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时间:2024-10-24 08:32:0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合集15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合集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时隔至今,我犹记得这部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记得几年前第一次观影的时候,1900留给他朋友最后的话语曾令我泪流满面。

  1900,是一个出生在海上的孤儿,他被水手收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年代。他是无师自通的天才,面对钢琴的88个键,他能够弹奏出惊人的音乐,受到船上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也开始爱,爱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外面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为什么不离开大海呢。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外面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他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成长,学习,工作,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长。

  我尤记得1900留给他朋友最后话语时的眼神,是那样孤独,坚决,而又温柔。我也曾在高楼中凝视远方的地面,想象自己纵身一跳,人生的乐章戛然而止。然而我终究不是他。

  后来我渐渐明白,1900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有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就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获得的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诸多必须背负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然而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时间或许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有可能永不结束。

  这样一想会不会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奋斗的一生,其实不过一粒微尘,轻得仿佛随时都会消失。

  然而在闭上眼的那一瞬还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带领他们的孩子在绿草地上放起风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拥有良人在侧,从此不再无枝可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更久远的从前,父母曾令你无忧无虑,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绪,或许唯有感慨地大笑出声,无奈地摇摇头,道一句,那时真小。

  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这样壮烈,却获得永生的自由?

  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海上钢琴师》,一部教科书级别的经典影片。如果要向别人推荐此生必看电影,母庸质疑,它一定会被列入名单之上。该影片首映于1998年。近日,其在我国各大影院上映,反响良好。多亏这次4K修复版的引进,观众终于能在大银幕上重温这部经典电影。

  影片由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之一。这部影片可以算得上是封神杰作。豆瓣评分达9。2分之高。没有看过的观众可不要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海上钢琴师》中国区纪念版海报,由黄海操刀设计,灵感来自于电影中的经典一幕:“时隔多年,依然清楚记得,栈桥上的1900,选择放弃、扔出帽子、挥别纽约的一幕。”

  影片以宏大的时间线勾勒出一个时代的沧桑变幻,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9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90。1990慢慢长大,有着无师自通的非凡的钢琴天赋的他,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

  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不如,黯然离去。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随着女孩的下船离去,1900的心开始波动。

  这部影片堪称是艺术创作者的终极浪漫,每一帧画面都是艺术。全片音乐和故事内核完美结合,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其中最精彩的是斗琴片段,全程高能。当1900弹奏着激昂的曲子,突然在玻璃窗上看见女孩的面容时,连曲子都不知不觉变得温柔的一幕令人心悸。

  也许大部分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的'直观感受便是:孤独。拥有着一颗孤独而又自由的灵魂的1990独居于他的海上乌托邦。影片最后,殉身于大海的1990真正诠释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真意。或许我们不需要为1990的孤独而伤神扼腕,1990只是忠于自我,他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孤独反倒成就了他生命的丰盈。

  不得不说,《海上钢琴师》连台词都极为经典。“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宁愿一生孤独,我不愿随波逐流。”“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销魂的船长,但是可以让梦想起航。”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来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1900一辈子没下过这艘船,他也曾经决定离开,当站在甲板上看见所谓大城市那无穷无尽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说:“钢琴键有限,但是创造出的音乐无限,如果键无限,那就创造不出音乐。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见尽头,尽头在哪里?—世界的尽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电影感觉处处是经典,每个镜头都恰到好处,细节处理不多不少,刚刚好。

  1900和麦克斯在随狂风暴雨摇摆的船上弹奏钢琴的那一幕,在脑海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轻快的钢琴曲下,两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一体,优美而流畅在大厅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随着悠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极!

  接受挑战的那一场也印象深刻,前两场比赛不知是有意无意发挥平平,甚至在对手表演时竟然感动的流泪。最后一场开始前,1900向朋友要来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说了一句话:“你自取其辱!”接下来狂风骤雨般弹奏出《群峰乱舞》,震惊在座所有人。一曲完毕,1900将烟的一头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经过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频率震动而发热,竟将烟点燃了······

  影片介绍:“男主角1900的整个人生都已经是一场悲剧了。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我不知道为什么说他是悲剧,但也许在1900眼中,其他人才在悲剧的生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一九零零出生在船上,也从来没有下过船,虽然它有无数个时机可以如许做。直到末了这艘服役的老船即将用六吨半的炸药被炸掉时,他也没有选择下船,虽然Max实验过劝说。“整座城市那么大,一眼忘不了尽头。无量无尽,贫苦你告诉我,它的尽头在哪里?

  海上钢琴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其实似乎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可能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总爱问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或者什么道理,而这部影片看完之后的混沌感让我彻底有点崩溃,崩溃的不仅是我的思想,还有对传统教育的信任危机。好的作品就是“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全无”那样的绝笔,电影《海上钢琴师》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需要封闭和退守的天地,就如钢琴师的世界“船、钢琴”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自己的习惯,而且对制度和习惯产生着无限的依赖甚至与之共生死,如钢琴师一样与大船同归于尽。

  钢琴师喜欢船,喜欢摇摆和漂浮的大陆,喜欢那些匆匆的过客从眼前走过,因为他已经彻底的习惯了,已经与船和钢琴融为了一体,一旦离开哪里,他会感觉到陆地在摇晃和颤抖,习惯了动荡,是不是也就拒绝和厌恶和平和宁静呢?

  喜欢看别人实现梦想的人生匆匆来去,喜欢自己在钢琴前独唱主角,这种喜欢是不是也说明了一个人思维定式对人生观简直观的禁锢?一个不能适应环境变化、不能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角色的人注定与那个时代一起消亡,这是社会的也是自然的生存法则,那么钢琴师的结局是不是一种历史时代消亡的寓意?钢琴师是依赖那个时代还是被那个时代抛弃了?只知道他的故事变成了另一个朋友的`传说!

  钢琴师是喜欢自由的,喜欢自由的弹奏自己的钢琴,喜欢自己的生活表达方式,喜欢船上那种世外桃源的自由和恬淡,可是世外桃源毕竟是世外桃源,这是不是导演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抑或是对战争世界的一种逃避心态?因为片中,小号手离开船之后,像钢琴师那样说了“让战争滚蛋!”的台词,可惜没有钢琴师的气势。

  钢琴师代表的是一种童真和纯洁?代表的是人类对大同世界的向往?代表的是对人类繁文缛节的不屑?还是代表人类对自身无穷无尽的欲望的恐惧?当钢琴师站在舷梯上犹豫不决的时候,面对尘烟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钢琴师终于下定决心从此不再离开自己漂浮的世界。

  1900有着惊世骇俗的才华,但也有着另人难以想像的孤单,仿佛他的世界仅有他一个人。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就算被世人遗忘,但只要自己觉得美好就是值得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今天无意间就看到朋友推荐的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朋友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展现在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900了。从此后,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妈妈”,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可以“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爱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己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今天在家看了一部电影《海上钢琴家》。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钢琴天才的传奇人生。

  1900年,一艘豪华游轮上的一名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最后,孤儿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并将他命名为1900。后来,当他长大后,人们想把他送到孤儿院,但她突然消失了。当他再次找到它时,他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展示了他非凡的钢琴天赋。从那以后,他成了这艘豪华游轮的演奏者。他不仅为那些头等舱的贵族弹钢琴,还为那些穷人弹钢琴。他的.音乐真是独一无二。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他深深打动了,但他总是只在船上演奏。他从来没有踏上过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他仍然没有踏上陆地,开始了他的新生活。他曾经在那艘船上演奏过,有自己的音乐。在船被埋葬的最后一天,他和船一起下海。

  他从未离开过那艘船。他在船上度过了一生。很多人说900一定很孤独,但我认为他一点也不孤独。我认为孤独实际上是一种主观的态度。这并不意味着如果你有人陪伴,你就不会孤独。我非常喜欢一句话。狂欢节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群人的狂欢节。所谓的孤独,在于你的心是否拒绝与他人交叉。如果你和一群人一起玩,但你不能在心里感受到任何社会幸福,你不想和每个人一起笑,而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所以即使你不是一个人,你也是一种孤独。

  1900年,他在电影中说,钢琴有有限的88个键,城市里有无数个房间,但这是上帝的钢琴。他不知道怎么弹。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他的话意味着人们的生活非常有限。迟早,我会离开这个世界,但如果我能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找到让我快乐的东西,就像1900年一样弹钢琴,那么这种生活是值得的。如果你踏上这片土地,1900可能会担心你会被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所迷惑。有了这个东西,你会想要另一件东西,当你到达这个城市时,你会想去那个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无尽的欲望折磨着他。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妨在船上的这个小世界里做他感到快乐的事情,这就足够了。

  他似乎把生与死放在一边。他有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他不受外界的诱惑。他勇敢地做自己,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即使他只是在这艘船上,即使最后只有观众,他也会对此感到满意。事实上,他并不孤独。只要他的心足够坚定和丰富,他就不会感到孤独。相反,那些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人是那些感到最困惑、最忧郁、最孤独的人,因为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在看完《海上钢琴师》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1900这个人物,毫无疑问是:纯洁。他在海上出生,在海上成长,一生都没有上岸。没有国籍,没有接受过教育,就连名字,在常人看来也有些奇怪。但就是这样一个,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现实。

  电影中最吸引人的,一定是男主角那令人惊叹的钢琴技巧。尽管没有接受过任何钢琴教育,但当他第一次坐着钢琴前,就注定他是一个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对于音乐的天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的音乐有一种特殊的魔力,朋友晕船的良药,传达欢乐的手段,证明自己的方法。

  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总是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征。无论是在上层人士聚会的头等舱还是下等人聚会的末等舱,1900弹奏的钢琴音乐总能使各种各样的人得到快乐,而且音乐大多为即兴成分,都是有感而发得到的。

  每次的`演奏,都能体现出1900独特的性格:无拘无束的抛开乐队的个人演奏,与爵士乐鼻祖JellyRollMorton的飙琴时说出“自取其辱”的自信,对于女孩弹奏的痴情,以至于最后炸船时依然不愿离开的固执。每一次弹琴都融入到剧情发展之中,表现出1900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时也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不能给他安全感。即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试图上岸去寻找她,陌生而又复杂的大陆还是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即使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心甘情愿的陪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永远沉入海底。

  面对死亡的他能够如此从容镇定,微笑着离开人世。我最喜欢1900最后说的一段话:“我看不见,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是的,错不了,这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我也应付得来。而走过跳板,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事实如此,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伟大的弗吉尼亚号孕育出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天才钢琴师,决定下岸的时候,他的心是坚定无比的。可真正看到了那一刻,他却退缩了。城市中各种各样的琳琅满目,令他畏惧、退缩,只想等待在自己那有限的天地里。船已破败不堪,只有他仍然坚守着,最终与它一起,走向灭亡。

  或许正是这样,每个人,这一生,都有自己下不了的船。

  再见了,我的钢琴师。

  你走了。

  而我,此生未完……”

  我是想说,你为啥下不了船,你拿的是毛宁老师的旧船票,登不上别的客船啊?哈哈。

  《海上钢琴师》大约是我在初二时候看的电影,它和《天堂电影院》、《密西西比里的美丽传说》并称为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是每一个影迷必看的电影系列。那时候看这三部曲真的是迷迷糊糊,懂了什么,好像又不懂是个什么,唯一理解的是 《密西西比里的美丽传说》,毕竟处于青春期看青春期视角的电影。

  当年看《海上钢琴师》的时候,这是一部有点点奇幻色彩的故事,一个弃婴在船上成长为一个钢琴大师1900,虽然是个神奇的人,但他有他的烦恼,面对心爱的人却不能和她去新大陆,面对身负名气却有未知的赞赏与挑衅,当他可以开始新的生活时,却选择回到原来的那条船,和他共存亡。

  属于1900的欢乐时光。

  在狂风暴雨中,摇摆不定的船舱大厅内,1900淡定的弹着琴,而影片的斗琴桥段也十分经典,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还有致敬过,一根烟,一个带假发的.贵妇,整段戏份酣畅淋漓。

  大海是蓝色的,蓝色代表着孤独,没错,1900就是孤独的,他对于情感的理解只停留在他的养父、朋友、恋人,他的情感是不完整的,所以他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但就是因为这份孤独和不完整造就了他敏锐的艺术天赋,所以沉浸在钢琴的世界里时,影片采用了暖色调,那时的1900是快乐的。

  大雨哗啦啦。

  对于最后是否下船,我的朋友是希望他有新的生活的,但我却是相反意见,原因是“不习惯”。1900看惯了大海和一波波带着希望和欢乐的乘客驶向新的生活,当他比赛之后,再看到城市支起的烟囱,他看到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物欲横流的世界,他为了保持他的纯粹,宁可把自己的天赋绑在船上共存亡,也不愿去寻找他的爱人。有人说这样的结局未免太不圆满,如果1900真的要圆满他随时都有机会下船找他的恋人,然后电影结束,但就是这样的残忍才让我们看到了与众不同的1900,他的那份潇洒和纯真。

  1900准备下船。

  我不想进行太多的说教,什么在俗世要洁身自好之类的,我只想说每个人都有追求,为了自己心里的那点东西,你可以不像1900那样狠心去割舍一切,但你是否有原则的,为自己的内心留一片净土,不妥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一个人,没爸爸妈妈,没名字,没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块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部分人听不到,即便听到也不知晓琴声的另一边是哪个。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需要讲解,就能打动大家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分,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范围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只让大家震撼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晓适合与否?但大家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样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小学的时候,大家的老师就告诉大家“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分。”目前看来,这好像是一个善意的谎话。伟大的创造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想法,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想法非常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要紧。”到今天为止,大家可以十分确定大家都还不是天才!大家没如这位海上钢琴师般的天分,但非常庆幸的是大家有一个完善的身心。“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非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如此,我能轻松应付!”他喜欢做他能轻松应付的事,他感觉陆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没办法应付,会使他崩溃。他选择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陆地的节奏,为心灵加上了一把枷锁。回忆一下,爱迪生为人类开启电灯年代做了多少次的尝试!生命因尝试而勇敢,生活因尝试而愈加富有意义。这位钢琴师没让音乐离开他的身边,未可以用我们的琴音点亮其他人的世界。假如多一点尝试,多一份勇敢,或许他就会发现一个不同的自己,不同的世界。

  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他携带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结了,但大家生活还在继续。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大家为了什么而活,大家如何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大家是不是能像这位钢琴师做到忠于我们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左右呢?虽然非常遗憾,但不能不说,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的艺术家所拥有些高贵的自尊。

  生活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坚持,或放弃,如当大家取舍有道,则常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只要你有好故事可以讲,有人肯听,你就还未完蛋。问题是,谁也不相信我这故事。”没错,一九九零的人生经历的确令人难以置信。

  他是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在维珍尼亚号轮船内的钢琴上,被一个船员偶然中发现并收养。船员给他起名叫做丹尼·博德曼·TD·林蒙·一九九零。前面的是船员的名字,一九九零是那一年的年份。在一九九零八岁的时候,船员在工作的时候意外死亡,一九九零又变成了孤儿。八年,船员为一九九零编制了一个纯洁,美好的童年。我想,这也赋予了他洁净的灵魂,造就了他纯粹的生命吧!

  电影的画面总会定格在一九九零淡蓝色的眼眸上,他透过船舱的玻璃,望着波涛汹涌的.海面,从孩童一直到成年。他若有所思,却不能被猜测出眼神中到底藏着什么,他那么的平静,那么的怅然……

  八岁之后,他的音乐才能逐渐展露出来,凡是听过他弹奏钢琴的人,都觉得他是上帝派来的,专门为有幸上船的人演奏。一九九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分,也从一开始就被安排好了一生的宿命。在这片海洋上他弹着钢琴,直到与维珍尼亚号一起消失。海洋、船、钢琴、一九九零,冥冥中自有定数。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在好朋友麦士劝他离开维珍尼亚号去大陆发展的时候,他丝毫不为所动。他的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全部交给维珍尼亚号,和它一起经历四季的变换。然而,当爱情降临时,他也想勇敢地走出去,为心爱的女孩子登陆。可当他走到楼梯的一半时,他忽然停住脚步,望着眼前陌生的城市,眼神里流露出未知的情感,是畏怯,还是恐惧?或许世人永远不能理解他,就像不能理解上帝的诗篇。最终,他回过头,眼神坚定,一步一步走上船来。他的眼里,容不得拥挤的城市,他的心里,只有纯粹的音乐。

  多年后,维珍尼亚号已是一艘即将被炸毁的破船,麦士得知消息后上船去找一九九零,好不容易找到了他,结果,他仍旧坚持着,不肯离开。如他所言,外面的世界太广阔了,陌生得让他害怕,那些城市里的街道无边无际,就像有无数个琴键的钢琴一样,没有尽头,让他感到恐惧。他宁可退出生命的舞台,给自己一个尽头,也不愿意茫然无措地面对一个无边无际、无所适从的生活。

  就这样,他生于船,死于船,从未离开过维珍尼亚号,也从未离开过他的音乐。船爆破前的那一刻,他腾空弹奏着乐曲,仿佛面对的不是死亡,而是一场熟悉的航行。

  最终,他与维珍尼亚号一同消失在苍茫的海上。他最后的希望,便是天堂能有钢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在这个时光飞逝的岁月里,我有着一颗飘荡的灵魂,我将人生看成一种漂流。然而很多时候,我总会发问自己,漂过岁月之河——家是什么?

  家是一只船

  看《海上钢琴师》,名叫“1900”的主人翁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与不舍,就是一种对家的眷恋。

  生于斯,长于斯,家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这里就是他的家——他的全部快乐、悲伤、梦幻、激情。可以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这艘船载着他穿过漫长的岁月。

  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太平凡,每天对着的都是那一抹蓝,不停地飘着。然而远航的水手都知道,当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时,他们的心跳是欢快的。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最好的温暖港湾。

  他在船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弹奏美妙的乐曲,想到哪里弹到哪里。人们在他欢快的琴声中度过一次次难忘的旅程,而他一如这艘船上的主人,用自己的热情迎来送往,不知疲倦,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被温暖包围着。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可以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可以驾驭这种“有限”,在这里,他就是他。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可以选择,他没有办法去驾驭,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他只能选择自己可以选择的、可以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平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他呆在了海上,选择了家。

  家是永远的岸

  家是永远的岸。作为一个普通人,或早或迟,都需要一个家。记得奥运会经典语录里就有菲尔普斯获奖之后的一句:“我要找妈妈!”妈妈就代表着一个家。不论成功与否,家都是倦鸟归巢、落叶归根的最佳场所。当船要被拆卸、炸毁的时候,他依旧没有登上岸,他是属于那里的,那里才是他的家,那里有他魂牵梦萦的永远的岸。他赤条条被人抛到了海上,就注定了他的家在那里。油轮天地里的那份独有的情感,让他觉得无论外边的世界多么纷扰,家,才是一个默默护佑着自己也铭记着自己生命的岸,才是他登上世界的岸。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00字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00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颇具争议的影片。有人厌恶它的矫情,有人喜欢它的梦幻。

  在我看来,能打动人的便是一部好作品,可以从1900的故事里找到自己。

  我不知道是否找到了生活的真谛,或许只是对生活多了某些感悟。我反复回放1900留给他朋友的最后话语,一遍遍地听,试图去寻找他不肯下船的真正原因,到最后,我仍然是似懂非懂。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养。他只有水手给予的名字,一个年代,1900。他面对钢琴,无师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在偶然的一次,悄悄爱上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新的世界……

  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

  1900或许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多数人,他们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会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悲伤。

  相较于1900,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的。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它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而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学习,工作,结婚、赡养,繁衍……抛不开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很短暂。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可能,“永不结束”。

  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这样壮烈,获得永生,自由。

  大多数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虽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也会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温情,那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对我而言,“外面的.世界”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较1900我们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我们勤恳、踏实。从单纯和执拗开始,变得圆滑,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记得,这种种妥协,是为了在这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而天才心灵第一,生死次之。很多人说这是悲剧,我却认为这是1900的追求,他热爱船上的生活,那里是他的世界,离开这里,生活就不是他的了。

  被炸毁的前一刻,1900为了心爱的女孩所即兴演奏出的爱语。钢琴的声音,干净而轻灵,仿佛是1900那颗安定的心一般,平缓的旋律倾泻着柔情,不仅是对那个曾经出现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钢琴、膜拜着音乐时,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影片看罢,我不知是该悲叹还是该敬服,那个钢琴天才的传奇一生。

  一个弃儿于1900年在一艘轮船的头等舱的钢琴上被黑人矿工发现并从此收养,他从小就表现出无与伦比的钢琴天赋。成年之后,他的琴艺登峰造极,但盛名之下的1900厌倦尘世的繁杂纷忧,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荣誉,毕生都未离开过那艘船,直至船被销毁。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在凄美的音符环绕中,伴着一道火光与爆炸的声浪,他平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钢琴与轮船,仿佛成了他的宿命。

  在心灵的极度震撼中,1900这个人物引起了我的深思。

  1900作为一个弃儿被黑人矿工收养,他的存在几乎无人知晓。不出意外的话,他长大后也会继续成为一个矿工,然后卑微的死去。但音乐的天赋和对钢琴的热爱使他不愿意屈服于命运,即使外界一位钢琴家向他发起挑战甚至辱骂,他也不卑不亢,以自己的超强实力赢得了旁人的尊重,令那位钢琴家自叹弗如。他敢于追求内心向往的.执着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但真正令我感慨万千的却不止于此。纵观1900的一生,我们很容易看出,他是一个高洁脱俗的典型,但高处不胜寒,他只能孤芳自赏。这个形象可以看作是每个人心中对隐逸超然的向往,正是因为人很难脱离苦海红尘,这个悲剧形象才会如此完美。若令陆地是现实,那艘船便是极度理想化的一片净土,虚与实形成了鲜明对比。人间世,浊与清、美与陋,颠倒众生,1900虽然看破却无法被接纳,他的悲剧是偶然,似乎也是必然。

  在1900的背后,我看到了另一个相似的人——陶渊明。同样是厌倦了尘世纷扰而愤然隐居,孤清于世,他同样有满腹的才华不得施展。还有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们都是人们心中难以超越的典型。我在观察世界本质的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若能超越自我,披荆斩棘,亦能在红尘中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其实人性就是如此简单,我们要有平常心,世界就是自己心灵的映像。固然人生在世不称意,为何不能放下执念,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呢?

  合上双眼,优美的旋律似乎还萦绕在我耳边。虚与实,这是我们终生都在探究的一个谜,美的不真实。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我认为自我是一个不太容易受感动的人,因为能使我落泪的电影很少,可是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为之落泪。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钢琴师》。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孤儿,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丹尼收养,这位烧炉工用当时的年份为孤儿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仅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终,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影片使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烧炉工与1900的对话,

  1900:“丹尼,什么是孤儿院呢?”

  丹尼:“孤儿院就像一个大的监狱,没孩子的大人都会被关在里面。”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齐你就会进孤儿院吗?”

  丹尼:“你说得对,乖,所以我要多谢你。”

  这段对话真的很温暖,丹尼为了不让1900有心理上的阴影于是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使1900认为自我很重要。丹尼真是一个好父亲。

  “我宁可舍弃自我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这句话是1900说过的话,1900明白欲望永无止尽,如果走下了这艘船,他能够凭借精湛的琴艺获得金钱,权利以及感情,可是他会失去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选择与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仅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我知道那是一个我们世界之外的“世界”,闯不进也走不出,他是在云端的舞者,有着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所以他不是孤独的,他的内心比我们任何人都强大。同时,他也是矛盾的,他无法脱离于这个社会而独立存在,所以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湮灭于漫天的火光之中而得到永生的自由。

  而我们,众多的人不都处在这样的矛盾和孤独中吗?但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永生?因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我们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最后就是现在这般丢掉了个性,只能在无数的经典中得到共鸣,借助艺术寻找同感。

  进而敬畏,理解!

  目送他一步一步,轻轻踏上云端……

  好的电影里总是会有好的音乐作为背景,收藏了片中的几支曲子,《playing love》是1900留下的唯一首曲子,那个时候、那个女孩,还有1900那一刻的陶醉,与一个叫“爱情”的词语有关。差一点,1900为了这个女孩踏上陆地,可惜的是最后踏上陆地的还是只有那张刻有《playing love》的碟片。

  还有片尾1900那段经典的台词,共享:

  偌大的城市,绵延无尽。

  并非是我眼见的让我停住了脚步,

  而是我所看不见的。你能明白吗?

  拿钢琴来说。

  键盘有始亦有终。

  你确切地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

  它们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

  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付。

  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

  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

  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

  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

  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

  一个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种生与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会崩溃吗?

  我在这艘船上出生。

  世事千变万化,然这艘船每次只载20xx人。

  这里有着希望,但仅在船头和船尾之间。

  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上奏出你的欢欣快乐。

  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陆地?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

  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

  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

  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相关文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经典)02-18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8-24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3-15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05-15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模板05-21

(优选)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16

[精品]《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08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实用]10-23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9-13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