的母亲遭遇了车祸,在弥留之际,贾晓玲穿越回了1981年,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工厂,试图改变母亲的命运,却不料妈妈也穿越到了1981年,上演了这一幕幕感人的场面。这部剧有笑点,也有泪点,影院观众无一不落下了眼泪。

  贾玲一直对妈妈心存愧疚,生气自己为什么小时候不努力,直到长大了才开始明白而没有让妈妈在有生之年以她为荣,这也成了她心中过不去的一道坎儿。

  她本想借着这次穿越的'机会能够让妈妈重新拥有一个风风光光的人生,可以有一个在好莱坞做导演的女儿,有一个月薪八万的女儿……她宁愿舍弃自己诞生于世界的机会,来弥补妈妈所有的遗憾,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也同时体现出了贾玲对妈妈的感恩之心。没想到的是,最后经过和妈妈互诉衷肠,才知道妈妈只是想要一个健康快乐的她罢了,这也是剧中最让人泪目的地方。是啊!儿女健康快乐是身为一个母亲莫大的追求,母爱是世间最纯洁无暇的爱,胜过海枯石烂、天荒地老。每次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她们总是会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为我们遮风挡雨,即使我们再不争气,再惹她们生气,她们也总是会包容我们,以我们为骄傲。

  母爱就像一本书,只有细细品读,才能感悟其中的珍贵所在。亲情来之不易,我们要学会珍惜,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上演。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3

  今天一大早便开始在水秀订《你好,李焕英》的门票,还好,总算抢上了三张。前几天看订阅号上推荐这部电影的有很多,我也暂且抛下我期待以久的《刺杀小说家》来观看这部充满爱与温暖的电影。

  贾玲是主演也是导演,她的妈妈名子叫李焕英,本是一个慈爱的母亲,却在贾玲考上大学的那一天因车祸而去世,贾玲也穿越到了1981年,那时的李焕英还是个少女,但贾玲从小就没有干过一件值得妈妈高兴的事情,终于长大了考上大学,有机会报答母亲了,可惜母亲已经不在了,这就是真实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体现,贾玲也想通过穿越这段时间,从而让妈妈高兴一回。

  这真算是一个遗憾吧,好不容易考上一个大学,还没来得及为母亲挣钱就发生了意外,贾玲趴在李焕英病床上哭着说出这些话,李焕英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好,这也许是做为一个母亲对孩子最基本的要求吧。其实,李焕英也是穿越到1981年的,在贾玲从天上掉下来时,是李焕英跑过去垫在她身下;而在贾玲和沈光林跳二人转时,她在台下边哭边拍手;在贾玲坐车去学校时,她不舍坐车返回而冒着大雪步行回家……这一举一动都是为了贾玲的'幸福快乐,所谓亲情就是如此简单而重要。

  每个孩子的母亲都是如此,让孩子健康快乐是母亲最大的愿望,而我们眼中不仅要有自己,还要顾及着父母,请珍惜与父母一起相处的时光吧!有时,只有真正失去时,才能更深的感到她对你有多重要,我能够理解贾玲内心的那份孤寂和难过,痛失母亲,谁不是如此呢?母亲真伟大!

  《你好,李焕英》演出了贾玲对母亲的那份深深的怀念,令人感动,我们要学习贾玲那份对母亲的感恩,爱就是如此简单!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4

  观看了贾玲姐姐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我想说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个李焕英。我也有我的李焕英。

  我的李焕英中等身材,梳着高高的马尾辫,一双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上还驾着一副眼镜,平时,她的嘴角上总是带着甜蜜的.微笑。虽然她不算漂亮,但是在我心里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我的李焕英非常厉害。每当我作业哪里不会,她总是帮我解答。每当我生病时,她总是想办法让我快点好起来。每当我放学回家,总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虽然她有时很凶,但她是我最喜欢的人

  我的李焕英非常温柔。每次考试时她都会对我说,分数不重要,只要努力就行。每次放假都带着我参加各种比赛,每次比赛前都会对我说,比赛的结果不重要,贵在参与。比赛结束时她总是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让我感觉到很温暖。

  我的李焕英非常严格。有一次写完作业后她给我检查一周的学习情况。听写生字词。我写的有点了草直接给我撕掉重写了一遍,并且拍照发给我的书法玄老师微信聊了一些关于我书法课的表现。这还不算完,又给我的班主任李老师打电话问我在学校的状况。还说让老师关注一下我最近的书写。在学习上我是一点儿也不敢怠慢,因为我的李焕英太严格。

  我的李焕英非常友好。她虽然是生我养我人,但更像是我的良师益友。每到闲暇时光,我俩经常穿着亲子装一起看书,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一起吃火锅,一起去金鼎流行美梳辫子……

  你好,我的李焕英。感谢您给我生命把我带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交给我如何做人。这辈子我要好好享受母女深情,下辈子咱们还做母女……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5

  这部电影的主要人物是一对母女。母女俩穿越到母亲的年轻时代。女儿贾晓玲想从此改变母亲为自己操劳的下半生,让母亲以后生活得幸福;母亲则用坚定的笑容告诉晓玲,即使自己的子女很普通,她也很满足和快乐。

  这就是母爱。让子女健康快乐,是母亲的夙愿,也是母爱的初衷。其实,李焕英这位母亲并不现实,她总是轻易的原谅女儿的错误。这是因为电影中更多展现的是母亲在子女记忆中的有代表性的美好印象,而非母亲在子女眼中真实的形象。儿女总挂念母亲的笑容和温柔,这恰恰反映了母爱的特质:大多数母亲不会单纯地因为孩子成绩不好而减少对子女的爱,反而会因此变得更加深刻和牢固。

  这一电影不仅诠释了母爱,还表达了母子情深。电影中,女儿贾晓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母亲高兴,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这反映了李焕英作为母亲对女儿付出的深深的爱,也告诉我们:一个孩子,只要他得到的是健全的爱,就会心存感恩;对于母亲来说,子女的回报不一定是优异的成绩。相反的,越是普通或平庸的孩子,越依恋母亲,越看重母爱,越有回报母亲的强烈愿望。现实中有很多子女的心理跟电影中的贾小玲是一样的.,他们并不是不懂感恩,而是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不知道如何回报这份珍贵的、沉甸甸的母爱。但是我相信,每位母亲的眼睛都能从细节中看到孩子对自己的爱和感恩。

  在电影中,母亲的意外去世很可能是改变晓玲生命轨迹的重要因素,李焕英的美好印象烙在晓玲的终生记忆里。是的,母爱是无偿的,子女对母亲的爱多多少少是为了回报,但同样有很重的分量,它融在子女对母亲的牵挂里,影响着子女的性格和思想。

  看《你好,李焕英》,体味爷爷奶奶的青春,感受看到浸透生活的亲情与温暖。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相关文章: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02-18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01-24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0-23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1-21

你好,李焕英的观后感08-09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1-24

(优秀)你好李焕英观后感01-24

【热门】《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2-12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优选)11-01

(优)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