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1
6岁时,一场意外让申翼风失去了双腿,曾经调皮好动的小男孩变得沉默寡言。冰球运动像一束光,照亮了这位“折翼男孩”的梦想。“冰球运动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在团队协作中,我的性格越来越开朗。”申翼风说,“到世界各地比赛开阔了我的视野,我越来越热爱这项运动。”
体育总是带给人们希望和梦想,赋予人们胆识和魄力。“勇气、决心、激励、平等”——这不仅是残奥运动价值观的核心,更是广大残疾人的.座右铭。在梦想旗帜的引领下,没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没有什么阻碍不可逾越。
作为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礼仪人员,来自北京建筑大学的甘亚佼与残疾人参演人员长期一起训练和联排。在和许多残疾人朋友的朝夕相处中,甘亚佼深受震撼。
“闭幕式参演人员中有不少残疾人,他们有悦耳动听的歌声,有整齐划一的动作……他们用勇敢之心点燃生命之火,以自信人生绽放独特光彩。”甘亚佼说,“我也收到了许多残疾人朋友的赞许和祝福。他们甜美的微笑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北京冬残奥会不仅是残疾人运动员的体育盛会,更是广大残疾人的梦想舞台。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后,一系列活动让残疾人朋友共享盛会、感悟人生。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2
3月13日晚8时,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继上个月的北京冬奥会之后,中国再度成功举办了一届成功的奥运盛会。
本届冬残奥会闭幕式的主题是《在温暖中永恒》,延续了“一朵雪花”的故事,“一朵雪花”贯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四个仪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为北京双奥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届冬残奥会闭幕式的`参演群体,由约占30%的残疾人和70%的健全人组成。在排演过程中,残健融合的表演者们携手前行、互助进步,体现了“平等、参与、共享”的发展理念。
北京冬残奥会于3月4日启幕,共9个比赛日,共设6个大项,78个小项。本次比赛,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了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的优异成绩,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实现历史性跨越。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3
在位于北京顺义的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冰壶馆中,“平昌夺冠已成历史,从零开始奔向北京”这句高悬的标语格外醒目。此前的采访中,中国轮椅冰壶队队员表示,要把压力变成动力,打好自己的比赛。
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决赛,中国队通过加时赛6—5击败挪威,夺得中国代表团历第一枚冬残奥金牌。
近年来,中国残疾人冬季运动发展迅速,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原来不足50人发展到近千人,技术官员从无到有,发展到100多人。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由217人组成,其中运动员96人,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的一届。
虽然其中有85名运动员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占比88。5%,但多个项目展现出不错态势。例如2017年从零起步的`中国残奥冰球队,仅用不到4年的时间,就达到世界A组水平,同时获得北京冬残奥会参赛资格。
平均年龄只有21.8岁的中国残奥单板滑雪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最年轻的队伍。领队张国生表示,这一年多下来训练效果很不错。“我们有信心在本届冬残奥会中展现出残疾人自尊、自强、自信的精神风貌。”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4
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闭幕式将于3月13日20点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闭幕式主题为“在温暖中永恒”,将延续“一朵雪花”的故事。总导演张艺谋介绍,圆作为一个非常醒目的道具,将成为闭幕式的一个亮点。
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一主题,导演组决定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主视觉形象“同心圆”的基础上,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场地中央,外加一个特别的舞美道具,结合地屏的呈现,达到“温暖感”“记忆感”“包容感”的`统一。
导演组介绍,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创意策划从20xx年就已开始,历经几十稿的修改过程,不断自己推翻自己、自己否定自己,到最后呈现的时候,相信会比较圆满。
本着“简约、安全、精彩”的原则,最终制作和排练时间只有不到两个月。所有主创团队对此做了充分准备,和我们的残疾人朋友们一起日夜鏖战,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最伟大的瞬间。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5
今晚(3月13日),冬残奥会在“双奥之城”北京完美落幕。北京冬残奥会开赛以来,中国体育代表团选手捷报频传。最终中国体育代表团以18金20银23铜的战绩为本届冬残奥会画上了圆满句号。冬残奥会的闭幕式也给了我们极大的惊喜,"在温暖中永恒”这个主题更是在闭幕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荣耀不只是金牌,所有拼搏者都是我们的骄傲。中国代表团最多1天收获15个金容融,也凑齐了2个金牌九宫格。
运动员们的'英勇拼博铸就了这场赛事的精彩绝伦,成就了自己的不凡,也造就了国家的荣誉。
闭幕式延续“一朵雪花”的故事,一个直径55米左右的圆形视觉符号贯穿全篇,突出呈现“在温暖中永恒”的核心主题,也代表着北京双奥在今天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现场观众和嘉宾都收到了一本精致美观的手册,手册中首次添加盲文的设计,彰显出北京冬残奥会的温暖。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6
围绕闭幕式“在微暖中永恒”的主题,本次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视频总监王之纲,联合国内多家顶尖视觉设计团队、多所高校优秀师生团队,在开幕式“同心圆”视觉形象的基础之上,加入特殊的舞美装置,从而重新塑造了一个“留声机”的视觉形象,运用先进的视听科技及注重情感表达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温暖感”“记忆感”“包容感”的统一,实现了“让温暖成为永恒”的主题。
开场,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残健共融的'表演者们将“唱针”缓缓推动至地面,一张闪耀着光辉的唱片开始在“留声机”上旋转启动。在4位竖琴演奏者演绎的旋律中,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会徽烙印在“留声机”中央,本场闭幕式在金色光辉中开启了拥抱世界的欢聚。
随着激光的刻印,“留声机”边缘逐渐勾勒出冬残奥会六大项的运动形象轮廓,掀开了回顾本届冬残奥会高光时刻的帷幕。9天赛程期间的精彩瞬间,随着“留声机”的旋转而激情浮现。当精彩瞬间在欢呼与喝彩中定格,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迸发出璀璨的荣光。
在代表团旗帜入场环节,镀满金色光辉的唱片在“留声机”上旋转,变幻为璀璨星河中的蓝色地球。所有人欢聚在双奥的鸟巢,欢聚在全人类共享的美好家园。
通过充满“记忆感”的回顾、与彰显“包容感”的呈现,达到与“留声机” 播放、存储、留念的特质一脉相承的艺术效果。旨在让全体参赛运动员的 记忆,能够在“一起向未来”的过程中生生不息。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7
每一次都是书写历史,每一刻都在创造奇迹。中国残奥运动员们从本届冬残奥会的第一天起就频频改写纪录、制造惊喜。
在张家口赛区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中国选手刘子旭在开赛首日夺得残奥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冠军,为中国队摘得冬残奥会历史上的第二金、冬残奥雪上项目和个人项目的'第一金;开幕式旗手郭雨洁在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比赛中夺冠,为中国队夺得冬残奥会历史上首枚女子个人项目金牌。
在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中国选手张梦秋先后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站姿)、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等项目中夺得两金三银,成为本届冬残奥会夺得奖牌最多的中国运动员。
在北京赛区的国家体育馆,中国残奥冰球队4:0战胜上届冬残奥会季军韩国队夺得铜牌。这支2016年初组建的队伍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就登上了领奖台。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8
激光刻印在舞台,清晰勾勒出冬残奥项目的形象轮廓。这一刻,残奥运动员赛场上的精彩瞬间,在“留声机”上不断重现——
42岁的加拿大选手布赖恩·麦基弗连摘三金,以16块金牌追平冬残奥男子金牌纪录,用卓越的表现诠释着拼搏与热爱;中国队选手纪立家、王鹏耀、朱永钢、张义琦包揽残奥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比赛前四名,一举创造历史;57岁的比利时运动员琳达·勒邦和女儿搭档完成比赛,追梦的道路上温情流淌……
一次次奋力跳跃、一次次全力冲刺、一张张真挚笑脸,来自全球的近600名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不断挑战极限,用行动表明身体残疾并不阻碍前行的'脚步、无法阻挡奋进的征途,谱写出一曲生命赞歌。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体育弥补人生缺憾,铺就圆梦之路。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在这里共享体育运动带来的激情与欢乐,他们展现出来的竞技之美、精神之美,鼓舞着在生活中勇毅前行的每一个人。
国家体育场内,雄壮的国歌声响起,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中国观众齐声高唱,激荡着自信与自豪。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9
“如果说北京2008年残奥会永久改变了夏残奥会的举办方式,那么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也将把冬残奥会的办赛水平提升到新高度。”帕森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作为东道主,中国通过提供最好的平台、最流畅的运行和最体贴的服务,让残奥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而残奥运动员通过在赛场上的表现,激励并改变着整个世界。”
赛场亦如人生,梦想铸就传奇
中国轮椅冰壶队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再次夺冠,书写新的.传奇。除了胸前金光闪闪的奖牌,队员们无比坚毅的眼神令人为之动容,充满激情的呐喊让人热血沸腾。自信、乐观、幽默、风趣……队员们在赛场上的表现,也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18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后,我高位截瘫了,这让我一度意志消沉。”中国轮椅冰壶队的陈建新说,“练习冰壶让我重拾生活的希望,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拼搏。我决定直面艰难困苦,让进取代替沉沦,让振作代替失意。”
在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冰球铜牌争夺战中,身披17号战袍的申翼风打入两球,为中国队锁定胜局。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10
北京时间2022年3月13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
在本届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取得18金20银23铜,总计59枚奖牌的成绩,在金牌榜和奖牌榜均排在榜首,实现历史突破。
闭幕式的主题为《在温暖中永恒》,以一台留声机的概念贯穿全场。
开场后,伴随着唱片旋转,上面逐渐显现出六个大项的运动员造型,造型变得立体,向着唱片中心旋转,转换为十天里赛事瞬间的回顾。
留声机再次启动,音乐声响起,在《欢乐颂》的伴奏下,唱片变成地球图案,代表团旗帜入场。
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为杨洪琼,她在本届冬残奥会越野滑雪项目获得女子长距离-坐姿、女子短距离-坐姿、女子中距离-坐姿三个项目的金牌。
在《爱的感召》节目中,由视障演唱者、听障手语表演者等组成的演出团队一同演绎《You Raise Me Up》。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向残奥运动员致辞:“你们不是历史的旁观者,你们是历史的创造者。面对逆境,你们展现了多样性的力量。”
主火炬熄灭之前,13套定音鼓演奏的打击乐配合场上表演,借以表现奔流不息的“时间”前进和更迭的`形象,寓意全球“共享此刻、共赴未来”。
播放有本届赛事精彩瞬间的光盘影像一一向场地中央汇聚,构成一个钟表盘。在小提琴演奏的主题曲《雪花》伴奏下,主火炬缓缓熄灭,伴随着童声合唱,北京冬残奥会正式闭幕。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11
在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以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的骄人战绩,领跑金牌榜和奖牌榜。对于冬残奥项目起步较晚、4年前在韩国平昌才斩获冬残奥会首金的中国代表团而言,如此奇迹般的飞跃怎能不令人自豪。
场地上,镀满金色光辉的唱片变成湛蓝色的“地球”,各参赛代表团旗帜在标兵志愿者和吉祥物“雪容融”的.迎接下入场。在《欢乐颂》的经典乐曲中,旗手们漫步在“地球”上,色彩斑斓的旗帜汇聚成欢乐的海洋。
汇聚大爱,情暖人心。“留声机”上浮现出的画面,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开幕式的那个夜晚:冬残奥会主火炬在世界聚焦下照亮黑夜,传递爱与温暖。
爱与温暖,浓缩于冬残奥村、场馆设施建设的“无障碍”细节里,体现在运动员之间惺惺相惜、结下的深厚友情里,彰显在残疾人运动员和健全人的平等交往、热情互动中,绘就出一幅幅暖心画卷。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12
在北京残奥会上,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鸟巢体育场举行的男子八百米残疾人轮椅比赛。
只听一声枪响,运动员们迅速向前冲去,在跑道上,他们流着汗,喘着气,双手努力推动轮椅向前滑去,个个不甘落后,就在快要到达终点的时候,突然,一名外国运动员从轮椅上摔了下来,大滴大滴的汗珠从额头上流了下来,他脸上的表情非常痛苦,看台上的观众为这一幕惊呆了,所有的眼睛都在看着他,停了一会后,看台响起了掌声,是为他加油的掌声,所有观众站起来了为他鼓掌加油,希望他能重新从地上爬起来,他咬紧牙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艰难的.坐到了轮椅上,吃力的滑到了终点,这时赛场上响起了一阵阵的热烈的掌声。
此时,我被这位外国运动员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眼睛也湿润了……
我要向这位外国运动员学习,学习他种坚持到底、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13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冬残奥会开幕式都精彩纷呈,令人印象深刻。本次冬残奥会闭幕式的主题表达为“在温暖中永恒”。导演沈晨表示,闭幕式将延续开幕式理念,注重表达残疾人的故事,由此契合主题,定格感人瞬间。秉持着“简约、安全、精彩”的原则,闭幕式力求将表演与仪式相结合。
据悉,闭幕式主题定为“在温暖中永恒”,将以特殊装置配合主视觉形象“同心圆”,记录9天赛事感人瞬间的同时,永远保留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伟大时刻。据沈晨介绍,希望通过这一方式留住整个冬奥,留住“双奥之城”这份记忆,让后人永远记住它。
据悉,本届冬残奥会闭幕式的参演群体,由约占30%的残疾人和70%的健全人组成。在排演过程中,残健融合的表演者们携手前行、互助进步,体现了“平等、参与、共享”的.发展理念。3月13日下午,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6个大项78个小项的比赛全部结束。
历经9个比赛日的拼搏,中国代表团取得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的佳绩,历史上首次位列冬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的双榜首!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14
一张唱片留存“高光”时刻
闭幕式上巨大留声机现身鸟巢,留存北京冬残奥会最美的记忆!
“手语”舞蹈感召爱
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介绍,以《爱的感召》为题的表演环节,由超过60%的残疾人作为表演的.主体,以“手语”的形式配合优雅的手臂舞蹈,心手相连,残健共融的人们用“爱”为世界绘就了一抹斑斓的色彩。
央视新闻,闭幕式,《you raise me up》的歌声在鸟巢响起,悠远动听的美声传递出美好与温暖。
“一朵雪花”故事的终章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依旧延续“一朵雪花”的故事。据沈晨介绍,冬残奥闭幕式更会让雪花的光亮投射到人们的心中。“一朵雪花”贯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四个仪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盲人演员用小提琴声熄灭主火炬
在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雪花火炬台缓缓降下。在盲人演员小提琴演奏的主题曲《雪花》伴奏下,主火炬缓缓熄灭。时光流淌,记忆永存,微火不微,永恒绵长!
沈晨表示,冬残奥会闭幕式的熄火环节是四个仪式的结束,也是双奥之城“结束”,但这个“结束”是省略号,这份精神和人文价值将继续传承。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15
作为贯穿闭幕式全篇的核心创意,“鸟巢”场地中间直径55米的“留声机”令人印象深刻。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个主视觉形象作为核心创意?来看总导演张艺谋的解读。
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留声机”要成为我们闭幕式的一个亮点,就有点像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冬残奥闭幕式通过一个道具来完成这个亮点。
折柳寄情是通过整体的表演的.一个氛围,和讲解来传递的一个感情,留声机现在就成了一个道具要发挥这个作用。它其实是个意念,是个理念,不一定专门指胶片时代,黑胶时代,它只是人类作为留存记忆的一个东西,要勾连这个共同的共情,所以这个留声机一放,我觉得这个还是很能带动大家的一个感觉。
沈晨介绍,闭幕式将在50分钟左右完成,共有12个仪式环节,其中以《爱的感召》为题的表演环节,将由超过60%的残疾人作为表演的主体,以“手语”的形式配合优雅的手臂舞蹈,心手相连,残健共融的人们用“爱”为世界绘就了一抹斑斓的色彩。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依旧会延续“一朵雪花”的故事。沈晨透露,冬残奥闭幕式更会让雪花的光亮投射到人们的心中。“一朵雪花”贯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四个仪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北京冬残奥会的“细节感”心得07-26
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篇12-18
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观后感12-27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26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06-01
冬残奥会观后感500字05-15
冬残奥会观后感(15篇)09-28
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观后感12-17
冬残奥会开幕观后感集合(4篇)10-25
冬残奥会2022开幕式观后感12-25